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類
關燈
小
中
大
天者,約可分為三種。
葉大而長綠,形鈍圓,缺深,肉厚,葉裏有毛,端廣底狹者為柞,又名槲,性堅靭,幹色灰白,粗糙有毛,所在有之。
葉綠尖鈍,缺細而淺,形狀狹長,光滑無毛,端尖底平,樹身亦堅靭,幹色黑褐而光者,為尖柞,各地最少。
葉形中圓綠,亦鈍圓,缺深如柞,葉裏無毛,端廣底狹,幹性及色略如柞,光而無毛,是為春岡柳,又名小葉柞,亦名油尖柞,葉肥枝茂,各地頗多。
莽草 莽草為常綠灌木,生於閩、廣、江蘇等處,而以廣西龍州、百色兩處為最多。
幹高丈許,葉長橢圓形,葉上有透明小點。
春日開花,瓣細長,色白微黃。
結實成蓇葖,有稜,集為車輪狀,氣香性毒,古以之殺鼠除蠹,今作香料,並製為油,運銷歐美各國,謂之八角油? 山礬 山礬為常綠灌木,野生,大者高丈許,葉橢圓有花,鋸齒甚疏。
春開白花,有清香。
子大如椒,色黃,可為黃色染料。
花與海桐花略相似,俗訛稱海桐為山礬。
山礬亦名瑒花,又名芸香,宋王荊公欲為詩而陋其名,黃山谷為名曰山礬。
野人取其葉以染黃,不藉礬而成色,故以名爾。
水蠟樹 水蠟樹為常綠灌木,山野自生,高五六尺,葉為橢圓形,對生。
暮春開小白花,為小圓錐花序,花梗多毛,實紫黑。
四川重慶、嘉定等處常就此樹養蠟蟲,採取枝間白色如粉之物,以製白蠟。
(木巳)柳 (木巳)柳為落葉灌木,山東,河北等處產生尤多,有大葉,細葉之別.大葉為長橢圓形,細葉為線狀箭簇形.古以為杯棬. 木賊 木賊為常綠灌木,多年生之隱花植物也,自生於山野間,高二尺許,莖中空,每寸許結節,節間生退化之葉。
夏秋之交,莖頂生橢圓形短穗,綠褐色,如筆頭。
莖粗糙,可用以磨木材、骨角等物。
黃楊 黃楊為常綠小灌木,莖高二尺許,葉為卵形,質厚而柔軟,春初開淡黃色小花。
其材甚堅緻,可製木梳及印版之屬。
惟性難長,俗說歲長一寸,遇閏則退,宋蘇軾詩「園中草木春無數,惟有黃楊厄閏年」是也。
芫 芫為落葉灌木,通稱芫花,莖高三四尺,春月先開管狀小紫花,節節密生,後乃發葉。
性有毒,漁者煮之以投水中,魚死而浮出,故又名魚毒。
花椒 花椒為落葉灌木,山野自生,高丈許,有刺,香甚烈。
葉為羽狀複葉,對生。
春開小花,黃綠色,雌雄異株。
實圓小。
醉魚草 醉魚草為落葉灌木,山野自生,莖高二三尺,畧似草本,節間有微稜,葉為長卵形,頗大,端尖。
夏開管狀花,紅紫色,列為穗狀花序。
性有毒,漁人採花、葉以毒魚,盡死。
其花色狀氣味並如芫花,可毒魚亦同,惟花開不同時為異耳。
蔦 蔦為落葉小灌木,寄生於桑、楓、櫸、柳等樹上,俗概稱桑寄生。
葉長卵形,厚而有光,背淡紫有毛茸。
夏開淡黃色小花,秋初結實如小豆,黃綠色。
吸取被寄生各樹之養分,多緻樹枯死。
《爾雅》:「寓木,宛童。
」《詩》:「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均指此。
十大功勞 十大功勞為常綠灌木,植於園浦,江西之上饒等處產生最多。
高四五尺,葉為奇數羽狀複葉,革質無柄,葉緣有鋸齒如針。
春日幹頂葉叢之間,生數花軸,開黃花,結小實,長三分許,熟則紫黑,可入藥。
巴豆 巴豆為常綠灌木,多產於巴蜀。
高丈許,葉為卵形,端尖,葉腳有蜜腺二。
花小,花叢之上部為雄花,下部為雌花,色淡黃。
實成房,其殼脆薄,熟則分裂,子出,為強烈之瀉藥。
其子可搾油,謂之巴豆油,效用亦同。
梔 梔,本作栀,為常綠灌木,亦名山梔。
高丈餘,葉橢圓而厚,夏開白花,實橢圓,色黃,有縱稜五六,可入藥,並為黃色染料。
橘紅 橘為常綠灌木。
橘紅者,實之皮也。
化州橘紅,產廣東之化州。
州多青礞石,故橘紅化痰尤驗。
相傳為仙人羅辨種於石龍腹上,凡九株,各相去數武,以近龍井略偏一株為最。
【或謂以賴氏園老樹所產者為最佳。
】井在州署大堂之蘇澤堂左廊下。
龍口相近者次之,城內又次之,城以外則臭味迥殊矣。
阮文達公嘗撰《化州橘記》。
廣西孝廉江樹則著《橘紅辨》,謂橘小皮薄,柚大皮厚,橘熟由青轉黃,柚熟透始轉黃。
閒常坐臥樹下,詳驗其枝葉香味,明明柚也,而混呼之曰橘,且傭其皮曰紅,實好奇之過也。
大字香 大字香,木本,長白山產之,狀如矮松,高不足二尺,枝黃實紅,氣味清馥異常,焚之,可以除濕氣,殺毒蟲,避瘟疫,清腦筋。
牛肝木 松山左右產牛肝木,形同樹癰,氣清香,與他香不同,焚之,可殺毒蟲。
總管木 總管木,瓊州黎峒所產,紅紫色,中有黑斑,可避惡獸諸毒,故名。
黎人若中獸毒,研末敷之,即消,蛇若與之接觸,骨即斷,聞其香,即顫伏不能動。
土人以之作手釧,天足婦女採藥入山,下田刈稻,均戴之,一丈之內,蛇避而不近。
南天燭 南天燭,亦稱南燭,又稱南天竺,為常綠灌木,葉為羽狀複葉,互生,花軸生於榦之上部。
夏開小花,五瓣色白。
實圓,叢生秋冬之際。
變種甚多,花亦有紅色者,實或黃或白。
北天竺 北天竺,叢生塞山絕壁,結實纍纍,色正赤,類南天竺。
高宗賜以名,曰北天竺,並有禦製詩詠之。
檜柏 檜柏為常綠灌木,俗稱子孫柏,榦直立,長丈餘。
葉有二種,一略成小箭簇形,一為小鱗片形,分生枝上。
花單性,甚小。
實作毬形,略帶肉質。
虞山詩人悼檜 常熟緻道觀前有古檜七,相傳其三為梁時所植。
至道光時,則北一株亭亭矗立,高出雲表,南一株拳禿下覆,復折而上,西南一株中刳為兩,似斷而連。
餘四株為明隆慶時補植。
以其象鬥垣之羅列也,故曰七星檜。
鹹豐丁巳秋,為海風摧折北一株之頂,常熟詩人作歌弔之,欷歔笑傲,各極其緻。
仁和高子農州同因亦為詩,曰《虞山悼檜歌》。
木蓮 木蓮為常綠灌木,一名薜荔,蔓生,莖長數尺,葉橢圓,質厚,花細,全隱於花托中,類無花果。
實上銳下平,大如杯,內空,色紅,俗稱木饅頭。
子曝乾擣碎,可作涼粉,即醫書所謂冰漿也。
仙人掌 仙人掌為常綠灌木,產於暖地,幹扁闊,有刺,色綠。
夏日開花,紅黃多瓣。
實多毛刺,熟可食。
嫩榦之液,可去衣垢。
胡頹子 胡頹子為常綠灌木,高丈許,枝繁而稍柔軟,葉橢圓,厚而深綠,背密生白色及褐色之鱗片,邊成波狀。
秋冬之際開花,有白色之合片萼。
實為長橢圓形,色赤,味酸濇。
柚 柚為常綠灌木,產於閩、廣,榦高丈餘,枝有刺,葉為長卵形,葉柄有翼狀小片,花白,五瓣。
實徑四五寸,形圓,頂高,色正黃,皮極厚,不易剝脫。
種類甚多,味甘者貴。
產於廣西容縣之沙田者,曰沙田柚,尤著名,不酸而甜。
江、浙稱柚之味酸者曰泡,閩中則凡袖皆稱泡,亦作拋。
秀水盛柚堂之尊人令龍川時,官舍東西齋各有柚一樹,東樹瓤微紅,西樹瓤白而微碧,味更勝,為邑中冠。
柚堂攜核以歸,種之堂北,十七年不花。
乾隆丁醜春,柚堂入長安,其歲始花,垂實六,且大,味亦不減於粵。
十月歸,見餘果二,一投張瓜田徵君。
張繪圖題詩,並為說以贈。
又以其一並徵君說呈於錢香樹尚書,錢亦題詩,又別為書。
並書詩與說,彙成卷,屬百二題詩於左。
柚堂,字秦川,為桑弢甫高弟,官淄川知縣。
文旦 文旦,為柚之別種,瓤白,味甘,古稱香欒。
或雲皮裏淡紅者曰香欒,皮裏白而瓤淡紅者曰朱欒。
出長泰縣,惟溪東種者為上,其地所種無多,移植他處即不佳。
柑 柑為常綠灌木,榦高丈餘,葉為長卵形,花白。
初冬結實,形正圓,色黃赤,皮緊紋細,不易剝,瓤多液,甘香沁齒。
閩中謂之柑,廣東則稱為甜橙,而以蜜橘為柑,故俗有高身橙、扁身柑之說。
蘆柑紅柑 漳南產柑橘,其種不一,而顆皆碩大。
蘆柑為最,紅柑次之。
蘆柑色稍黃,紅柑則正赤,皆佳種也。
佛手柑 佛手柑為常綠灌木,產於閩、廣,與香櫞同種,高丈餘,亦稱佛指香櫞。
葉橢圓,鋸齒甚細,葉腋有刺,春開白花,五瓣。
夏末實熟,皮黃如柚,形長,上端分歧十餘,如手指,清香襲人,蜜漬可食。
橙 橙為常綠灌木,榦高丈餘,葉長卵形,大於橘葉,花白。
實經霜早熟,形圓,色正黃,皮粗糙,易剝,瓤味酸,其皮香氣甚烈。
其出於廣東之新會縣者,俗亦稱之曰新會橙。
別有所謂香橙者,為常綠亞喬木,葉稍大於橘,初夏開白花,越歲實熟,徑二寸許,皮厚香烈,可作清供。
橘 橘為常綠灌木,榦高一二丈,莖有刺,葉作長卵形,端尖,葉柄有翼狀小片。
花白,五瓣。
初冬結實,扁圓,色紅或黃,皮薄而光滑,易剝,味微甘酸。
產於福建者色紅,俗稱之曰福橘。
其較大而色兼黃赤者,皮粗厚,瓤多液而甘,別稱為蜜橘,廣東亦謂之柑。
金橘 金橘,一名金柑,為常綠灌木,榦高六七丈,產贛、浙、川、廣間。
葉橢圓,有透明之小點。
夏開白花,秋冬實熟,色黃如金,形圓,味甘酸而芳香,生食、蜜漬皆佳。
一種成倒卵形者,別稱牛奶柑,一曰金棗。
木瓜 木瓜為落葉灌木,榦高六七尺,葉為長橢圓形。
至春,先葉後花,花分紅白二色,頗美豔。
實之形橢圓,色黃,小於榠樝,蒂間別有重蒂如乳狀。
味頗濇而酸,蜜漬可食。
海棠木瓜 海棠木瓜,出江寧明孝陵衛,花如貼梗海棠,實較尋常木瓜大者約十分之二,香澹永,微酢味,以(山黑)鼻煙,陳乾者良. 石榴 石榴,一名安石榴,為落葉灌木,多植之庭院中,高八九尺,葉為長橢圓形,平滑。
夏初開花,萼赤,花瓣深紅。
實為球狀,赤色有黑斑,熟則自裂,可食。
新疆葉城之石榴,至大,以人之三拳擬之,差相類,每枚有子盈一升,色豔若丹砂,流汁若醴。
郁李 郁李,即唐棣,亦作栯李、奧李,為落葉灌木,高五六尺,葉為箭鏃形,有鋸齒,嫩時附有白毛。
花五瓣,色白。
夏月結實,為核果,色紫赤,味酸。
花極似梅,吳中謂之爵梅。
其材可為器具,仁入藥。
常棣 常棣,葉狹長,實如櫻桃而圓,有微毛,頗酸,初夏熟。
北人呼為棠梨子,唐、宋人或誤作唐棣。
山樝 山樝為落葉灌木,園圃多蒔之,高五六尺,枝多刺,葉形似尖劈,有鋸齒,春暮開小白花。
實有赤、黃二色,大者如小林檎,秋熟,可食。
樝子 樝子為落葉小灌木,山野自生,莖高一二尺,枝有刺,葉倒卵形,有托葉。
早春先葉後花,黃赤色。
實圓,小於木瓜,色微黃,甚酸。
枸(木巳) 枸(木巳)為落葉小灌木,一作枸繼,高三尺餘,葉為長橢圓形,互生。
夏日葉腋開小花,花冠淡紫。
實卵形而尖,色紅,可入藥,曰枸(木巳)子。
出河西及甘州者佳,紅潤甘美,味如葡萄,可食。
其根之皮為地骨皮,亦入藥,且可浸酒。
越橘 越橘為常綠小灌木,生於高山,莖高五六寸,葉橢圓形,或倒卵形。
初夏開花,為總狀花序,花冠成鐘形,小而淡紅。
實為漿果,鮮紅,形圓,徑二三分,味甘酸,可生食,或以鹽、糖等漬之。
獼猴桃 獼猴桃為蔓生灌木,山野自生,高二三丈,葉為卵形而闊,端尖銳,質硬有光澤。
初夏開綠白色小花,五瓣。
