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俠客行”
關燈
小
中
大
趙客缦胡纓,吳鈎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飒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将炙啖朱亥,持觞勸侯臝。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龍島主道:“衆位心中尚有什麼疑窦,便請直言。
” 白自在道:“龍島主說是邀我們來看古詩圖解,那到底是什麼東西,便請賜觀如何?” 龍島主和木島主一齊站起,龍島主道:“正要求教于各位高明博雅君子。
” 四名弟子走上前來,抓住兩塊大屏風的邊緣,向旁緩緩拉開,露出一條長長的甬道。
龍木二島主齊聲道:“請!”當先領路。
群雄均想:“這甬道之内,定是布滿了殺人機關。
”不由得都是臉上變色。
白自在道:“孫女婿,咱爺兒倆打頭陣。
”石破天道:“是!”白自在攜着他手,當先而行,口中哈哈大笑,笑聲之中卻不免荷些顫抖。
餘人料想在劫難逃,一個個地跟随在後。
有十餘人坐在桌旁始終不動,俠客島上的衆弟子侍仆卻也不加理會。
白自在等行出十餘丈,來到一道石門之前,門上刻着三個鬥大古隸:“俠客行”。
石破天自然不識,也不以為意。
一名黃衫弟子上前推開石門,說道:“洞内有二十四座石室,各位可請随意來去觀看,看得厭了,可到洞外散心。
一應飲食,各石室中均有置備,各位随意取用,不必客氣。
” 丁不四冷笑道:“一切都是随意,可客氣得很啊。
就是不能‘随意離島’,是不是?” 龍島主哈哈大笑,說道:“丁先生何出此言?各位來到俠客島是出于自願,若要離去,又有誰敢強留?海灘邊大船小船一應俱全,各位何時意欲歸去,盡可自便。
” 群雄一怔,沒想到俠客島竟然如此大方,去留任意,當下好幾個人齊聲問道:“我們現下就要去了,可不可以?”龍島主道:“自然對以啊,各位當我和木兄弟是什麼人了?我們待客不周,已感慚愧,豈敢強留嘉賓?”群雄心下一寬,均想:“既是如此,待看了那古詩圖解是什麼東兩,便即離去。
他說過不強留嘉賓,以他的身份,總不能說過了話不算。
” 當下各人絡繹走進石室,隻見東面是塊打磨光滑的大石壁,石壁旁點燃着八根大火把,照耀明亮。
壁上刻得有圖有字。
石室中已有十多人,有的注目凝思,有的打坐練功,有的閉着雙目喃喃自語,更有三四人在大聲争辯。
桌上放了不少空着的大瓷碗,當是盛過臘八粥而給石室中諸人喝空了的。
白自在陡然見到一人,向他打量片刻,驚道:“溫三兄,你……你……你在這裡?” 這個不住在石室中打圈的黑衫老者溫仁厚,是山東八仙劍的掌門,和白自在交情着實不淺。
然而他見到白。
在時并不如何驚喜,隻淡淡一笑,說道:“怎麼到今日才來?” 白自在道:“十年前我聽說你被俠客島邀來喝臘八粥,隻道你……隻道你早就仙去了,曾大哭了幾場,哪知道……”溫仁厚道:“我好端端在這裡研習上乘武功,怎麼就會死了?可惜,可惜你來得遲了。
你瞧,這第一句‘趙客缦胡纓’,其中對這個‘胡’字的注解說:‘胡者,西域之人也。
新唐書承乾傳雲:數百人習音聲學胡人,椎髻剪彩為舞衣……’”一面說,一面指着石壁上的小字注解,讀給白自在聽。
