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正義在人間名湖生色 單騎上少室古刹蒙塵

關燈
南派白鶴道人的功力,全是數十年修為。

    在座之人,能夠和他倆人相比的也為數不多。

    居然人家隻派上一人,兵不血刃,就立即俯首聽命。

    這簡直使人難以置信的事,但明明又是事實。

    如果照此下去,那末赤衣教标榜的“萬派歸一,四海同赤”,倒并非誇大之詞! 大家正在竊竊私議之時,隻見第二席上,站起一個白衣飄忽的中年文士,那是陰山派謝旡殃!他朗朗一笑,說道:“董大俠方才所說,使謝某突然想起一件事來。

    那是四十年前,謝某曾作漠外之行。

    據聞白骨教内有一種秘方,名叫‘聖水’,凡是入教之人,必須先喝上一杯,才準入教,此藥無色無嗅,飲下之後,終身不叛,而且精神身體,一切如常。

    謝某當日曾面詢白骨屍魔,他隻是微笑相對,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茅通乃是白骨屍魔門下,自然知道“聖水”用法,何況幕後又有赤磷魔君支持。

    可能就用這種藥物迷亂人性,以遂其征服中原武林的野心。

    不過奇怪的是這種‘聖水’,必須信賴他的人,才肯自動飲下。

    像西嶽老人和白鶴道人兩位的功力經驗來論,别說不會自動飲下,就是要暗施手腳,也難以得逞,這一點卻着實使人費解。

    ” 尹稚英坐在嶽天敏下首,聽謝旡殃這麼一說突然心中一動。

    連忙在敏哥哥身邊輕輕的說了幾句。

    嶽天敏聽得微微一怔,接着連連點頭,很快别過頭去,又向萬松齡說了一陣。

     三人這一舉動,大家都已瞧在眼裡,正不知他們說些什麼? 蓦見拏雲手站起身來,向枯木和尚抱拳道:“方才玄陰教高弟紅線女尹姑娘向兄弟提醒一事,确實非常重要,特向大師報告。

    ” 枯木和尚連忙還禮道:“萬大俠千萬不可客氣,尹姑娘秀外慧中,人品武功,老衲久所欽遲。

    她請大俠代說,一定關系重大,萬大俠就請說罷!” 枯木和尚一旦當了主持大局之人,果然又是一種風度!連尹稚英這一個後生小輩的女娃兒,也說起老衲久所欽遲的客氣話來。

     萬松齡道:“尹姑娘聽說華山西嶽道友接到赤衣教‘聘書’,不出三天,就發生了變故。

    如果如謝道兄所說,匪徒使用藥物迷亂人性,然後再派人招降。

    那麼月前少林、武當兩派,也已接到‘聘書’,如若事先不加防範,豈非又輕輕易易的中人暗算,而不自覺?如果少林、武當一旦失事,以他們在武林中的地位,後果實在不堪想像。

    為今之計,隻有即速派人通知,嚴加防範才好。

    ” 枯木和尚低喧一聲佛号,道:“此事當真十分重要,諸位之中,誰願立此大善,向少林、武當一行?他語聲未落,隻見祝三立、嶽天敏、尹稚英、萬小琪和崆峒五通中的百變大師通幻道人等,紛紛起立,都說:“願去!” 枯木和尚閃電似的目光一轉,合十道:“善哉!善哉!諸位有此心願,即是功德。

    但此行隻是通知兩派,和趕去馳援不同,用不着多人前往。

    祝大俠代表少林,參與此會,倘有許多大事待議。

    萬姑娘一派掌門,也是不去為是。

    老衲認為一葦大師昨日首途,目今尚在路上,嶽少俠騎赤龍駒足可趕上,然後和一葦大師同上少林一行,最為妥當,尹姑娘也請留在這裡,替大會提供高見,也許更為有用。

    武當之行還是請通幻道友一行,武當事了,可在湖北一帶,探聽動靜。

    不過最好能夠随機應變,以不露身份為宜。

    另外并請借萬姑娘雪獅子一用。

    不知諸位道兄,認為老衲這個主意如何?” 衆人見枯木和尚說得有條不紊,分派十分允當,尤其嶽天敏為青年中傑出高手,不慮半途出岔。

    而且他指派通幻道人,分明另有任務,要他以易容之術化裝偵查,真是最為恰當! 大家無不十分欽服,又鼓了一陣熱烈掌聲。

     枯木和尚續道:“好!既然大家同意,就請兩位飯後立即上路,最好能夠早日趕返。

    ” 嶽天敏,通幻道人一齊躬身領命。

    枯木和尚才又回頭向赤發尊者道:“為師須在此間主持大會,不克分身,你飯後動身前往大雄寺一行,探明虛實即速回報。

    ” 赤發奪老躬身應“是”。

     酒飯之後,排教弟子撤去殘席,沏上香茗,大家繼續讨論。

     嶽天敏和通幻道人,赤發尊者三人,因任務在身。

    立即别過衆人一起動身。

    他們由君山北行,從殷馬洲渡江。

    通幻道人前往武當,便須西行。

     嶽天敏和赤發尊者雖然同路,但因自己的任務急如星火,赤龍駒也比赤發尊者所騎要快!是以渡江之後,三人便各自分手。

     嶽天敏知道此行關系重大,萬一遲到一步不但少林寺數百僧侶盡落魔爪,而且還影響了整個武林。

     是以一路上隻走催着坐下良駒,盡速飛馳!由潛江,渡漢水,直奔京山,已是黃昏時候。

    他可不敢耽擱,隻略進飲食,上足馬料,便繼續上路。

     上次他和琪妹妹英妹妹,由洞庭北上,趕赴五台,走的就是這條路,自然十分熟悉。

    打京山出發,穿過大洪山脈,經棗陽往北,便入豫境,估計次日中午即可趕到登封。

    他連夜趕路,天色黎明,已到了方城,因為貪圖快速,這一路走的全是小徑,但由方城往北,卻是一條官道。

    經過半日一夜的狂奔,他自己倒不感覺怎樣。

    隻是坐下這匹良駒卻已是滿身大汗,心中不由十分憐惜。

    就在路邊找了一家茶館略事休息,一面又吩咐店夥,好好上料。

    自己洗了一把臉,店夥沏上香茗,送來一籠包子。

    這時早起趕路的行旅商賈,逐漸多了起來,茶館中生意漸忙。

     嶽天敏偶一回頭,隻見鄰桌上生的三個大漢,歪帶着帽子跷起二郎腿也正在打量着自己。

    瞧他們滿臉橫肉,生相兇悍,敢情不是好人。

    當下也并未在意,休息了一陣便起身付賬。

    忽然眼光一瞥,隻覺那三人坐位橫頭的闆凳上,赫然放着一個大紅包袱,甚是觸目!心中一動不由多看了兩眼。

    三個漢子似乎業已察覺,同時霍地站起身子,竟向自己走來!為首一個粗聲喝道:“朋友,你瞧什麼?” 嶽天敏那會把這三個人放在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