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度脫無量群生類。
谘問佛義不可數,變化其身無有量。
随受化者演法言,如佛所說無有異。
第九王子摩诃薩,悉能分别諸群生。
善知輕重煩惱行,随其所應方便度。
善分别知諸法相,明達世界先後際。
善解俗谛第一義,具足方便無有馀。
善能了達法王處,随順法王威儀法。
善知安入法王位,善知分别法王界。
第十灌頂真佛子,方便善持一切法。
如法随順入深義,悉能究竟分别說。
悉度衆生無有馀,而於衆生不取相。
寂然不動學正念,悉在十方諸佛前。
灌頂菩薩真佛子,悉能究竟諸勝法。
十方無量諸世界,悉能震動光普照。
能持十方諸世界,嚴淨一切衆生心。
悉知一切衆生根,演梵音聲滿十方。
調伏化度諸群生,悉令修習菩提心。
普入十方諸佛國,觀察法界無有馀。
灌頂色身及身業,神足自在不思議。
觀察三世佛國智,乃至王子所不測。
三世諸佛及佛法,分别了知無障礙。
法界無量無有邊,諸佛聲聞悉充滿。
盡於一切諸世界,皆悉能持光普照。
盡於一切群生類,為說究竟正覺智。
如是十住諸菩薩,悉從如來法化生。
随其方便及境界,一切天人莫能知。
初發無上菩提心,充滿十方悉無馀。
了達三世諸法相,具足成就一切智。
無邊佛刹及世間,無量無數衆生類。
煩惱業報菩提心,如是一切無所著。
初求佛道發一念,世間衆生及二乘。
斯等一切莫能知,何況菩薩馀功德。
十方一切諸世界,能以一毛悉稱舉。
彼知菩薩具足行,疾得如來一切智。
十方一切大海水,能以一毛渧令荊 於一念中悉知數,如是行者真佛子。
一切世界末為塵,悉能分别知其數。
菩薩所行等微塵,是則名為真佛子。
過去未來現在佛,一切緣覺及聲聞。
分别解說不能盡,發心菩薩諸功德。
菩薩初發菩提心,廣大無量無有邊。
大慈大悲覆一切,何況菩薩馀功德。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第十二 爾時正念天子。
白法慧菩薩言:佛子。
一切世界中。
諸菩薩摩诃薩。
信家非家出家學道。
舍離俗飾被服法衣。
彼諸菩薩。
雲何方便修習梵行。
具足菩薩十住道地。
速成無上平等菩提。
爾時法慧菩薩。
答正念天子言:正士。
此菩薩摩诃薩。
一向專求無上菩提。
先當分别十種之法。
何等為十。
所謂身身業。
口口業。
意意業。
佛法僧戒。
應如是觀。
為身是梵行耶。
乃至戒是梵行耶。
若身是梵行者,當知梵行則不清淨。
當知梵行則為非法。
當知梵行則為渾濁。
當知梵行則為臭惡。
當知梵行則為穢污。
當知梵行則為塵垢。
當知梵行則為谄曲。
當知梵行則為八萬戶蟲。
若身業是梵行者,當知身四威儀則為梵行。
左右顧眄舉足下足,則為梵行。
若口是梵行者,當知音聲則為梵行。
當知語言則為梵行。
當知心觸則為梵行。
當知舌動則為梵行。
當知唇齒和合則為梵行。
若口業是梵行者,當知語言則為梵行。
當知所說作無作稱譏毀譽,則為梵行。
若意是梵行者,當知覺觀憶念不忘思惟幻夢等。
悉為梵行。
若意業是梵行者,當知想是梵行。
施設是梵行。
寒熱饑渴苦樂憂喜等。
悉是梵行。
若佛是梵行者,為色是佛耶。
為受想行識是佛耶。
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佛耶。
為一切神通業報是佛耶。
若法是梵行者,為正教是法耶。
為寂滅離涅槃是法耶。
為生非生是法耶。
為實非實是法耶。
為虛妄是法耶。
為合散是法耶。
若僧是梵行者,為向須陀洹果是僧耶。
為得須陀洹果是僧耶。
