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沒。
持心如金剛,深信佛智慧。
以為第一妙,心無有疑難。
遠離計我心,及心所行地。
如是諸菩薩,爾乃能聽聞。
寂滅無漏智,分别說甚難。
如畫於虛空,如執於疾風。
我念佛智慧,第一難思議。
衆生少能信,是故我默然。
解脫月菩薩。
聞說此已,語金剛藏菩薩言:佛子。
是大菩薩衆直心清淨。
善行菩薩道。
善集助道法。
善恭敬供養諸佛。
於無量佛。
多種善根。
成就無量深厚功德。
離癡疑悔。
無有貪著。
及諸結礙。
深心信解。
安住不動。
於是法中。
不随他教。
是故佛子。
當承佛力。
敷演此義。
是諸菩薩於是深法皆能證知。
時解脫月菩薩。
欲重宣此義。
以偈頌曰: 願說安隐法,菩薩無上行。
分别於諸地,令智慧清淨。
衆智淨無垢,安住深信解。
於諸無量佛,證知十地義。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
是諸大衆。
雖皆清淨離癡疑悔。
於是法中。
不随他教。
其馀樂小法者,聞是甚深難思議事。
或生疑悔。
是人長夜受諸衰惱。
我愍此等。
是故默然。
時金剛藏菩薩。
欲重宣此義。
以偈頌曰: 是衆雖清淨,深智離疑悔。
其心已決定,不複随他教。
無動如須彌,不亂如大海。
其馀不久行,智慧未明了。
随識不随智,聞已生疑悔。
彼将堕惡道,愍念故不說。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
願承佛力。
善分别此不可思議法。
佛所護念事。
令易信解。
所以者何。
善說十地義。
十方諸佛法應護念。
一切菩薩護是事故。
勤行精進。
何以故?是菩薩最上所行。
得至一切諸佛法故。
譬如一切文字皆初章所攝。
初章為本。
無有一字不入初章者,如是佛子。
十地者是一切佛法之根本。
菩薩具足行是十地。
能得一切智慧。
是故佛子。
願說此義。
諸佛護念。
加以神力。
令人信受。
不可破壞。
時解脫月菩薩。
欲明顯此義以偈頌曰: 善哉智慧子,清淨行具足。
願說十地行,所入十地法。
具足於智慧,得以成菩提。
所有十方佛,最勝人中尊。
皆共護念汝,說是十地義。
十地為根本,是名智行處。
亦為究竟道,佛無量法聚。
譬如諸文字,皆攝在初章。
諸佛功德智,十地為根本。
爾時諸菩薩。
一時同聲以偈請金剛藏菩薩言:上妙智慧人,樂說無有量。
德重如山王,哀愍說十地。
戒念慧清淨,說是十地義。
十力之根本,無礙智本行。
戒定慧功德,集在仁者心。
憍慢諸邪見,皆悉已滅荊 是衆無疑心,唯願聞善說。
譬病思良醫,如饑思美膳。
我等亦如是,聞甘露法味。
是故曠大意,願開初地門。
乃至第十地,次第為我說。
爾時釋迦牟尼佛。
從眉間白毫相。
放菩薩力光明。
百千阿僧祇光。
以為眷屬。
普照十方諸佛世界。
靡不周遍。
三惡道苦。
皆得休息。
悉照十方諸佛大會說法之衆。
顯現如來不思議力。
是光明遍照十方諸佛大會諸菩薩身已,於上虛空中。
成大光明雲台。
十方諸佛亦複如是,從眉間白毫。
俱放菩薩力光明。
百千阿僧祇光。
以為眷屬。
普現如來不思議力。
悉照一切諸佛大會。
及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一切大衆,并金剛藏菩薩。
及師子座。
照已於上虛空中。
成大光明雲台。
時諸大光明雲台中。
諸佛神力故。
而說頌曰: 無等等諸佛,功德如虛空。
十力無畏等,最尊世間主。
於釋迦佛前,而現此神力。
