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十三卷 張道陵七試趙升
關燈
小
中
大
誣不辨。
第六試,存心濟物。
第七試,舍命從師。
原來這七試,都是真人的主意。
那黃金、美女、大蟲、乞丐,都是他役使精靈變化來的。
賣絹主人,也是假的。
這叫做将假試真。
凡人道之人,先要斷除七情。
那七情?喜、怒、憂、懼、愛、惡、欲。
真人先前對諸弟子說過的:“汝等俗氣未除,安能遺世?”正謂此也。
且說如今世俗之人,驕心傲氣,見在的師長,說話略重了些,幾自氣憤憤地。
況肯為求師上,受人辱罵,着甚要緊加添四十餘日露宿之苦?隻這一件,誰人肯做?至于“色”之一字,人都在這裡頭生,在這裡頭死,那個不着迷的?列位看官們,假如你在閑居獨宿之際,偶遇個婦人,不消一分半分顔色。
管請你失魂落意,求之不得;況且十分美貌,颠倒(扌亞)身卻不動心?古人中,除卻柳下惠,隻怕沒有第二個人了。
又如今人為着幾賃錢鈔上,兄弟分顔,朋友破口。
在路上拾得一文錢,卻也叫聲:“吉利!”眉花眼笑。
眼見這一窖黃金,無主之物那個不起貪心?這件又不是難得的?今人見一隻惡犬走來,心頭也唬一跳;況一個大蟲,全不怖畏,便是呂純陽祖師,舍得喂虎,也隻好是這般了。
再說買絹這一節,你看如今做買做賣的,讨得一分便宜,幾自歡喜。
乎日間,冤枉他一言半字,便要贍神罰咒,那個肯重疊還價?随他天大冤枉加來,付之不理;脫去衣裳絕無吝色;不是眼孔十二分大,怎容得人如此?又如父母生了惡疾,子孫在床前服事,若不是足色孝順的,口中雖不說,心下未免憎嫌。
何況路旁乞食之人,那解衣推食,又算做小事了?結未來,兩遍投崖,是信得師父十分真切,雖死不悔。
這七件都試過,才見得趙升七情上,一毫不曾粘帶,俗氣盡除,方可人道。
正是:道意堅時塵趣少,俗情斷處法緣生。
閑話休題。
真人見升、長二人,道心堅固,乃将生平所得秘訣,細細指授。
如此三日三夜,二人盡得其妙。
真人乃飛身上崖,二人從之,重歸舊舍。
諸弟子相見,驚悼不己。
真人一日閉目晝坐,既覺,謂王長、趙升曰:“巴東有妖,當同往除之。
”師弟一人,行至巴東,忽見十二神女笑迎于山前。
真人間曰:“此地有鹹泉,今在何處?”神女答曰:“前面大揪便是。
近為毒龍所占,水己濁矣。
”真人遂書符一道,向空擲去。
那道符從空盤旋,忽化為大鵬金翅鳥,在揪上往來飛舞。
毒龍大驚,舍揪而去,揪水遂清。
十二神女各于懷中探出一玉環來獻,曰:“妄等仰慕仙真,願躁箕帚。
”真人受其環,将手緝之,十二環合而為一。
真人将環投于井中,謂神女曰:“能得此環者,應吾風命,吾即納之。
”十二神女要取神環,急先解衣入井。
真人遂書符,投于井中,約曰:“幹秋萬世,永作井神。
”即時喚集居民,汲水煎煮,皆成食鹽。
囑付:“今後煮鹽者,必祭十二神女。
”那十二神女都是妖精,在一方迷感男子,降災降禍。
被真人将神符鎮壓,又安享祭把,再不出現了。
從此巴東居民,無神女之害,而有鹹井之利。
真人除妖己畢,複歸鶴鳴山中。
一日午時,忽見一人,黑帻,絹衣,佩劍,捧一玉函,進曰:“奉上清真符,召真人遊阆苑。
”須輿,有黑龍駕一紫輿,玉女二人,引真人登車,直至金阙。
群仙畢集,謂真人曰:“今日可朝太上元始天尊也。
”俄有二青童,朱衣繹節,前行引導。
至一殿,金階玉砌,真人整衣趨進,拜舞己畢。
殿上敕青童持玉冊,授真人“正一天師”之号,使以“正一盟威”之法,世世宣布,為人間天師,勸度未悟之人。
又密渝以飛升之期。
真人受命回山,将“盟威”、“都功”等諸品秘錄,及斬邢二劍、玉冊、玉印等物,封置一函。
謂諸弟子曰:“吾沖舉有日,弟子中有能舉此函者,便為嗣法。
”弟子争先來舉,如萬斤之重,休想移動得分毫。
真人乃曰:“吾去後三日,自有嫡嗣至此,世為汝師也。
” 至期,真人獨召王長、趙升二人謂曰:“汝二人道力己深,數合沖舉;尚有餘丹,可分餌之。
今日當随吾上升矣。
”亭午,群仙儀從畢至,天樂擁導,真人與王長、趙升在鶴鳴山中,白日升天。
諸弟子仰視雲中,良久而沒。
時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事,計真人己一百二十三歲矣。
真人升天後三日,長子張衡從龍虎山适至。
諸弟子方悟“嫡嗣”之語,指示封函,備述真人遺命。
張衡輕輕舉起,揭封開看,遂向空拜受玉冊、玉印。
于是将諸品秘錄,盡心參讨,斬妖縛邢,其應如響。
至今子孫嗣法,世世為天師。
後人論“七試趙升”之事,有詩為證: 世人開口說神仙,眼見何人上九天?不是仙家盡虛妄,從來難得道心堅—— 掃校