實圓,味甘酸,可食。
葡萄 葡萄,一作蒲萄,為蔓生灌木,有卷鬚,北方多有之。
葉掌狀分裂,頗平滑。
夏初葉腋抽花穗,簇生小花,色黃綠,為長圓錐花序。
至秋,實熟,皮紫,綠色,甘美可食,又可製酒。
葡萄種類不一,自康熙時哈密等地鹹隸版章,因悉得其種,植諸苑籞。
其實之色,或白或紫,有長如馬乳者。
又有一種,大中間有小者,名公領孫。
又有一種小者,名瑣瑣葡萄,味極甘美。
又有一種曰奇石蜜良者,回語滋葡萄也,本布哈爾種,西域平後,遂移植於禁中。
梨 梨,本作棃,葉為卵形,端尖。
夏初開花,五瓣,色白。
實為漿果,大而圓,至秋成熟,皮有細點,以產於直隸之河間、山東之萊陽者為最良。
本為喬木,以年年採摘,屈曲其枝,或芟刈之,故多成灌木形。
黃梨 黃梨,閩人謂之地波羅,出泉、漳等府。
形如芋,大或及鬥,皮成鱗片,內有梗如釘,著肉甚堅,味頗鮮爽,勝羊桃、香蕉之類。
周櫟園在閩時,每上市,輒購食。
廣西之邕寧等處亦有之。
楚梨被封禁 楚雄為滇南迤西首郡,產梨絕佳,梨熟,郡縣輒將境內梨樹封禁,以官價取百數十萬顆,送會城,饋上官。
刺梨 刺梨,野生,夏花秋實,榦與果多芒刺,味甘酸,食之消悶,煎汁為膏,色同楂梨。
黔省四封皆產,移之他境則不生。
每冬月,苗女子採以入市貨人,得江、浙、楚、豫客買之,苗女喜曰利市,得佳客交易也。
本省人為之買,則倍其價。
江南人或物色之,則舉筐以贈,曰:「愛莫離。
」愛莫離者,漢言與爾有宿緣也。
或有調戲之者,則大怒曰:「落勿渾。
」落勿渾者,漢言無廉恥也。
所謂物色之者,非有他意也,乃婉容愉色以問其出處,故喜悅也。
紅梨 紅梨產蘭州,晚秋始熟,皮微赤,【俗名蘇木梨。
】味甘脆,可儲至仲夏不蠹,有大如盂者。
軟兒梨 軟兒梨,亦產蘭州,色黑質軟,中含水漿甚富,冬月吸食,甘冽震齒,可解煤毒。
庫車梨 庫車梨,大盈握,色鮮黃,皮薄如紙,味甘如蜜,入口即化。
桑株莊梨 桑株莊梨,味至美,無核,與庫車所產者相類。
佛見喜 東陵後山產梨,曰佛見喜,甘脆異常。
逃軍糧 逃軍糧者,廣西之果名也,酸甜可食,趙炯詩曰:「枝生榦挺葉花厚,四月之中花欲然。
思嫁海棠渾不睡,夢隨荳蔻好相憐。
落霞片片明如繡,結實垂垂黑正涎。
何有逃軍堪采食,時平無那佐炊煙。
」 霸王鞭 嶺南有樹曰霸王鞭,枝榦棱棱,望之如鞭。
其根入燒酒,酷烈異常,間能毒人。
波羅樹 波羅樹,原植於廣州南海廟中,相傳蕭梁時,西域達奚司空所種。
他處所有,皆自此分出。
葉如頻婆而光潤。
生五六年,至徑尺,削去其杪,以銀鍼釘腰,即結實。
實不以花,自根而榦而枝條,皆有實纍纍。
若不實,則刀斫樹皮,有白乳湧出,凝而不流,則實,故亦名刀生果。
朱果 朱果,產於長白山,每莖不蔓不枝,高三寸許,無花而果,先青後朱,形同桑椹,味清香而甘酸,遠勝桑椹。
一名仙果。
天池左右頗多,他處無之。
火裏冰 直隸有佳果,曰火裏冰,小於蘋果,大於花紅。
英崿秋 奉天產小果,曰英崿秋,香甘可食。
茶樹 茶樹為常綠灌木,高五六尺,秋日開白花,實三角形。
其葉可烹為飲料,古謂之苦茶,又名檟,又名荈,唐時始以充飲。
碧蘿春 碧蘿春,茶名,產於蘇州之洞庭山碧蘿峯石壁。
初未見異,康熙某年,土人按候而採,筐不勝載,因置懷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採者爭呼為嚇殺人香。
嚇殺人,吳之方言也,遂以為名。
自後採茶,悉置懷間。
而朱元正家所製獨精,價值尤昂。
己卯,聖祖駕幸太湖,改名曰碧蘿春。
雲霧茶 鍾山之巔產茶,恆在雲霧中,其境為人跡所罕至。
山有白雲寺,春日採茶,僧必於雲霧朦朧時摘之,則葉於盞內自分三層,氤氳起雲霧之狀。
若日出霧散時採之,則否,故所獲甚少。
丹徒西域外五州山亦產之,但土人不善焙製,故名不著耳。
六安茶 六安茶,產霍山,第一蕊尖,無汁,第二貢尖,即皇尖,皆一旗一槍,【即一梗一葉。
】第三客尖,【即一梗兩葉。
】第四細連枝,【即一梗三葉。
】第五白茶。
有毛者雖粗,亦為白茶,無毛者即至細,亦為明茶。
明茶有耳環、封頭等名,皆老葉矣。
舊例,於四月八日進貢之後,乃敢發賣。
其產茶之地,達八百方裡,而仙人衝、黃溪澗、烏梅尖、佛寺、濛潼灣數處為尤佳。
龍井茶 龍井茶葉,產於浙江杭州西湖風篁嶺下之龍井。
狀其葉之細,曰旗槍,有雨前、明前、本山諸名,然所產不多。
井之附近所產者亦佳。
岕茶 岕茶,茶名,產於浙江長興縣境,在兩山之間,而為羅氏所居,故名岕茶,亦名羅岕,為長興茶之最佳者。
(門身)林茶 康熙時,衡山水月林主僧靜音嘗餽大興劉繼莊以(門身)林茶葉一包,【(門身),則安切,鑽平聲,衡人俗字也。
】蔊菜一瓶。
此茶出石罅中,乃鳥銜茶子墮罅中而生者,極灴易得,衡嶽之上品也,能助消化。
蒙頂茶 蒙頂,茶名。
蒙山在四川名山縣西十五裡,有五峯,最高者曰上清峯,其巔一石大如數間屋,有茶七株,生石上,無縫罅,相傳為甘露大師所手植。
產生甚少,明時,貢京師,歲僅一錢有奇。
環石別有數十株,曰陪茶,則供藩府諸司,今尚有之。
普洱茶 普洱茶產於雲南普洱府之普洱山,性溫味厚,壩夷所種。
蒸製後,以竹箬成團裹之。
亦有方者,如磚。
烏龍茶 臺北產茶,有名烏龍者,略如紅茶,粵人多嗜之,尤為輸出外洋土貨之大宗。
山茶 山茶花,南方各省皆有之,雲南尤著,以在會城之歸化寺者為第一。
其本合抱,花大如盂,為元、明以前物,遊宦羈客,多賤別於此,每歌詠之。
葉如桂,稍厚而硬,經冬不凋。
以其類茶,又可作飲,故得茶名。
花自十月開至二月,種類甚多,有單瓣、重瓣、紅白斑數色,皆美豔。
其樹,通常盆栽者,高僅二三尺,雲南則有高至二三丈者。
寶珠山茶 山茶之千葉深紅花大心繁者,花簇如珠,名寶珠山茶。
吳梅村有詠拙緻園寶珠山茶詩,園在蘇州。
察爾察 察爾察,形似山茶,其葉可以代茶荈,為準噶爾部所產。
杜鵑 杜鵑為常綠灌木,高三四尺,葉橢圓深綠,莖、葉皆有毛。
夏日開紅紫花,間有白色者,花冠為漏鬥狀,邊緣五裂甚深,每於杜鵑啼時盛開,故名。
夾竹桃 夾竹桃為常綠灌木,高丈餘,葉作箭鏃形,質厚,輪生。
夏月開紅花,類杜鵑,間有白花。
根葉似竹而不勁,性有毒。
茉莉 茉莉為常綠灌木,其種來自波斯,《南方草木狀》謂之耶悉茗,則譯音也。
本與素馨同類,其名亦同,後入我國,始專稱尖瓣細瘦者為耶悉茗。
南漢以後,又稱素馨,而圓瓣者則謂之茉莉。
初夏之夜,開小白花,秋盡乃止,香味甚烈,閩、廣種之最多。
凡香片茶葉,皆此花所窨成者也。
佛書謂之鬘華,北土曰柰。
《晉書》「都人簪柰花,為織女帶孝」,即此,今婦女多戴之。
素馨 素馨為常綠灌木,花似茉莉,而四瓣尖瘦,其種來自西域。
《南方草木狀》亦謂之耶悉茗,則以西文與茉莉同一字,不分二種也。
昔劉王有侍女名素馨,冢生此花,因以得名。
蓋南漢後始有素馨之名。
廣州城西之花也,種此者最多。
花有黃、白二色,白者香氣尤勝,黃者名黃馨,俗亦稱金雀花。
牡丹 牡丹為落葉灌木,吾國之特產也,莖高二尺許,亦有高至四尺者。
葉為複葉,分裂甚深。
夏初開花,徑三四寸,有重瓣、單瓣之別,在花中為最豔美。
古無牡丹,統稱芍藥,自唐以來,始分為二。
以其花似芍藥而榦為木,又謂之木芍藥,且有牡丹花王、芍藥花相之說。
牡丹為國花 一國特著之花,可以代表其國性者,如英之玫瑰,法之百合,日本之櫻皆是。
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
京師極樂寺明代牡丹最盛,寺東有國花堂額,為成哲親王所書。
牡丹之種類 牡丹種別甚多,有亳州、曹州、法華、洞庭山、平望諸種。
亳州種凡二十四:曰太平樓閣,嫩黃,初開,蕊綠色,玉版,耐久,喜肥,易開。
曰泥金報捷,花瓣淡黃,花邊深黃,初放,蕊金黃色,千葉重疊,難開。
曰伍黃,葵黃色,千葉,硬瓣,平頭無心,喜陽,不宜肥,難開。
曰祁綠,色如菜葉,俗名菜葉綠,起樓,瓣緊密,難開足。
曰火楞,深紅色,硬瓣,千葉,平頭,喜肥,宜陽,難開。
曰補天石,白胎翠莖,平頭,房小,色如雨過天青,難開,宜陰,不喜肥,貴品也。
曰墨奎,黑紫色,燈下視之,如黑絨,千葉,大瓣,平頭,喜肥,宜陽,易開。
曰花紅翠盤,平頭,聚心,桃紅色,宜陰,易開。
曰獨占春光,平頭,大瓣,淡粉紅色,開足,色漸白,易開而早。
曰雪塔,花瓣結繡,淨白無紅根,宜陽,易開。
曰青心白,平頭,千葉,綠心,易開。
曰兩交,小瓣千葉,平頭,色如雨中海棠,嬌豔異常,難開。
曰支家大紅,大紅色,闊瓣,皺葉,平頭,輭瓣,不耐久,喜肥,宜陽,易開。
曰蕊珠,玉版千葉細瓣,瓣邊紅鑲一線,色如羊脂,難開。
曰綠耳大紅,色深紅,平頭,於心中抽兩綠瓣,品貴,難開。
曰瑤池春,白中帯微紅,平頭,千葉,大花,易開.曰魏紫,起樓,大托瓣,深紫,宜陽,喜肥,易開.曰胡白,平頭,玉色,易開.曰綠心胡紅,平頭綠心,銀紅色,易開.曰勝紫,深紫平頭,千葉,花大易開.曰穆家紅,桃紅色,起樓,大托瓣,宜陽,易開.曰雪夜(日英)輝,妃色,開足則白,聚心,硬瓣,難開.曰富紅,玉版,銀紅色,千葉,平頭,易開.曰魏紅,深紅,大花,起樓,喜陽,易開. 曹州種凡十九:曰黃絨鋪錦,細瓣,如卷絨,有四五瓣,差闊,連綴承之,上有金鬚,布滿黃色,即古之鏤金黃也.曰慶雲黃,色似金葵,中有紅瓣,數條挺出,品貴,難開.曰春江漂錦,深梅紅色,重樓千葉,花之最觸目者,一名珊瑚(日英)日,曰煙籠紫玉盤,古稱油紅,花色墨紫,如松煙濃染,最為異色.曰狀元紅,重葉深紅,有紫檀心,貴心,難開.曰紫袍金帯,起樓重疊,腰圍黃心,簇滿,色如玫瑰紫,花中之最貴者.曰硃砂紅,深紅,一名迎日紅,一名蜀江錦,一名醉猩猩.曰墨葵,朱胎碧莖,大瓣,平頭,似亳州墨奎,而色略深.曰榴紅,千葉樓子,色近石榴,花難開.曰金星雪浪,綠莖黃萼,初放,淺黃花瓣,圓滿,黃心攢簇,如培植失宜,難開,單瓣.曰池塘曉月,胎蕊細長而黃,花色似黃而白,平頭,千葉,細瓣,難開.曰花紅繡毬,花頭圓滿如翦綵疊霞,中紅邊白,有天機圓錦之比.曰胭脂井,色如胭脂濃染,蕊長,花放如筒,中空,花之奇者也,難開.曰一品朱衣,大紅色,闊瓣,平頭,色豔,宜陽,喜肥,易開,一名奪翠.曰淡藕絲,綠苞,紫莖,如吳中所染藕色,花瓣中皆有紅絲,一名桃紅線.曰一撚紅,淺紅,瓣尖,一點深紅,如指撚痕,世俗相傳謂唐楊貴妃以勻面餘脂印花上,明年花開,片片有指印迹.曰絳紗籠玉,質本白,而內含淺紺,外則隱有紫暈,一名秋水洛神,品最貴.曰瑞蘭,胎莖,花葉皆清淺似蘭,最為逸品。
曰玉版白,硬瓣,耐開,花葉稀少,中有紅心,如蓮房,易開。
