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回 薛萬徹殺出番營 張士貴妒賢嫉能
關燈
小
中
大
第18回 薛萬徹殺出番營 張士貴妒賢嫉能
詩曰:
驸馬威名早遠傳,番營殺出錦雕鞍。
隻因識認白袍将,卻被奸臣暗害間。
那萬徹道:“孤問你往汗馬城從哪一條路上去。
”砍草的人回言道:“既然将軍要往汗馬城,小人也要去的,何不一同而行。
”萬徹又問:“你叫什麼名字,是張環手下什麼人?”那人道:“将軍,小的是前營月字号内一名火頭軍,叫薛禮。
”那萬徹心下暗想:“他身上穿舊绫衣,又叫薛禮,不要是應夢賢臣薛仁貴。
”便連忙問道:“呔,薛禮,你既在前鋒營,可認得那個薛仁貴麼?”仁貴聽言,吓得魂不附體,面臉掙得通紅,說:“将軍,小的從不認得薛仁貴。
”驸馬道:“嗳,又來了。
你既在前鋒營,豈有不認得薛仁貴之理!莫非你就叫薛仁貴麼?”薛禮渾身發抖,遍體冷汗直淋,說:“小的怎敢瞞着将軍。
”萬徹心中乖巧,明知張環弄鬼,所以也不肯直通名姓。
想他一定就是薛仁貴,也不必去問他,待我去與張環算帳。
薛萬徹就從居中這一條大路先走,一路來到汗馬城,進入城來,到了士貴營前,說:“快報張環得知,聖旨下了。
”軍士報入營中,張士貴忙擺香案,同四子一婿出營迎接。
薛萬徹下馬,進到中營,開讀道:“聖旨到來,跪聽宣讀。
”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朕前日駕遊鳳凰山,不幸遭東遼主帥蓋蘇文興兵六十萬之衆,密困鳳凰山,傷朕駕下老少将官不計其數。
因駕下乏人,又且難離災難,故命驸馬薛萬徹踹出番營前來讨救,卿即速同婿何宗憲,提兵救駕,殺退番兵,其功勞非小。
欽哉。
張環同子婿口稱:“願我主萬歲萬萬歲。
”謝恩已畢,前來叩見驸馬。
萬徹變了怒容說:“張環,你說從沒有應夢賢臣,那火頭軍薛禮,是哪一個?”張環聽言,吃了一驚,說:“小千歲!應夢賢臣乃叫薛仁貴,是穿白用戟小将,末将營中從來沒有。
這薛禮是前營一名火頭軍,開不得兵,打不得仗,算不得應夢賢臣,故不奏聞我主。
”萬徹大怒說:“你這狗頭,孤在駕前不知底細,被你屢屢哄騙。
今日奉旨前來讨救,孤滿身着箭,負痛而行,等人問路,見一個後生,他直對我講,這薛仁貴名喚薛禮,怎麼沒有?虧得孤親眼見他,親自盤問。
明明你要冒他功勞,故把他埋沒前營内,還要哄騙誰人。
孤今日不來與你争論,少不得奏聞天子,取你首級。
快把好活血酒拿來,與我打落背上這支箭。
”張志龍忙去取人參湯、活血酒。
張環心内懷了反意,走到薛萬徹背後,把這支箭用力一綽。
要曉得,背心皮如紙,衣薄怎禁得?二尺長箭,插入背中,差不多穿透前心了,可憐一員年少英雄,大叫一聲:“痛死我也!”頃刻死于張環之手。
志龍慌忙說:“阿呀!爹爹為何把驸馬拉箭身亡。
”士貴說:“我的兒,若不送驸馬性命,被他駕前奏出此事,我與你父子性命就難保全。
不如先把他弄死,隻說箭打身亡,後來無人對證,豈不全我父子性命。
”志龍道:“爹爹妙算甚高。
”張環即吩咐手下,把驸馬屍骸擡出營盤燒化,将骨包好,回複天子便了。
不表軍士奉令行事,單講張環一面端正救駕,連忙去傳火頭軍。
薛仁貴正躲在前營内,恐怕薛萬徹盤問根由,所以不敢出來。
今奉大老爺呼喚,連忙到中營來,說:“大老爺在上,傳小的有何吩咐?”士貴道:“朝廷被番兵困在鳳凰山,今有驸馬到來讨救,故爾與你商議興兵救駕。
”仁貴道:“如今驸馬在哪裡?”張環說:“他因踹出番營,被亂箭着身,方才打箭身亡,已今化為灰骨。
現要前去救駕。
但番兵有六十萬之衆,圍住鳳凰山。
我兵隻有十萬,怎生前去迎敵,相救龍駕出山?”仁貴聽說,心中一想:“大老爺,隻恐三軍不聽令,薛禮若出令,衆不遵服。
如服我令,我自有個擺空營之法,十萬可以裝做得四五十萬兵馬的。
”張環聽見此言,心中大悅說:“薛禮,若會擺空虛人馬,我大老爺一口寶劍賜與你。
若有軍兵不服,取首級下來,反加汝功,由你聽調。
” 仁貴得了令,受了斬軍劍,分明他做了先鋒将軍一般,手下軍士誰敢不遵?即發令下來,就此卷帳起營,出了汗馬城,一路上旗幡招展,号帶飄搖,在路走了一二日,遠遠望見鳳凰山下都是大紅蜈蚣旗,番營密密,果然紮得威武。
仁貴就吩咐:“大小三軍聽着,前去安營,須要十座帳内六座虛四座實,有人馬在内,空營内必須懸羊擂鼓,餓馬嘶聲。
”三軍聽令,遠看番營二箭路,吩咐安下營盤,炮聲一起,齊齊紮營。
