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回 張虬飛錘取二将

關燈
詩曰: 藻井雕薨駐彩霞,安豐一失便無家。

     凄涼夜月樓前舞,零落春風苑外花。

     殘曙不留吳漢草,夕一陽一空映殿庭鴉。

     可憐河水滔滔逝,誰識人間有歲華。

     卻有丞相楊從政說道:“今主公欲收複江西,攻取白下,莫若修一封書,遣一個能言之士,往吳國連和。

    說以利害,使彼憤怒發兵,與朱家作對。

    主公再令二人,一往浙東說方國珍、一往閩廣說陳友定,一同發兵攻打金陵,則朱兵必當東南之敵。

    主公然後統了大軍,前驅而進,那時收金陵,在反掌之間矣。

    ”友諒聽了大喜,說:“此計最妙!”遂遣邱士亨往蘇州,孫景莊往溫州,劉汶往福建,刻日起程。

    正是春和景色,卻有《蝶戀花》一阕: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

    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還恨清明雨。

    晝日深沉香一縷,宿酒醒時惱破春一情緒。

    江水潺一潺清可喜,紫燕黃莺來狂語。

     且說邱士亨不日間已至姑蘇,竟到朝門外俟候。

    卻有近臣啟知,因引他入見。

    士誠問了些閑話,便拆書觀看,念道: 寓武昌漢王陳友諒,書奉大吳王殿下:伏力元綱解紐,天下紛纭,必有英才,後成功業。

    茲有金陵朱某,竊形勝之地,聚無籍之徒,侵吳四郡,奪我江西,心誠恨之,時圖恢複。

    伏念舊好,共成其勢,兩力夾攻,必可瓦解。

    兩分其地,鞲雌?仇,利莫大焉。

    特令小使會約,乞賜明旨。

    依期進兵,萬勿渝信。

    友諒頓首再拜。

     士誠得書大喜,因對士亨說:“孤受朱家之恥,日夜飲恨,力不能前。

     若得爾主同力來攻,孤之至願!”因重賞士亨,約期起兵,令之回國,不題。

     次日,士誠便同元帥李伯昇、禦弟張士信、副帥呂珍,商議乘漢兵夾攻,即當親征,以複故土。

    隻見丞相李伯昇啟奏說:“漢王從江下攻金陵,舟師甚便。

    我若先投其鋒,彼必與我相迎,那時漢兵乘虛而入,是于漢有益,于吳有損。

    以臣愚計,可先領兵,從牛渚渡江攻采石、太平、龍江等處,隻約漢兵攻池州西路.則金陵之師,必悉力拒敵,此時殿下統大兵,乘虛直搗金陵,力必成擒矣。

    ”又說:“宋主韓林,近處安豐,亦我之肘腋。

    以兵攻之,彼必不勝,決請救于金陵。

    是我得安豐,且分金陵之力也。

    ”士誠聽計,說: “極妙!極妙!”遂宣呂珍、張虬、李定、李甯四将,領兵十萬,攻取安豐。

     “卿等宜戮力同心,攻複舊壤,平定宋地,并取金陵,遂有淮東,俱當割地封王,以酬功賞。

    ”四人領命,竟取路望安豐來。

    自領大部人馬,竟向金陵進發。

     宋主韓林聞說吳兵驟至,大怒,急宣劉福通計議。

    福通說:“主上勿憂。

    ”便引羅文素、郁文盛、王顯忠、韓咬兒,率兵二萬迎敵。

    吳兵陣上,早有張虬領兵一萬,到城下搦戰。

    這邊羅文素等四将,力戰張虬。

    張虬力不少怯,鬥上四十餘合。

    卻笑羅文素、郁文盛二将,并馬轉過東來,那張虬一錘飛去,連中二人面孔,都翻空下馬,被亂槍刺殺。

    韓咬兒見勢不好,持鞭趕來,張虬也轉過一錘,腦蓋打得粉碎。

    王顯忠急要逃回,張虬縱馬奔到,大喝道: “休走!”輕舒猿臂,把顯忠活捉了在馬上。

    劉福通因此棄陣逃回。

    吳兵擁殺過來,十亡八九。

    韓林傳令堅閉城門,再處。

    便同福通商議,說:“吾聞金陵朱公,兵強将勇,仁義存心,若往彼去求救,必不見拒。

    ”便修表,遣太尉汪全從水間浮出,抄河路十五裡,方得上岸,星夜奔赴金陵。

    果然好個王都氣概,曾有《古輪台》一篇,稱贊好處: 色鮮妍,韶華難拟又難言。

    江翻玉一浪一如匹練,素蟾舒展見。

    虎踞龍蟠翠微開,螺髻雙懸。

    有多少五陵才俊,裘馬翩翩。

    耐不住在花柳前,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