法華種凡四十七:曰範陽大紅,深紅圓瓣,起樓,玉版,望之有光照耀,瓣邊紅線環繞,色更深,實為最重之品。
曰寶珠,聚心如珠攢簇,花小,本枝不能長大,含蕊時大紅,開足為雄黃色。
曰火輪,深紅帶紫暈,花開耐久,瓣厚而堅。
曰柳墨,即曹州油紅種,而接於芍藥根,其色瓣變為深墨,紫而有白,根亦貴重。
曰綠蝴蝶,千葉大瓣,含苞,綠如鸚羽,放足,水綠色,每瓣尖仍深綠,形如蜨。
曰大紅舞青猊,即瑞露蟬結繡,中出五青瓣,難開,含蕊時,須以竹刀劃破,性宜陽。
曰銀紅舞青猊,中出五青瓣,一名銀紅飄錦。
曰白舞青猊,即萬山雪,花心堆起,瓣細簇如雪團,中抽青瓣。
曰紫舞青猊,即青蓮飄錦,中抽青瓣。
曰西岐白,瓣闊而硬,花大盈尺,高聳無心,花硬紫色,一名素鸞。
曰隴東素月,花大,帶黃暈,難開。
曰高家大紅,深紅,瓣硬,似範陽,而瓣稍亂,易開。
曰萍實生香,花圓,不甚大,色桃紅,難開。
曰寶石樓臺,花大而圓,起樓,中深紅,邊白。
曰紫蟬,深紫千葉,花房緊密,難開。
曰羞花伍,玉色,紅鑲邊,千葉,硬瓣,整齊難開。
曰清河白,花硬,葉疏,淨白無瑕。
曰新紅嬌豔,繡毬式,較寶石樓臺略淡。
曰大紅毬,平頭,大瓣,色深紅,難開。
曰四面紅,紅色帶紫暈,小瓣。
曰紫羅斕,色淡藍,嬌嫩異常。
曰祥雲捧日,深銀紅,大花,闊瓣,中有圓心,如蓮房。
曰姿貌絕倫,淡粉紅色,瓣硬,耐久。
曰粉毬,粉紅色,根深紫。
曰潑墨,色深墨紫,平頭,闊瓣,如墨汁潑之。
曰金晶,淡松花色,千葉,得氣,起樓,淡黃色。
曰太真,淡妃色,開足則白。
曰睡兒紅,淡紅,大瓣,平頭,嬌豔。
曰粉磬,淡青蓮色,起樓,易開。
曰紫幢,青蓮色,起樓,易開。
曰富白,花大,起樓,微帶紅暈。
曰香雪,瓣輭,純白,不耐風日,平頭,有黃鬚,易開。
曰新紫,深紫,千葉,硬瓣,難開。
曰燕雀同春,青藍色,易種,而花極難開。
曰海市,花大,色紫,花極富麗。
曰千張灰,藕色,起樓,易開。
曰平分春色,桃紅色,結繡,開最早。
曰甎色藍,色紫藍,平頭,易開。
曰霞光,桃紅色,平頭,有心,易開,有時極富,變大紅色。
曰孟白,闊葉,平頭,瓣輭,不耐風日,易開。
曰朱紅,似曹州一品,朱衣而略淡,瓣輭,易開。
曰雉頭毬,中出兩長瓣,如雉羽,色有黃綠淡紅點,如灑金。
曰紫毬,起樓,大花,深紫。
曰左紫,平頭,大花,色如玫瑰,易開。
曰韞玉,淡妃色,花瓣厚,望之如玉有光。
曰玉兔天香,淡粉紅色,易開。
曰銀紅蝴蝶,千葉,大瓣,開足如蜨狀。
洞庭山種凡八:曰寧國白,玉版,大花,淨白。
曰王家大紅,深紅色,如大紅月季。
曰翠紅妝,嬌豔,而平頭攢瓣,扁大。
曰朝天紫,即天香紫,平頭,千葉,有心,易開。
曰七寶冠,大紅起樓,瓣簇不易開,又謂之綠鬚火楞。
曰卿雲紅,深紅色,大瓣,中有墨鬚綠心,又謂之小桃紅。
曰獅頭紫,深紫有樓,但花在葉中,不能挺出。
曰月下白,淡粉紅,有樓,易開。
平望種凡五:曰掌花案,深紅,千葉,花有光,不易開。
曰春閨爭豔,粉紅色,千葉,聚心,極娟媚。
曰鬥珠,銀紅色,下有大托,瓣中皆細瓣,如聯珠。
曰蓮紅,花如紅蓮,瓣挺而香清。
曰玉盤紅,花大而肩無心,類玉樓春,瓣圓整不亂。
冬月開牡丹 康熙丙午十一月,德清吉祥庵牡丹開十一蕊,士女遊賞者甚眾。
九月開牡丹 康熙戊戌九月,蘇州西禪寺有牡丹一本,葉皆彫落,開花一朵,淡紅鮮嫩,雜於菊花叢中。
施一山作二絕句以詠之雲:「別擅輕紅色,重開黃菊時。
寶花應說法,無葉亦無枝。
」「漫道梨花瑞,茲花瑞若何?我來看霜葉,竟作踏青歌。
」 十月開牡丹 錢塘梁秋潭茂才文泓以復園牡丹十月作花,因賦詩雲:「穀雨收時翠葉新,已拚隔歲再相親。
儻來富貴原難料,未及開春及小春。
」 法源寺牡丹 乾隆朝,京師法源寺有牡丹,頗繁豔。
主僧戒律甚嚴,遊人不得攜酒。
金匱秦大樽太守朝釬官京師時,聞之,笑曰:「遠公置酒,佛印燒豬,真正名士,佛亦當少恕。
我輩薄劣,固不得發此妄想也。
」 黑牡丹 福建惠安縣有青山大王廟,階下多黑牡丹。
花開時,有數百朵,皆向大王神像而開,移神像,花亦轉面向之。
甘州市上所售牡丹價極廉,錢數十文可買一束,而黑、綠兩種尤多。
牡丹比將軍 青城山丈人觀前有牡丹二株,一高十丈,號大將軍,一高五丈,號小將軍。
牡丹向比美人,此忽擅閫外之尊,尤為眾香國中生色。
漎溪園牡丹 上海法華鎮之牡丹,相傳自宋即有之,初盛於吳下,而法華李氏漎溪園尤多異種,為雲間冠。
所植尤蕃茂,有紫金球、碧玉帶二種,最名貴,色香俱勝,其他雜色,亦有數十種。
花時,遊賞者遠近畢至,園主人必張筵宴客。
同治時,園廢,藝花者亦減矣。
是處居人之業是者,類皆植之於田,花開,貯之盆盎,擔入城市售賣,值亦廉。
色以淡紅、深紫二種為多,黃、白者僅見,實皆芍藥所接,明歲放花,仍芍藥也。
綠牡丹 嘉慶朝,海寧馬二槎上舍瀛嘗詠盆中綠牡丹,詩雲:「數到歐家香滿庭,黃瓷鬥護小娉婷。
東風楊柳春無色,微雨莓苔夢欲醒。
仙女低垂鴉鬢碧,花王也學佛頭清。
沈香日午環妖豔,不羨三郎對畫屏。
」 西安城外八仙庵,唐興慶宮故址也。
光緒庚子,兩宮西狩,孝欽後親往禮佛。
庵中牡丹方盛,綠者尤佳,宮監時以折枝插行宮膽瓶中。
金邊牡丹 金邊牡丹,廬山及江寧某家皆有之。
在江寧者,四月盛開,鹹豐時已有之,宣統辛亥尚無恙,人以其為異種也。
懼或摧毀,乃築牆於花之四周以保護之。
陝甘牡丹 甘肅牡丹最盛,所在皆有,樹高四五尺,立夏開花,大如盤,色有紅、黃、白、黑之殊。
碧色者惟陝西長安有之。
大如牡丹之花 英人嘗至南洲荒島,見有奇花,其葉周十畝,花大如車輪。
歸,以其女主維多利亞之名名之。
而江西之廬山亦有此花,人莫知其名,程子大謂即維多利亞花之寶相,以《菩薩蠻》詞詠之曰:「靈根不伴孤山雪,茜魂偷葬廬山月。
絕代本孤清,人間浪得名。
不曾邀十姊,共逐風姨死。
賸欲訪西家,維多利亞花。
」 紫荊 紫荊為落葉灌木,叢生,春開紫花,甚細碎,數朵一簇,或生木身之上,或附根上枝下,無花梗。
花罷,葉始出。
結莢,子甚扁。
庭院多植之。
繡毬 繡毬為落葉灌木,葉為卵圓形,微皺,色深綠。
春日開花,五瓣,為頭狀花序,團欒成毬,色多白,間有淡紅色。
馬纓 馬纓,花名,樹高者丈許,一名馬纓丹,又名山大丹。
花大如盤,結蕊時凡數十百朵,每朵攢集成毬,與白繡毬花相類。
首夏時開,初黃色,蕊鬚如丹砂,將落復黃,黃紅相間,光豔眩目,開最盛最久,八月又開。
亦名大紅繡毬,又名珊瑚毬。
薔薇 薔薇為落葉灌木,枝茂多刺,高四五尺,葉為羽狀複葉,小葉作橢圓形。
花五瓣而大,有紅、白、黃等色,頗美豔。
野薔薇 野薔薇,似薔薇而花小,有淡紅、純白二種,皆單瓣,芬芳過之。
藥肆用以製薔薇露者,即此物也。
玫瑰花 玫瑰花為落葉灌木,高二三尺,有刺,葉為羽狀複葉,作橢圓形,絕類薔薇,惟莖較短。
花紫,萼綠,亦有白芯,花托為臺狀,外生密刺,香氣清烈,可製香水,蒸露,浸酒,和糖。
香水花 香水花為落葉灌木,原產歐洲,光緒時,移植於上海。
高三尺許,有刺,葉為羽狀複葉。
花大而重瓣,色紅,或紫或白,頗類薔薇,故亦稱為西洋薔薇。
萼及花梗皆有香,蒸花瓣取油,可製香水,故名。
笑靨花 笑靨花為落葉灌木,榦叢生,高五六尺,葉作卵形,微有鋸齒。
春暮開小白花,重瓣叢聚如小球,綴為長穗狀,望之若堆雪。
羊躑躅 羊躑躅為落葉灌木,俗稱黃杜鵑,榦高四五尺,枝、葉多毛,葉為倒卵形。
春日先新葉開花,為漏鬥狀花冠,色黃,花較杜鵑為大,列為短總狀花序。
山躑躅 山躑躅,一名映山紅,俗稱紅躑躅,為杜鵑之一種,榦較低,為小灌木,葉倒長卵形,枝葉皆有毛。
夏初開紅花,較杜鵑略早,瓣亦五裂。
瓊花 瓊芯為珍異植物,落葉灌木也,開於春夏之交。
昔惟揚州後土祠有一株,世傳為唐人所植,葉柔平瑩澤,花大瓣厚,色淡黃,清馥異常。
後土祠在宋為蕃釐觀,曾築無雙亭於花旁。
仁宗時,嘗從觀中移植禁苑,逾年而枯,載還揚州,復活。
元至元中枯死,道士金雨瑞以聚八仙補植其地,凡元人稱瓊花者,皆八仙也。
江西贛州府城之吉南贛寧道署有此花,世以其罕有,甚珍貴之。
宣統庚戌,南洋勸業會開會於江寧,園藝圃中有瓊花一株,燦爛如錦,香極清微,大如尺許之盤,聞即以接木法移自江西贛州道署之本樹者,懷獻侯嘗見之。
八仙花 八仙花為落葉小灌木,高四五尺許,葉對生,橢圓平滑。
花大而美豔,多數叢集如圓毬,故又稱聚八仙。
其萼能變數種顏色。
俗謂之洋繡毬。
玉蕊 玉蕊之條蔓如荼蘼,冬凋夏茂,柘葉紫莖,久之而根株合抱成樹。
花苞初甚微,經月漸大,暮春方八出,鬚如冰綵上綴金粟,花心復有碧筒,狀類膽瓶,其中別抽一英,出眾鬚上,散為十餘,猶刻玉然,花名玉蕊者以此。
與瓊花、瑒花同為白色,而其實各異。
唐人甚重此花,唱詠者頗多,周益公集有《玉蕊辨證》一卷。
粉團花 粉團花為落葉灌木,葉略成圓形,有鋸齒,多皺紋,生細毛。
夏初開白花,雌雄花叢集成集球,直徑達二寸許。
鐵線蓮 鐵線蓮,狀如灌木而蔓生,以葉柄纏物上升,合九小葉,成一複葉。
夏月開紫花或白花,千瓣細狹,開時由外向內,以漸而舒,未到花心輒謝。
芙蓉 芙蓉為落葉灌木,榦高四五尺,葉掌狀淺裂,柄長互生。
秋半開花,大而美豔,有紅白黃等色。
又蓮花亦稱芙蓉,故芙蓉又稱木蓮,亦名木芙蓉。
三日醉芙蓉 嶺南產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紅,又次日深紅者,曰三日醉芙蓉。
蠟梅 蠟梅為落葉灌木,葉為長卵形,對生。
冬時開花,外黃,內略帶紫色。
原名黃梅,本非梅種,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類,花瓣似撚蠟所成,故名。
珠蘭 珠蘭為常綠小灌木,一名金粟蘭,亦稱珍珠蘭,植於園圃,莖高二三尺,有節,葉橢圓而厚,稍類茶。
花黃綠,圓而甚小,無花被,為穗狀花序,香氣濃郁。
水木樨 水木樨為灌木,枝軟葉細,自根叢生。
夏開細黃花,頗類木樨,中多細鬚,香亦微似。
迎春 迎春為小灌木,莖上部纖細,延長如蔓,葉為複葉。
早春開黃花,六瓣,先葉而發,為春花中最早者,故名。
木香 木香為蔓生植物,莖長,常攀附他木,葉為羽狀複葉,小葉之數凡五,有細鋸齒。
春暮開花,小而色白,香甜可愛,花大而黃者,香未微遜。
紅豆 紅豆,亦名相思子,產於嶺南,木質蔓生,幹高丈餘,葉為羽狀複葉。
秋開小花,花冠為蝶形,色白或淡紅。
實成莢,子大如豌豆,微扁,色鮮紅,勝珊瑚,亦有半紅半黑者。
相傳有人歿於邊,其妻思之,哭於樹下而卒,故名,唐以來詩人多詠之。
