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六

關燈
若得法王處,願令我亦然。

     無量無數劫,修行菩薩道。

    有來求我者,歡喜願施與。

    太子見衆苦,發起菩提心。

    無量大慈悲,攝衆生及我。

     我不求豪富,不貪五欲樂。

    但願共行法,而為太子妻。

    修廣明淨眼,慈愍觀衆生。

    不起染污心,必成菩提道。

     太子遊行時,地出衆寶華。

    此相無有疑,必為轉輪王。

    我昔於夢見,正覺勝日光。

    菩提樹下坐,大衆悉圍繞。

     夢中見彼佛,以手摩我頂。

    覺已大歡喜,踴躍無有量。

    空中時有天,名曰清淨身。

    彼天為我說,道場佛興世。

     我發如是念,若見太子者,當為分别說,勝日光佛興。

    我昔所志願,於今悉成滿。

    唯願俱往詣,供養彼如來。

     爾時太子。

    聞彼如來出興于世。

    心大歡喜踴躍無量。

    欲見彼佛。

    以五百寶散彼女人。

    又與妙德光藏淨周羅寶并妙衣服。

    時彼女母。

    即為太子。

    而說偈言: 今此玉女寶,功德莊嚴身。

    我昔所志樂,此願今成滿。

    持戒不放逸,智慧諸功德。

    普於一切世,最勝無倫匹。

     此女蓮華生,種姓無譏嫌。

    遠離諸不善,太子同志願。

    此女身柔軟,猶如天缯纩。

    蒙彼手摩者,衆患悉除滅。

     毛孔所出香,芬馨無倫比。

    衆生若聞者,悉住於淨戒。

    其身淨無垢,譬如真金像。

    若有睹見者,離害具慈心。

     口出微妙音,無不樂聞者,若有聽斯音,遠離諸惡業。

    心淨無瑕穢,質直無谄曲。

    随其所聞法,如說能修行。

     恭敬善知識,及所尊重者,遠離貪欲心,專求於正法。

    此女心不恃,妙色蓮花生。

    世間諸榮樂,唯求無上道。

     時彼太子。

    與此女俱,并一萬采女。

    出香芽園。

    各乘寶車。

    往詣道常下車步進。

    遙見如來相好嚴身。

    其心澄淨如鏡淵渟。

    諸根調伏猶如象王。

    心大歡喜踴躍無量。

    與采女衆。

    往詣佛所頭面禮足。

    恭敬供養繞無數匝。

    各持五百衆妙寶華。

    供散彼佛。

    為彼如來。

    興立五百衆香樓閣雜寶嚴飾。

    時彼如來。

    為說普門燈明修多羅。

    聞說經已,於一切法中得三昧海。

    所謂諸佛願海三昧。

    普照三世光藏三昧。

    對見一切諸佛三昧。

    普照一切衆生三昧。

    普照世界海淨智燈光明三昧。

    普照衆生根海智光明三昧。

    救護衆生光雲三昧。

    教化衆生現前智燈明三昧。

    聞持諸佛法輪三昧。

    具普賢行淨雲三昧。

    於一切法中。

    得如是等諸三昧海。

    時彼玉女。

    於諸法中。

    得不可壞寂靜法門。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時彼太子。

    與諸眷屬禮彼如來。

    繞無數匝辭退還宮。

    詣父王所頭面敬禮。

    白言大王。

    彼道場上。

    勝日光佛始成正覺。

    王問太子。

    從誰聞乎。

    答言:從彼離垢妙德女聞。

    時王聞已歡喜無量,猶如貧人得大寶藏。

    作如是念。

    佛無上寶難值難遇。

    能滅衆生惡道貧苦。

    為無上醫善對治法。

    除滅衆生諸煩惱患。

    為善導師。

    於生死海濟度衆生置涅槃處。

    作是念已召諸小王及諸群臣,并婆羅門刹利居士。

    皆悉集會。

    而告之曰:我聞太子無上吉語雲:勝日光佛出興于世。

    我聞是已歡喜無量。

    無以酬報。

    今舍王位授與太子。

    王舍位已與諸眷屬。

    往詣道場勝日光佛所。

    頭面禮足退坐一面爾時如來。

    觀察彼王及諸眷屬。

    白毫相中放大光明。

    名曰一切衆生心燈。

    普照十方無量世界一切諸王。

