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回 康茂才夜換橋梁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帳中杯酒且相歡,指顧山川陣裡看。
飛檄大江伸王氣,談兵幕府羨儒冠。
天回睥睨征帆出,潮起魚龍金甲寒。
共羨帷中多妙算,彩雲随日滿長安。
那康茂才領了太祖軍令,即到本帳修起一封書來,付與康玉,叫他小心前去不題。
卻說李善長見太祖如此傳令,便問說:“太祖方以寇來為憂,今反誘渠早至,卻是為何?”太祖說:“大凡禦敵,促則變小,久則患深。
倘二賊合并來攻,吾決難支。
今如此計誘他,友諒必貪得,連夜前來,我自有計破之。
士誠聞風膽落矣!”善長極口稱妙。
再說康玉赍了書,徑到友諒營前,見了守營士卒,備細說有密事上奏漢王。
守卒報知。
友諒認得是康玉,便驚問說:“你今随爾主在金陵,欲報何事?”康玉不說,假為左右顧盼之狀。
友諒知他意思,即令諸人退出帳外,止留張定邊、陳英傑二人在旁。
康玉見人已退,遂在懷中取書遞與友諒。
友諒拆開讀曰: 負罪康茂才頓首,奉啟漢王殿下:嘗思昔日之恩,難忘頃刻。
今聞師取金陵,雖金陵有兵三十萬,然諸将分兵各去鎮守,已去十分之八。
城中所存僅萬,半屬老羸,人人驚恐。
今主公令臣據守東北門江中大橋,乞殿下乘此虛空,即晚親來攻取,當獻門以報先年恩德。
倘遲多日,恐常遇春、胡大海等兵還,勢難即得。
特此奉文,千萬台照。
友諒見書大喜,便問:“江東橋是木是石?”康玉說:“是木的。
”友諒說: “你可即回報與主人,吾今半夜領兵到橋邊,以呼老康為号,萬勿有誤。
事成之日,富貴同之。
”因賞康玉金銀各一大錠。
康玉叩首而歸。
張定邊說: “此書莫非有詐麼?”友諒說:“茂才與我道義至交,必無有詐。
今夜止留陳英傑守營,卿等随孤領兵二十五萬,潛取金陵。
”吩咐已定,隻待晚來行一事。
且說康玉回見太祖,具言前事。
太祖拍手說:“入吾掌中矣。
”李善長進奏:“此事尚未萬全。
若友諒引三十萬一精一銳,徑過江東橋,來攻清德門,亦是危事!據臣愚昧,不若即刻将橋換砌鐵石,使友諒到此,頓起疑心,不敢前進。
又于橋西設一空寨,他望見營寨,必來劫寨。
及至寨中,一無所有,令彼驚疑奔潰,然後四圍用火攻擊,可得全勝。
”太祖大喜,即令李善長如法布置,仍聽軍師劉基調遣。
劉基便登将台,把五萬旗号,按方運動,發了三聲号,擂了三通鼓,諸将都到台下聽令。
劉基傳下軍令:“今夜厮殺,不比等閑,助主公混一中原,廓清妖穢,踏平山海,俱是今日打這一戰。
爾得顯親揚名,封妻蔭子,帶砺山河,也俱在今日!施展手段,稍不小心,有違軍令,決當斬首不饒!”諸将一一跪說:“願領鈞旨。
”便令馮國勝、馮國用、丁德興、趙德勝四将,領兵二千,埋伏江東橋,據虎口城諸處險隘,隻等待友諒陣中馬亂,便用神槍、硬一弩一、火炮等物,一齊擊殺,任他奔走,不得阻攔,都隻在後追趕。
再令華高、曹良臣、茅成、孫興祖、顧時、陸仲亨、王志、鄭遇春、薛顯、周德興、吳複、金朝興十二員将佐,領兵二萬,在正中深處埋伏,西對龍江,漢兵若敗,他必沿江北走,便可率兵從東攻殺。
又令鄧愈領兵三萬,待友諒兵來,便去劫他老營,截他歸路。
又令李文忠領兵二萬,即刻抄龍江竟入大洋,将漢兵所有船隻,盡行拘掠,止留破船三百隻,于江岸邊待他敗兵奔渡。
太聽令,便在台下稱說:“此舉宜令片甲不存,軍師何以留船與渡?”劉基說:“兵法雲:‘陷之死地,必有生路。
’昔者項羽渡河,破釜沉舟,以破章邯;韓信背水列陣,以破趙軍,俱是此法。