其木理似槐,大者斜鋸之,有細花雲,亦曰雞翅木,以其紋似也。
揚州方雨村如川家園有紅豆樹,沿稱娑羅樹,實紅豆也。
紅豆難種,二十餘年乃花,又三年乃實。
花心中一絲如縷。
或以藥中赤小豆為紅豆,非也。
焦理堂謂紅豆亦譌為娑羅樹。
新安汪氏娑羅園中生此樹,大可合抱,結實紅色,珊瑚、火齊,無以過之,亦即紅豆耳。
紫藤 紫藤為蔓生木本植物,莖纏絡於他物,葉為奇數羽狀複葉。
春暮開蝶形花,紫色,為總狀花序,長三尺下垂。
實成長莢,蔓甚堅強,可束物,皮之纖維可製絲織布。
拙政園之珠藤花 蘇州拙政園饒花木,海寧陳素庵相國之遴手植之寶珠山茶為最著。
又有珠藤花一株,花開時,纍纍如垂瓔珞,端忠愍公方撫吳時,勒碑識之。
又因花日蕃盛,舊建之花棚攀附幾遍,而珠藤猶擢穎抽條不已,因植木為新棚,綿亙十餘丈,直抵河幹。
顧此花殊有傲骨,來歲吐葩時,或攀牆而上,或繞屋而過,無一著花於新棚者。
忠愍聞之,窘甚,因復撤其棚。
紫葳 紫葳,一名淩霄花,蔓生木本,莖出氣根甚多,攀緣他物,高達數丈,葉為羽狀複葉,有鋸齒。
夏秋之間開花,赭黃色,瓣之下部連合成管狀,花有毒。
甘肅貝多樹 西寧府城西北四十裡,有塔爾寺,【土人呼為塔兒寺。
】寺有貝多樹數株,大皆十圍。
一葉上有自然佛像,作端坐狀。
喇嘛甚寶之,建高屋,庇其四周,屋皆覆以金瓦,上留孔罅,微漏天日,其樹身以黃緞重重裹之。
蒙人入寺禮佛後,必焚香膜拜樹下。
若欲乞一葉,必獻數金於喇嘛,謂為請佛一尊。
菩提樹 廣州光孝寺有菩提樹,相傳漢之虞仲翔曾讀書其下。
近雖僅餘枯幹,然吾國城市之樹,固無有逾於此者矣。
嘉慶丁巳六月,廣州颶風大作,樹拔起,粵撫陳大文命樹工栽之,培以豆穀腴泥,樹復生。
年餘復槁。
寺僧往南華寺,分其種,仍栽故處,亦翹然蔥倩矣。
《五代?僭偽傳》雲:「乾德五年夏,光孝寺菩提樹為大風所拔。
」南漢林衢《光孝寺》詩雲:「舊煎訶子泉猶冽,新種菩提葉又繁。
」據此,則樹已屢易,固非達摩之手植矣。
哈密瓜 哈密瓜種類甚多,有圓而扁狀如阿渾之帽,皮瓤均綠,脆如梨,甘如醴者,上品也,次者為白瓤,皆宜旋摘旋食。
其可緻遠之品,則為瓤紅色黃者,久藏土中,可至翌年二月,故又謂之曰冬瓜。
瓜體甚鉅,長尺許,兩端皆銳,可曬為脯,芳鮮歷久不變。
自哈密臣服以來,每歲常充供獻,朝士始嘗此味,前未有也。
瓜自蒂至臍,白筋密布,如織如縠,如繡如絡,雖利刃非可猝入。
肉黃明如緞,無渣滓。
王瓜 王瓜為多年生蔓草,一名土瓜,以卷鬚攀附他物,葉如掌狀,淺裂,面背皆粗糙。
花單性,雌雄異株,夏開白花,下為管狀,上作五瓣,邊緣分裂如絲。
實橢圓而長,皮亦粗澀,根味如薯蕷。
西瓜 乾、嘉以前,桂林諸屬無西瓜,惟荔浦有之,每一瓜,需錢五六十文。
欲得之者,必於未熟前,先以錢質之老圃,乃如期可得。
且其候極遲,至中秋,各官署方以瓜相餉遺也。
土魯番西瓜 土魯番在哈密之西,其地產西瓜最佳。
每熟時,人往摘瓜,必相戒勿語,若一聞人聲,則盡拆裂,無完者,相傳如此,不足信也。
馬鈴瓜 西瓜之小者,俗稱馬鈴瓜,上海有之。
南瓜 南瓜,果類植物,有卷鬚,引蔓甚繁,一蔓輒延長數丈,節節有根,近地即入土。
莖中空,葉為心臟形。
夏日開黃花,單性,雌雄同株。
實扁圓,或長,有縱溝數條。
煮熟,可食,子亦為食品。
其種本出南番,故名南瓜。
甜瓜 甜瓜之莖細長,以卷鬚絡於他物,葉掌狀淺裂。
夏開黃花,雌雄同株。
實橢圓,有縱路,長三四寸,有青、黃、白等色。
味甜美,有香氣,俗稱香瓜。
攬瓜 攬瓜,形類倭瓜而小,內生筋絲,醬醃、蜜餞皆宜。
食時,以筯攬取出之,似縷切者。
芭蕉 芭蕉,一名綠天,葉長可及丈,廣可及尺,望之如樹。
朱竹垞嘗為《疏影詞》以詠之,詞雲:「是誰種汝?把綠天一片,檐牙遮住。
欲折翻連,乍卷還抽,有得愁心如許。
秋來慣與羈人伴,惹多少冷風淒雨。
那更堪一點疏燈,繞砌暗蟲交訴。
待把蛛絲拭卻,試今朝留與箇人題句。
小院誰來,依舊黃昏,明月暫飛還去。
羅衾夢斷三更後,又一葉一聲低語。
拚今番盡翦秋陰,移種櫻桃花樹。
」 紅蕉 紅蕉,一名美人蕉,形似芭蕉而小,閩、廣多有之。
花如蓮蕊,葉葉遞開,紅赤奪目,久而不謝,名百日紅。
甘蕉 甘蕉為多年生植物,產於廣東、臺灣,全形類芭蕉而莖較高,可二丈許,頂上叢生大葉十餘。
初夏,自葉之中央抽出花叢,開多數淡黃花。
實長四五寸,形似皂莢,排偶而生,一枝滿百,可重十斤。
性極寒,初青後黃,肉質柔軟,有香氣而甘,含營養料甚富。
別有一種,結實長六七寸,亦頗甘美,其莖可分擘如絲,以灰湅之,可紡為絺綌,謂之蕉葛。
朱蕉 朱蕉,葉芭蕉而幹椶竹,亦名朱竹,葉紺色,生於幹上。
幹有節,自根至杪,一寸三四節,或六七節,甚密。
然多一幹獨出,無旁枝者,通體鐵色,微朱。
以其難長,故又名鐵樹。
廣州提學署有之。
鳳尾蕉 鳳尾蕉,一名鳳尾松,亦曰鐵蕉,俗亦稱為鐵樹。
高丈餘,莖有鱗片被之,葉生莖頂,長大堅勁,羽狀分裂,類鳳尾,故名。
雌雄異株,雌花叢生,雄花如松毬,長二尺。
竹 竹為多年生植物,種類不一,高者四五丈,圓而直,亦有方者。
中空有節,質堅韌,可供建築製器之用。
葉狀如箭鏃,有並行脈。
春月生筍,外裹以籜,可食。
慈竹 慈竹,竹之叢生子母相依者,長幹中聳,羣篠外護,向陽則茂,亦謂之子母竹。
出四川。
四月生筍,筍端下垂,如柳絲。
箬竹 箬竹,亦竹類,高三四尺,莖中空,細長有節,葉闊而長,邊緣稍白,裹糉製笠,需用至繁,筍亦可食。
觀音竹 雁山五珍有觀音竹,形小葉長,翠潤奪目,植巖石上,經冬不凋。
沙摩竹 沙摩竹根蟠節大,翠綠可愛,一年生三番筍,節上復生小筍。
種者斷竹留節,橫埋於地,活即生筍。
三年後,高二三丈,蓋大而易生之竹也。
佛杖竹 福建永定武平山中產竹,每節皆有佛像,面目口鼻惟妙惟肖。
土人用以為杖,謂之定光佛杖。
龍崖亦產之。
或雲,猶不僅此兩處也。
筷子竹 廣東羅浮山有筷子竹,竹小而勁,截之可為箸。
臺灣之竹 臺灣之竹,其根及篠以至葉,節節皆生倒刺,往往牽髮毀肌,察之,皆根之萌也,故植地即生。
竹之開花結實 宋說部言竹六十年一開花。
道光初,南海縣有竹開花,結實如米,其花中含細穗,若絲縷穿成者,淡青色,長二三寸,既花即死。
鹹豐丁巳五月,江西玉山縣署中,竹盡花,千竿矗矗,葉盡焦黃,闔邑次第皆然,竹亦因而死。
而己酉之江寧,辛酉之紹興,同治庚午之武昌,竹亦皆花。
江寧、紹興之竹,不知其年。
未幾,被粵寇。
武昌則無他異,竹亦未六十年也。
竹實,亦名竹米,頗煩小麥。
竹開花最不易,有時開花結實,全林即枯死,以地下莖展拓無所,而其地又乏養料也,故竹實亦罕見。
筍 筍,竹根所生之芽也,外有籜包裹,漸長,則籜解而生枝葉為竹。
嫩時可食,筍亦作筍。
筍之種類甚多,皆生於春末夏初。
燕筍,燕來時所生,形長細而味稍遜。
其在孵雞雛時生者名孵雞筍,色淡黃,形短而肥。
他筍雖佳,細嚼之,微苦,惟此筍味甘而清,質嫩無滓,為上海異品。
然有一種形色近而味殊惡劣者,名黃金鐧,然亦能亂真。
冬筍 冬筍盛產於閩、浙,其味之鮮潔者,推浙之龍遊,次則杭州、寧波、泗安,而產漢口者味最劣。
文竹 文竹,非竹也,幹有節如竹枝,葉形肖松針,高僅尺許,而小枝凡十餘層,枝似線,葉細於髮,翠色欲滴,非草非木。
趙伯英嘗蓄兩盆,狀尤絕異,一作冬嶺喬松形,一作晴川遠樹形。
瓶花結實 光緒辛卯春,丹徒張侶霜家宅後闢一園,約可四五畝,徧植花草。
園建一亭,曰怡然。
亭下小池,水清可鏡。
度梁而西,穿石穴南出,曰綠竹軒,侶霜讀書處也。
一日,侶霜拾梅花之落地者,置池中,除染泥者寸餘,插之於瓶,時灌以水,燦爛可觀。
至七日,則花漸萎落。
又踰三四日,侶霜晨起,覺花落處有細小之青翠物,近視之,則實也。
明開夜合草 明開夜合草,產塞外山中,結實纍纍,色映紅,狀如秋海棠,中含紅珠,晨放暮斂,故名。
翠雲草 翠雲草為多年生之隱花植物,生於山地,高五六寸,莖細長,多枝,葉密布如鱗片,青翠可愛。
各枝皆在一平面上,與卷柏不同。
道光時,俞少卿茂才恭仁嘗有《翠雲草》詩雲:「片雲吹墮碧玲瓏,散入堦沿草色中。
千本脆經涼雨滴,一痕寒逐曉山空。
偶因淡遠疑成水,但有飄零總是風。
恰被遊絲閒絆住,年年晴翠撲簾櫳。
」 貫眾 貫眾為隱花植物,生於林野之陰處,高二尺許,葉為羽狀複葉,互生於中軸,葉背有圓形不規則之子囊羣,簇生其上。
地下莖彎曲,有毛茸覆之,入藥。
綠珊瑚 綠珊瑚為隱花植物,產於福建、臺灣等處,有枝無葉,嫩翠叢簇。
椏杈如珊瑚,甚脆,折之,有毒汁,沾體即腐爛。
以其多種田旁,故又名為護田草。
地錢 地錢,苔類,產陰濕地,無根、莖、葉之別,僅綠色之扁平體黏著於地。
雌雄異株,雌株作破傘形,雄株盤狀體,皆有柄。
扁平體上,處處有凹陷形,中生綠色小芽,為繁殖之用。
形略如錢,故古有苔錢之稱。
蕨 蕨為羊齒類植物,地下莖甚長,春時出嫩葉,其端卷曲如拳,後成複葉,長三四尺。
葉之背面,子囊叢聚,赤褐色。
葉嫩時可食,莖中多澱粉,可作粔籹。
芝 芝,菌類,寄生於已枯之樹木,其體如菌狀,蓋之上面有雲紋,黑褐色,下面淡褐色,有細孔,柄紫赤。
其質堅硬光滑,有青、赤、黃、白、黑、紫六色。
古以為瑞草,一名靈芝,又名紫芝。
長白山之芝盤峯頂多產之。
乾隆時,海寧李焦餘茂才科嘗作《古樸產芝歌》,歌雲:「厥草厥木本殊質,靈芝古樸迥非匹。
天生地長之功不到斯,何以攢青簇翠之樹忽產芝?或者仙真瑤鶴來此集,偶灑瓊液凝寒結。
又或書帶餘秀所鬱勃,一枝甲坼煥五色。
合歡之瑞那足論,椿樹之祥洵有神。
爭如古而樸者秀而靈,三花九畹萃一庭。
」 紫芝 東陵後山多紫芝,可植以瓷盆,供之幾案。
茯苓 茯苓為菌類之一種,生松林中,成塊,大如拳,皮黑而皺,肉白微赤。
其包根而質鬆者,別名茯神。
皆入藥。
豬苓 豬苓為菌類植物,生於楓樹,其塊黑如豬矢,故名。
表皮深褐色,內部黃褐色。
入藥。
雷丸 雷丸,竹根所生之菌也,大小如栗,略似豬苓而圓,皮黑內白,堅實,可入藥。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為菌類,寄生於土中螻蛄等之死體,冬時發生菌絲,至夏則菌長成,蟲體腐爛,為其養料。
菌長四五寸,無傘,下粗上細,黑褐色,可入藥。
肉蓯蓉 肉蓯蓉為寄生植物,生於高山,莖為肉質,長尺餘,作短柱狀,葉細如鱗。
莖葉皆黃褐色,花亦同色,夏日叢生於莖之上部,為脣形花冠。
莖入藥,為補劑。
萍 萍為水面浮生之小植物,一名水萍,亦稱浮萍,葉狀體扁平而小,面背俱青,有一鬚根下垂。
又有葉狀體較大,而面青背紫,下垂多數鬚根者,為紫萍,一名薸,俗稱為紫背浮萍。