白自在乍逢良友,心下甚喜,既急欲詢問别來種種,又要打聽島上情狀,問道:“溫三兄,這十年來你起居如何?怎地也不帶個信到山東家中?” 溫仁厚瞪目道:“你說什麼?這‘俠客行’的古詩圖解,包蘊古往今來最最博大精深的武學秘奧,咱們竭盡心智,尚自不能參悟艽中十之一二,哪裡還能分心去理會世上俗事?你看圖中此人,絕非燕趙悲歌慷慨的豪傑之士,卻何以稱之為‘趙客’?要解通這一句,自非先明白這個重要關鍵不可。
” 白自在轉頭看壁上繪的果是個青年書生,左手執扇,右手飛掌,神态甚是優雅潇灑。
溫仁厚道:“白兄,我最近揣摩而得,圖中人儒雅風流,本該是陰柔之象,注解中卻說:‘須從威猛剛強處着手’。
那當然說的是陰柔為體、陽剛為用,這倒不難明白。
但如何為‘體’,如何為‘用’,中間實有極大的學問。
” 白自在點頭道:“不錯。
溫兄,這是我的孫女婿,你瞧他人品還過得去吧?小子,過來見過溫三爺爺。
” 石破天走近,向溫仁厚跪倒磕頭,叫了聲:“溫三爺爺。
”溫仁厚道:“好,好!”但正眼也沒向他瞧上一眼,左手學着圖中人的姿式,右手突然發掌,呼的一聲,直擊出去,說道:“左陰右陽,陰陽共濟,多半是這個道理了。
”石破天心道:“這溆三爺爺的掌力好生了得。
” 白自在誦讀壁上所刻注解:“莊子說劍篇雲:‘太子曰: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鬓,垂冠,缦胡之纓,短後之衣。
’司馬注雲:‘缦胡之纓,謂粗纓無文理也。
’溫兄,‘缦胡’二字應當連在一起解釋,‘缦胡’就是粗糙簡陋,‘缦胡纓’是說他頭上所戴之纓并不精緻,并非說他戴了胡人之纓。
這個‘胡’字,是糊裡糊塗之糊,非西域胡人之胡。
” 溫仁厚搖頭道:“不然,你看下一句注解:‘左思魏都賦雲:缦胡之纓。
注:銑曰,缦胡,武士纓名。
’這是一種武士所戴之纓,可粗陋,也可精緻。
前幾年我曾向涼州果毅門的掌門人康昆請教過,他是西域胡人,于胡人之事是無所不知的。
他說胡人武士冠上有纓,那形狀是這樣的……”說着蹲了下來,用手指在地下畫圖示形。
白自在又讀壁上所刻注解道:“成玄瑛疏雲:‘曼胡之纓,謂屯項抹額也。
’權德與文集中有雲:‘比屋之人,被缦胡而揮孟勞’,孟勞是寶刀名,缦胡可被,乃衣之一種,非纓也。
照成玄瑛的解釋,那是連帽子的披風,《谷梁傳》中就有了,跟胡人并不相幹……” 石破天聽他二人議論不休,自己全然不懂,石壁上的注解又一字不識,聽了半天,全無趣味,便即離去,信步來到第二間石室。
一進門便見劍氣縱橫,七對人各使長劍,正在較量,劍刃撞擊,铮铮不絕。
這些人所使劍法似各不相同,但變幻奇巧,顯然均極精奧。
隻見兩人拆了數招,便即罷鬥,一個白須老者說道:“老弟,你剛才這一劍設想雖奇,但你要記得,這一路劍法的總綱,乃‘吳鈎霜雪明’五字。
吳鈎者,彎刀也,出劍之時,總須念念不忘‘彎刀’二字,否則不免失了本意。
以刀法運劍,那并不難,但當使直劍如彎刀,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方是‘吳鈎霜雪明’這五個字的宗旨。
” 另一個黑須老者搖頭道:“大哥,你卻忘了另一個要點。
你瞧壁上的注解說:鮑照樂府:‘錦帶佩吳鈎’,又李賀詩雲:‘男兒何不帶吳鈎’。
