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初發心菩薩功德品第十三
爾時天帝釋。
白法慧菩薩言:佛子。
初發心菩薩。
為成就幾功德藏。
法慧答言:佛子。
是處甚深難知難信難解難說難通難分别。
雖然我當承佛神力具足演說。
佛子。
假使有人。
供養東方阿僧祇世界衆生一切樂具。
乃至一劫。
然後教令淨修五戒。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佛子。
於意雲何。
彼人功德甯為多不。
帝釋言:佛子。
除諸如來。
其馀一切。
不能稱量彼人功德。
法慧菩薩語帝釋言:佛子。
初發心菩薩。
功德之藏百分。
彼人功德不及其一。
千分百千分。
億分百億分。
千億分百千億分。
百那由他分。
千那由他分。
百千那由他分。
億那由他分。
百億那由他分。
千億那由他分。
百千億那由他分。
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谕不可說分。
彼人功德不及其一。
佛子。
複置此谕。
假使有人。
供養十方各十阿僧祇世界衆生一切樂具。
乃至百劫。
然後教令淨修十善。
教十善已,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乃至千劫。
然後教令淨修四禅。
教四禅已,又複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千劫。
然後教行四無量心。
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乃至億劫。
然後教行四無色定。
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至百億劫。
然後教令得須陀洹果。
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至千億劫。
然後教令得斯陀含果。
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至百千億劫。
然後教令得阿那含果。
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至億那由他劫。
然後教令得阿羅漢果。
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至千億那由他劫。
然後教令盡成緣覺。
佛子。
於意雲何。
彼人功德甯為多不。
帝釋白言:佛子。
彼人功德唯除諸佛。
其馀一切悉不能知。
法慧言:佛子。
初發心菩薩。
功德之藏。
百分千分。
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谕不可說分。
彼人功德不及其一。
何以故?佛子。
一切諸佛初發心時。
不為供養十方各十阿僧祇世界衆生一切樂具。
百劫乃至千億那由他劫。
故出興於世。
亦不為教爾所衆生淨修五戒十善。
四禅四無量心四無色定。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辟支佛道。
故出興於世。
欲不斷佛種故。
發菩提心。
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故。
發菩提心。
欲悉度脫一切衆生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世界中衆生垢淨起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淨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群生虛妄煩惱習氣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衆生死此生彼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衆生諸根方便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衆生心心所念故。
發菩提心。
欲悉分别三世一切衆生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諸佛平等境界故。
發菩提心。
佛子。
複置此谕。
假使有人。
於一念頃。
能過東方無量世界。
彼人以此自在神力。
從此東行。
盡無量無數阿僧祇劫。
猶不能得世界邊際。
又第二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此第二人從此東行。
盡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猶不能得世界邊際。
又第三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四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五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六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七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八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九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十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彼第十人。
以此最勝自在神力。
從此東行。
盡無量無數阿僧祇劫。
猶故不得世界邊際。
十方世界亦複如是,如是展轉乃至百人。
其人以此最勝自在神力。
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至十方。
尚可了知得其邊際。
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
何以故?初發心菩薩不齊限。
為爾所世界衆生故發菩提心。
悉為十方一切世界衆生故。
欲度一切衆生故。
欲分别知一切世界故。
發菩提心。
欲知微細世界即是大世界。
知大世界即是微細世界。
知少世界即是多世界。
知多世界即是少世界。
知廣世界即是狹世界。
知狹世界即是廣世界。
知一世界即是無量無邊世界。
知無量無邊世界即是一世界。
知無量無邊世界入一世界。
知一世界入無量無邊世界。
知穢世界即是淨世界。
知淨世界即是穢世界。
於一毛孔中。
悉分别知一切世界。
於一切世界中。
悉分别知一毛孔性。
知一世界出生一切世界。
知一切世界猶如虛空。
欲於一念知一切世界悉無有馀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
複置此谕。
假使有人於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
於一念中。
悉分别知成敗之數。
此人精勤方便。
念念次第。
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
欲盡算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
猶不能知。
又第二人。
於第一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算世界成敗之數。
於一念中悉能了知。
此人精勤方便。
念念次第。
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猶不能盡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
如是展轉乃至第十。
彼第十人。
於第九人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所算世界成敗之數。
於一念中悉能了知。
此人精勤方便。
念念次第。
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猶不能盡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
乃至十方亦複如是,十方無量無邊世界成敗之數。
尚可了知。
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
不可得知。
何以故?初發心菩薩摩诃薩。
不為齊限。
知爾所世界劫數成敗故。
發菩提心。
菩薩摩诃薩。
欲悉了知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
發菩提心。
欲知長劫即是短劫。
短劫即是長劫。
知一劫即是不可數阿僧祇劫。
不可數阿僧祇劫即是一劫。
知一切有佛劫。
知一切無佛劫。
知一佛劫中有無量佛。
知無量佛劫中有一佛。
知異劫中有無異劫。
知無異劫中有異劫。
知有盡劫是無盡劫。
知無盡劫是有盡劫。
知無量劫即是一念。
知一念即是無量劫。
知一切劫入無劫。
知無劫入一切劫。
欲悉了知過去未來際及現在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名菩薩初大誓莊嚴。
所謂悉知一切劫智慧照明。
佛子。
複置此谕。
