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點評(12) -- 單挑與突襲(2)

關燈
現在來探讨兩種較為複雜的情況--“過去時的簡筆”戰例和“缺省關鍵細節”的戰例。

    衆所周知,演義是非常突出武将個人勇武的,因此對於絕大部分單挑都會使用“正在進行時”進行“現場直播”式的描寫。但有時為了行文不被阻斷,也會對一些無關緊要的戰例(注1)采取“一般過去時”式的“事後報道”,而在這種“事後報道”中則多采用簡筆。這就是我所謂的““過去時的簡筆”戰例,具體如:

    興曰:“奉丞相之命,恐老将軍有失,特引五千兵前來接應。卻才陣上逢着魏将董禧,被吾一刀斬之”(92)

    (注1:上文的“無關緊要的單挑戰例”是指,有了這個戰例,該武将的武力也不會提高,沒有這個戰例,其武力也不會降低。)

    由於這種一筆帶過的單挑戰例對於武将武力的判定影響不大,因此無論判為單挑還是突襲都不太會引發争議。不過,煮酒還是傾向于将其判定為單挑,原因是:原則上,單挑屬於正常情景,突襲屬於特殊情景、不正常情景,在我們沒有任何場景細節可以拿來進行分析的情況下,隻得按照正常情景處理,即:将其視為正常單挑,而非突襲。

    再談“缺省關鍵細節”的戰例。最典型的就是趙雲挑高覽:

    “劉辟急止之曰:“容某死戰,奪路救君。”言訖,便來與高覽交鋒。戰不三合,被高覽一刀砍于馬下。

    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将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

    分析:

    這個戰例即沒有“措手不及”這種突襲戰例的特征性詞語,也沒有“交馬一合”這種單挑戰例的特征性詞語,所以煮酒将其歸納為“缺省關鍵細節”的戰例。對於這樣的戰例,我們隻得聯系上下文,再使用我們的現實邏輯進行分析和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