這個‘佩’字,這個‘帶’字,才是詩中最要緊的關鍵所在。
吳鈎雖是彎刀,卻是佩帶在身,并非拿出來使用。
那是說劍法之中當隐含吳鈎之勢,圓轉如意,卻不是真的彎曲。
”白須老者道:“然而不然。
‘吳鈎霜雪明’,精光閃亮,就非入鞘之吳鈎,利器佩帶在身而不入鞘,焉有是理?” 石破天不再聽二人争執,走到另外二人身邊,見那二人鬥得極快,一個劍招淩厲,着着進攻,另一個卻是以長劍不住劃着圓圈,将對方劍招盡數擋開。
驟然間铮的一聲響,雙劍齊斷,兩人同時向後躍開。
那身材魁梧的黑臉漢子道:“這壁上的注解說道:白居易詩雲:‘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鈎’。
可見我這直折之劍,方合石壁注文原意。
” 另一個是個老道,石破天認得他便是上清觀的掌門人天虛道人,是石莊主夫婦的師兄。
石破天心下凜凜,生怕他見了白己便會生氣,哪知他竟似沒見到自己,手中拿着半截斷劍,不住搖頭,說道:“‘吳鈎霜雪明’是主,‘猶勝曲全鈎’是賓。
喧賓奪主,必非正道。
” 石破天聽他二人又賓又主地争了半天,自己一點不懂,舉目又去瞧丙豸一男一女比劍。
這男女兩人出招十分緩慢,每出一招,總是比來比去,有時男的側頭凝思半晌,有時女的将一招劍招使了八九遍猶自不休,顯然二人不是夫婦,便是兄妹,又或是同門,相互情誼甚深,正在齊心合力地鑽研,絕無半句争執。
石破天心想:“跟這二人學學,多半可以學到些精妙劍法。
”慢慢地走将過去。
隻見那男子凝神運氣,挺劍斜刺,刺到半途,便即收回,搖了搖頭,神情甚是沮喪,歎了口氣,道:“總是不對。
”那女子安慰他道:“遠哥,比之五個刀前,這一招可大有進境了。
咱們再想想這一條注解:‘吳鈎者,吳王阖廬之寶刀也。
’為什麼吳王阖廬的寶刀,與别人的寶刀就有不同?” 那男子收起長劍,誦讀壁上注解道:“‘吳越春秋雲:阖廬既寶莫邪,複命于國中作金鈎,令口:能為善吳鈎者,賞之百金。
吳作鈎者甚衆。
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殺其二子,以血釁金,遂成二鈎,獻于阖廬。
’倩妹,這故事甚是殘忍,為了吳王百金之賞,竟然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那女子道:“我猜想這‘殘忍’二字,多半是這一招的要訣,須當下手不留餘地,縱然是親生兒子,也要殺了。
否則壁上的注釋文字,何以特地注明這一節。
” 石破天見這女子不過四十來歲年紀,容貌清秀,何說到殺害親子之時,竟是全無凄恻之心,不願再聽下去。
舉目向石壁瞧去,見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字,但見千百文字之中,有些筆畫宛然便是一把把長劍,共有二三十把。
這些劍形或橫或直,或撇或捺,在識字之人眼中,隻是一個字中的一筆,但石破天既不識字,見到的卻是一把把長長短短的劍,有的劍尖朝上,有的向下,有的斜起欲飛,有的橫掠欲堕,石破天一把劍一把劍地瞧将下來,瞧到第十二柄劍時,突然間右肩巨骨穴間一熱,有一股熱氣蠢蠢欲動,再看第十三柄劍時,熱氣順着經脈,到了五裡穴中,再看第十四柄劍時,熱氣跟着到了曲池穴中。