為向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是僧耶。
為得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是僧耶。
為三明六通是僧耶。
為時解脫是僧耶。
為非時解脫是僧耶。
若戒是梵行者,為戒場是戒耶。
為十衆是戒耶。
為問清淨不清淨是戒耶。
為戒師是戒耶。
為三羯磨和尚是戒耶。
為剃發法服乞食是戒耶。
菩薩摩诃薩。
當如是觀察十種法。
又知過去無所至。
未來無所有。
現在無作者,無知者無受報者,此世不至彼世。
彼世不至此世。
為何等法是梵行。
梵行法為在何處。
誰有是梵行法。
此梵行法為是有耶。
為是無耶。
為是色法耶。
為非色法耶。
為是受想行識法耶。
為非受想行識法耶。
菩薩摩诃薩。
正念無障礙。
觀察分别三世諸法平等,猶如虛空無有二相。
如是觀者智慧方便無所罣礙。
於一切法而不取相。
一切諸法無自性故。
於一切佛及諸佛法。
平等觀察猶如虛空。
是名菩薩摩诃薩方便修習清淨梵行。
又複修習增上十法。
何等為十。
所謂是處非處智。
去來現在諸業報智。
一切諸禅三昧正受解脫垢淨起智。
衆生諸根智。
随諸欲樂智。
種種性智。
至一切處道智。
無障礙宿命智。
無障礙天眼智。
斷習氣智。
是為十。
如是觀察如來十力甚深無量。
具足長養大慈悲心。
悉分别衆生而不舍衆生。
亦不舍寂滅。
行無上業不求果報。
觀一切法。
如幻如夢如電如響如化。
菩薩摩诃薩。
如是觀者,以少方便。
疾得一切諸佛功德。
常樂觀察無二法相。
斯有是處。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知一切法真實之性。
具足慧身不由他悟。
谘問佛義不可數,變化其身無有量。
随受化者演法言,如佛所說無有異。
第九王子摩诃薩,悉能分别諸群生。
善知輕重煩惱行,随其所應方便度。
善分别知諸法相,明達世界先後際。
善解俗谛第一義,具足方便無有馀。
善能了達法王處,随順法王威儀法。
善知安入法王位,善知分别法王界。
第十灌頂真佛子,方便善持一切法。
如法随順入深義,悉能究竟分别說。
悉度衆生無有馀,而於衆生不取相。
寂然不動學正念,悉在十方諸佛前。
灌頂菩薩真佛子,悉能究竟諸勝法。
十方無量諸世界,悉能震動光普照。
能持十方諸世界,嚴淨一切衆生心。
悉知一切衆生根,演梵音聲滿十方。
調伏化度諸群生,悉令修習菩提心。
普入十方諸佛國,觀察法界無有馀。
灌頂色身及身業,神足自在不思議。
觀察三世佛國智,乃至王子所不測。
三世諸佛及佛法,分别了知無障礙。
法界無量無有邊,諸佛聲聞悉充滿。
盡於一切諸世界,皆悉能持光普照。
盡於一切群生類,為說究竟正覺智。
如是十住諸菩薩,悉從如來法化生。
随其方便及境界,一切天人莫能知。
初發無上菩提心,充滿十方悉無馀。
了達三世諸法相,具足成就一切智。
無邊佛刹及世間,無量無數衆生類。
煩惱業報菩提心,如是一切無所著。
初求佛道發一念,世間衆生及二乘。
斯等一切莫能知,何況菩薩馀功德。
十方一切諸世界,能以一毛悉稱舉。
彼知菩薩具足行,疾得如來一切智。
十方一切大海水,能以一毛渧令荊 於一念中悉知數,如是行者真佛子。
一切世界末為塵,悉能分别知其數。
菩薩所行等微塵,是則名為真佛子。
過去未來現在佛,一切緣覺及聲聞。
分别解說不能盡,發心菩薩諸功德。
菩薩初發菩提心,廣大無量無有邊。
大慈大悲覆一切,何況菩薩馀功德。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第十二 爾時正念天子。