葉大而長綠,形鈍圓,缺深,肉厚,葉裏有毛,端廣底狹者為柞,又名槲,性堅靭,幹色灰白,粗糙有毛,所在有之。
葉綠尖鈍,缺細而淺,形狀狹長,光滑無毛,端尖底平,樹身亦堅靭,幹色黑褐而光者,為尖柞,各地最少。
葉形中圓綠,亦鈍圓,缺深如柞,葉裏無毛,端廣底狹,幹性及色略如柞,光而無毛,是為春岡柳,又名小葉柞,亦名油尖柞,葉肥枝茂,各地頗多。
莽草 莽草為常綠灌木,生於閩、廣、江蘇等處,而以廣西龍州、百色兩處為最多。
幹高丈許,葉長橢圓形,葉上有透明小點。
春日開花,瓣細長,色白微黃。
結實成蓇葖,有稜,集為車輪狀,氣香性毒,古以之殺鼠除蠹,今作香料,並製為油,運銷歐美各國,謂之八角油? 山礬 山礬為常綠灌木,野生,大者高丈許,葉橢圓有花,鋸齒甚疏。
春開白花,有清香。
子大如椒,色黃,可為黃色染料。
花與海桐花略相似,俗訛稱海桐為山礬。
山礬亦名瑒花,又名芸香,宋王荊公欲為詩而陋其名,黃山谷為名曰山礬。
野人取其葉以染黃,不藉礬而成色,故以名爾。
水蠟樹 水蠟樹為常綠灌木,山野自生,高五六尺,葉為橢圓形,對生。
暮春開小白花,為小圓錐花序,花梗多毛,實紫黑。
四川重慶、嘉定等處常就此樹養蠟蟲,採取枝間白色如粉之物,以製白蠟。
(木巳)柳 (木巳)柳為落葉灌木,山東,河北等處產生尤多,有大葉,細葉之別.大葉為長橢圓形,細葉為線狀箭簇形.古以為杯棬. 木賊 木賊為常綠灌木,多年生之隱花植物也,自生於山野間,高二尺許,莖中空,每寸許結節,節間生退化之葉。
夏秋之交,莖頂生橢圓形短穗,綠褐色,如筆頭。
莖粗糙,可用以磨木材、骨角等物。
黃楊 黃楊為常綠小灌木,莖高二尺許,葉為卵形,質厚而柔軟,春初開淡黃色小花。
其材甚堅緻,可製木梳及印版之屬。
惟性難長,俗說歲長一寸,遇閏則退,宋蘇軾詩「園中草木春無數,惟有黃楊厄閏年」是也。
芫 芫為落葉灌木,通稱芫花,莖高三四尺,春月先開管狀小紫花,節節密生,後乃發葉。
性有毒,漁者煮之以投水中,魚死而浮出,故又名魚毒。
花椒 花椒為落葉灌木,山野自生,高丈許,有刺,香甚烈。
葉為羽狀複葉,對生。
春開小花,黃綠色,雌雄異株。
實圓小。
醉魚草 醉魚草為落葉灌木,山野自生,莖高二三尺,畧似草本,節間有微稜,葉為長卵形,頗大,端尖。
夏開管狀花,紅紫色,列為穗狀花序。
性有毒,漁人採花、葉以毒魚,盡死。
其花色狀氣味並如芫花,可毒魚亦同,惟花開不同時為異耳。
蔦 蔦為落葉小灌木,寄生於桑、楓、櫸、柳等樹上,俗概稱桑寄生。
葉長卵形,厚而有光,背淡紫有毛茸。
夏開淡黃色小花,秋初結實如小豆,黃綠色。
吸取被寄生各樹之養分,多緻樹枯死。
《爾雅》:「寓木,宛童。
」《詩》:「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均指此。
十大功勞 十大功勞為常綠灌木,植於園浦,江西之上饒等處產生最多。
高四五尺,葉為奇數羽狀複葉,革質無柄,葉緣有鋸齒如針。
春日幹頂葉叢之間,生數花軸,開黃花,結小實,長三分許,熟則紫黑,可入藥。
巴豆 巴豆為常綠灌木,多產於巴蜀。
高丈許,葉為卵形,端尖,葉腳有蜜腺二。
花小,花叢之上部為雄花,下部為雌花,色淡黃。
實成房,其殼脆薄,熟則分裂,子出,為強烈之瀉藥。
其子可搾油,謂之巴豆油,效用亦同。
梔 梔,本作栀,為常綠灌木,亦名山梔。
高丈餘,葉橢圓而厚,夏開白花,實橢圓,色黃,有縱稜五六,可入藥,並為黃色染料。
橘紅 橘為常綠灌木。
橘紅者,實之皮也。
化州橘紅,產廣東之化州。
州多青礞石,故橘紅化痰尤驗。
相傳為仙人羅辨種於石龍腹上,凡九株,各相去數武,以近龍井略偏一株為最。
【或謂以賴氏園老樹所產者為最佳。
】井在州署大堂之蘇澤堂左廊下。
龍口相近者次之,城內又次之,城以外則臭味迥殊矣。
阮文達公嘗撰《化州橘記》。
廣西孝廉江樹則著《橘紅辨》,謂橘小皮薄,柚大皮厚,橘熟由青轉黃,柚熟透始轉黃。
閒常坐臥樹下,詳驗其枝葉香味,明明柚也,而混呼之曰橘,且傭其皮曰紅,實好奇之過也。
大字香 大字香,木本,長白山產之,狀如矮松,高不足二尺,枝黃實紅,氣味清馥異常,焚之,可以除濕氣,殺毒蟲,避瘟疫,清腦筋。
牛肝木 松山左右產牛肝木,形同樹癰,氣清香,與他香不同,焚之,可殺毒蟲。
總管木 總管木,瓊州黎峒所產,紅紫色,中有黑斑,可避惡獸諸毒,故名。
黎人若中獸毒,研末敷之,即消,蛇若與之接觸,骨即斷,聞其香,即顫伏不能動。
土人以之作手釧,天足婦女採藥入山,下田刈稻,均戴之,一丈之內,蛇避而不近。
南天燭 南天燭,亦稱南燭,又稱南天竺,為常綠灌木,葉為羽狀複葉,互生,花軸生於榦之上部。
夏開小花,五瓣色白。
實圓,叢生秋冬之際。
變種甚多,花亦有紅色者,實或黃或白。
北天竺 北天竺,叢生塞山絕壁,結實纍纍,色正赤,類南天竺。
高宗賜以名,曰北天竺,並有禦製詩詠之。
檜柏 檜柏為常綠灌木,俗稱子孫柏,榦直立,長丈餘。
葉有二種,一略成小箭簇形,一為小鱗片形,分生枝上。
花單性,甚小。
實作毬形,略帶肉質。
虞山詩人悼檜 常熟緻道觀前有古檜七,相傳其三為梁時所植。
至道光時,則北一株亭亭矗立,高出雲表,南一株拳禿下覆,復折而上,西南一株中刳為兩,似斷而連。
餘四株為明隆慶時補植。
以其象鬥垣之羅列也,故曰七星檜。
鹹豐丁巳秋,為海風摧折北一株之頂,常熟詩人作歌弔之,欷歔笑傲,各極其緻。
仁和高子農州同因亦為詩,曰《虞山悼檜歌》。
木蓮 木蓮為常綠灌木,一名薜荔,蔓生,莖長數尺,葉橢圓,質厚,花細,全隱於花托中,類無花果。
實上銳下平,大如杯,內空,色紅,俗稱木饅頭。
子曝乾擣碎,可作涼粉,即醫書所謂冰漿也。
仙人掌 仙人掌為常綠灌木,產於暖地,幹扁闊,有刺,色綠。
夏日開花,紅黃多瓣。
實多毛刺,熟可食。
嫩榦之液,可去衣垢。
胡頹子 胡頹子為常綠灌木,高丈許,枝繁而稍柔軟,葉橢圓,厚而深綠,背密生白色及褐色之鱗片,邊成波狀。
秋冬之際開花,有白色之合片萼。
實為長橢圓形,色赤,味酸濇。
柚 柚為常綠灌木,產於閩、廣,榦高丈餘,枝有刺,葉為長卵形,葉柄有翼狀小片,花白,五瓣。
實徑四五寸,形圓,頂高,色正黃,皮極厚,不易剝脫。
種類甚多,味甘者貴。
產於廣西容縣之沙田者,曰沙田柚,尤著名,不酸而甜。
江、浙稱柚之味酸者曰泡,閩中則凡袖皆稱泡,亦作拋。
秀水盛柚堂之尊人令龍川時,官舍東西齋各有柚一樹,東樹瓤微紅,西樹瓤白而微碧,味更勝,為邑中冠。
柚堂攜核以歸,種之堂北,十七年不花。
乾隆丁醜春,柚堂入長安,其歲始花,垂實六,且大,味亦不減於粵。
十月歸,見餘果二,一投張瓜田徵君。
張繪圖題詩,並為說以贈。
又以其一並徵君說呈於錢香樹尚書,錢亦題詩,又別為書。
並書詩與說,彙成卷,屬百二題詩於左。
柚堂,字秦川,為桑弢甫高弟,官淄川知縣。
文旦 文旦,為柚之別種,瓤白,味甘,古稱香欒。
或雲皮裏淡紅者曰香欒,皮裏白而瓤淡紅者曰朱欒。
出長泰縣,惟溪東種者為上,其地所種無多,移植他處即不佳。
柑 柑為常綠灌木,榦高丈餘,葉為長卵形,花白。
初冬結實,形正圓,色黃赤,皮緊紋細,不易剝,瓤多液,甘香沁齒。
閩中謂之柑,廣東則稱為甜橙,而以蜜橘為柑,故俗有高身橙、扁身柑之說。
蘆柑紅柑 漳南產柑橘,其種不一,而顆皆碩大。
蘆柑為最,紅柑次之。
蘆柑色稍黃,紅柑則正赤,皆佳種也。
佛手柑 佛手柑為常綠灌木,產於閩、廣,與香櫞同種,高丈餘,亦稱佛指香櫞。
葉橢圓,鋸齒甚細,葉腋有刺,春開白花,五瓣。
夏末實熟,皮黃如柚,形長,上端分歧十餘,如手指,清香襲人,蜜漬可食。
橙 橙為常綠灌木,榦高丈餘,葉長卵形,大於橘葉,花白。
實經霜早熟,形圓,色正黃,皮粗糙,易剝,瓤味酸,其皮香氣甚烈。
其出於廣東之新會縣者,俗亦稱之曰新會橙。
別有所謂香橙者,為常綠亞喬木,葉稍大於橘,初夏開白花,越歲實熟,徑二寸許,皮厚香烈,可作清供。
橘 橘為常綠灌木,榦高一二丈,莖有刺,葉作長卵形,端尖,葉柄有翼狀小片。
花白,五瓣。
初冬結實,扁圓,色紅或黃,皮薄而光滑,易剝,味微甘酸。
產於福建者色紅,俗稱之曰福橘。
其較大而色兼黃赤者,皮粗厚,瓤多液而甘,別稱為蜜橘,廣東亦謂之柑。
金橘 金橘,一名金柑,為常綠灌木,榦高六七丈,產贛、浙、川、廣間。
葉橢圓,有透明之小點。
夏開白花,秋冬實熟,色黃如金,形圓,味甘酸而芳香,生食、蜜漬皆佳。
一種成倒卵形者,別稱牛奶柑,一曰金棗。
木瓜 木瓜為落葉灌木,榦高六七尺,葉為長橢圓形。
至春,先葉後花,花分紅白二色,頗美豔。
實之形橢圓,色黃,小於榠樝,蒂間別有重蒂如乳狀。
味頗濇而酸,蜜漬可食。
海棠木瓜 海棠木瓜,出江寧明孝陵衛,花如貼梗海棠,實較尋常木瓜大者約十分之二,香澹永,微酢味,以(山黑)鼻煙,陳乾者良. 石榴 石榴,一名安石榴,為落葉灌木,多植之庭院中,高八九尺,葉為長橢圓形,平滑。
夏初開花,萼赤,花瓣深紅。
實為球狀,赤色有黑斑,熟則自裂,可食。
新疆葉城之石榴,至大,以人之三拳擬之,差相類,每枚有子盈一升,色豔若丹砂,流汁若醴。
郁李 郁李,即唐棣,亦作栯李、奧李,為落葉灌木,高五六尺,葉為箭鏃形,有鋸齒,嫩時附有白毛。
花五瓣,色白。
夏月結實,為核果,色紫赤,味酸。
花極似梅,吳中謂之爵梅。
其材可為器具,仁入藥。
常棣 常棣,葉狹長,實如櫻桃而圓,有微毛,頗酸,初夏熟。
北人呼為棠梨子,唐、宋人或誤作唐棣。
山樝 山樝為落葉灌木,園圃多蒔之,高五六尺,枝多刺,葉形似尖劈,有鋸齒,春暮開小白花。
實有赤、黃二色,大者如小林檎,秋熟,可食。
樝子 樝子為落葉小灌木,山野自生,莖高一二尺,枝有刺,葉倒卵形,有托葉。
早春先葉後花,黃赤色。
實圓,小於木瓜,色微黃,甚酸。
枸(木巳) 枸(木巳)為落葉小灌木,一作枸繼,高三尺餘,葉為長橢圓形,互生。
夏日葉腋開小花,花冠淡紫。
實卵形而尖,色紅,可入藥,曰枸(木巳)子。
出河西及甘州者佳,紅潤甘美,味如葡萄,可食。
其根之皮為地骨皮,亦入藥,且可浸酒。
越橘 越橘為常綠小灌木,生於高山,莖高五六寸,葉橢圓形,或倒卵形。
初夏開花,為總狀花序,花冠成鐘形,小而淡紅。
實為漿果,鮮紅,形圓,徑二三分,味甘酸,可生食,或以鹽、糖等漬之。
獼猴桃 獼猴桃為蔓生灌木,山野自生,高二三丈,葉為卵形而闊,端尖銳,質硬有光澤。
初夏開綠白色小花,五瓣。
實圓,味甘酸,可食。
葡萄 葡萄,一作蒲萄,為蔓生灌木,有卷鬚,北方多有之。
葉掌狀分裂,頗平滑。