熱氣越來越盛,從丹田中不斷湧将上來。
石破天暗自奇怪:“我自從練了木偶身上的經脈圖之後,内力大盛,但從不像今日這般勁急,肚子裡好似火燒一般,隻怕是那臘八粥的毒性發作了。
” 他不山得有些害怕,再看石壁上所繪劍形,内力便自行按着經脈運行,腹中熱氣緩緩散之于周身穴道,當下自第一柄劍從頭看起,順着劍形而觀,心内存想,内力流動不息,如川之行。
從第一柄劍看到第二十四柄時,内力也自迎香穴而至商陽穴運行了一周。
他暗自尋思:“原來這些劍形與内力的修習有關,隻可惜我不識得壁上文字,否則依法修習,倒可學到一套劍法。
是了,白爺爺尚在第一室中,我去請他解給我聽。
” 于是回到第一室中,隻見白内在和溫仁厚二人手中各執一柄木劍,拆幾招,辯一陣,又指着石壁上文字,各持己見,互指對方的謬誤。
石破天拉拉白自在的衣袖,問道:“爺爺,那些字說些什麼?” 白自在解了幾句。
溫仁厚插口道:“錯了,錯了!白兄,你武功雖高,但我在此間已有十年,難道這十年功夫都是白費的?總有些你沒領會到的心得吧?”白自在道:“武學猶如佛家的禅宗,十年苦參,說不定還不及一夕頓悟。
我以為這一句的意思是這樣……”溫仁厚連連搖頭,道:“大謬不然。
” 石破天聽二人争辯不休,心想:“壁上文字的注解如此難法,剛才龍島主說,他們邀請了無數高手、許多極有學問的人來商量,幾十年來,仍是弄不明白。
我隻字不識,何必去跟他們一同傷腦筋?” 在石室中信步來去,隻聽得東一簇、西一堆的人個個在議論紛纭,各抒己見,要找個人來閑談幾句也不可得,獨自甚是無聊,又去觀看石壁上的圖形。
他在第二室中觀看二十四柄劍形,發覺長劍的方位指向,與體内經脈暗合,這第一圖中卻隻一個青年書生,并無其他圖形。
看了片刻,覺得
銀鞍照白馬,飒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将炙啖朱亥,持觞勸侯臝。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龍島主道:“衆位心中尚有什麼疑窦,便請直言。
” 白自在道:“龍島主說是邀我們來看古詩圖解,那到底是什麼東西,便請賜觀如何?” 龍島主和木島主一齊站起,龍島主道:“正要求教于各位高明博雅君子。
” 四名弟子走上前來,抓住兩塊大屏風的邊緣,向旁緩緩拉開,露出一條長長的甬道。
龍木二島主齊聲道:“請!”當先領路。
群雄均想:“這甬道之内,定是布滿了殺人機關。
”不由得都是臉上變色。
白自在道:“孫女婿,咱爺兒倆打頭陣。
”石破天道:“是!”白自在攜着他手,當先而行,口中哈哈大笑,笑聲之中卻不免荷些顫抖。
餘人料想在劫難逃,一個個地跟随在後。
有十餘人坐在桌旁始終不動,俠客島上的衆弟子侍仆卻也不加理會。
白自在等行出十餘丈,來到一道石門之前,門上刻着三個鬥大古隸:“俠客行”。
石破天自然不識,也不以為意。
一名黃衫弟子上前推開石門,說道:“洞内有二十四座石室,各位可請随意來去觀看,看得厭了,可到洞外散心。
一應飲食,各石室中均有置備,各位随意取用,不必客氣。
” 丁不四冷笑道:“一切都是随意,可客氣得很啊。
就是不能‘随意離島’,是不是?” 龍島主哈哈大笑,說道:“丁先生何出此言?各位來到俠客島是出于自願,若要離去,又有誰敢強留?海灘邊大船小船一應俱全,各位何時意欲歸去,盡可自便。