十萬人馬倒紮了四五十萬營盤。
列位,你道何謂懸羊擂鼓,餓馬
隻因識認白袍将,卻被奸臣暗害間。
那萬徹道:“孤問你往汗馬城從哪一條路上去。
”砍草的人回言道:“既然将軍要往汗馬城,小人也要去的,何不一同而行。
”萬徹又問:“你叫什麼名字,是張環手下什麼人?”那人道:“将軍,小的是前營月字号内一名火頭軍,叫薛禮。
”那萬徹心下暗想:“他身上穿舊绫衣,又叫薛禮,不要是應夢賢臣薛仁貴。
”便連忙問道:“呔,薛禮,你既在前鋒營,可認得那個薛仁貴麼?”仁貴聽言,吓得魂不附體,面臉掙得通紅,說:“将軍,小的從不認得薛仁貴。
”驸馬道:“嗳,又來了。
你既在前鋒營,豈有不認得薛仁貴之理!莫非你就叫薛仁貴麼?”薛禮渾身發抖,遍體冷汗直淋,說:“小的怎敢瞞着将軍。
”萬徹心中乖巧,明知張環弄鬼,所以也不肯直通名姓。
想他一定就是薛仁貴,也不必去問他,待我去與張環算帳。
薛萬徹就從居中這一條大路先走,一路來到汗馬城,進入城來,到了士貴營前,說:“快報張環得知,聖旨下了。
”軍士報入營中,張士貴忙擺香案,同四子一婿出營迎接。
薛萬徹下馬,進到中營,開讀道:“聖旨到來,跪聽宣讀。
”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朕前日駕遊鳳凰山,不幸遭東遼主帥蓋蘇文興兵六十萬之衆,密困鳳凰山,傷朕駕下老少将官不計其數。
因駕下乏人,又且難離災難,故命驸馬薛萬徹踹出番營前來讨救,卿即速同婿何宗憲,提兵救駕,殺退番兵,其功勞非小。
欽哉。
張環同子婿口稱:“願我主萬歲萬萬歲。
”謝恩已畢,前來叩見驸馬。
萬徹變了怒容說:“張環,你說從沒有應夢賢臣,那火頭軍薛禮,是哪一個?”張環聽言,吃了一驚,說:“小千歲!應夢賢臣乃叫薛仁貴,是穿白用戟小将,末将營中從來沒有。
這薛禮是前營一名火頭軍,開不得兵,打不得仗,算不得應夢賢臣,故不奏聞我主。
”萬徹大怒說:“你這狗頭,孤在駕前不知底細,被你屢屢哄騙。
今日奉旨前來讨救,孤滿身着箭,負痛而行,等人問路,見一個後生,他直對我講,這薛仁貴名喚薛禮,怎麼沒有?虧得孤親眼見他,親自盤問。
明明你要冒他功勞,故把他埋沒前營内,還要哄騙誰人。
孤今日不來與你争論,少不得奏聞天子,取你首級。
快把好活血酒拿來,與我打落背上這支箭。
”張志龍忙去取人參湯、活血酒。
張環心内懷了反意,走到薛萬徹背後,把這支箭用力一綽。
要曉得,背心皮如紙,衣薄怎禁得?二尺長箭,插入背中,差不多穿透前心了,可憐一員年少英雄,大叫一聲:“痛死我也!”頃刻死于張環之手。
志龍慌忙說:“阿呀!爹爹為何把驸馬拉箭身亡。
”士貴說:“我的兒,若不送驸馬性命,被他駕前奏出此事,我與你父子性命就難保全。
不如先把他弄死,隻說箭打身亡,後來無人對證,豈不全我父子性命。
”志龍道:“爹爹妙算甚高。
”張環即吩咐手下,把驸馬屍骸擡出營盤燒化,将骨包好,回複天子便了。
不表軍士奉令行事,單講張環一面端正救駕,連忙去傳火頭軍。
薛仁貴正躲在前營内,恐怕薛萬徹盤問根由,所以不敢出來。
今奉大老爺呼喚,連忙到中營來,說:“大老爺在上,傳小的有何吩咐?”士貴道:“朝廷被番兵困在鳳凰山,今有驸馬到來讨救,故爾與你商議興兵救駕。
”仁貴道:“如今驸馬在哪裡?”張環說:“他因踹出番營,被亂箭着身,方才打箭身亡,已今化為灰骨。
現要前去救駕。
但番兵有六十萬之衆,圍住鳳凰山。
我兵隻有十萬,怎生前去迎敵,相救龍駕出山?”仁貴聽說,心中一想:“大老爺,隻恐三軍不聽令,薛禮若出令,衆不遵服。
如服我令,我自有個擺空營之法,十萬可以裝做得四五十萬兵馬的。
”張環聽見此言,心中大悅說:“薛禮,若會擺空虛人馬,我大老爺一口寶劍賜與你。
若有軍兵不服,取首級下來,反加汝功,由你聽調。
” 仁貴得了令,受了斬軍劍,分明他做了先鋒将軍一般,手下軍士誰敢不遵?即發令下來,就此卷帳起營,出了汗馬城,一路上旗幡招展,号帶飄搖,在路走了一二日,遠遠望見鳳凰山下都是大紅蜈蚣旗,番營密密,果然紮得威武。
仁貴就吩咐:“大小三軍聽着,前去安營,須要十座帳内六座虛四座實,有人馬在内,空營内必須懸羊擂鼓,餓馬嘶聲。
”三軍聽令,遠看番營二箭路,吩咐安下營盤,炮聲一起,齊齊紮營。
十萬人馬倒紮了四五十萬營盤。
列位,你道何謂懸羊擂鼓,餓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