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記事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支硎山,在呉縣西南二十五裡。
晉沙門支道林嘗卓錫於此。
山多平石,平石為硎,又以支公處此,故名支硎。
舊傳:道林嘗居石室中,所遺故物有木鞋鐵拄杖之屬。
旁有放鶴亭、馬跡石,皆因之得名。
延祐乙夘,土人耕其地,得小石碣,刻偈雲:風既不來,山亦不去,逢羊遇狗,合做一處。
後有小字雲阿多摩偈,人皆不解其說。
石刻見在白雲寺中。
崑山州,國初縣也。
元貞初升為州,州治去府城七十二裡。
延祐中,移治太倉。
未移之先,太倉江口打碗花子遍地盛開,民謡雲:打碗花子開,今搬州縣來。
遷移之後,常有鼠郎出沒廳事上,民復謡雲:黃郎屋上走,州來住不久。
至正間,果復移囬玉峯舊治。
嘉定州治本崑山州春申郷練祁市。
宋嘉定十一年六月,高行孫緻立縣基於馬軍司酒坊之地,十月興工,十二年正月縣成。
國初尚為縣,元貞間升為州。
延祐以來,治中官吏多物故者,家口皆不安。
有一客僧,號知風水,謂州治内屍氣動,作屋鎮之乃安,否則日盛一日,不可救理。
時州主任立聞其言,從之。
僧指治後東偏地曰:此處為庫藏,鎮之則吉。
任遂搆架閣庫於上,落成後,其患果息。
延祐改元,太倉有一丐者,堆髻額上,身披皂衣,赤腳,手擕大瓢,常於府水軍萬戶寨及張京馬頭徃來酒家,乞酒度日,酒醉輒奔走叫雲:牛來了,牛來了,衆人跟我去。
日以為常,奔走叫噪,凡三月餘,又於寨木及人家門壁上連書火字,人皆惡之,或詈之,或撲之者,不知所徃。
是冬,海賊牛大眼,烏合不逞,自劉家港至太倉大肆剽掠,水軍寨、張京鎮人家俱被燒毀,殺人橫地,不可枚數。
人始悟昔日丐者之言。
呉城東禪院,古佛像容貌端嚴,頂珠圓徑數寸。
宋乾符甲午歲,忽有毫光紅黃青紫,頂中出現,士庶觀瞻,檀施山積。
後三日,有老翁疑其怪固請梯升即佛光焰而窺之,乃見佛像之首開一穴,以手捫之,有二白鼠,長可尺餘,自穴躍出,緑光燄燄,入藻井内,遂得碎幡數片,以紅旛映頂珠即紅光出,青黃紫亦然,人皆嘆息而去。
或曰佛,金僊也,而白鼠之禍作,光於其頂,得非金氣盛乎?是後兵果作。
呉人製鱸魚鮓、鰿子臘,風味甚美,所稱金虀玉膾,非虛語也。
宋大業中,以此充貢。
延祐以來,守臣修故事,偹為方物,因之歲不敢缺。
鱸魚肉甚白,雜以香柔花、葉紫花,緑葉白魚相間,以囘囘豆子、一息泥香、杏膩拌之,實珍品也。
鰿子魚選肥美者,去頭尾,潤以酥油,風乾為臘,亦加香料,相兼他魚,無可為敵。
囘囘豆子細如榛子肉,味香美。
一息泥如地椒,囘囘香料也。
崑山高一百五十丈,周廻八裡,在今松江華亭縣治西北二十三裡。
崑山州以此山得名。
後割山為華亭縣,移州治於州北馬鞍山之陽。
山高七十丈,孤峯特秀,極目湖海,百裡無所蔽。
歴年久逺,人不知其故,即呼此為崑山,而忘馬鞍山之名矣。
山多竒石,秀瑩若玉雪。
好事者取之以為珍玩,遂名為崑山石。
山陽有慧聚寺,依岩傍壑,皆浮屠精舍,雲窗霧閣,層見疊出,人以為真山似假山雲。
幹文傳,崑山人,中延祐元年鄉榜,明年廷試賜同進士及第。
一夕夢入選掛名,為長、呉正官。