” 群雄一怔,沒想到俠客島竟然如此大方,去留任意,當下好幾個人齊聲問道:“我們現下就要去了,可不可以?”龍島主道:“自然對以啊,各位當我和木兄弟是什麼人了?我們待客不周,已感慚愧,豈敢強留嘉賓?”群雄心下一寬,均想:“既是如此,待看了那古詩圖解是什麼東兩,便即離去。
他說過不強留嘉賓,以他的身份,總不能說過了話不算。
” 當下各人絡繹走進石室,隻見東面是塊打磨光滑的大石壁,石壁旁點燃着八根大火把,照耀明亮。
壁上刻得有圖有字。
石室中已有十多人,有的注目凝思,有的打坐練功,有的閉着雙目喃喃自語,更有三四人在大聲争辯。
桌上放了不少空着的大瓷碗,當是盛過臘八粥而給石室中諸人喝空了的。
白自在陡然見到一人,向他打量片刻,驚道:“溫三兄,你……你……你在這裡?” 這個不住在石室中打圈的黑衫老者溫仁厚,是山東八仙劍的掌門,和白自在交情着實不淺。
然而他見到白。
在時并不如何驚喜,隻淡淡一笑,說道:“怎麼到今日才來?” 白自在道:“十年前我聽說你被俠客島邀來喝臘八粥,隻道你……隻道你早就仙去了,曾大哭了幾場,哪知道……”溫仁厚道:“我好端端在這裡研習上乘武功,怎麼就會死了?可惜,可惜你來得遲了。
你瞧,這第一句‘趙客缦胡纓’,其中對這個‘胡’字的注解說:‘胡者,西域之人也。
新唐書承乾傳雲:數百人習音聲學胡人,椎髻剪彩為舞衣……’”一面說,一面指着石壁上的小字注解,讀給白自在聽。
白自在乍逢良友,心下甚喜,既急欲詢問别來種種,又要打聽島上情狀,問道:“溫三兄,這十年來你起居如何?怎地也不帶個信到山東家中?” 溫仁厚瞪目道:“你說什麼?這‘俠客行’的古詩圖解,包蘊古往今來最最博大精深的武學秘奧,咱們竭盡心智,尚自不能參悟艽中十之一二,哪裡還能分心去理會世上俗事?你看圖中此人,絕非燕趙悲歌慷慨的豪傑之士,卻何以稱之為‘趙客’?要解通這一句,自非先明白這個重要關鍵不可。
” 白自在轉頭看壁上繪的果是個青年書生,左手執扇,右手飛掌,神态甚是優雅潇灑。
溫仁厚道:“白兄,我最近揣摩而得,圖中人儒雅風流,本該是陰柔之象,注解中卻說:‘須從威猛剛強處着手’。
那當然說的是陰柔為體、陽剛為用,這倒不難明白。
但如何為‘體’,如何為‘用’,中間實有極大的學問。
” 白自在點頭道:“不錯。
溫兄,這是我的孫女婿,你瞧他人品還過得去吧?小子,過來見過溫三爺爺。
” 石破天走近,向溫仁厚跪倒磕頭,叫了聲:“溫三爺爺。
”溫仁厚道:“好,好!”但正眼也沒向他瞧上一眼,左手學着圖中人的姿式,右手突然發掌,呼的一聲,直擊出去,說道:“左陰右陽,陰陽共濟,多半是這個道理了。
”石破天心道:“這溆三爺爺的掌力好生了得。
” 白自在誦讀壁上所刻注解:“莊子說劍篇雲:‘太子曰: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鬓,垂冠,缦胡之纓,短後之衣。
’司馬注雲:‘缦胡之纓,謂粗纓無文理也。
’溫兄,‘缦胡’二字應當連在一起解釋,‘缦胡’就是粗糙簡陋,‘缦胡纓’是說他頭上所戴之纓并不精緻,并非說他戴了胡人之纓。
這個‘胡’字,是糊裡糊塗之糊,非西域胡人之胡。
” 溫仁厚搖頭道:“不然,你看下一句注解:‘左思魏都賦雲:缦胡之纓。