夏初葉腋抽花穗,簇生小花,色黃綠,為長圓錐花序。
至秋,實熟,皮紫,綠色,甘美可食,又可製酒。
葡萄種類不一,自康熙時哈密等地鹹隸版章,因悉得其種,植諸苑籞。
其實之色,或白或紫,有長如馬乳者。
又有一種,大中間有小者,名公領孫。
又有一種小者,名瑣瑣葡萄,味極甘美。
又有一種曰奇石蜜良者,回語滋葡萄也,本布哈爾種,西域平後,遂移植於禁中。
梨 梨,本作棃,葉為卵形,端尖。
夏初開花,五瓣,色白。
實為漿果,大而圓,至秋成熟,皮有細點,以產於直隸之河間、山東之萊陽者為最良。
本為喬木,以年年採摘,屈曲其枝,或芟刈之,故多成灌木形。
黃梨 黃梨,閩人謂之地波羅,出泉、漳等府。
形如芋,大或及鬥,皮成鱗片,內有梗如釘,著肉甚堅,味頗鮮爽,勝羊桃、香蕉之類。
周櫟園在閩時,每上市,輒購食。
廣西之邕寧等處亦有之。
楚梨被封禁 楚雄為滇南迤西首郡,產梨絕佳,梨熟,郡縣輒將境內梨樹封禁,以官價取百數十萬顆,送會城,饋上官。
刺梨 刺梨,野生,夏花秋實,榦與果多芒刺,味甘酸,食之消悶,煎汁為膏,色同楂梨。
黔省四封皆產,移之他境則不生。
每冬月,苗女子採以入市貨人,得江、浙、楚、豫客買之,苗女喜曰利市,得佳客交易也。
本省人為之買,則倍其價。
江南人或物色之,則舉筐以贈,曰:「愛莫離。
」愛莫離者,漢言與爾有宿緣也。
或有調戲之者,則大怒曰:「落勿渾。
」落勿渾者,漢言無廉恥也。
所謂物色之者,非有他意也,乃婉容愉色以問其出處,故喜悅也。
紅梨 紅梨產蘭州,晚秋始熟,皮微赤,【俗名蘇木梨。
】味甘脆,可儲至仲夏不蠹,有大如盂者。
軟兒梨 軟兒梨,亦產蘭州,色黑質軟,中含水漿甚富,冬月吸食,甘冽震齒,可解煤毒。
庫車梨 庫車梨,大盈握,色鮮黃,皮薄如紙,味甘如蜜,入口即化。
桑株莊梨 桑株莊梨,味至美,無核,與庫車所產者相類。
佛見喜 東陵後山產梨,曰佛見喜,甘脆異常。
逃軍糧 逃軍糧者,廣西之果名也,酸甜可食,趙炯詩曰:「枝生榦挺葉花厚,四月之中花欲然。
思嫁海棠渾不睡,夢隨荳蔻好相憐。
落霞片片明如繡,結實垂垂黑正涎。
何有逃軍堪采食,時平無那佐炊煙。
」 霸王鞭 嶺南有樹曰霸王鞭,枝榦棱棱,望之如鞭。
其根入燒酒,酷烈異常,間能毒人。
波羅樹 波羅樹,原植於廣州南海廟中,相傳蕭梁時,西域達奚司空所種。
他處所有,皆自此分出。
葉如頻婆而光潤。
生五六年,至徑尺,削去其杪,以銀鍼釘腰,即結實。
實不以花,自根而榦而枝條,皆有實纍纍。
若不實,則刀斫樹皮,有白乳湧出,凝而不流,則實,故亦名刀生果。
朱果 朱果,產於長白山,每莖不蔓不枝,高三寸許,無花而果,先青後朱,形同桑椹,味清香而甘酸,遠勝桑椹。
一名仙果。
天池左右頗多,他處無之。
火裏冰 直隸有佳果,曰火裏冰,小於蘋果,大於花紅。
英崿秋 奉天產小果,曰英崿秋,香甘可食。
茶樹 茶樹為常綠灌木,高五六尺,秋日開白花,實三角形。
其葉可烹為飲料,古謂之苦茶,又名檟,又名荈,唐時始以充飲。
碧蘿春 碧蘿春,茶名,產於蘇州之洞庭山碧蘿峯石壁。
初未見異,康熙某年,土人按候而採,筐不勝載,因置懷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採者爭呼為嚇殺人香。
嚇殺人,吳之方言也,遂以為名。
自後採茶,悉置懷間。
而朱元正家所製獨精,價值尤昂。
己卯,聖祖駕幸太湖,改名曰碧蘿春。
雲霧茶 鍾山之巔產茶,恆在雲霧中,其境為人跡所罕至。
山有白雲寺,春日採茶,僧必於雲霧朦朧時摘之,則葉於盞內自分三層,氤氳起雲霧之狀。
若日出霧散時採之,則否,故所獲甚少。
丹徒西域外五州山亦產之,但土人不善焙製,故名不著耳。
六安茶 六安茶,產霍山,第一蕊尖,無汁,第二貢尖,即皇尖,皆一旗一槍,【即一梗一葉。
】第三客尖,【即一梗兩葉。
】第四細連枝,【即一梗三葉。
】第五白茶。
有毛者雖粗,亦為白茶,無毛者即至細,亦為明茶。
明茶有耳環、封頭等名,皆老葉矣。
舊例,於四月八日進貢之後,乃敢發賣。
其產茶之地,達八百方裡,而仙人衝、黃溪澗、烏梅尖、佛寺、濛潼灣數處為尤佳。
龍井茶 龍井茶葉,產於浙江杭州西湖風篁嶺下之龍井。
狀其葉之細,曰旗槍,有雨前、明前、本山諸名,然所產不多。
井之附近所產者亦佳。
岕茶 岕茶,茶名,產於浙江長興縣境,在兩山之間,而為羅氏所居,故名岕茶,亦名羅岕,為長興茶之最佳者。
(門身)林茶 康熙時,衡山水月林主僧靜音嘗餽大興劉繼莊以(門身)林茶葉一包,【(門身),則安切,鑽平聲,衡人俗字也。
】蔊菜一瓶。
此茶出石罅中,乃鳥銜茶子墮罅中而生者,極灴易得,衡嶽之上品也,能助消化。
蒙頂茶 蒙頂,茶名。
蒙山在四川名山縣西十五裡,有五峯,最高者曰上清峯,其巔一石大如數間屋,有茶七株,生石上,無縫罅,相傳為甘露大師所手植。
產生甚少,明時,貢京師,歲僅一錢有奇。
環石別有數十株,曰陪茶,則供藩府諸司,今尚有之。
普洱茶 普洱茶產於雲南普洱府之普洱山,性溫味厚,壩夷所種。
蒸製後,以竹箬成團裹之。
亦有方者,如磚。
烏龍茶 臺北產茶,有名烏龍者,略如紅茶,粵人多嗜之,尤為輸出外洋土貨之大宗。
山茶 山茶花,南方各省皆有之,雲南尤著,以在會城之歸化寺者為第一。
其本合抱,花大如盂,為元、明以前物,遊宦羈客,多賤別於此,每歌詠之。
葉如桂,稍厚而硬,經冬不凋。
以其類茶,又可作飲,故得茶名。
花自十月開至二月,種類甚多,有單瓣、重瓣、紅白斑數色,皆美豔。
其樹,通常盆栽者,高僅二三尺,雲南則有高至二三丈者。
寶珠山茶 山茶之千葉深紅花大心繁者,花簇如珠,名寶珠山茶。
吳梅村有詠拙緻園寶珠山茶詩,園在蘇州。
察爾察 察爾察,形似山茶,其葉可以代茶荈,為準噶爾部所產。
杜鵑 杜鵑為常綠灌木,高三四尺,葉橢圓深綠,莖、葉皆有毛。
夏日開紅紫花,間有白色者,花冠為漏鬥狀,邊緣五裂甚深,每於杜鵑啼時盛開,故名。
夾竹桃 夾竹桃為常綠灌木,高丈餘,葉作箭鏃形,質厚,輪生。
夏月開紅花,類杜鵑,間有白花。
根葉似竹而不勁,性有毒。
茉莉 茉莉為常綠灌木,其種來自波斯,《南方草木狀》謂之耶悉茗,則譯音也。
本與素馨同類,其名亦同,後入我國,始專稱尖瓣細瘦者為耶悉茗。
南漢以後,又稱素馨,而圓瓣者則謂之茉莉。
初夏之夜,開小白花,秋盡乃止,香味甚烈,閩、廣種之最多。
凡香片茶葉,皆此花所窨成者也。
佛書謂之鬘華,北土曰柰。
《晉書》「都人簪柰花,為織女帶孝」,即此,今婦女多戴之。
素馨 素馨為常綠灌木,花似茉莉,而四瓣尖瘦,其種來自西域。
《南方草木狀》亦謂之耶悉茗,則以西文與茉莉同一字,不分二種也。
昔劉王有侍女名素馨,冢生此花,因以得名。
蓋南漢後始有素馨之名。
廣州城西之花也,種此者最多。
花有黃、白二色,白者香氣尤勝,黃者名黃馨,俗亦稱金雀花。
牡丹 牡丹為落葉灌木,吾國之特產也,莖高二尺許,亦有高至四尺者。
葉為複葉,分裂甚深。
夏初開花,徑三四寸,有重瓣、單瓣之別,在花中為最豔美。
古無牡丹,統稱芍藥,自唐以來,始分為二。
以其花似芍藥而榦為木,又謂之木芍藥,且有牡丹花王、芍藥花相之說。
牡丹為國花 一國特著之花,可以代表其國性者,如英之玫瑰,法之百合,日本之櫻皆是。
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
京師極樂寺明代牡丹最盛,寺東有國花堂額,為成哲親王所書。
牡丹之種類 牡丹種別甚多,有亳州、曹州、法華、洞庭山、平望諸種。
亳州種凡二十四:曰太平樓閣,嫩黃,初開,蕊綠色,玉版,耐久,喜肥,易開。
曰泥金報捷,花瓣淡黃,花邊深黃,初放,蕊金黃色,千葉重疊,難開。
曰伍黃,葵黃色,千葉,硬瓣,平頭無心,喜陽,不宜肥,難開。
曰祁綠,色如菜葉,俗名菜葉綠,起樓,瓣緊密,難開足。
曰火楞,深紅色,硬瓣,千葉,平頭,喜肥,宜陽,難開。
曰補天石,白胎翠莖,平頭,房小,色如雨過天青,難開,宜陰,不喜肥,貴品也。
曰墨奎,黑紫色,燈下視之,如黑絨,千葉,大瓣,平頭,喜肥,宜陽,易開。
曰花紅翠盤,平頭,聚心,桃紅色,宜陰,易開。
曰獨占春光,平頭,大瓣,淡粉紅色,開足,色漸白,易開而早。
曰雪塔,花瓣結繡,淨白無紅根,宜陽,易開。
曰青心白,平頭,千葉,綠心,易開。
曰兩交,小瓣千葉,平頭,色如雨中海棠,嬌豔異常,難開。
曰支家大紅,大紅色,闊瓣,皺葉,平頭,輭瓣,不耐久,喜肥,宜陽,易開。
曰蕊珠,玉版千葉細瓣,瓣邊紅鑲一線,色如羊脂,難開。
曰綠耳大紅,色深紅,平頭,於心中抽兩綠瓣,品貴,難開。
曰瑤池春,白中帯微紅,平頭,千葉,大花,易開.曰魏紫,起樓,大托瓣,深紫,宜陽,喜肥,易開.曰胡白,平頭,玉色,易開.曰綠心胡紅,平頭綠心,銀紅色,易開.曰勝紫,深紫平頭,千葉,花大易開.曰穆家紅,桃紅色,起樓,大托瓣,宜陽,易開.曰雪夜(日英)輝,妃色,開足則白,聚心,硬瓣,難開.曰富紅,玉版,銀紅色,千葉,平頭,易開.曰魏紅,深紅,大花,起樓,喜陽,易開. 曹州種凡十九:曰黃絨鋪錦,細瓣,如卷絨,有四五瓣,差闊,連綴承之,上有金鬚,布滿黃色,即古之鏤金黃也.曰慶雲黃,色似金葵,中有紅瓣,數條挺出,品貴,難開.曰春江漂錦,深梅紅色,重樓千葉,花之最觸目者,一名珊瑚(日英)日,曰煙籠紫玉盤,古稱油紅,花色墨紫,如松煙濃染,最為異色.曰狀元紅,重葉深紅,有紫檀心,貴心,難開.曰紫袍金帯,起樓重疊,腰圍黃心,簇滿,色如玫瑰紫,花中之最貴者.曰硃砂紅,深紅,一名迎日紅,一名蜀江錦,一名醉猩猩.曰墨葵,朱胎碧莖,大瓣,平頭,似亳州墨奎,而色略深.曰榴紅,千葉樓子,色近石榴,花難開.曰金星雪浪,綠莖黃萼,初放,淺黃花瓣,圓滿,黃心攢簇,如培植失宜,難開,單瓣.曰池塘曉月,胎蕊細長而黃,花色似黃而白,平頭,千葉,細瓣,難開.曰花紅繡毬,花頭圓滿如翦綵疊霞,中紅邊白,有天機圓錦之比.曰胭脂井,色如胭脂濃染,蕊長,花放如筒,中空,花之奇者也,難開.曰一品朱衣,大紅色,闊瓣,平頭,色豔,宜陽,喜肥,易開,一名奪翠.曰淡藕絲,綠苞,紫莖,如吳中所染藕色,花瓣中皆有紅絲,一名桃紅線.曰一撚紅,淺紅,瓣尖,一點深紅,如指撚痕,世俗相傳謂唐楊貴妃以勻面餘脂印花上,明年花開,片片有指印迹.曰絳紗籠玉,質本白,而內含淺紺,外則隱有紫暈,一名秋水洛神,品最貴.曰瑞蘭,胎莖,花葉皆清淺似蘭,最為逸品。
曰玉版白,硬瓣,耐開,花葉稀少,中有紅心,如蓮房,易開。
法華種凡四十七:曰範陽大紅,深紅圓瓣,起樓,玉版,望之有光照耀,瓣邊紅線環繞,色更深,實為最重之品。