第六試,存心濟物。
第七試,舍命從師。
原來這七試,都是真人的主意。
那黃金、美女、大蟲、乞丐,都是他役使精靈變化來的。
賣絹主人,也是假的。
這叫做将假試真。
凡人道之人,先要斷除七情。
那七情?喜、怒、憂、懼、愛、惡、欲。
真人先前對諸弟子說過的:“汝等俗氣未除,安能遺世?”正謂此也。
且說如今世俗之人,驕心傲氣,見在的師長,說話略重了些,幾自氣憤憤地。
況肯為求師上,受人辱罵,着甚要緊加添四十餘日露宿之苦?隻這一件,誰人肯做?至于“色”之一字,人都在這裡頭生,在這裡頭死,那個不着迷的?列位看官們,假如你在閑居獨宿之際,偶遇個婦人,不消一分半分顔色。
管請你失魂落意,求之不得;況且十分美貌,颠倒(扌亞)身卻不動心?古人中,除卻柳下惠,隻怕沒有第二個人了。
又如今人為着幾賃錢鈔上,兄弟分顔,朋友破口。
在路上拾得一文錢,卻也叫聲:“吉利!”眉花眼笑。
眼見這一窖黃金,無主之物那個不起貪心?這件又不是難得的?今人見一隻惡犬走來,心頭也唬一跳;況一個大蟲,全不怖畏,便是呂純陽祖師,舍得喂虎,也隻好是這般了。
再說買絹這一節,你看如今做買做賣的,讨得一分便宜,幾自歡喜。
乎日間,冤枉他一言半字,便要贍神罰咒,那個肯重疊還價?随他天大冤枉加來,付之不理;脫去衣裳絕無吝色;不是眼孔十二分大,怎容得人如此?又如父母生了惡疾,子孫在床前服事,若不是足色孝順的,口中雖不說,心下未免憎嫌。
何況路旁乞食之人,那解衣推食,又算做小事了?結未來,兩遍投崖,是信得師父十分真切,雖死不悔。
這七件都試過,才見得趙升七情上,一毫不曾粘帶,俗氣盡除,方可人道。
正是:道意堅時塵趣少,俗情斷處法緣生。
閑話休題。
真人見升、長二人,道心堅固,乃将生平所得秘訣,細細指授。
如此三日三夜,二人盡得其妙。
真人乃飛身上崖,二人從之,重歸舊舍。
諸弟子相見,驚悼不己。
真人一日閉目晝坐,既覺,謂王長、趙升曰:“巴東有妖,當同往除之。
”師弟一人,行至巴東,忽見十二神女笑迎于山前。
真人間曰:“此地有鹹泉,今在何處?”神女答曰:“前面大揪便是。
近為毒龍所占,水己濁矣。
”真人遂書符一道,向空擲去。
那道符從空盤旋,忽化為大鵬金翅鳥,在揪上往來飛舞。
毒龍大驚,舍揪而去,揪水遂清。
十二神女各于懷中探出一玉環來獻,曰:“妄等仰慕仙真,願躁箕帚。
”真人受其環,将手緝之,十二環合而為一。
真人将環投于井中,謂神女曰:“能得此環者,應吾風命,吾即納之。
”十二神女要取神環,急先解衣入井。
真人遂書符,投于井中,約曰:“幹秋萬世,永作井神。
”即時喚集居民,汲水煎煮,皆成食鹽。
囑付:“今後煮鹽者,必祭十二神女。
”那十二神女都是妖精,在一方迷感男子,降災降禍。
被真人将神符鎮壓,又安享祭把,再不出現了。
從此巴東居民,無神女之害,而有鹹井之利。
真人除妖己畢,複歸鶴鳴山中。
一日午時,忽見一人,黑帻,絹衣,佩劍,捧一玉函,進曰:“奉上清真符,召真人遊阆苑。
”須輿,有黑龍駕一紫輿,玉女二人,引真人登車,直至金阙。
群仙畢集,謂真人曰:“今日可朝太上元始天尊也。
”俄有二青童,朱衣繹節,前行引導。
至一殿,金階玉砌,真人整衣趨進,拜舞己畢。
殿上敕青童持玉冊,授真人“正一天師”之号,使以“正一盟威”之法,世世宣布,為人間天師,勸度未悟之人。
又密渝以飛升之期。
真人受命回山,将“盟威”、“都功”等諸品秘錄,及斬邢二劍、玉冊、玉印等物,封置一函。
謂諸弟子曰:“吾沖舉有日,弟子中有能舉此函者,便為嗣法。
”弟子争先來舉,如萬斤之重,休想移動得分毫。
真人乃曰:“吾去後三日,自有嫡嗣至此,世為汝師也。
” 至期,真人獨召王長、趙升二人謂曰:“汝二人道力己深,數合沖舉;尚有餘丹,可分餌之。
今日當随吾上升矣。
”亭午,群仙儀從畢至,天樂擁導,真人與王長、趙升在鶴鳴山中,白日升天。
諸弟子仰視雲中,良久而沒。
時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事,計真人己一百二十三歲矣。
真人升天後三日,長子張衡從龍虎山适至。
諸弟子方悟“嫡嗣”之語,指示封函,備述真人遺命。
張衡輕輕舉起,揭封開看,遂向空拜受玉冊、玉印。
于是将諸品秘錄,盡心參讨,斬妖縛邢,其應如響。
至今子孫嗣法,世世為天師。
後人論“七試趙升”之事,有詩為證: 世人開口說神仙,眼見何人上九天?不是仙家盡虛妄,從來難得道心堅—— 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