注:銑曰,缦胡,武士纓名。
’這是一種武士所戴之纓,可粗陋,也可精緻。
前幾年我曾向涼州果毅門的掌門人康昆請教過,他是西域胡人,于胡人之事是無所不知的。
他說胡人武士冠上有纓,那形狀是這樣的……”說着蹲了下來,用手指在地下畫圖示形。
白自在又讀壁上所刻注解道:“成玄瑛疏雲:‘曼胡之纓,謂屯項抹額也。
’權德與文集中有雲:‘比屋之人,被缦胡而揮孟勞’,孟勞是寶刀名,缦胡可被,乃衣之一種,非纓也。
照成玄瑛的解釋,那是連帽子的披風,《谷梁傳》中就有了,跟胡人并不相幹……” 石破天聽他二人議論不休,自己全然不懂,石壁上的注解又一字不識,聽了半天,全無趣味,便即離去,信步來到第二間石室。
一進門便見劍氣縱橫,七對人各使長劍,正在較量,劍刃撞擊,铮铮不絕。
這些人所使劍法似各不相同,但變幻奇巧,顯然均極精奧。
隻見兩人拆了數招,便即罷鬥,一個白須老者說道:“老弟,你剛才這一劍設想雖奇,但你要記得,這一路劍法的總綱,乃‘吳鈎霜雪明’五字。
吳鈎者,彎刀也,出劍之時,總須念念不忘‘彎刀’二字,否則不免失了本意。
以刀法運劍,那并不難,但當使直劍如彎刀,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方是‘吳鈎霜雪明’這五個字的宗旨。
” 另一個黑須老者搖頭道:“大哥,你卻忘了另一個要點。
你瞧壁上的注解說:鮑照樂府:‘錦帶佩吳鈎’,又李賀詩雲:‘男兒何不帶吳鈎’。
這個‘佩’字,這個‘帶’字,才是詩中最要緊的關鍵所在。
吳鈎雖是彎刀,卻是佩帶在身,并非拿出來使用。
那是說劍法之中當隐含吳鈎之勢,圓轉如意,卻不是真的彎曲。
”白須老者道:“然而不然。
‘吳鈎霜雪明’,精光閃亮,就非入鞘之吳鈎,利器佩帶在身而不入鞘,焉有是理?” 石破天不再聽二人争執,走到另外二人身邊,見那二人鬥得極快,一個劍招淩厲,着着進攻,另一個卻是以長劍不住劃着圓圈,将對方劍招盡數擋開。
驟然間铮的一聲響,雙劍齊斷,兩人同時向後躍開。
那身材魁梧的黑臉漢子道:“這壁上的注解說道:白居易詩雲:‘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鈎’。
可見我這直折之劍,方合石壁注文原意。
” 另一個是個老道,石破天認得他便是上清觀的掌門人天虛道人,是石莊主夫婦的師兄。
石破天心下凜凜,生怕他見了白己便會生氣,哪知他竟似沒見到自己,手中拿着半截斷劍,不住搖頭,說道:“‘吳鈎霜雪明’是主,‘猶勝曲全鈎’是賓。
喧賓奪主,必非正道。
” 石破天聽他二人又賓又主地争了半天,自己一點不懂,舉目又去瞧丙豸一男一女比劍。
這男女兩人出招十分緩慢,每出一招,總是比來比去,有時男的側頭凝思半晌,有時女的将一招劍招使了八九遍猶自不休,顯然二人不是夫婦,便是兄妹,又或是同門,相互情誼甚深,正在齊心合力地鑽研,絕無半句争執。
石破天心想:“跟這二人學學,多半可以學到些精妙劍法。
”慢慢地走将過去。
隻見那男子凝神運氣,挺劍斜刺,刺到半途,便即收回,搖了搖頭,神情甚是沮喪,歎了口氣,道:“總是不對。
”那女子安慰他道:“遠哥,比之五個刀前,這一招可大有進境了。
咱們再想想這一條注解:‘吳鈎者,吳王阖廬之寶刀也。