曰寶珠,聚心如珠攢簇,花小,本枝不能長大,含蕊時大紅,開足為雄黃色。
曰火輪,深紅帶紫暈,花開耐久,瓣厚而堅。
曰柳墨,即曹州油紅種,而接於芍藥根,其色瓣變為深墨,紫而有白,根亦貴重。
曰綠蝴蝶,千葉大瓣,含苞,綠如鸚羽,放足,水綠色,每瓣尖仍深綠,形如蜨。
曰大紅舞青猊,即瑞露蟬結繡,中出五青瓣,難開,含蕊時,須以竹刀劃破,性宜陽。
曰銀紅舞青猊,中出五青瓣,一名銀紅飄錦。
曰白舞青猊,即萬山雪,花心堆起,瓣細簇如雪團,中抽青瓣。
曰紫舞青猊,即青蓮飄錦,中抽青瓣。
曰西岐白,瓣闊而硬,花大盈尺,高聳無心,花硬紫色,一名素鸞。
曰隴東素月,花大,帶黃暈,難開。
曰高家大紅,深紅,瓣硬,似範陽,而瓣稍亂,易開。
曰萍實生香,花圓,不甚大,色桃紅,難開。
曰寶石樓臺,花大而圓,起樓,中深紅,邊白。
曰紫蟬,深紫千葉,花房緊密,難開。
曰羞花伍,玉色,紅鑲邊,千葉,硬瓣,整齊難開。
曰清河白,花硬,葉疏,淨白無瑕。
曰新紅嬌豔,繡毬式,較寶石樓臺略淡。
曰大紅毬,平頭,大瓣,色深紅,難開。
曰四面紅,紅色帶紫暈,小瓣。
曰紫羅斕,色淡藍,嬌嫩異常。
曰祥雲捧日,深銀紅,大花,闊瓣,中有圓心,如蓮房。
曰姿貌絕倫,淡粉紅色,瓣硬,耐久。
曰粉毬,粉紅色,根深紫。
曰潑墨,色深墨紫,平頭,闊瓣,如墨汁潑之。
曰金晶,淡松花色,千葉,得氣,起樓,淡黃色。
曰太真,淡妃色,開足則白。
曰睡兒紅,淡紅,大瓣,平頭,嬌豔。
曰粉磬,淡青蓮色,起樓,易開。
曰紫幢,青蓮色,起樓,易開。
曰富白,花大,起樓,微帶紅暈。
曰香雪,瓣輭,純白,不耐風日,平頭,有黃鬚,易開。
曰新紫,深紫,千葉,硬瓣,難開。
曰燕雀同春,青藍色,易種,而花極難開。
曰海市,花大,色紫,花極富麗。
曰千張灰,藕色,起樓,易開。
曰平分春色,桃紅色,結繡,開最早。
曰甎色藍,色紫藍,平頭,易開。
曰霞光,桃紅色,平頭,有心,易開,有時極富,變大紅色。
曰孟白,闊葉,平頭,瓣輭,不耐風日,易開。
曰朱紅,似曹州一品,朱衣而略淡,瓣輭,易開。
曰雉頭毬,中出兩長瓣,如雉羽,色有黃綠淡紅點,如灑金。
曰紫毬,起樓,大花,深紫。
曰左紫,平頭,大花,色如玫瑰,易開。
曰韞玉,淡妃色,花瓣厚,望之如玉有光。
曰玉兔天香,淡粉紅色,易開。
曰銀紅蝴蝶,千葉,大瓣,開足如蜨狀。
洞庭山種凡八:曰寧國白,玉版,大花,淨白。
曰王家大紅,深紅色,如大紅月季。
曰翠紅妝,嬌豔,而平頭攢瓣,扁大。
曰朝天紫,即天香紫,平頭,千葉,有心,易開。
曰七寶冠,大紅起樓,瓣簇不易開,又謂之綠鬚火楞。
曰卿雲紅,深紅色,大瓣,中有墨鬚綠心,又謂之小桃紅。
曰獅頭紫,深紫有樓,但花在葉中,不能挺出。
曰月下白,淡粉紅,有樓,易開。
平望種凡五:曰掌花案,深紅,千葉,花有光,不易開。
曰春閨爭豔,粉紅色,千葉,聚心,極娟媚。
曰鬥珠,銀紅色,下有大托,瓣中皆細瓣,如聯珠。
曰蓮紅,花如紅蓮,瓣挺而香清。
曰玉盤紅,花大而肩無心,類玉樓春,瓣圓整不亂。
冬月開牡丹 康熙丙午十一月,德清吉祥庵牡丹開十一蕊,士女遊賞者甚眾。
九月開牡丹 康熙戊戌九月,蘇州西禪寺有牡丹一本,葉皆彫落,開花一朵,淡紅鮮嫩,雜於菊花叢中。
施一山作二絕句以詠之雲:「別擅輕紅色,重開黃菊時。
寶花應說法,無葉亦無枝。
」「漫道梨花瑞,茲花瑞若何?我來看霜葉,竟作踏青歌。
」 十月開牡丹 錢塘梁秋潭茂才文泓以復園牡丹十月作花,因賦詩雲:「穀雨收時翠葉新,已拚隔歲再相親。
儻來富貴原難料,未及開春及小春。
」 法源寺牡丹 乾隆朝,京師法源寺有牡丹,頗繁豔。
主僧戒律甚嚴,遊人不得攜酒。
金匱秦大樽太守朝釬官京師時,聞之,笑曰:「遠公置酒,佛印燒豬,真正名士,佛亦當少恕。
我輩薄劣,固不得發此妄想也。
」 黑牡丹 福建惠安縣有青山大王廟,階下多黑牡丹。
花開時,有數百朵,皆向大王神像而開,移神像,花亦轉面向之。
甘州市上所售牡丹價極廉,錢數十文可買一束,而黑、綠兩種尤多。
牡丹比將軍 青城山丈人觀前有牡丹二株,一高十丈,號大將軍,一高五丈,號小將軍。
牡丹向比美人,此忽擅閫外之尊,尤為眾香國中生色。
漎溪園牡丹 上海法華鎮之牡丹,相傳自宋即有之,初盛於吳下,而法華李氏漎溪園尤多異種,為雲間冠。
所植尤蕃茂,有紫金球、碧玉帶二種,最名貴,色香俱勝,其他雜色,亦有數十種。
花時,遊賞者遠近畢至,園主人必張筵宴客。
同治時,園廢,藝花者亦減矣。
是處居人之業是者,類皆植之於田,花開,貯之盆盎,擔入城市售賣,值亦廉。
色以淡紅、深紫二種為多,黃、白者僅見,實皆芍藥所接,明歲放花,仍芍藥也。
綠牡丹 嘉慶朝,海寧馬二槎上舍瀛嘗詠盆中綠牡丹,詩雲:「數到歐家香滿庭,黃瓷鬥護小娉婷。
東風楊柳春無色,微雨莓苔夢欲醒。
仙女低垂鴉鬢碧,花王也學佛頭清。
沈香日午環妖豔,不羨三郎對畫屏。
」 西安城外八仙庵,唐興慶宮故址也。
光緒庚子,兩宮西狩,孝欽後親往禮佛。
庵中牡丹方盛,綠者尤佳,宮監時以折枝插行宮膽瓶中。
金邊牡丹 金邊牡丹,廬山及江寧某家皆有之。
在江寧者,四月盛開,鹹豐時已有之,宣統辛亥尚無恙,人以其為異種也。
懼或摧毀,乃築牆於花之四周以保護之。
陝甘牡丹 甘肅牡丹最盛,所在皆有,樹高四五尺,立夏開花,大如盤,色有紅、黃、白、黑之殊。
碧色者惟陝西長安有之。
大如牡丹之花 英人嘗至南洲荒島,見有奇花,其葉周十畝,花大如車輪。
歸,以其女主維多利亞之名名之。
而江西之廬山亦有此花,人莫知其名,程子大謂即維多利亞花之寶相,以《菩薩蠻》詞詠之曰:「靈根不伴孤山雪,茜魂偷葬廬山月。
絕代本孤清,人間浪得名。
不曾邀十姊,共逐風姨死。
賸欲訪西家,維多利亞花。
」 紫荊 紫荊為落葉灌木,叢生,春開紫花,甚細碎,數朵一簇,或生木身之上,或附根上枝下,無花梗。
花罷,葉始出。
結莢,子甚扁。
庭院多植之。
繡毬 繡毬為落葉灌木,葉為卵圓形,微皺,色深綠。
春日開花,五瓣,為頭狀花序,團欒成毬,色多白,間有淡紅色。
馬纓 馬纓,花名,樹高者丈許,一名馬纓丹,又名山大丹。
花大如盤,結蕊時凡數十百朵,每朵攢集成毬,與白繡毬花相類。
首夏時開,初黃色,蕊鬚如丹砂,將落復黃,黃紅相間,光豔眩目,開最盛最久,八月又開。
亦名大紅繡毬,又名珊瑚毬。
薔薇 薔薇為落葉灌木,枝茂多刺,高四五尺,葉為羽狀複葉,小葉作橢圓形。
花五瓣而大,有紅、白、黃等色,頗美豔。
野薔薇 野薔薇,似薔薇而花小,有淡紅、純白二種,皆單瓣,芬芳過之。
藥肆用以製薔薇露者,即此物也。
玫瑰花 玫瑰花為落葉灌木,高二三尺,有刺,葉為羽狀複葉,作橢圓形,絕類薔薇,惟莖較短。
花紫,萼綠,亦有白芯,花托為臺狀,外生密刺,香氣清烈,可製香水,蒸露,浸酒,和糖。
香水花 香水花為落葉灌木,原產歐洲,光緒時,移植於上海。
高三尺許,有刺,葉為羽狀複葉。
花大而重瓣,色紅,或紫或白,頗類薔薇,故亦稱為西洋薔薇。
萼及花梗皆有香,蒸花瓣取油,可製香水,故名。
笑靨花 笑靨花為落葉灌木,榦叢生,高五六尺,葉作卵形,微有鋸齒。
春暮開小白花,重瓣叢聚如小球,綴為長穗狀,望之若堆雪。
羊躑躅 羊躑躅為落葉灌木,俗稱黃杜鵑,榦高四五尺,枝、葉多毛,葉為倒卵形。
春日先新葉開花,為漏鬥狀花冠,色黃,花較杜鵑為大,列為短總狀花序。
山躑躅 山躑躅,一名映山紅,俗稱紅躑躅,為杜鵑之一種,榦較低,為小灌木,葉倒長卵形,枝葉皆有毛。
夏初開紅花,較杜鵑略早,瓣亦五裂。
瓊花 瓊芯為珍異植物,落葉灌木也,開於春夏之交。
昔惟揚州後土祠有一株,世傳為唐人所植,葉柔平瑩澤,花大瓣厚,色淡黃,清馥異常。
後土祠在宋為蕃釐觀,曾築無雙亭於花旁。
仁宗時,嘗從觀中移植禁苑,逾年而枯,載還揚州,復活。
元至元中枯死,道士金雨瑞以聚八仙補植其地,凡元人稱瓊花者,皆八仙也。
江西贛州府城之吉南贛寧道署有此花,世以其罕有,甚珍貴之。
宣統庚戌,南洋勸業會開會於江寧,園藝圃中有瓊花一株,燦爛如錦,香極清微,大如尺許之盤,聞即以接木法移自江西贛州道署之本樹者,懷獻侯嘗見之。
八仙花 八仙花為落葉小灌木,高四五尺許,葉對生,橢圓平滑。
花大而美豔,多數叢集如圓毬,故又稱聚八仙。
其萼能變數種顏色。
俗謂之洋繡毬。
玉蕊 玉蕊之條蔓如荼蘼,冬凋夏茂,柘葉紫莖,久之而根株合抱成樹。
花苞初甚微,經月漸大,暮春方八出,鬚如冰綵上綴金粟,花心復有碧筒,狀類膽瓶,其中別抽一英,出眾鬚上,散為十餘,猶刻玉然,花名玉蕊者以此。
與瓊花、瑒花同為白色,而其實各異。
唐人甚重此花,唱詠者頗多,周益公集有《玉蕊辨證》一卷。
粉團花 粉團花為落葉灌木,葉略成圓形,有鋸齒,多皺紋,生細毛。
夏初開白花,雌雄花叢集成集球,直徑達二寸許。
鐵線蓮 鐵線蓮,狀如灌木而蔓生,以葉柄纏物上升,合九小葉,成一複葉。
夏月開紫花或白花,千瓣細狹,開時由外向內,以漸而舒,未到花心輒謝。
芙蓉 芙蓉為落葉灌木,榦高四五尺,葉掌狀淺裂,柄長互生。
秋半開花,大而美豔,有紅白黃等色。
又蓮花亦稱芙蓉,故芙蓉又稱木蓮,亦名木芙蓉。
三日醉芙蓉 嶺南產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紅,又次日深紅者,曰三日醉芙蓉。
蠟梅 蠟梅為落葉灌木,葉為長卵形,對生。
冬時開花,外黃,內略帶紫色。
原名黃梅,本非梅種,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類,花瓣似撚蠟所成,故名。
珠蘭 珠蘭為常綠小灌木,一名金粟蘭,亦稱珍珠蘭,植於園圃,莖高二三尺,有節,葉橢圓而厚,稍類茶。
花黃綠,圓而甚小,無花被,為穗狀花序,香氣濃郁。
水木樨 水木樨為灌木,枝軟葉細,自根叢生。
夏開細黃花,頗類木樨,中多細鬚,香亦微似。
迎春 迎春為小灌木,莖上部纖細,延長如蔓,葉為複葉。
早春開黃花,六瓣,先葉而發,為春花中最早者,故名。
木香 木香為蔓生植物,莖長,常攀附他木,葉為羽狀複葉,小葉之數凡五,有細鋸齒。
春暮開花,小而色白,香甜可愛,花大而黃者,香未微遜。
紅豆 紅豆,亦名相思子,產於嶺南,木質蔓生,幹高丈餘,葉為羽狀複葉。
秋開小花,花冠為蝶形,色白或淡紅。
實成莢,子大如豌豆,微扁,色鮮紅,勝珊瑚,亦有半紅半黑者。
相傳有人歿於邊,其妻思之,哭於樹下而卒,故名,唐以來詩人多詠之。
其木理似槐,大者斜鋸之,有細花雲,亦曰雞翅木,以其紋似也。
揚州方雨村如川家園有紅豆樹,沿稱娑羅樹,實紅豆也。
紅豆難種,二十餘年乃花,又三年乃實。