以佛力開現,法王無畏藏。
說諸地所行,諸地義差别。
承諸佛神力,無有能壞者,若人聞法寶,則為諸佛護。
漸次具諸地,得以成佛道。
若人堪任聞,雖在於大海。
及劫盡火中,必得聞此經。
若人癡疑悔,終不能得聞。
是故今佛子,說諸地智道。
入勢力觀法,次第而修行。
得至於馀地,各得所利益。
利一切世間,願說勿令斷。
爾時金剛藏菩薩。
觀察十方。
欲令大衆。
增益信敬。
以偈頌曰: 諸佛聖主道,微妙甚難解。
非思量所得,唯智者行處。
其性從本來,寂然無生滅。
從本已來空,滅除諸苦惱。
遠離於諸趣,等同涅槃相。
無中亦無後,非言辭所說,出過於三世,其相如虛空。
諸佛所行處,清淨深寂滅。
言說所難及,地行亦如是,說之猶尚難,何況以示人。
諸佛之智慧,離諸心數道。
不可得思議,非有陰界入。
但以智可知,非識之所及。
如空迹難說,何可示其相。
十地義如是,非心意所行。
是事雖為難,發願行慈悲。
漸次具諸地,智者所能及。
如是諸地行,微妙甚難見。
不可以心知,當承佛力說。
汝等當恭敬,鹹共一心聽。
智慧所随順,諸地相入行。
於無量億劫,說之不可荊今如實略說,其義無有馀。
一心恭敬待,今承佛力說。
大音唱因谕,義名不相違。
佛神力無量,今皆在我身。
我之所說者,如大海一渧。
金剛藏菩薩。
說此偈已,告於大衆。
諸佛子。
若衆生厚集善根。
修諸善行。
善集助道法。
供養諸佛。
集諸清白法。
為善知識所護。
入深廣心。
信樂大法。
心多向慈悲。
好求佛智慧。
如是衆生。
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為得一切種智故。
為得十力故。
為得大無畏故。
為得具足佛法故。
為救一切世間故。
為淨大慈悲心故。
為向十方無馀無礙智故。
為淨
持心如金剛,深信佛智慧。
以為第一妙,心無有疑難。
遠離計我心,及心所行地。
如是諸菩薩,爾乃能聽聞。
寂滅無漏智,分别說甚難。
如畫於虛空,如執於疾風。
我念佛智慧,第一難思議。
衆生少能信,是故我默然。
解脫月菩薩。
聞說此已,語金剛藏菩薩言:佛子。
是大菩薩衆直心清淨。
善行菩薩道。
善集助道法。
善恭敬供養諸佛。
於無量佛。
多種善根。
成就無量深厚功德。
離癡疑悔。
無有貪著。
及諸結礙。
深心信解。
安住不動。
於是法中。
不随他教。
是故佛子。
當承佛力。
敷演此義。
是諸菩薩於是深法皆能證知。
時解脫月菩薩。
欲重宣此義。
以偈頌曰: 願說安隐法,菩薩無上行。
分别於諸地,令智慧清淨。
衆智淨無垢,安住深信解。
於諸無量佛,證知十地義。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
是諸大衆。
雖皆清淨離癡疑悔。
於是法中。
不随他教。
其馀樂小法者,聞是甚深難思議事。
或生疑悔。
是人長夜受諸衰惱。
我愍此等。
是故默然。
時金剛藏菩薩。
欲重宣此義。
以偈頌曰: 是衆雖清淨,深智離疑悔。
其心已決定,不複随他教。
無動如須彌,不亂如大海。
其馀不久行,智慧未明了。
随識不随智,聞已生疑悔。
彼将堕惡道,愍念故不說。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
願承佛力。
善分别此不可思議法。
佛所護念事。
令易信解。
所以者何。
善說十地義。
十方諸佛法應護念。
一切菩薩護是事故。
勤行精進。
何以故?是菩薩最上所行。
得至一切諸佛法故。
譬如一切文字皆初章所攝。
初章為本。
無有一字不入初章者,如是佛子。
十地者是一切佛法之根本。
