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回 席道士傳授秘術 宗和尚引見英君

關燈
且說道衍拜完,出了觀門,走在路上,心中暗想道:“我看此老,年紀雖大,兩眼灼灼有光,舉動皆有深意,定然是個異人,萬萬不可當面錯過。

    ”回到庵中,摯摯誠誠又齋戒了三日。

    到第四日清晨,便照舊執香,走到小殿來。

    隻見殿旁小門已用亂磚砌斷,無路可入,立在門邊,往裡細聽,靜悄悄絕無人聲,道衍嗟歎不已。

    要問人,又無人可問,隻得悶悶的走了出來。

     剛走出觀前,忽見個小道童,坐在門檻上玩耍。

    道衍有心,就也來坐在門檻上,慢慢地挨近前,問道:“小師父,我問你句話:裡面席老爺門都砌斷了,他往哪裡去了?”那小道童将道衍看了又看,方說道:“席老爺前日被一個瘋和尚纏不過,躲到鄉下去了,你又來問他怎的?你莫非就是前日纏他的那位師父?” 道衍笑道:“是不是你莫要管,你且說席老爺,躲在鄉裡什麼地方?”小道童道:“你若是前日的師父,我就不對你說,說了恐怕你又去纏他。

    ”道衍又笑笑道:“我不是,我不是。

    說也不妨。

    ”小道童道:“既不是,待我說與你:東南三十裡,水盡忽山通。

    一帶垂楊路,斜連小秘宮。

    ” 道衍聽了,因又問道:“如何水盡?如何山通?畢竟叫甚地名?”小道童道:“我又不曾去過,如何曉得?但隻聽見席老爺常是這等說。

    你又不去,隻管問他怎的?”說罷,遂立起身來,笑嬉嬉走了開去。

     道衍聽了,又驚又喜。

    暗想道:“此皆席師作用,此中大有光景。

    席師定是異人。

    ”因回庵去,又齋戒沐浴了三日,起個早,出南門,沿着一條小溪河,往東南曲曲走來。

     走了半日,約有二三十裡,這條溪河彎彎曲曲,再走不盡。

    擡頭一望,并不見山,心下驚疑道:“他說水盡山通,如今水又不盡,山又不見,這是何故?莫非差走了?我望東南而來,卻又不差。

    ”欲要問人,卻又荒僻無人可問,隻得又向前走。

    又想道:“莫非這道童耍我?” 正猶豫間,忽遠遠望見一個牧童,騎着隻牛,在溪河裡飲水。

    道衍慌忙走到面前,叫他道:“牧童哥,借問聲:這條溪河走到哪裡才是盡頭?”牧童笑道:“這條溪河,小則小,兩頭都通大河,如何有盡頭之處。

    ”道衍又問道:“這四面哪裡有山?”牧童道:“四面都是鄉村、原野,哪裡有山?”道衍聽得呆了半晌,因又問道:“這地方叫甚名字?”牧童道:“這邊一帶隻接着前面楊柳灣,都是幹河地方。

    ”道衍心下想道:“‘水盡’,想正是‘幹河’了,但不知如何是‘山通’?”聽得前面有楊柳灣,隻得又向前走。

     走不上半裡多路,隻見路旁果有許多柳樹,心下方才歡喜。

    又走得幾步,隻見柳樹中,又閃出一座破寺來。

    走到寺門前一看,這寺牆垣雖多塌倒,卻喜匾額尚存,上寫着“山通禅寺”四個大字。

    道衍看得分明,方才大喜道:“席老師真異人也。

    顔淵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恐正謂此等處也。

    ”一發堅心勇往,又向前走。

     走不上二三箭路,早見一座宮觀,甚是齊整。

    再走到面前,隻見席道士坐在一株大松樹下,一塊石上。

    看見道衍,便起身迎說道:“斯道來了麼?我在此等你,你果然志誠,信有緣也。

    ” 道衍看見席道士已不勝歡喜,又見席道士不似前番拒絕,更加快暢,慌忙拜伏于地,道:“蒙老師不棄,又如此垂慈引一誘,弟子三生之大幸也。

    ”在地下拜個不住。

     席道士忙挽起,就叫他同坐在樹下,道:“我老矣,久當隐去。

    但天生一新君以治世,必生一新臣以輔之。

    斯道正新君之輔臣也,故不得不留此以成就斯道。

    今日斯道果來從吾遊,雖人事,實天意也。

    ”道衍道:“老師道貫天人,自有聖神之才,詳明國運。

    但弟子愚蒙,竊謂我太祖既能混一天下,又有劉青一團一名世幹旋,今日天下大定,若有未了之局,豈能不先事而圖,何故隐忍又留待新君?” 席道士道:“天下有時勢,勢之所重,必積漸而後能平;天地有氣運,運之所極,必次第而後能回。

    戎衣一着,可有天下,而勝殘去殺,必待百年。

    太祖雖聖,青田雖賢,也隻好完他前半工夫,後人之事須待後人為之,安能一時彌縫千古?”道衍聽了,因又離席再拜道:“老師妙論,令弟子心花俱開,謹謝教矣。

    但還有請。

    ”席道士道:“你坐了好講。

    ” 道衍坐下,又問道:“定天下非殺伐不能。

    若令天下已定,自當舍殺伐而尚仁義。

    ”席道士道:“仁義為聖賢所稱,名非不美,但用之自有時耳。

    大凡開創一朝,必有一朝之初中盛晚。

    初起若促,則中盛必無久長之理。

    譬如定天下,初用殺伐,殺伐三十年,平複三十年,溫養三十年,而後仁義施,方有一二百年之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