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德國顧問

關燈
指導下那裡的工人進行着制造毒氣炸彈的實驗,而且衆所周知,防毒面具正在那裡大規模地生産。

     因為南京政府雇用了一批德國軍事顧問,并且又有一大批德國軍火于1930年1月初運抵中國,所以當上海一份由國民黨左翼控制的中文日報《共和晚報》刊登了用中文所寫的&ldquo對德國的警告&rdquo及其英文譯本的時候,顯然就成了中國人對這些事件怨憤不斷增長的第一個具體證據。

     這篇社論指出:中國和柏林之間的關系變得日益重要,盡管德國與中國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締結了條約并促使兩國貿易增長、友誼加深,但&ldquo令人遺憾的是現在這樣的友誼正被濫用并因此而損害了中國人民的利益&rdquo。

     &ldquo警告&rdquo又繼續寫道: 今天,許多的德國人在我們的國家正做些什麼呢? 現在,已故國民黨領袖的所有忠實追随者與正在試圖消滅革命基本原則的叛徒所代表的勢力之間正在進行一場鬥争。

     支持民主事業的忠誠國民黨黨員今天聯合在一起,試圖驅逐他們共同的敵人&mdash&mdash他們自私的欲望使其成為篡改國民黨信條的獨裁者,從而使國家一次又一次地陷入進一步流血和痛苦的困境,甚至他們的腐敗和不擇手段超過了已經垮掉的北京政權。

     現在進行的是一場生死攸關的鬥争,它關乎國民革命的前途命運。

    但這是中國人民的内部事務,所有友好的外國人民都應該保持嚴格的中立态度。

     但事實上許多德國軍事專家一直在幫助叛徒進行各種傾軋對手和擴張個人權力的活動&hellip&hellip不是作為國家政府的顧問,而是作為獨裁者對國民黨的系統性破壞的個人工具。

     為此,中國人民不得不表達出對這些德國軍事專家的厭惡之情,這些人曾經心甘情願地做德國皇帝的工具,成功地使比利時、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陷入毀滅的境地并屠戮了數百萬人的生命,現在他們又幫助中國的軍閥殘害成千上萬無辜中國人民的生命。

     此外,大量的武器和彈藥、裝甲坦克和轟炸機以及其他緻命的戰争武器,最近都被從德國直接進口到獨裁者控制的港口&mdash&mdash上海。

     因此,中國人民必須警告德國政府及其國民,這種針對中華民族的敵對行為不僅威脅并破壞着中國人民敦睦友好的精神,而且還會激起他們強烈的敵意。

    除非德國立即停止幹涉中國的内政,并盡量避免進一步卷入目前國民黨全國性的反對獨裁者的運動當中,否則,中國人民将被迫采取适當自衛性的報複措施,以維護國際公約的神聖性。

     從上海發往世界各地新聞界的上述&ldquo警告&rdquo摘要,引起了德國政府的注意,柏林的外交部矢口否認了種種指責,并發表以下對華的表态: 上海《共和晚報》針對南京政府雇傭德國軍官事件所進行的攻擊以及關于向中國運送戰争物資的指控,根據已知的事實可以說在每一個重要的點上都具有誤導性。

     德國政府不僅從沒有推薦過已故的鮑爾上校和其他現在仍在為南京服務的軍官,這些人多年前就已經離開了服役的德國軍隊,而且恰恰相反德國政府一直試圖說服他們不要接受對方的聘請,因為他們在中國的活動可能會給人留下德國幹涉中國内部沖突的印象。

    然而,這些過去的軍官,畢竟是擁有獨立權利的個人,德國政府沒有權利阻止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情。

     還需進一步指出的是: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被禁止制造坦克、迫擊炮以及類似性質的軍用物資。

    因此,顯然不可能有德國制造的軍用物資從德國進口到中國。

     南京政府沒有對指控德國顧問一事做出任何回應,德國顧問無論其數量還是他們的活動也絲毫沒有減弱。

     至于德國武器的運輸,每個熟悉上海碼頭的人都知道,在所有到達這個中國最大港口的船隻當中,沒有任何一艘船隻會因為是德國輪船而遭到海關工作人員針對軍火運輸的嚴格搜查。

    通常情況下,搜查隻是為了勒索些小費,搜查期間許多煤倉的煤炭會被搬來搬去,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勞動的回報是發現大量隐藏的步槍、左輪手槍或其他軍火。

     換句話說,德國的武器經常被走私到中國并出售給南京政府的一些競争對手。

    南京政府對此當然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們也在努力搜查這些東西,一旦發現肯定是将其全部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