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諸佛福田一,衆生故有異。

     譬如大幻師,能令衆歡喜。

    諸佛聖福田,随願令欣悅。

    譬如辯才王,能令衆歡喜。

    諸佛聖福田,令衆生悅樂。

     譬如明淨鏡,随對現衆像。

    諸佛聖福田,衆生故有異。

    譬如大藥王,消滅一切毒。

    諸佛聖福田,能滅煩惱患。

     譬如日出時,能除一切闇。

    諸佛聖福田,普照十方界。

    譬如淨滿月,普照四天下。

    諸佛聖福田,平等無偏黨。

     譬如毗岚風,震動一切地。

    諸佛聖福田,能動三界有。

    譬如火劫起,天地靡不燒。

    諸佛聖福田,能燒一切有。

     爾時文殊師利。

    問進首菩薩言:佛子。

    衆生為見如來教斷諸煩惱耶。

    為知色受想行識欲界色界無色界癡愛。

    斷諸煩惱耶。

    若知色受想行識欲界色界無色界癡愛。

    斷諸煩惱者,如來教法何所增損。

    爾時進首菩薩。

    以偈答曰: 佛子善谛聽,我說如實義。

    或有速出要,或有難解脫。

    若欲求除滅,無量諸過惡。

    應當一切時,勇猛大精進。

     譬如微小火,樵濕則能滅。

    於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譬如人鑽火,未出數休息。

    火勢随止滅,懈怠者亦然。

     譬如淨火珠,離緣而求火。

    畢竟不可得,懈怠者亦然。

    譬如明淨日,閉目求見色。

    於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譬人無手足,欲射過大地。

    永不從彼意,懈怠者亦然。

    譬如大海水,一毛渧求荊於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譬如火劫起,欲以少水滅。

    於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譬人見虛空,便言我身滿。

    於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爾時文殊師利。

    問法首菩薩言:佛子。

    如佛所說,聞受法者能斷煩惱。

    雲何衆生等聞正法而不能斷。

    随淫怒癡。

    随慢。

    随愛。

    随忿。

    随慳嫉。

    随恨。

    随谄曲。

    是諸垢法悉不離心。

    心無所行能斷結使。

    爾時法首菩薩。

    以偈答曰: 佛子善谛聽,所問如實義。

    非但積多聞,能入如來法。

    譬人水所漂,懼溺而渴死。

    不能如說行,多聞亦如是, 譬人大惠施,種種諸肴膳。

    不食自餓死,多聞亦如是,譬如有良醫,具知諸方藥。

    自疾不能救,多聞亦如是, 譬如貧窮人,日夜數他寶。

    自無半錢分,多聞亦如是,譬如帝王子,應受無極樂。

    業障故貧苦,多聞亦如是, 譬如聾聩人,善奏諸音聲。

    悅彼不自聞,多聞亦如是,譬如盲瞽人,本習故能畫。

    示彼不自見,多聞亦如是, 譬如海導師,能度無量衆。

    拯彼不自濟,多聞亦如是,譬人處大衆,善說勝妙事。

    内自無實德,多聞亦如是, 爾時文殊師利。

    問智首菩薩言:佛子。

    於佛法中智慧為首。

    如來何故。

    或為衆生。

    贊歎檀波羅蜜屍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禅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慈悲喜舍。

    此一一法。

    皆不能得無上菩提。

    爾時智首菩薩。

    以偈答曰: 難知而能知,随順衆生心。

    佛子所問義,谛聽我今說。

    過去未來世,現在諸導師。

    未曾以一法,得成無上道。

     如來知衆生,本性所修習。

    善順應度者,為說淨妙法。

    慳者贊布施,毀禁贊持戒。

    瞋恚贊忍辱,懈怠贊精進。

     亂意贊禅定,愚癡贊智慧。

    不仁贊慈愍,怒害贊大悲。

    憂慼為贊喜,憎愛為贊舍。

    如是修習者,漸解一切法。

     譬如造宮室,起基令堅固。

    施戒亦如是,菩薩衆行本。

    贊如牢堅城,防禦諸敵難。

    忍進亦如是,防護諸菩薩。

     譬如大力王,威德定天下。

    禅智亦如是,安隐諸菩薩。

    譬如轉輪王,具受一切樂。

    四等亦如是,安樂諸菩薩。

     爾時文殊師利。

    問賢首菩薩言:佛子。

    一切諸佛。

    唯以一乘得出生死。

    雲何今見一切佛刹。

    事事不同。

    所謂世界衆生。

    說法教化。

    壽命光明。

    神力衆會。

    佛法法祝如是等事皆悉不同。

    無有不具一切佛法。

    而能成就無上菩提。

    爾時賢首菩薩。

    以偈答曰: 文殊法常爾,法王唯一法。

    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

    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随衆生本行,求無上菩提。

    佛刹及衆會,說法悉不同。

    一切諸佛刹,平等普嚴淨。

    衆生業行異,所見各不同。

     諸佛及佛法,衆生莫能見。

    佛刹法身衆,說法亦如是,本行廣清淨,具足一切願。

    彼人見真實,明達知見者, 随順衆生欲,諸業及果報。

    各令見真實,佛力自在故。

    佛刹無異相,如來無憎愛。

    随彼衆生行,自得如是見。

     非是一切佛,安住導師咎。

    無量諸世界,示現見不同。

    一切諸世界,所應受化者,常見人中雄,諸佛法如是, 爾時諸菩薩。

    謂文殊師利言:佛子。

    我等所解各各已說。

    仁者辯才深入。

    次應敷演。

    何等是佛境界。

    何等是佛境界因。

    何等是佛境界所入。

    何等是佛境界所度。

    何等是佛境界随順知。

    何等是佛境界随順法。

    何等是佛境界分别知。

    何等是識佛境界。

    何等是決定知佛境界。

    何等是佛境界照。

    何等是佛境界廣。

    爾時文殊師利。

    以偈答曰: 如來深境界,其量齊虛空。

    一切衆生入,真實無所入。

    如來境界因,唯佛能分别。

    自馀無量劫,演說不可荊 随順衆生故,普入諸世間。

    智慧常寂然,不同世所見。

    度脫諸群生,随順其心智。

    宣暢無窮盡,唯是佛境界。

     如來一切智,三世無障礙。

    諸佛妙境界,皆悉如虛空。

    法界無異相,随順衆生說。

    若欲具分别,唯佛之境界。

     一切諸世間,無量衆音聲。

    随時悉了知,其實無分别。

    非識所能識,亦非心境界。

    自性真清淨,能示諸群生。

     非業非煩惱,寂滅無所祝無明無所行,平等行世間。

    一切衆生心,普在三世中。

    如來於一念,一切悉明達。

     爾時此娑婆世界衆生。

    佛神力故。

    見此佛刹一切衆生。

    如所行法。

    如所行業。

    如世間行。

    随身所行。

    随根所行。

    随其行報所生之處。

    持戒毀禁說法果報。

    如是世界中事一切悉見。

    如是東方百千億世界。

    不可量不可數不可思議不可稱無等無邊無分齊不可說虛空法界等一切世界。

    乃至說法果報一切悉見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