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06回 五花陣柴嗣昌山寺定姻 一蹇囊秦叔寶窮途落魄

關燈
詩曰: 淪落不須哀,才奇自有媒。

    屏聯孔雀侶,箫築鳳凰台。

     種玉成佳偶,排琴是異材。

    雌雄終會合,龍劍躍波來。

     世間遇合,極有機緣,故有意之希求,偏不如無心之契合。

    唐公是隋室虎臣,窦夫人乃周朝甥女。

    隋主篡周之時,夫人隻得七歲,曾自投床下道:“恨不生為男子,救舅氏之難。

    ”原是一對奇夫婦,定然産下英物。

    他生下一位小姐,年當十六歲,恰似三國時孫權的妹子劉玄德夫人,不喜弄線拈針,偏喜的開弓舞劍。

    故此唐公夫婦也奇他。

    要為他得一良婿。

    當時求者頗多,唐公都道:庸流俗子,不輕應允。

    卻也時時留心。

     松柏成躁冰玉姿,金田有女恰當時。

     鸾鳳不入尋常隊,肯逐長安輕薄兒? 此時在寺中,也念不及此,但隻是終日閑坐,又無正事關心,更沒個僚友攀話,止有個道宗說些家常話,甚覺寂寞。

    況且是個尊官,一舉一動,家丁便來伺候,和尚都來打聽,甚是拘束。

    耐了兩日,隻得就僧寮香積,随喜一随喜。

    欲待看他僧人多少,房屋多少,禅規嚴不嚴,功課勤不勤的意思。

    不料籬笆(木鬲)扇縫中,不時有個小沙彌,窺觑唐公舉動。

    唐公才向回廊步去,密報與住持五空知道。

    五空輕步,随着唐公後邊,以備答問。

    轉到廚房對面,有手下道人,大呼小叫,住持遠遠搖手。

    唐公行到一所在,問:“此處庭院委曲,廊庑潔淨,是什麼去處?”住持道:“這是小俗的房,敢請老爺進内獻茶。

    ”唐公見和尚曲緻殷勤,不覺的步進清舍;卻不是僧人的卧房,乃一淨室去處,窗明幾淨,果然一塵不梁,萬緣俱寂。

    五空獻過了茶,推開(木鬲)子,緊對着舍利塔,光芒耀目,真乃奇觀;複轉身看屏門上,有一聯對句: 寶塔淩雲一目江天這般清淨 金燈代月十方世界何等虛明 側邊寫着“汾河柴紹熏沐手拜書”。

    唐公見詞氣高朗,筆法雄勁,點頭會心,問住持道:“這柴紹是什麼人?”住持道:“是汾河縣禮部柴老爺的公子,表字嗣昌。

    在寺内看書,見僧人建得這兩個小房,書此一聯,以贈小僧,貼在屏門上。

    來往官府,多有稱贊這對聯的。

    ”唐公點頭而去,對住持道:“長老且自便。

    ” 唐公回到禅堂。

    是晚月明如晝,唐公又有心事的人,停留在寺,原非得已,那裡便肯安息?因步松陰,又到僧房,問:“住持曾睡也未?”五空急趨應道:“老爺尚未安置,小憎焉敢就寝?”唐公道:“月色甚好,不忍辜負清光。

    ”住持道:“寺旁有一條平岡,可以玩月。

    請老爺一步何如?”唐公道:“這卻甚妙。

    ”住持叫小厮掌燈前走。

    唐公道:“如此好月,燈可不必。

    ”住持道:“怕竹徑崎岖,不便行走。

    ”唐公道:“我們為将出征,黑地裡常行山徑;這尺來多路,便有花陰竹影,何須用燈?隻煩長老引路,不必下人随從。

    ”住持奉命,引領行走。

    唐公不往日間獻茶去處,出了旁邊小門,打從竹徑幽靜所在,步上土岡。

    見一月當空,片雲不染;殿角插天,塔影倒地。

    又見遠山隐隐,野樹蒙蒙,人寂皆空,村犬交吠,點綴着一派夜景。

    唐公觀看一會,正欲下岡,隻見竹林對過,燈火微紅,有吟誦之聲。

    唐公問道:“長老誦晚功課麼?”住持道:“因夫人分娩,恐貴體虛弱,傳香與徒子法孫,暫停晚間功課。

    ”唐公點頭。

    步轉岡灣,卻又敞軒幾間。

    唐公便站住了腳,問道:“這聲音又不是念經了?”住持道:“這就是柴公子看書之所。

    老爺日間所見的對聯,就是他寫的。

    ”唐公聽他聲音洪亮,攜了住持的手,輕輕舉步,直到讀書之所。

    窗隙中窺視,隻見燈下坐着一個美少年,面如傅粉,唇若塗朱;橫寶劍于文幾,琅琅含誦,卻不是孔孟儒書,乃是孫吳兵法。

    念罷拔劍起舞,有旁若無人之狀。

    舞罷按劍在幾,叫聲:“小厮柴豹取茶來!” 一片英雄氣,幽居欲問誰?青萍是知己,彈鐵寄離奇。

     唐公聽見,即便回身下階,暗喜道:“時平尚文,世亂用武。

    當此世界,念這幾句詩雲子曰,當得甚事?必如這等兼才,上馬擊賊盜,下馬草露布,方雅稱吾女。

    且我有緩急,亦可相助。

    ”走過廊庭,随對住持道:“吾觀此子,一貌非凡,他日必有大就。

    我有一女,年已及笄,端重寡言,未得佳婿,欲煩長者權為媒的,與此子結二姓之好。

    ”住持恭身答道:“老爺吩咐,僧人當執伐柯之斧。

    明早請柴公子來見老爺,老爺看他談吐便知。

    ”唐公道:“這卻極妙。

    ”唐公回到禅堂,僧亦辭别回去。

     明日侵晨,五空和尚有事在心,急忙爬起,洗面披衣,步到柴嗣昌書房裡來。

    公子道:“長老連日少會。

    ”住持道:“小僧連日陪侍唐公李老爺,疏失了公子。

    ”柴公子道:“李公到此何事?”住持道:“李老爺奉聖旨欽賜馳驿回鄉。

    十五日到寺,因夫人分娩在方丈,故此暫時住下,候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