’為什麼吳王阖廬的寶刀,與别人的寶刀就有不同?” 那男子收起長劍,誦讀壁上注解道:“‘吳越春秋雲:阖廬既寶莫邪,複命于國中作金鈎,令口:能為善吳鈎者,賞之百金。
吳作鈎者甚衆。
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殺其二子,以血釁金,遂成二鈎,獻于阖廬。
’倩妹,這故事甚是殘忍,為了吳王百金之賞,竟然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那女子道:“我猜想這‘殘忍’二字,多半是這一招的要訣,須當下手不留餘地,縱然是親生兒子,也要殺了。
否則壁上的注釋文字,何以特地注明這一節。
” 石破天見這女子不過四十來歲年紀,容貌清秀,何說到殺害親子之時,竟是全無凄恻之心,不願再聽下去。
舉目向石壁瞧去,見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字,但見千百文字之中,有些筆畫宛然便是一把把長劍,共有二三十把。
這些劍形或橫或直,或撇或捺,在識字之人眼中,隻是一個字中的一筆,但石破天既不識字,見到的卻是一把把長長短短的劍,有的劍尖朝上,有的向下,有的斜起欲飛,有的橫掠欲堕,石破天一把劍一把劍地瞧将下來,瞧到第十二柄劍時,突然間右肩巨骨穴間一熱,有一股熱氣蠢蠢欲動,再看第十三柄劍時,熱氣順着經脈,到了五裡穴中,再看第十四柄劍時,熱氣跟着到了曲池穴中。
熱氣越來越盛,從丹田中不斷湧将上來。
石破天暗自奇怪:“我自從練了木偶身上的經脈圖之後,内力大盛,但從不像今日這般勁急,肚子裡好似火燒一般,隻怕是那臘八粥的毒性發作了。
” 他不山得有些害怕,再看石壁上所繪劍形,内力便自行按着經脈運行,腹中熱氣緩緩散之于周身穴道,當下自第一柄劍從頭看起,順着劍形而觀,心内存想,内力流動不息,如川之行。
從第一柄劍看到第二十四柄時,内力也自迎香穴而至商陽穴運行了一周。
他暗自尋思:“原來這些劍形與内力的修習有關,隻可惜我不識得壁上文字,否則依法修習,倒可學到一套劍法。
是了,白爺爺尚在第一室中,我去請他解給我聽。
” 于是回到第一室中,隻見白内在和溫仁厚二人手中各執一柄木劍,拆幾招,辯一陣,又指着石壁上文字,各持己見,互指對方的謬誤。
石破天拉拉白自在的衣袖,問道:“爺爺,那些字說些什麼?” 白自在解了幾句。
溫仁厚插口道:“錯了,錯了!白兄,你武功雖高,但我在此間已有十年,難道這十年功夫都是白費的?總有些你沒領會到的心得吧?”白自在道:“武學猶如佛家的禅宗,十年苦參,說不定還不及一夕頓悟。
我以為這一句的意思是這樣……”溫仁厚連連搖頭,道:“大謬不然。
” 石破天聽二人争辯不休,心想:“壁上文字的注解如此難法,剛才龍島主說,他們邀請了無數高手、許多極有學問的人來商量,幾十年來,仍是弄不明白。
我隻字不識,何必去跟他們一同傷腦筋?” 在石室中信步來去,隻聽得東一簇、西一堆的人個個在議論紛纭,各抒己見,要找個人來閑談幾句也不可得,獨自甚是無聊,又去觀看石壁上的圖形。
他在第二室中觀看二十四柄劍形,發覺長劍的方位指向,與體内經脈暗合,這第一圖中卻隻一個青年書生,并無其他圖形。
看了片刻,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