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點評(13) -- 單挑與突襲(3)
關燈
小
中
大
前文說到:
趙雲挑高覽這個戰例即沒有“措手不及”這種突襲戰例的特征性詞語,也沒有“交馬一合”這種單挑戰例的特征性詞語,所以煮酒将其歸納為“缺省關鍵細節”的戰例。對於這樣的戰例,我們隻得聯系上下文,再使用我們的現實邏輯進行分析和推測。
(本文開始。。。)
首先我們必須明确的是,這是一場“正在進行時”式的“現場直播”;不僅如此,這還是一場通過劉備這個劇中人親眼所觀察到的現場情景--劉辟出戰高覽為其陣斬,是劉備眼中觀察到的,高覽後軍自亂,也是劉備眼中觀察到的,一将沖來、出槍、高覽翻身落馬,這還是劉備眼中觀察到的,直至最後的“視之”,這個動作的主體依然是劉備(不要對我說這些觀察主體是劉備軍中的任何一個人喲~),因此這是一場完全從劉備眼中觀察到的現場場景(!)。
又由於劉備即将出馬與高覽單挑,因此,劉備應該不會錯漏任何高覽個體方面的重大舉動或者反常舉動。(!)--這個結論我們先擺在這裡,後文會用。
再來分析高覽的位置和姿态。高覽、劉備兩軍對圓,正常情況下,雙方主将應相互面對以随時觀察戰場情況并做出判斷。因此高覽肯定會面向劉備軍。
又因高覽剛剛結束完一場單挑,并正在等待劉備出戰,因此高覽的位置應該處於自己所部與劉備軍之間,又由於高覽此時必然是面對劉備軍,因此高覽肯定是背對自己所部軍馬。因此,當趙雲從高覽軍中突出并殺向高覽時,高覽的初始狀态應該是背對趙雲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高覽當趙雲正在軍陣陣中沖突、但尚未向自己沖來之時,應該會耳聞身後有異,因此應該已回頭,甚至回身、回馬。因此,當趙雲向高覽沖來時,高覽應已做好與之交鋒的準備--即高覽此時應已背對劉備軍而面向自己的軍馬。(!)
煮酒以為此觀點無法成立。具體論證如下:
假定此觀點成立,即高覽确實已經回身、回馬,那麼他的這一系列動作在劉備眼中必然會是一個極為反常的舉動--如果您正在全神貫注地等待與對方單挑,而對方卻突然轉身并回馬,把一個大後背亮給您,難道您不會覺得這很怪異嗎?
由於前文已有“劉備應該不會錯漏任何高覽個體方面的重大舉動或者反常舉動”,而劉備又确實沒有看到這種重大或反常舉動(文中未表),因此可以判定:高覽并未做出這種反常舉動。
綜上所述,高覽是在沒有時間做出有效防衛動作的情況下被趙雲挑于馬下的,因此無法記入單挑,隻能判定為突襲。
趙雲挑高覽這個戰例即沒有“措手不及”這種突襲戰例的特征性詞語,也沒有“交馬一合”這種單挑戰例的特征性詞語,所以煮酒将其歸納為“缺省關鍵細節”的戰例。對於這樣的戰例,我們隻得聯系上下文,再使用我們的現實邏輯進行分析和推測。
(本文開始。。。)
首先我們必須明确的是,這是一場“正在進行時”式的“現場直播”;不僅如此,這還是一場通過劉備這個劇中人親眼所觀察到的現場情景--劉辟出戰高覽為其陣斬,是劉備眼中觀察到的,高覽後軍自亂,也是劉備眼中觀察到的,一将沖來、出槍、高覽翻身落馬,這還是劉備眼中觀察到的,直至最後的“視之”,這個動作的主體依然是劉備(不要對我說這些觀察主體是劉備軍中的任何一個人喲~),因此這是一場完全從劉備眼中觀察到的現場場景(!)。
又由於劉備即将出馬與高覽單挑,因此,劉備應該不會錯漏任何高覽個體方面的重大舉動或者反常舉動。(!)--這個結論我們先擺在這裡,後文會用。
再來分析高覽的位置和姿态。高覽、劉備兩軍對圓,正常情況下,雙方主将應相互面對以随時觀察戰場情況并做出判斷。因此高覽肯定會面向劉備軍。
又因高覽剛剛結束完一場單挑,并正在等待劉備出戰,因此高覽的位置應該處於自己所部與劉備軍之間,又由於高覽此時必然是面對劉備軍,因此高覽肯定是背對自己所部軍馬。因此,當趙雲從高覽軍中突出并殺向高覽時,高覽的初始狀态應該是背對趙雲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高覽當趙雲正在軍陣陣中沖突、但尚未向自己沖來之時,應該會耳聞身後有異,因此應該已回頭,甚至回身、回馬。因此,當趙雲向高覽沖來時,高覽應已做好與之交鋒的準備--即高覽此時應已背對劉備軍而面向自己的軍馬。(!)
煮酒以為此觀點無法成立。具體論證如下:
假定此觀點成立,即高覽确實已經回身、回馬,那麼他的這一系列動作在劉備眼中必然會是一個極為反常的舉動--如果您正在全神貫注地等待與對方單挑,而對方卻突然轉身并回馬,把一個大後背亮給您,難道您不會覺得這很怪異嗎?
由於前文已有“劉備應該不會錯漏任何高覽個體方面的重大舉動或者反常舉動”,而劉備又确實沒有看到這種重大或反常舉動(文中未表),因此可以判定:高覽并未做出這種反常舉動。
綜上所述,高覽是在沒有時間做出有效防衛動作的情況下被趙雲挑于馬下的,因此無法記入單挑,隻能判定為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