假使有人。
於一念中。
悉知無量無數阿僧祇世界衆生種種欲樂。
此人精勤方便。
念念次第。
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
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衆生種種欲樂。
如是展轉至第十
白法慧菩薩言:佛子。
初發心菩薩。
為成就幾功德藏。
法慧答言:佛子。
是處甚深難知難信難解難說難通難分别。
雖然我當承佛神力具足演說。
佛子。
假使有人。
供養東方阿僧祇世界衆生一切樂具。
乃至一劫。
然後教令淨修五戒。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佛子。
於意雲何。
彼人功德甯為多不。
帝釋言:佛子。
除諸如來。
其馀一切。
不能稱量彼人功德。
法慧菩薩語帝釋言:佛子。
初發心菩薩。
功德之藏百分。
彼人功德不及其一。
千分百千分。
億分百億分。
千億分百千億分。
百那由他分。
千那由他分。
百千那由他分。
億那由他分。
百億那由他分。
千億那由他分。
百千億那由他分。
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谕不可說分。
彼人功德不及其一。
佛子。
複置此谕。
假使有人。
供養十方各十阿僧祇世界衆生一切樂具。
乃至百劫。
然後教令淨修十善。
教十善已,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乃至千劫。
然後教令淨修四禅。
教四禅已,又複供養一切樂具至百千劫。
然後教行四無量心。
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乃至億劫。
然後教行四無色定。
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至百億劫。
然後教令得須陀洹果。
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至千億劫。
然後教令得斯陀含果。
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至百千億劫。
然後教令得阿那含果。
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至億那由他劫。
然後教令得阿羅漢果。
又複供養一切樂具。
至千億那由他劫。
然後教令盡成緣覺。
佛子。
於意雲何。
彼人功德甯為多不。
帝釋白言:佛子。
彼人功德唯除諸佛。
其馀一切悉不能知。
法慧言:佛子。
初發心菩薩。
功德之藏。
百分千分。
乃至不可數不可譬谕不可說分。
彼人功德不及其一。
何以故?佛子。
一切諸佛初發心時。
不為供養十方各十阿僧祇世界衆生一切樂具。
百劫乃至千億那由他劫。
故出興於世。
亦不為教爾所衆生淨修五戒十善。
四禅四無量心四無色定。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辟支佛道。
故出興於世。
欲不斷佛種故。
發菩提心。
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故。
發菩提心。
欲悉度脫一切衆生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世界中衆生垢淨起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淨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群生虛妄煩惱習氣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衆生死此生彼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衆生諸根方便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衆生心心所念故。
發菩提心。
欲悉分别三世一切衆生故。
發菩提心。
欲悉知一切諸佛平等境界故。
發菩提心。
佛子。
複置此谕。
假使有人。
於一念頃。
能過東方無量世界。
彼人以此自在神力。
從此東行。
盡無量無數阿僧祇劫。
猶不能得世界邊際。
又第二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此第二人從此東行。
盡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猶不能得世界邊際。
又第三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四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五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六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七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八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九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又第十人神力自在。
於一念頃。
能過前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行世界。
彼第十人。
以此最勝自在神力。
從此東行。
盡無量無數阿僧祇劫。
猶故不得世界邊際。
十方世界亦複如是,如是展轉乃至百人。
其人以此最勝自在神力。
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至十方。
尚可了知得其邊際。
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不可得知。
何以故?初發心菩薩不齊限。
為爾所世界衆生故發菩提心。
悉為十方一切世界衆生故。
欲度一切衆生故。
欲分别知一切世界故。
發菩提心。
欲知微細世界即是大世界。
知大世界即是微細世界。
知少世界即是多世界。
知多世界即是少世界。
知廣世界即是狹世界。
知狹世界即是廣世界。
知一世界即是無量無邊世界。
知無量無邊世界即是一世界。
知無量無邊世界入一世界。
知一世界入無量無邊世界。
知穢世界即是淨世界。
知淨世界即是穢世界。
於一毛孔中。
悉分别知一切世界。
於一切世界中。
悉分别知一毛孔性。
知一世界出生一切世界。
知一切世界猶如虛空。
欲於一念知一切世界悉無有馀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
複置此谕。
假使有人於東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
於一念中。
悉分别知成敗之數。
此人精勤方便。
念念次第。
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
欲盡算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
猶不能知。
又第二人。
於第一人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所算世界成敗之數。
於一念中悉能了知。
此人精勤方便。
念念次第。
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猶不能盡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
如是展轉乃至第十。
彼第十人。
於第九人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所算世界成敗之數。
於一念中悉能了知。
此人精勤方便。
念念次第。
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猶不能盡知東方世界成敗之數。
乃至十方亦複如是,十方無量無邊世界成敗之數。
尚可了知。
初發心菩薩功德之藏。
不可得知。
何以故?初發心菩薩摩诃薩。
不為齊限。
知爾所世界劫數成敗故。
發菩提心。
菩薩摩诃薩。
欲悉了知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
發菩提心。
欲知長劫即是短劫。
短劫即是長劫。
知一劫即是不可數阿僧祇劫。
不可數阿僧祇劫即是一劫。
知一切有佛劫。
知一切無佛劫。
知一佛劫中有無量佛。
知無量佛劫中有一佛。
知異劫中有無異劫。
知無異劫中有異劫。
知有盡劫是無盡劫。
知無盡劫是有盡劫。
知無量劫即是一念。
知一念即是無量劫。
知一切劫入無劫。
知無劫入一切劫。
欲悉了知過去未來際及現在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名菩薩初大誓莊嚴。
所謂悉知一切劫智慧照明。
佛子。
複置此谕。
假使有人。
於一念中。
悉知無量無數阿僧祇世界衆生種種欲樂。
此人精勤方便。
念念次第。
於無量無數阿僧祇劫。
不能盡知東方一切世界衆生種種欲樂。
如是展轉至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