覺而笑曰:此正為胡夢亂夢,我呉人安得作長、呉二縣正官,必無此理。
初授官階承事郎昌國州同知,益笑前夢之不足徵也。
次當改選,乃授平江路長洲縣尹,意為偶然。
又以為不偶然。
亡何,改知烏程,轉婺源州知州。
自以為前任長洲,偶與夢符,今已升知州,安得再為呉縣正官。
既而調呉江州知州,非呉縣也。
人之官祿,事皆前定。
自已之神先已知之,形諸夢寐,故相報耳。
而文傳呉人,兩為本路之官,亦稀遇也。
後為翰林待制,修遼、金、宋史,加禮部尚書。
白鶴觀在呉城東北隅,鶴舞橋之東,宋信安郡王藏春園地。
至元間,草石荒涼,井旁大松樹獨存。
雲遊道人張應玄初來,結屋松下以棲身。
丁醜三月朔,有羣鶴自東南來,徘徊久之。
一白鶴留松上不去,經歲作巢,廣若酒家七石缸。
性若靈異,清晨俛首長鳴,日必有大檀越至,候之以為常,預偹齋供,以待士衆皈依,喜捨雲集。
應玄更為應鶴,欲剏立道觀以焚修,不久物故。
弟子集應真承其業,縁募十方,卒成其事。
觀成,鶴乃飛去,遂名為白鶴觀。
黃窯鹽塲,負課甚多。
延祐丙辰,一夕海潮暴長,夜有火光熠熠,數日皆然,煮鹽變色如紫粉,味鹹如故,每鑊出鹽増常數三倍。
南人初恐難售,皆不肯支領,後見日煮數多,不得已支去,雜以他塲白鹽,貨賣日久,白鹽皆變紫色。
入飲食中畧無他故,色不相染。
本塲逋課償補皆完,課完復為白色。
物變異也,其理無可究竟。
王介軒名鑑,字明卿,真定安平人,少卓異不羣,長益耿介,厲名節。
娶同郡富翁女,資裝甚盛,鑑悉歸之,一無所留。
壯遊燕都,受學於虞邵菴之門,用力於明體達用,不攻詞藻。
朝貴薦其才行,試以侍儀司舎人。
鑑不就,曰:某雖不敏,安能為人所役哉。
即還故裡,益加砥礪。
扁所居為介軒,因
晉沙門支道林嘗卓錫於此。
山多平石,平石為硎,又以支公處此,故名支硎。
舊傳:道林嘗居石室中,所遺故物有木鞋鐵拄杖之屬。
旁有放鶴亭、馬跡石,皆因之得名。
延祐乙夘,土人耕其地,得小石碣,刻偈雲:風既不來,山亦不去,逢羊遇狗,合做一處。
後有小字雲阿多摩偈,人皆不解其說。
石刻見在白雲寺中。
崑山州,國初縣也。
元貞初升為州,州治去府城七十二裡。
延祐中,移治太倉。
未移之先,太倉江口打碗花子遍地盛開,民謡雲:打碗花子開,今搬州縣來。
遷移之後,常有鼠郎出沒廳事上,民復謡雲:黃郎屋上走,州來住不久。
至正間,果復移囬玉峯舊治。
嘉定州治本崑山州春申郷練祁市。
宋嘉定十一年六月,高行孫緻立縣基於馬軍司酒坊之地,十月興工,十二年正月縣成。
國初尚為縣,元貞間升為州。
延祐以來,治中官吏多物故者,家口皆不安。
有一客僧,號知風水,謂州治内屍氣動,作屋鎮之乃安,否則日盛一日,不可救理。
時州主任立聞其言,從之。
僧指治後東偏地曰:此處為庫藏,鎮之則吉。
任遂搆架閣庫於上,落成後,其患果息。
延祐改元,太倉有一丐者,堆髻額上,身披皂衣,赤腳,手擕大瓢,常於府水軍萬戶寨及張京馬頭徃來酒家,乞酒度日,酒醉輒奔走叫雲:牛來了,牛來了,衆人跟我去。
日以為常,奔走叫噪,凡三月餘,又於寨木及人家門壁上連書火字,人皆惡之,或詈之,或撲之者,不知所徃。
是冬,海賊牛大眼,烏合不逞,自劉家港至太倉大肆剽掠,水軍寨、張京鎮人家俱被燒毀,殺人橫地,不可枚數。
人始悟昔日丐者之言。
