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回 間計不行于父子 埋伏竟困彼将士

關燈
官送诏書并赍诏人張安至。

     燕王接诏書看了,因歎息道:“吾父子至親,猶思離間,何況君臣乎!一奸一臣乘機播弄,安可免也。

    且建文小子,動以仁義為名,如此诏書,教子不孝,誘臣為一奸一,是仁乎?是義乎?殊可笑也。

    ”因對張安道:“汝何等狗官,也敢來搖唇弄舌,離間吾父子。

    本當斬首,姑念非首謀,若竟縱汝還,朝廷亦不知辱。

    ”因命系之于獄。

     又想朝廷用計離間我父子,不勝憤怒,遂命邱福、朱能、房寬、張信、李遠、陳文一班将士,各率靖難師,分路南伐。

    衆将領命,一時齊發,聲勢之盛,遠近震驚。

     不多時,報靖難兵攻破河東及東平,擒獲指揮詹璟,其餘官吏俱遁去。

    惟吏目鄭華,知勢不支,先托妻子于友人,自率民兵守城,城破而死。

    不多時又報靖難兵攻破汶上,擒獲指揮薛鵬。

    又報靖難兵攻沛縣,未及戰而指揮王顯早以城降;知縣顔伯玮,衣冠升堂,向南再拜,恸哭道:“臣文臣,無能報國。

    ”雖自刭死,主簿唐子清,典史黃謙皆被擒獲,不屈而死。

     此時南兵屢敗,各郡縣守将皆驚懼無策,俱願燕兵不至為幸。

    惟徐州乃南北必經之道,守将畏怯,隻要堅守,不敢議戰。

    卻虧了翰林程濟,正奉命監軍于此。

    因對守将道:“諸君奉命守城,但務守城,未嘗不是。

    但須知戰守原合一者也,未有不善戰而能善守者。

    今燕兵乘勝而來,若容其圍城,則必心高氣揚,極力攻打矣。

    莫若伏兵要地,乘其遠來疲勞,突出而邀擊之,彼縱不大傷,亦必為吾一挫,挫後再來圍城,亦為易守矣。

    ”衆守将聽了,皆喜道:“參謀之論是也,末将等自當努力。

    但不知燕兵從何路來?當伏兵于何地?并乞參謀教之。

    ” 程濟道:“燕兵自從北來,衆将軍可分兵作三隊,俱出北門外,十裡一隊,十五裡一隊,二十裡一隊,俱撿山深樹密一處埋伏。

    燕兵初來,不可輕出,俟燕兵過盡圍城,城中兵放炮出戰之時,然後十裡埋伏的人馬,速放炮震天,從燕兵之後殺來。

    燕兵自着驚,不敢戀戰,而敗走矣。

    燕兵敗走之時,切不可苦苦邀截,若苦苦邀截,彼必死戰矣。

    可縱其敗走,卻合兵逐之。

    至十五裡,伏兵起而擊之,至二十裡,伏兵再起而擊之,彼自心寒膽喪而速走矣。

    ”衆守将聽了,更加歡喜,就要分兵去埋伏。

    程濟止住道:“燕兵三日後方到,埋伏太早,未免将士勞苦。

    後夜發兵,未為晚也。

    ”衆将皆依計而行。

    果然三日之後,燕兵突然湧至。

     此時燕将張武、火真因屢屢戰勝,絕不提防徐州有埋伏,竟長驅而來。

    直到城下,正欲圍城攻打,不意城上炮響如雷,鼓聲動地。

    不多時,城門大開,擁出南将統兵出來,大叫道:“從叛逆賊,不要逞強,今汝身入重地,料想不能生還。

    莫若速速投降歸正,還保一條一性一命,若不醒悟,隻怕頃刻之間,立為齑粉矣。

    ”張武與火真大怒道:“一路來,經過了多少城池,望見靖難旌旗,便遠遠迎降,稍若不知天命,即立見摧一殘。

    今汝這幾個殘兵敗将,怎敢說此大話。

    ”就挺槍直沖過來。

    與二将對敵。

     兩下裡戰了十餘合,忽聽得燕兵陣後,炮響連天,鼓聲震地,燕兵紛紛來報道:“南邊埋伏一精一兵,轉從陣後殺來,甚是兇勇,須速分兵迎敵。

    ”張武、火真聽了着慌道:“不曾提防,誤中他計了。

    ”遂不敢向前苦戰,忙撤回兵馬,望陣後來救應。

     到了陣後,恐被南兵攔住,前後夾攻,遂拚死殺開一條血路而走。

    喜得南兵隻是殺人,卻不阻截歸路,讓燕兵敗回,卻合兵随後趕殺。

    燕兵既脫出了隆地,猶自誇道:“南兵終是膽怯,若圍緊了不放,豈不盡受傷殘。

    ”正說不了,忽又聽得鼓炮震天,突出一支伏兵來邀殺。

     二将大驚失色,隻得揮兵苦戰了一番,被殺了許多,方才脫一去。

    走不得四五裡,忽又聽得鼓炮震天,突出一支伏兵來邀殺。

    二将驚得魂魄全無,被伏兵殺得七損八傷,方才脫一去,報鄭燕王。

    隻因這一報,有分教: 小小甭城,不當大敵。

     欲知後事,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