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關燈
成,亦無去來義。

    諸法初中後,與如無分别。

    無有心意行,同若如虛空。

     成就如是忍,無有諸戲論。

    得是不動地,甚深寂滅行。

    一切諸世間,不能得測量。

    一切諸心相,皆悉已滅荊 菩薩住是地,心識無分别。

    如入滅盡定,無複憶念想。

    猶如人夢中,方便欲渡水。

    覺則意廓然,休息諸所作。

     得是深忍已,一切想念滅。

    如生於梵天,無欲界煩惱。

    以本願力故,及佛今勸導。

    如是第一忍,是諸佛職位。

     我等深智力,無畏不共法。

    汝今無有此,當加勤精進。

    汝雖得除滅,一切煩惱火。

    當觀諸世間,煩惱常熾然。

     當念本所願,欲利諸衆生。

    悉遍知諸法,廣度於一切。

    諸法實性相,常住無變異。

    二乘亦得此,而不名為佛。

     但以得無礙,甚深微妙智。

    通達三世故,乃得名為佛。

    是諸無等等,天人所恭敬。

    開是起智門,令入諸佛法。

     成就無邊底,無量妙智慧。

    先所行諸法,不及今一念。

    如是諸菩薩,得妙智慧地。

    能在一念中,身遍於十方。

     入是智慧門,行道疾無礙。

    如行於海中,大風力所濟。

    離諸功用心,但在於智業。

    觀十方世界,成壞及與祝 能知四大一,亦知諸别異。

    小中及無量,種種差别相。

    能數知三千,大千世界塵。

    亦知衆生身,四大微塵數。

     諸天身衆寶,微塵數差别。

    皆悉遍明了,馀亦如是知。

    智慧因緣故,心轉得調柔。

    為利諸衆生,遍諸世界身。

     能於衆生身,而自作己身。

    及以諸佛刹,諸馀種種身。

    如日月停空,影現一切水。

    菩薩亦如是,遍滿大千界。

     常住於法身,湛然不移動。

    於淨心衆生,各現其身像。

    随諸心所樂,而現為受生。

    於諸天人會,悉皆示其身。

     菩薩於因緣,和合中自在。

    乃至能随意,為現於佛身。

    衆生國土身,業報賢聖身。

    智身與法身,知皆同平等。

     以是因緣故,得如意神通。

    為令世歡喜,而現種種身。

    能得於十種,妙大自在智。

    所作随智行,順於慈悲心。

     諸佛所有法,皆能善修習。

    住三淨戒中,不動如須彌。

    能得大菩薩,所有十種力。

    一切諸魔衆,皆所不能轉。

     常為諸佛護,釋梵所敬禮。

    密迹金剛神,常随而侍衛。

    菩薩得是地,功德無有量。

    百千萬億劫,說之不可荊 親近無數佛,增益諸善根。

    如真金雜寶,莊嚴王嬰珞。

    菩薩在是地,多作大梵王。

    典領千國土,功德無有量。

     能以三乘教,而無有窮荊慈心光普照,滅諸煩惱熱。

    能於須臾間,得百萬三千。

    大千世界數,微塵諸三昧。

     能見十方佛,其數亦如是,若以其願力,過是無有量。

    今已略解說,第八地妙相。

    若廣演說者,千億劫不荊 第九地。

    佛子演說此,八地妙義時。

    以佛神力故,震動無量國。

    一切智身出,無量微妙光。

     遍照十方界,衆生得安樂。

    百千萬菩薩,住於虛空中。

    設衆妙供養,諸天所無有。

    自在大梵天,并及他化王。

     歡喜設妙供,大海功德佛。

    千萬諸天女,鹹恭敬歡喜。

    同以微妙音,歌歎佛功德。

    以佛神力故,出如是妙法。

     善行寂滅者,無有諸惡心。

    各在於其地,善修菩薩行。

    利益世間故,遍遊於十方。

    示衆以佛道,心如空無礙。

     諸菩薩神力,上妙供養具。

    勝十方人天,福德之所緻。

    佛子樂智者,以此示佛力。

    於一國不動,而現一切處。

     利益於世間,如滿月明淨。

    滅一切音聲,語言諸想念。

    而以諸音聲,說法猶如響。

    若衆生下劣,其心厭沒者, 示以聲聞道,令出於衆苦。

    若複有衆生,諸根少明利。

    樂於因緣法,為說辟支佛。

    若人根明利,饒益於衆生。

     有大慈悲心,為說菩薩道。

    若有無上心,決定樂大事。

    為示於佛身,說無量佛法。

    譬如幻化師,示種種身色。

     如是諸身相,皆無有實事。

    如是諸佛子,善知智慧術。

    能示一切行,心離於有無。

    千萬諸天女,同以微妙音。

     如是歌歎已,默然而觀佛。

    解脫月又言,佛子大會淨。

    一心願樂聞,入九地正行。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

    菩薩摩诃薩。

    以如是無量智慧。

    善觀佛道。

    欲求轉勝寂滅解脫。

    欲轉勝思惟如來智慧。

    欲入如來深密法藏。

    欲觀察不可思議大智慧。

    欲觀察諸陀羅尼三昧重令清淨。

    欲令神通廣大。

    欲分别世界差别。

    欲修諸佛力無所畏不共法。

    無能壞者,欲順行諸佛轉法輪力。

    欲不舍所受大悲大願。

    菩薩如是思惟。

    得入第九地。

    菩薩住此地。

    如實知善不善無記法行。

    知有漏無漏法行。

    世間出世間法行。

    思議不思議法行。

    定不定法行。

    聲聞辟支佛法行。

    菩薩道法行。

    如來地法行。

    有為無為法行。

    随順如是智慧。

    知菩提心所行難。

    知煩惱難。

    業難。

    諸根難。

    欲難。

    性難。

    直心難。

    使心難。

    生難。

    習氣難。

    三聚差别難。

    知衆生諸心差别相。

    莊飾世心相。

    速轉心相。

    壞不壞心相。

    無形心相。

    無邊自在心相。

    清淨差别心相。

    垢無垢心相。

    縛解心相。

    谄曲質直心相。

    随道心相。

    皆如實知。

    是菩薩知煩惱深相。

    淺相。

    知心伴相。

    不相離相。

    知使纏差别相。

    知是心相應不相應相。

    随是生時得果報相。

    知三界中差别相。

    知愛癡見深入如箭相。

    知憍慢癡重罪相。

    知是三業因緣不斷相。

    乃至如實知八萬四千煩惱行差别相。

    是菩薩知諸業善不善無記相。

    分别不可分别相。

    心伴相。

    不相離相。

    自然盡相。

    行道盡相。

    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