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淨行品第七 爾時智首菩薩。

    問文殊師利言:佛子。

    雲何菩薩不染身口意業。

    不害身口意業。

    不癡身口意業。

    不退轉身口意業。

    不動身口意業。

    應贊歎身口意業。

    清淨身口意業。

    離煩惱身口意業。

    随智慧身口意業。

    雲何菩薩生處成就。

    姓成就。

    家成就色相成就。

    念成就。

    智慧成就趣成就。

    無畏成就。

    覺悟成就。

    雲何菩薩第一智慧。

    最上智慧。

    勝智慧。

    最勝智慧。

    不可量智慧。

    不可數智慧。

    不可思議智慧。

    不可稱智慧。

    不可說智慧。

    雲何菩薩因力具足。

    意力具足。

    方便力具足。

    緣力具足。

    境界力具足。

    根力具足。

    止觀力具足。

    定力具足。

    雲何菩薩善知陰界入。

    善知緣起法。

    善知欲色無色界。

    善知過去未來現在。

    雲何菩薩修七覺意。

    修空無相無作。

    雲何菩薩滿足檀波羅蜜屍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禅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慈悲喜舍。

    雲何菩薩得是處非處智力。

    過去未來現在業報智力。

    種種諸根智力。

    種種性智力。

    種種欲智力。

    一切至處道智力。

    禅定解脫三昧垢淨智力。

    宿命無礙智力。

    天眼無礙智力。

    斷一切煩惱習氣智力。

    雲何菩薩常為諸天王守護恭敬供養。

    龍王。

    鬼神王。

    乾闼婆王。

    阿脩羅王。

    迦樓羅王。

    緊那羅王。

    摩睺羅伽王。

    人王梵天王等守護恭敬供養。

    雲何菩薩為衆生舍。

    為救為歸為趣。

    為炬為明為燈。

    為導為無上導。

    雲何菩薩。

    於一切衆生。

    為第一為大為勝。

    為上為無上。

    為無等為無等等。

    爾時文殊師利。

    答智首菩薩曰:善哉善哉!佛子。

    多所饒益多所安隐。

    哀愍世間惠利一切安樂天人。

    問如是義。

    佛子。

    菩薩成就身口意業。

    能得一切勝妙功德。

    於佛正法心無罣礙。

    去來今佛所轉法輪。

    能随順轉不舍衆生。

    明達實相。

    斷一切惡具足衆善。

    色像第一。

    悉如普賢大菩薩等。

    成就如來。

    一切種智。

    於一切法悉得自在。

    而為衆生第二尊導。

    佛子。

    何等身口意業。

    能得一切勝妙功德。

     菩薩在家,當願衆生,舍離家難。

    入空法中,孝事父母,當願衆生。

    一切護養,永得大安,妻子集會。

    當願衆生,令出愛獄,無戀慕心。

     若得五欲,當願衆生,舍離貪惑。

    功德具足,若在妓樂,當願衆生。

    悉得法樂,見法如幻,若在房室。

    當願衆生,入賢聖地,永離欲穢。

     著寶嬰珞,當願衆生,舍離重擔。

    度有無岸,若上樓閣,當願衆生。

    昇佛法堂,得微妙法,布施所珍。

    當願衆生,悉舍一切,心無貪著。

     若在聚會,當願衆生,究竟解脫。

    到如來處,若在危難,當願衆生。

    随意自在,無所罣礙,以信舍家。

    當願衆生,棄舍世業,心無所著。

     若入僧坊,當願衆生,一切和合。

    心無限礙,詣大小師,當願衆生。

    開方便門,深入法要,求出家法。

    當願衆生,得不退轉,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當願衆生,解道修德。

    無複懈怠,除剃須發,當願衆生。

    斷除煩惱,究竟寂滅,受著袈裟。

    當願衆生,舍離三毒,心得歡喜。

     受出家法,當願衆生,如佛出家。

    開導一切,自歸於佛,當願衆生。

    體解大道,發無上意,自歸於法。

    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

    一切無礙,受持淨戒,當願衆生。

    具足修習,學一切戒,受行道禁。

    當願衆生,具足道戒,修如實業。

     始請和尚,當願衆生,得無生智。

    到於彼岸,受具足戒,當願衆生。

    得勝妙法,成就方便,若入房舍。

    當願衆生,昇無上堂,得不退法。

     若敷床座,當願衆生,敷善法座。

    見真實相,正身端坐,當願衆生。

    坐佛道樹,心無所倚,結跏趺坐。

    當願衆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

     三昧正受,當願衆生,向三昧門。

    得究竟定,觀察諸法,當願衆生。

    見法真實,無所罣礙,舍跏趺坐。

    當願衆生,知諸行性,悉歸散滅。

     下床安足,當願衆生,履踐聖迹。

    不動解脫,始舉足時,當願衆生。

    越度生死,善法滿足,被著衣裳。

    當願衆生,服諸善根,每知慚愧。

     整服結帶,當願衆生,自檢修道。

    不壞善法,次著上衣,當願衆生。

    得上善根,究竟勝法,著僧伽梨。

    當願衆生,大慈覆護,得不動法。

     手執楊枝,當願衆生,心得正法。

    自然清淨,晨嚼楊枝,當願衆生。

    得調伏牙,噬諸煩惱,左右便利。

    當願衆生,蠲除污穢,無淫怒癡。

     已而就水,當願衆生,向無上道。

    得出世法,以水滌穢,當願衆生。

    具足淨忍,畢竟無垢,以水盥掌。

    當願衆生,得上妙手,受持佛法。

     澡漱口齒,當願衆生,向淨法門。

    究竟解脫,手執錫杖,當願衆生。

    設淨施會,見道如實,擎持應器。

    當願衆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發趾向道,當願衆生,趣佛菩提。

    究竟解脫,若已在道,當願衆生。

    成就佛道,無馀所行,涉路而行。

    當願衆生,履淨法界,心無障礙。

     見趣高路,當願衆生,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