白法慧菩薩言:佛子。
一切世界中。
諸菩薩摩诃薩。
信家非家出家學道。
舍離俗飾被服法衣。
彼諸菩薩。
雲何方便修習梵行。
具足菩薩十住道地。
速成無上平等菩提。
爾時法慧菩薩。
答正念天子言:正士。
此菩薩摩诃薩。
一向專求無上菩提。
先當分别十種之法。
何等為十。
所謂身身業。
口口業。
意意業。
佛法僧戒。
應如是觀。
為身是梵行耶。
乃至戒是梵行耶。
若身是梵行者,當知梵行則不清淨。
當知梵行則為非法。
當知梵行則為渾濁。
當知梵行則為臭惡。
當知梵行則為穢污。
當知梵行則為塵垢。
當知梵行則為谄曲。
當知梵行則為八萬戶蟲。
若身業是梵行者,當知身四威儀則為梵行。
左右顧眄舉足下足,則為梵行。
若口是梵行者,當知音聲則為梵行。
當知語言則為梵行。
當知心觸則為梵行。
當知舌動則為梵行。
當知唇齒和合則為梵行。
若口業是梵行者,當知語言則為梵行。
當知所說作無作稱譏毀譽,則為梵行。
若意是梵行者,當知覺觀憶念不忘思惟幻夢等。
悉為梵行。
若意業是梵行者,當知想是梵行。
施設是梵行。
寒熱饑渴苦樂憂喜等。
悉是梵行。
若佛是梵行者,為色是佛耶。
為受想行識是佛耶。
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佛耶。
為一切神通業報是佛耶。
若法是梵行者,為正教是法耶。
為寂滅離涅槃是法耶。
為生非生是法耶。
為實非實是法耶。
為虛妄是法耶。
為合散是法耶。
若僧是梵行者,為向須陀洹果是僧耶。
為得須陀洹果是僧耶。
為向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是僧耶。
為得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是僧耶。
為三明六通是僧耶。
為時解脫是僧耶。
為非時解脫是僧耶。
若戒是梵行者,為戒場是戒耶。
為十衆是戒耶。
為問清淨不清淨是戒耶。
為戒師是戒耶。
為三羯磨和尚是戒耶。
為剃發法服乞食是戒耶。
菩薩摩诃薩。
當如是觀察十種法。
又知過去無所至。
未來無所有。
現在無作者,無知者無受報者,此世不至彼世。
彼世不至此世。
為何等法是梵行。
梵行法為在何處。
誰有是梵行法。
此梵行法為是有耶。
為是無耶。
為是色法耶。
為非色法耶。
為是受想行識法耶。
為非受想行識法耶。
菩薩摩诃薩。
正念無障礙。
觀察分别三世諸法平等,猶如虛空無有二相。
如是觀者智慧方便無所罣礙。
於一切法而不取相。
一切諸法無自性故。
於一切佛及諸佛法。
平等觀察猶如虛空。
是名菩薩摩诃薩方便修習清淨梵行。
又複修習增上十法。
何等為十。
所謂是處非處智。
去來現在諸業報智。
一切諸禅三昧正受解脫垢淨起智。
衆生諸根智。
随諸欲樂智。
種種性智。
至一切處道智。
無障礙宿命智。
無障礙天眼智。
斷習氣智。
是為十。
如是觀察如來十力甚深無量。
具足長養大慈悲心。
悉分别衆生而不舍衆生。
亦不舍寂滅。
行無上業不求果報。
觀一切法。
如幻如夢如電如響如化。
菩薩摩诃薩。
如是觀者,以少方便。
疾得一切諸佛功德。
常樂觀察無二法相。
斯有是處。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知一切法真實之性。
具足慧身不由他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