喻世明言 第二十三卷 張舜美燈宵得麗女

關燈
,一卧不起,寒熱交作,病勢沉重将危。

    正是: 相思相見知何日?多病多愁損少年。

     且不說舜美卧病在床,卻說劉素香自北關門失散了舜美,從二更直走到五更,方至新馬頭。

    自念舜美尋我不見,必然先往鎮江一路去了,遂暗暗地脫下一隻繡花鞋在地。

    為甚的? 他惟恐家中有人追趕,故托此相示,以絕父母之念。

    素香乘天未明,賃舟沿流而去。

    數日之間,雖水火之事,亦自謹慎,梢人亦不知其為女人也。

    比至鎮江,打發舟錢登岸,随路物色,訪張舜美親族。

    又忘其姓名居止,問來問去,看看日落山腰,又無宿處。

    偶至江亭,少憩之次,此時乃是正月二十二日,況是月出較遲,是夜夜色蒼然,漁燈隐映,不能辨認咫尺。

    素香自思,為他抛離鄉井父母兄弟,又無消息,不若從浣紗女遊于江中。

    哭了多時,隻恨那人不知妾之死所。

    不覺半夜光景,亭隙中射下月光來。

    遂移步憑欄,四顧澄江,渺茫千裡。

    正是: 一江流水三更月,兩岸青山六代都。

     素香嗚嗚咽咽,自言自語,自悲自歎,不覺亭角暗中,走出一個尼師,向前問曰:“人耶?鬼耶?何自苦如此?”素香聽罷,答曰:“荷承垂問,敢不實告。

    妾乃浙江人也,因随良人之任,前往新豐。

    卻不思慢藏海盜,梢子因瞰良人囊金,賤妾容貌,辄起不仁之心。

    良人、婢仆皆被殺害,獨留妾一身。

     梢子欲滢污妾,妾誓死不從。

    次日梢子飲酒大醉,妾遂着先夫衣冠,脫身奔逃,偶然至此。

    ”素香難以私奔相告,假托此一段說話。

    尼師聞之,愀然曰:“老身在施主家,渡江歸遲,天遣到此亭中與娘子相遇,真是前緣。

    娘子肯從我否?”素香曰:“妾身回視家鄉,千山萬水,得蒙提挈,乃再生之賜。

    ”尼師曰:“出家人以慈悲方便為本,此分内事,不必慮也。

    ”素香拜謝。

     天明,随至大慈庵,屏去俗衣,束發簪冠,獨處一室。

    諸品經咒,目過辄能成誦。

    旦夕參禮神佛,拜告白衣大士,并持大士經文,哀求再會。

    尼師見其貞順,自謂得人,不在話下。

     再說舜美在那店中,延醫調治,日漸平複。

    不肯回鄉,隻在邸舍中溫習經史。

    光陰荏苒,又逢着上元燈夕。

    舜美追思去年之事,仍往十官子巷中一看,可憐景物依然,隻是少個人在目前。

    悶悶歸房,因誦秦少遊學士所作《生查子》詞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在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舜美無情無緒,灑淚而歸。

    慚愧物是人非,怅然絕望,立誓終身不娶,以答素香之情。

     在杭州倏忽三年,又逢大比,舜美得中首選解元。

    赴鹿鳴宴罷,馳書歸報父母,親友賀者填門。

    數日後,将帶琴劍書箱,上京會試。

    一路風行露宿,舟次鎮江江口,将欲渡江,忽狂風大作。

    移舟傍岸,少待風息。

    其風數日不止,隻得停泊在彼。

     且說劉素香在大慈庵中,荏苒首尾三載。

    是夜,忽夢白衣大士報雲:“爾夫明日來也。

    ”恍然驚覺,汗流如雨。

    自思:“平素未嘗如此,真是奇怪!”不言與師知道。

     舜美等了一日又是一日,心中好生不快,遂散步獨行,沿江閑看。

    行至一松竹林中,中有小庵,題曰“大慈之庵”,清雅可愛。

    趨身入内,庵主出迎,拉至中堂供茶。

    也是天使其然,劉素香向窗楞中一看,唬得目睜口呆,宛如酒醒夢覺。

    尼師忽入換茶,素香乃具道其由。

    尼師出問曰:“相公莫非越州張秀才乎?”舜美駭然曰:“仆與吾師素昧平生,何緣垂識?” 尼師又問曰:“曾娶妻否?”舜美簌簌淚下,乃應曰:“曾有妻劉氏素香,因三載前元宵夜觀燈失去,未知存亡下落。

    今仆雖不才,得中解元,便到京得進士,終身亦誓不再娶也。

    ”師遂呼女子出見,兩個抱頭恸哭。

    多時,收淚而言曰:“不意今生再得相見!”悲喜交集,拜謝老尼。

    乃沐浴更衣,詣大士前,焚香百拜。

    次以白金百兩,段絹二端,奉尼師為壽。

    兩下相别,雙雙下舟。

    真個似缺月重圓,斷弦再續,大喜不勝。

     一路至京,連科進士,除授福建興化府莆田縣尹。

    謝恩回鄉,路經鎮江,二人複訪大慈庵,贈尼師金一笏。

    回至杭州,徑到十官子巷,投帖拜望。

    劉公看見車馬臨門,大紅帖子上寫着“小婿張舜美”,隻道誤投了。

    正待推辭,隻見少年夫婦,都穿着朝廷命服,雙雙拜于庭下。

    父母兄嫂見之大驚,悲喜交集。

    丈母道:“因元宵失卻我兒,聞知投水身死,我們苦得死而複生。

    不意今日再得相會,況得此佳婿,劉門之幸。

    ” 乃大排筵會,作賀數日,令小英随去。

    二人别了丈人、丈母,到家見了父母。

    舜美告知前事,令妻出拜公姑。

    張公、張母大喜過望,作宴慶賀。

    不數日,同妻别父母上任去訖。

    久後,舜美官至天官侍郎,子孫貴盛。

    有詩為證:間别三年死複生,潤州城下念多情。

     今宵然燭頻頻照,笑眼相看分外明—— 網絡圖書獨家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