花心中一絲如縷。
或以藥中赤小豆為紅豆,非也。
焦理堂謂紅豆亦譌為娑羅樹。
新安汪氏娑羅園中生此樹,大可合抱,結實紅色,珊瑚、火齊,無以過之,亦即紅豆耳。
紫藤 紫藤為蔓生木本植物,莖纏絡於他物,葉為奇數羽狀複葉。
春暮開蝶形花,紫色,為總狀花序,長三尺下垂。
實成長莢,蔓甚堅強,可束物,皮之纖維可製絲織布。
拙政園之珠藤花 蘇州拙政園饒花木,海寧陳素庵相國之遴手植之寶珠山茶為最著。
又有珠藤花一株,花開時,纍纍如垂瓔珞,端忠愍公方撫吳時,勒碑識之。
又因花日蕃盛,舊建之花棚攀附幾遍,而珠藤猶擢穎抽條不已,因植木為新棚,綿亙十餘丈,直抵河幹。
顧此花殊有傲骨,來歲吐葩時,或攀牆而上,或繞屋而過,無一著花於新棚者。
忠愍聞之,窘甚,因復撤其棚。
紫葳 紫葳,一名淩霄花,蔓生木本,莖出氣根甚多,攀緣他物,高達數丈,葉為羽狀複葉,有鋸齒。
夏秋之間開花,赭黃色,瓣之下部連合成管狀,花有毒。
甘肅貝多樹 西寧府城西北四十裡,有塔爾寺,【土人呼為塔兒寺。
】寺有貝多樹數株,大皆十圍。
一葉上有自然佛像,作端坐狀。
喇嘛甚寶之,建高屋,庇其四周,屋皆覆以金瓦,上留孔罅,微漏天日,其樹身以黃緞重重裹之。
蒙人入寺禮佛後,必焚香膜拜樹下。
若欲乞一葉,必獻數金於喇嘛,謂為請佛一尊。
菩提樹 廣州光孝寺有菩提樹,相傳漢之虞仲翔曾讀書其下。
近雖僅餘枯幹,然吾國城市之樹,固無有逾於此者矣。
嘉慶丁巳六月,廣州颶風大作,樹拔起,粵撫陳大文命樹工栽之,培以豆穀腴泥,樹復生。
年餘復槁。
寺僧往南華寺,分其種,仍栽故處,亦翹然蔥倩矣。
《五代?僭偽傳》雲:「乾德五年夏,光孝寺菩提樹為大風所拔。
」南漢林衢《光孝寺》詩雲:「舊煎訶子泉猶冽,新種菩提葉又繁。
」據此,則樹已屢易,固非達摩之手植矣。
哈密瓜 哈密瓜種類甚多,有圓而扁狀如阿渾之帽,皮瓤均綠,脆如梨,甘如醴者,上品也,次者為白瓤,皆宜旋摘旋食。
其可緻遠之品,則為瓤紅色黃者,久藏土中,可至翌年二月,故又謂之曰冬瓜。
瓜體甚鉅,長尺許,兩端皆銳,可曬為脯,芳鮮歷久不變。
自哈密臣服以來,每歲常充供獻,朝士始嘗此味,前未有也。
瓜自蒂至臍,白筋密布,如織如縠,如繡如絡,雖利刃非可猝入。
肉黃明如緞,無渣滓。
王瓜 王瓜為多年生蔓草,一名土瓜,以卷鬚攀附他物,葉如掌狀,淺裂,面背皆粗糙。
花單性,雌雄異株,夏開白花,下為管狀,上作五瓣,邊緣分裂如絲。
實橢圓而長,皮亦粗澀,根味如薯蕷。
西瓜 乾、嘉以前,桂林諸屬無西瓜,惟荔浦有之,每一瓜,需錢五六十文。
欲得之者,必於未熟前,先以錢質之老圃,乃如期可得。
且其候極遲,至中秋,各官署方以瓜相餉遺也。
土魯番西瓜 土魯番在哈密之西,其地產西瓜最佳。
每熟時,人往摘瓜,必相戒勿語,若一聞人聲,則盡拆裂,無完者,相傳如此,不足信也。
馬鈴瓜 西瓜之小者,俗稱馬鈴瓜,上海有之。
南瓜 南瓜,果類植物,有卷鬚,引蔓甚繁,一蔓輒延長數丈,節節有根,近地即入土。
莖中空,葉為心臟形。
夏日開黃花,單性,雌雄同株。
實扁圓,或長,有縱溝數條。
煮熟,可食,子亦為食品。
其種本出南番,故名南瓜。
甜瓜 甜瓜之莖細長,以卷鬚絡於他物,葉掌狀淺裂。
夏開黃花,雌雄同株。
實橢圓,有縱路,長三四寸,有青、黃、白等色。
味甜美,有香氣,俗稱香瓜。
攬瓜 攬瓜,形類倭瓜而小,內生筋絲,醬醃、蜜餞皆宜。
食時,以筯攬取出之,似縷切者。
芭蕉 芭蕉,一名綠天,葉長可及丈,廣可及尺,望之如樹。
朱竹垞嘗為《疏影詞》以詠之,詞雲:「是誰種汝?把綠天一片,檐牙遮住。
欲折翻連,乍卷還抽,有得愁心如許。
秋來慣與羈人伴,惹多少冷風淒雨。
那更堪一點疏燈,繞砌暗蟲交訴。
待把蛛絲拭卻,試今朝留與箇人題句。
小院誰來,依舊黃昏,明月暫飛還去。
羅衾夢斷三更後,又一葉一聲低語。
拚今番盡翦秋陰,移種櫻桃花樹。
」 紅蕉 紅蕉,一名美人蕉,形似芭蕉而小,閩、廣多有之。
花如蓮蕊,葉葉遞開,紅赤奪目,久而不謝,名百日紅。
甘蕉 甘蕉為多年生植物,產於廣東、臺灣,全形類芭蕉而莖較高,可二丈許,頂上叢生大葉十餘。
初夏,自葉之中央抽出花叢,開多數淡黃花。
實長四五寸,形似皂莢,排偶而生,一枝滿百,可重十斤。
性極寒,初青後黃,肉質柔軟,有香氣而甘,含營養料甚富。
別有一種,結實長六七寸,亦頗甘美,其莖可分擘如絲,以灰湅之,可紡為絺綌,謂之蕉葛。
朱蕉 朱蕉,葉芭蕉而幹椶竹,亦名朱竹,葉紺色,生於幹上。
幹有節,自根至杪,一寸三四節,或六七節,甚密。
然多一幹獨出,無旁枝者,通體鐵色,微朱。
以其難長,故又名鐵樹。
廣州提學署有之。
鳳尾蕉 鳳尾蕉,一名鳳尾松,亦曰鐵蕉,俗亦稱為鐵樹。
高丈餘,莖有鱗片被之,葉生莖頂,長大堅勁,羽狀分裂,類鳳尾,故名。
雌雄異株,雌花叢生,雄花如松毬,長二尺。
竹 竹為多年生植物,種類不一,高者四五丈,圓而直,亦有方者。
中空有節,質堅韌,可供建築製器之用。
葉狀如箭鏃,有並行脈。
春月生筍,外裹以籜,可食。
慈竹 慈竹,竹之叢生子母相依者,長幹中聳,羣篠外護,向陽則茂,亦謂之子母竹。
出四川。
四月生筍,筍端下垂,如柳絲。
箬竹 箬竹,亦竹類,高三四尺,莖中空,細長有節,葉闊而長,邊緣稍白,裹糉製笠,需用至繁,筍亦可食。
觀音竹 雁山五珍有觀音竹,形小葉長,翠潤奪目,植巖石上,經冬不凋。
沙摩竹 沙摩竹根蟠節大,翠綠可愛,一年生三番筍,節上復生小筍。
種者斷竹留節,橫埋於地,活即生筍。
三年後,高二三丈,蓋大而易生之竹也。
佛杖竹 福建永定武平山中產竹,每節皆有佛像,面目口鼻惟妙惟肖。
土人用以為杖,謂之定光佛杖。
龍崖亦產之。
或雲,猶不僅此兩處也。
筷子竹 廣東羅浮山有筷子竹,竹小而勁,截之可為箸。
臺灣之竹 臺灣之竹,其根及篠以至葉,節節皆生倒刺,往往牽髮毀肌,察之,皆根之萌也,故植地即生。
竹之開花結實 宋說部言竹六十年一開花。
道光初,南海縣有竹開花,結實如米,其花中含細穗,若絲縷穿成者,淡青色,長二三寸,既花即死。
鹹豐丁巳五月,江西玉山縣署中,竹盡花,千竿矗矗,葉盡焦黃,闔邑次第皆然,竹亦因而死。
而己酉之江寧,辛酉之紹興,同治庚午之武昌,竹亦皆花。
江寧、紹興之竹,不知其年。
未幾,被粵寇。
武昌則無他異,竹亦未六十年也。
竹實,亦名竹米,頗煩小麥。
竹開花最不易,有時開花結實,全林即枯死,以地下莖展拓無所,而其地又乏養料也,故竹實亦罕見。
筍 筍,竹根所生之芽也,外有籜包裹,漸長,則籜解而生枝葉為竹。
嫩時可食,筍亦作筍。
筍之種類甚多,皆生於春末夏初。
燕筍,燕來時所生,形長細而味稍遜。
其在孵雞雛時生者名孵雞筍,色淡黃,形短而肥。
他筍雖佳,細嚼之,微苦,惟此筍味甘而清,質嫩無滓,為上海異品。
然有一種形色近而味殊惡劣者,名黃金鐧,然亦能亂真。
冬筍 冬筍盛產於閩、浙,其味之鮮潔者,推浙之龍遊,次則杭州、寧波、泗安,而產漢口者味最劣。
文竹 文竹,非竹也,幹有節如竹枝,葉形肖松針,高僅尺許,而小枝凡十餘層,枝似線,葉細於髮,翠色欲滴,非草非木。
趙伯英嘗蓄兩盆,狀尤絕異,一作冬嶺喬松形,一作晴川遠樹形。
瓶花結實 光緒辛卯春,丹徒張侶霜家宅後闢一園,約可四五畝,徧植花草。
園建一亭,曰怡然。
亭下小池,水清可鏡。
度梁而西,穿石穴南出,曰綠竹軒,侶霜讀書處也。
一日,侶霜拾梅花之落地者,置池中,除染泥者寸餘,插之於瓶,時灌以水,燦爛可觀。
至七日,則花漸萎落。
又踰三四日,侶霜晨起,覺花落處有細小之青翠物,近視之,則實也。
明開夜合草 明開夜合草,產塞外山中,結實纍纍,色映紅,狀如秋海棠,中含紅珠,晨放暮斂,故名。
翠雲草 翠雲草為多年生之隱花植物,生於山地,高五六寸,莖細長,多枝,葉密布如鱗片,青翠可愛。
各枝皆在一平面上,與卷柏不同。
道光時,俞少卿茂才恭仁嘗有《翠雲草》詩雲:「片雲吹墮碧玲瓏,散入堦沿草色中。
千本脆經涼雨滴,一痕寒逐曉山空。
偶因淡遠疑成水,但有飄零總是風。
恰被遊絲閒絆住,年年晴翠撲簾櫳。
」 貫眾 貫眾為隱花植物,生於林野之陰處,高二尺許,葉為羽狀複葉,互生於中軸,葉背有圓形不規則之子囊羣,簇生其上。
地下莖彎曲,有毛茸覆之,入藥。
綠珊瑚 綠珊瑚為隱花植物,產於福建、臺灣等處,有枝無葉,嫩翠叢簇。
椏杈如珊瑚,甚脆,折之,有毒汁,沾體即腐爛。
以其多種田旁,故又名為護田草。
地錢 地錢,苔類,產陰濕地,無根、莖、葉之別,僅綠色之扁平體黏著於地。
雌雄異株,雌株作破傘形,雄株盤狀體,皆有柄。
扁平體上,處處有凹陷形,中生綠色小芽,為繁殖之用。
形略如錢,故古有苔錢之稱。
蕨 蕨為羊齒類植物,地下莖甚長,春時出嫩葉,其端卷曲如拳,後成複葉,長三四尺。
葉之背面,子囊叢聚,赤褐色。
葉嫩時可食,莖中多澱粉,可作粔籹。
芝 芝,菌類,寄生於已枯之樹木,其體如菌狀,蓋之上面有雲紋,黑褐色,下面淡褐色,有細孔,柄紫赤。
其質堅硬光滑,有青、赤、黃、白、黑、紫六色。
古以為瑞草,一名靈芝,又名紫芝。
長白山之芝盤峯頂多產之。
乾隆時,海寧李焦餘茂才科嘗作《古樸產芝歌》,歌雲:「厥草厥木本殊質,靈芝古樸迥非匹。
天生地長之功不到斯,何以攢青簇翠之樹忽產芝?或者仙真瑤鶴來此集,偶灑瓊液凝寒結。
又或書帶餘秀所鬱勃,一枝甲坼煥五色。
合歡之瑞那足論,椿樹之祥洵有神。
爭如古而樸者秀而靈,三花九畹萃一庭。
」 紫芝 東陵後山多紫芝,可植以瓷盆,供之幾案。
茯苓 茯苓為菌類之一種,生松林中,成塊,大如拳,皮黑而皺,肉白微赤。
其包根而質鬆者,別名茯神。
皆入藥。
豬苓 豬苓為菌類植物,生於楓樹,其塊黑如豬矢,故名。
表皮深褐色,內部黃褐色。
入藥。
雷丸 雷丸,竹根所生之菌也,大小如栗,略似豬苓而圓,皮黑內白,堅實,可入藥。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為菌類,寄生於土中螻蛄等之死體,冬時發生菌絲,至夏則菌長成,蟲體腐爛,為其養料。
菌長四五寸,無傘,下粗上細,黑褐色,可入藥。
肉蓯蓉 肉蓯蓉為寄生植物,生於高山,莖為肉質,長尺餘,作短柱狀,葉細如鱗。
莖葉皆黃褐色,花亦同色,夏日叢生於莖之上部,為脣形花冠。
莖入藥,為補劑。
萍 萍為水面浮生之小植物,一名水萍,亦稱浮萍,葉狀體扁平而小,面背俱青,有一鬚根下垂。
又有葉狀體較大,而面青背紫,下垂多數鬚根者,為紫萍,一名薸,俗稱為紫背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