菩薩具足行是十地。
能得一切智慧。
是故佛子。
願說此義。
諸佛護念。
加以神力。
令人信受。
不可破壞。
時解脫月菩薩。
欲明顯此義以偈頌曰: 善哉智慧子,清淨行具足。
願說十地行,所入十地法。
具足於智慧,得以成菩提。
所有十方佛,最勝人中尊。
皆共護念汝,說是十地義。
十地為根本,是名智行處。
亦為究竟道,佛無量法聚。
譬如諸文字,皆攝在初章。
諸佛功德智,十地為根本。
爾時諸菩薩。
一時同聲以偈請金剛藏菩薩言:上妙智慧人,樂說無有量。
德重如山王,哀愍說十地。
戒念慧清淨,說是十地義。
十力之根本,無礙智本行。
戒定慧功德,集在仁者心。
憍慢諸邪見,皆悉已滅荊 是衆無疑心,唯願聞善說。
譬病思良醫,如饑思美膳。
我等亦如是,聞甘露法味。
是故曠大意,願開初地門。
乃至第十地,次第為我說。
爾時釋迦牟尼佛。
從眉間白毫相。
放菩薩力光明。
百千阿僧祇光。
以為眷屬。
普照十方諸佛世界。
靡不周遍。
三惡道苦。
皆得休息。
悉照十方諸佛大會說法之衆。
顯現如來不思議力。
是光明遍照十方諸佛大會諸菩薩身已,於上虛空中。
成大光明雲台。
十方諸佛亦複如是,從眉間白毫。
俱放菩薩力光明。
百千阿僧祇光。
以為眷屬。
普現如來不思議力。
悉照一切諸佛大會。
及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一切大衆,并金剛藏菩薩。
及師子座。
照已於上虛空中。
成大光明雲台。
時諸大光明雲台中。
諸佛神力故。
而說頌曰: 無等等諸佛,功德如虛空。
十力無畏等,最尊世間主。
於釋迦佛前,而現此神力。
以佛力開現,法王無畏藏。
說諸地所行,諸地義差别。
承諸佛神力,無有能壞者,若人聞法寶,則為諸佛護。
漸次具諸地,得以成佛道。
若人堪任聞,雖在於大海。
及劫盡火中,必得聞此經。
若人癡疑悔,終不能得聞。
是故今佛子,說諸地智道。
入勢力觀法,次第而修行。
得至於馀地,各得所利益。
利一切世間,願說勿令斷。
爾時金剛藏菩薩。
觀察十方。
欲令大衆。
增益信敬。
以偈頌曰: 諸佛聖主道,微妙甚難解。
非思量所得,唯智者行處。
其性從本來,寂然無生滅。
從本已來空,滅除諸苦惱。
遠離於諸趣,等同涅槃相。
無中亦無後,非言辭所說,出過於三世,其相如虛空。
諸佛所行處,清淨深寂滅。
言說所難及,地行亦如是,說之猶尚難,何況以示人。
諸佛之智慧,離諸心數道。
不可得思議,非有陰界入。
但以智可知,非識之所及。
如空迹難說,何可示其相。
十地義如是,非心意所行。
是事雖為難,發願行慈悲。
漸次具諸地,智者所能及。
如是諸地行,微妙甚難見。
不可以心知,當承佛力說。
汝等當恭敬,鹹共一心聽。
智慧所随順,諸地相入行。
於無量億劫,說之不可荊今如實略說,其義無有馀。
一心恭敬待,今承佛力說。
大音唱因谕,義名不相違。
佛神力無量,今皆在我身。
我之所說者,如大海一渧。
金剛藏菩薩。
說此偈已,告於大衆。
諸佛子。
若衆生厚集善根。
修諸善行。
善集助道法。
供養諸佛。
集諸清白法。
為善知識所護。
入深廣心。
信樂大法。
心多向慈悲。
好求佛智慧。
如是衆生。
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為得一切種智故。
為得十力故。
為得大無畏故。
為得具足佛法故。
為救一切世間故。
為淨大慈悲心故。
為向十方無馀無礙智故。
為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