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記事全文

關燈
去呉縣百餘裡,剙於梁天監三年,舊名明月禪院。

    大中祥符中易今名。

    故老謂當時湖中有木牌,為風浪打壊,漂巨木百餘根,湧至山下,泛罟船鈎緻之,每木上刻水月二字,各船以為神木,捨送禪院,構為大殿。

    寺僧永照神其事,遂改今名。

     呉民舊有丁身錢,歲納四十五萬有餘。

    宋大中祥符四年,詔除免之,民間無計口算緡之事。

    至大辛亥,省臺復徵之,呉中大譁。

    值武宗上仙,仁宗登極,亟除之。

     呉江鱸鄉亭,在長橋之側。

    宋熙寧中,郎中林肇所建,取陳文惠秋風斜日鱸魚鄉之句為名。

    亭勢俯瞰太湖,為江南絶勝,過者多題詠之。

    又於亭旁畫範蠡、張翰、陸龜蒙像,謂之三高。

    至元丙子,裡巫為土偶,祠事之。

    張邁過而題壁有雲:功迹盡高天下士,豈惟呉地作三高。

    夜夢老人與論祠事,謂:張、陸,呉産也,呉人固當祀之;範蠡,越産,與勾踐陰謀十年,卒以滅呉,呉之讐也,呉人不當祀之,子何從而附會之乎?子之詩,吾不與也。

    搖手而去。

    邁覺,異其所言,志於祠壁,今剝落矣。

     呉城玄妙觀玉皇閣一角忽墊,計數千緡方可扶薦,觀主以縁募弗就,因循數年,事不克舉。

    皇慶癸醜,燕山一匠者來,自稱張撥天,謂觀主不須拆卸,惟換一小馱梁,添一鬥栱,即皆端正。

    主人從之,匠者挾鋸登其上,斷下舊梁,易以新木,架栱敲擊之,悉皆如舊。

    觀主話及數年興造後,官事弗絶。

    匠者曰:此必山門長短不齊也。

    視之左實長寸餘,即削去之。

    自是官事果絶。

     虎丘石井,泉味極清冽。

    陸羽嘗取此水烹啜,世呼為陸羽泉。

    張又新作《水品》,以中泠為第一,無錫惠山泉第二,虎丘井第三。

    惠山泉煮羊變為黒色,作酒味苦。

    虎丘泉則不然,以之醸酒,其味甚佳。

    又新第之次於惠山,其然否乎? 呉城舊傳呉王闔閭時子胥所築,故名闔閭城。

    《呉越春秋》謂子胥伐楚還師,取丹陽及黃瀆土以築,利其堅也。

    城形如亞字,世俗不知以為龜形。

    本土城也,梁龍德中,錢氏加以陶甓。

    至元三十一年,重修築之,甓上歲月、工匠皆具。

    蓋土坯皆澄漿為之,欲其堅久故也。

     閶門舊名閶闔門,闔閭時所名也。

    舊有重樓閣道,呉之麗譙也。

    夫差從此門出兵伐楚,改為破楚門。

    呉屬楚,遂名閶門。

    至元修曰金昌門,作亭門内,名金昌亭。

    然呉人呼昌門已久,不能遽改,名之如故。

    故亭亦圮焉。

     許市去呉縣西二十五裡,舊傳秦始皇帝求呉王名劒,白虎拒丘上,帝刺之,虎西走二十五裡而沒,地裂為池,因名其地曰虎疁。

    至南唐諱琥,錢氏諱鏐,遂改名許市。

    後人訛舊音於許字,加點水為滸市,訛為墅。

    迄今兩稱之,不能辯雲。

     栁毅為《洞庭龍女傳》書事,乃荒唐之說。

    今呉城有栁毅橋,太湖濱有栁毅泉,意毅乃呉人也。

    彼橋乃住宅之路,泉乃别院之井耳。

    井水滿而不溢,大風撓之不濁,久旱不耗,此其異也。

    人以為下通太湖龍宮。

    使果有龍神宮府,何不於巨浸中出入,而反以此偪仄之井為通道耶?荒唐之言,不察其理,俱不足信。

     太伯有國,自號勾呉。

    說者雲:勾,語辭,呉音也;呉者,虞也。

    太伯於此以虞志也。

    越滅呉,子孫以國為氏,今呉中呉氏甚多。

    而語音呼魚為呉,卒以橫山下古呉城為魚城。

    方言以訛傳訛,有如是者。

     皇度改元,有張三郎者,善弄笛。

    八月五日夜,在鶴橋上作伊州曲。

    夜靜,有老人來,同坐石闌上,語曰:爾笛固清,未能脫去塵俗,為爾釐正之,當熟記心,毋忘可也。

    乃指教其孔,換易數字,曲益清峻。

    張更求别教一曲,老人取笛自吹,超出塵俗。

    張問曲内雲何,老人歌曰:月既明,西軒琴復清。

    寸心鬥酒爭芳夜,千秋萬歲同此情。

    歌宛轉,宛轉凄以哀。

    願為星與漢,光景共徘徊。

    再歌曰:悲且傷,參差涙成行。

    低紅掩翠方無色,金徽玉軫為誰鏘。

    歌宛轉,宛轉怨復悲。

    願為煙與霧,氛氲共容姿。

    張問何人所作,答曰:仙姝劉妙容歌也。

    張叩何人記指,答曰:妙容傳我。

    復請授其指調。

    老人笑而起曰:子凡心易忘,我豈能教爾耶。

    去數步,不知其處。

    張後以指尋其曲,終不能得其高古之趣。

     呉人自相呼為獃子,又謂之蘇州獃。

    每歲除夕,羣兒繞街呼叫,雲賣癡獃:千貫賣汝癡,萬貫賣汝獃。

    見賣儘多送,要賒随我來。

    蓋以呉人多獃兒,輩戯謔之耳。

    呉推官嘗謂人曰:某居官久,深知呉風。

    呉人尚奢爭勝,所事不切廣置田宅,計較微利,殊不知異時反貽子孫不肖之害,故人以獃目之。

    謂之蘇州獃不亦宜乎。

     呉俗以芒種節氣後,遇壬為入梅,凢十五日;夏至中氣後,遇庚為出梅。

    入時三時,亦十五日:前五日為上時,中五日為中時,後五日為末時。

    入梅有雨為梅雨,暑氣鬱蒸而雨沾,衣多腐爛。

    故三月雨為迎梅,五月為送梅。

    夏至前半月為梅雨,後半月為時雨。

    遇雷電謂之斷梅。

    入梅須防蒸濕,入時宜合醬、造醋之事。

    梅雨之際,必有大風連晝夜,踰旬而止,謂舶棹風。

    以此自海外來舶,船上禱而得之者,歲以為常。

    鄉氓不知,訛此為白草風,又曰拔草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