    顯現如來不可思議自在神力。

    應受化者令彼心淨。

    具足不可思議功德。

    超出世間。

    其身清淨。

    以微妙音。

    為大衆說離癡曀法真實燈陀羅尼門。

    佛刹微塵等陀羅尼以為眷屬。

    彼王聞已,即得廣大智慧光明。

    閻浮提微塵等菩薩得此陀羅尼。

    六十那由他人得諸漏荊一萬衆生皆得離垢清淨法眼。

    無量衆生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又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

    於十方刹以三乘法化度衆生。

    爾時彼王。

    作如是念。

    此諸功德。

    若不出家則不能辨。

    我今應當於如來所出家修道。

    前白佛言:今從世尊出家學道。

    佛答王言:宜知是時,時王即與一萬眷屬出家修道。

    皆得離癡曀法真實燈陀羅尼門及世界微塵等陀羅尼。

    又得菩薩十明及無量辯。

    淨無礙身詣諸佛所。

    悉聞受持佛正法輪。

    為大法師。

    以神通力遍諸世界。

    随所應化為彼現身。

    贊歎佛法并諸過去菩薩所行菩薩本生。

    又贊歎佛無量無邊自在神力。

    守護正法爾時太子。

    月十五日王得道時。

    於其正殿采女圍繞。

    七寶自至。

    一金輪寶。

    名勝自在。

    二象寶。

    名曰青山。

    三绀馬寶。

    名勇疾風。

    四神珠寶。

    名光藏雲。

    五主藏臣寶。

    名曰大财。

    六玉女寶。

    名淨妙德。

    七主兵臣寶。

    名離垢眼。

    得是七寶。

    於閻浮提作轉輪王。

    時有千子。

    端正勇猛能伏怨敵。

    時彼人民熾盛豐樂自在。

    八萬王城。

    城各建立五百樓閣。

    大僧伽藍衆寶莊嚴。

    一一僧伽藍。

    起廣大塔。

    一切衆寶以為莊嚴。

    香華缯蓋而供養之。

    一一王城。

    次第請佛。

    以不思議衆妙供具。

    供養如來。

    時佛入城。

    無量衆生皆大歡喜。

    長養善根發菩提心。

    以廣大悲饒益衆生。

    正求佛法知真實義。

    平等觀察三世諸法。

    明淨智慧普照三世。

    知三世佛次第出世。

    攝取衆生向菩薩道。

    行菩薩行。

    安住菩薩平等正法。

    逮得如來法輪智光。

    深入法海。

    能於己身見一切刹。

    善知諸根弘誓願海。

    得一切智。

    爾時如來。

    次第受彼諸王請時。

    如是饒益無量衆生。

    佛子。

    爾時太子增上功德主。

    豈異人乎。

    今釋迦牟尼佛是也。

    爾時王寶主。

    寶華佛是也。

    寶華如來。

    今在東方過世界海微塵等世界海。

    有一世界海。

    名法界虛空光雲。

    中有世界。

    名佛圓滿光妙德燈。

    彼有道常名曰一切天王光幢。

    彼佛始成正覺。

    與不可說佛刹微塵等菩薩大衆圍繞說法。

    彼寶華佛為菩薩時。

    淨彼刹海。

    彼刹海中。

    三世諸佛出興世者,皆寶華佛為菩薩時。

    教化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女母善現者,今我母善目是也。

    王眷屬者,彼如來所大衆是也。

    皆悉具足普賢諸行。

    成就大願。

    清淨法身普照世間。

    其心無壞。

    逮得菩薩諸三昧門。

    以清淨眼。

    皆悉對見一切諸佛一切如來。

    以虛空等妙音聲雲。

    轉正法輪。

    悉聞受持。

    於諸法中得自在力。

    出入息頃。

    遍遊一切諸佛世界。

    以微妙音為衆生說法。

    而未曾離一切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