呉城東禪院,古佛像容貌端嚴,頂珠圓徑數寸。
宋乾符甲午歲,忽有毫光紅黃青紫,頂中出現,士庶觀瞻,檀施山積。
後三日,有老翁疑其怪固請梯升即佛光焰而窺之,乃見佛像之首開一穴,以手捫之,有二白鼠,長可尺餘,自穴躍出,緑光燄燄,入藻井内,遂得碎幡數片,以紅旛映頂珠即紅光出,青黃紫亦然,人皆嘆息而去。
或曰佛,金僊也,而白鼠之禍作,光於其頂,得非金氣盛乎?是後兵果作。
呉人製鱸魚鮓、鰿子臘,風味甚美,所稱金虀玉膾,非虛語也。
宋大業中,以此充貢。
延祐以來,守臣修故事,偹為方物,因之歲不敢缺。
鱸魚肉甚白,雜以香柔花、葉紫花,緑葉白魚相間,以囘囘豆子、一息泥香、杏膩拌之,實珍品也。
鰿子魚選肥美者,去頭尾,潤以酥油,風乾為臘,亦加香料,相兼他魚,無可為敵。
囘囘豆子細如榛子肉,味香美。
一息泥如地椒,囘囘香料也。
崑山高一百五十丈,周廻八裡,在今松江華亭縣治西北二十三裡。
崑山州以此山得名。
後割山為華亭縣,移州治於州北馬鞍山之陽。
山高七十丈,孤峯特秀,極目湖海,百裡無所蔽。
歴年久逺,人不知其故,即呼此為崑山,而忘馬鞍山之名矣。
山多竒石,秀瑩若玉雪。
好事者取之以為珍玩,遂名為崑山石。
山陽有慧聚寺,依岩傍壑,皆浮屠精舍,雲窗霧閣,層見疊出,人以為真山似假山雲。
幹文傳,崑山人,中延祐元年鄉榜,明年廷試賜同進士及第。
一夕夢入選掛名,為長、呉正官。
覺而笑曰:此正為胡夢亂夢,我呉人安得作長、呉二縣正官,必無此理。
初授官階承事郎昌國州同知,益笑前夢之不足徵也。
次當改選,乃授平江路長洲縣尹,意為偶然。
又以為不偶然。
亡何,改知烏程,轉婺源州知州。
自以為前任長洲,偶與夢符,今已升知州,安得再為呉縣正官。
既而調呉江州知州,非呉縣也。
人之官祿,事皆前定。
自已之神先已知之,形諸夢寐,故相報耳。
而文傳呉人,兩為本路之官,亦稀遇也。
後為翰林待制,修遼、金、宋史,加禮部尚書。
白鶴觀在呉城東北隅,鶴舞橋之東,宋信安郡王藏春園地。
至元間,草石荒涼,井旁大松樹獨存。
雲遊道人張應玄初來,結屋松下以棲身。
丁醜三月朔,有羣鶴自東南來,徘徊久之。
一白鶴留松上不去,經歲作巢,廣若酒家七石缸。
性若靈異,清晨俛首長鳴,日必有大檀越至,候之以為常,預偹齋供,以待士衆皈依,喜捨雲集。
應玄更為應鶴,欲剏立道觀以焚修,不久物故。
弟子集應真承其業,縁募十方,卒成其事。
觀成,鶴乃飛去,遂名為白鶴觀。
黃窯鹽塲,負課甚多。
延祐丙辰,一夕海潮暴長,夜有火光熠熠,數日皆然,煮鹽變色如紫粉,味鹹如故,每鑊出鹽増常數三倍。
南人初恐難售,皆不肯支領,後見日煮數多,不得已支去,雜以他塲白鹽,貨賣日久,白鹽皆變紫色。
入飲食中畧無他故,色不相染。
本塲逋課償補皆完,課完復為白色。
物變異也,其理無可究竟。
王介軒名鑑,字明卿,真定安平人,少卓異不羣,長益耿介,厲名節。
娶同郡富翁女,資裝甚盛,鑑悉歸之,一無所留。
壯遊燕都,受學於虞邵菴之門,用力於明體達用,不攻詞藻。
朝貴薦其才行,試以侍儀司舎人。
鑑不就,曰:某雖不敏,安能為人所役哉。
即還故裡,益加砥礪。
扁所居為介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