倘漢兵二十萬逃奔采石,無舟可渡,彼必還兵死戰,勝敗又未可知。
惟留此
飛檄大江伸王氣,談兵幕府羨儒冠。
天回睥睨征帆出,潮起魚龍金甲寒。
共羨帷中多妙算,彩雲随日滿長安。
那康茂才領了太祖軍令,即到本帳修起一封書來,付與康玉,叫他小心前去不題。
卻說李善長見太祖如此傳令,便問說:“太祖方以寇來為憂,今反誘渠早至,卻是為何?”太祖說:“大凡禦敵,促則變小,久則患深。
倘二賊合并來攻,吾決難支。
今如此計誘他,友諒必貪得,連夜前來,我自有計破之。
士誠聞風膽落矣!”善長極口稱妙。
再說康玉赍了書,徑到友諒營前,見了守營士卒,備細說有密事上奏漢王。
守卒報知。
友諒認得是康玉,便驚問說:“你今随爾主在金陵,欲報何事?”康玉不說,假為左右顧盼之狀。
友諒知他意思,即令諸人退出帳外,止留張定邊、陳英傑二人在旁。
康玉見人已退,遂在懷中取書遞與友諒。
友諒拆開讀曰: 負罪康茂才頓首,奉啟漢王殿下:嘗思昔日之恩,難忘頃刻。
今聞師取金陵,雖金陵有兵三十萬,然諸将分兵各去鎮守,已去十分之八。
城中所存僅萬,半屬老羸,人人驚恐。
今主公令臣據守東北門江中大橋,乞殿下乘此虛空,即晚親來攻取,當獻門以報先年恩德。
倘遲多日,恐常遇春、胡大海等兵還,勢難即得。
特此奉文,千萬台照。
友諒見書大喜,便問:“江東橋是木是石?”康玉說:“是木的。
”友諒說: “你可即回報與主人,吾今半夜領兵到橋邊,以呼老康為号,萬勿有誤。
事成之日,富貴同之。
”因賞康玉金銀各一大錠。
康玉叩首而歸。
張定邊說: “此書莫非有詐麼?”友諒說:“茂才與我道義至交,必無有詐。
今夜止留陳英傑守營,卿等随孤領兵二十五萬,潛取金陵。
”吩咐已定,隻待晚來行一事。
且說康玉回見太祖,具言前事。
太祖拍手說:“入吾掌中矣。
”李善長進奏:“此事尚未萬全。
若友諒引三十萬一精一銳,徑過江東橋,來攻清德門,亦是危事!據臣愚昧,不若即刻将橋換砌鐵石,使友諒到此,頓起疑心,不敢前進。
又于橋西設一空寨,他望見營寨,必來劫寨。
及至寨中,一無所有,令彼驚疑奔潰,然後四圍用火攻擊,可得全勝。
”太祖大喜,即令李善長如法布置,仍聽軍師劉基調遣。
劉基便登将台,把五萬旗号,按方運動,發了三聲号,擂了三通鼓,諸将都到台下聽令。
劉基傳下軍令:“今夜厮殺,不比等閑,助主公混一中原,廓清妖穢,踏平山海,俱是今日打這一戰。
爾得顯親揚名,封妻蔭子,帶砺山河,也俱在今日!施展手段,稍不小心,有違軍令,決當斬首不饒!”諸将一一跪說:“願領鈞旨。
”便令馮國勝、馮國用、丁德興、趙德勝四将,領兵二千,埋伏江東橋,據虎口城諸處險隘,隻等待友諒陣中馬亂,便用神槍、硬一弩一、火炮等物,一齊擊殺,任他奔走,不得阻攔,都隻在後追趕。
再令華高、曹良臣、茅成、孫興祖、顧時、陸仲亨、王志、鄭遇春、薛顯、周德興、吳複、金朝興十二員将佐,領兵二萬,在正中深處埋伏,西對龍江,漢兵若敗,他必沿江北走,便可率兵從東攻殺。
又令鄧愈領兵三萬,待友諒兵來,便去劫他老營,截他歸路。
又令李文忠領兵二萬,即刻抄龍江竟入大洋,将漢兵所有船隻,盡行拘掠,止留破船三百隻,于江岸邊待他敗兵奔渡。
太聽令,便在台下稱說:“此舉宜令片甲不存,軍師何以留船與渡?”劉基說:“兵法雲:‘陷之死地,必有生路。
’昔者項羽渡河,破釜沉舟,以破章邯;韓信背水列陣,以破趙軍,俱是此法。
倘漢兵二十萬逃奔采石,無舟可渡,彼必還兵死戰,勝敗又未可知。
惟留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