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回 定金陵黎庶安康
關燈
小
中
大
憊,今夜決來劫營,須宜預備。
”徐達對說:“主帥所見與達暗合。
即令各軍士在遠處埋伏,止留一個空營,敵人一至,放炮為号。
”吩咐已定。
那曹良臣果然更深時分,領二萬兵出鳳台門,銜枚疾走,直至營前。
隻聽得營鼓頻敲,那些軍士俱攔路熟睡。
良臣大喜,即領兵并力殺入營來。
誰知“地上插旗惟伏兔,營中點鼓是羸羊”,卻是一個空寨。
良臣知中了計,急令退兵。
忽聽帳外一聲炮響,四下伏兵并起,把良臣二萬人困在核心。
徐達便令旗牌官執了令旗,四下大叫:“劫營元将,不必沖陣,今和一陽一朱主帥率一精一兵二十餘萬,圍得似鐵壁銅牆,若平沖陣,徒傷士卒。
我朱主帥聖仁神武,寬厚聰明,若降的自有重用。
爾等将士,各宜自思。
”良臣正在猶豫,那些頭目便說:“昔蠻子海牙有舟師二十萬,三戰皆亡;陳也先有雄兵十五萬,一戰而斃。
料今日勢必不赢,望元帥開一生路,乘機就機,以活二萬之命。
”良臣便命小卒對說:“和一陽一兵且待到天明,當得投降。
”太祖與徐達說:“彼欲遲遲,恐是詐語。
”徐達說:“我軍緊困,雖詐何為!”頃之,東方漸白,徐達單馬向軍前說道:“元将可速投降,免受傷殺。
”良臣問說:“公是何人?”徐達說:“我是主帥帳前副元帥徐達。
”良臣說:“我也聞朱主帥名譽,人皆以聖主稱之,若得一見,果如所譽,便當率衆投降。
”太祖聞說,即至陣前,免胄示之。
良臣見太祖龍眉鳳眼,禹背湯肩,便丢一了手中長矛,率衆拜降說:“久慕仁德,多緣迷謬,歸順無階。
今幸寬宥,當效死力,以謝不殺之恩。
”太祖急便将部下士卒,散與各将調遣,乘勝引兵圍困金陵城。
福壽見良臣被困,因率兵登城死守。
徐達等四面圍攏,城上矢石如雨的下來,那裡近得前?一連圍了半個多月,不能遽取。
常遇春率一精一銳架起雲梯,向鳳台門急攻。
馮國用又領兵協助,城内便不能支。
遇春挺槍先登,三軍乘勢而入。
福壽卻向北拜了四拜,哭說:“吾為國家重臣,不能固守,城存與存,城亡與亡。
”言訖,遂拔劍自刎而死。
太祖進城,便谕官吏父老曰:“元失其政,所在紛擾,兵戈并起,生民塗炭。
吾率衆為民除亂,汝等宜各安職業,毋懷疑懼。
”當日吏民大悅,且更相慶慰,就改為應天府。
共得兵士五十萬。
因立天興建康翊天元帥府。
憐福壽死得忠義,以禮殡葬,敕封鳳台城隍,至今香火不絕。
仍優恤其妻子。
即遣使迎和一陽一王遷都金陵。
不一日,王到金陵,太祖率諸将士朝觐。
見畢,王大悅。
奉太祖為吳國公,得專征伐。
置江南行中書省,把主帥總事。
以李善長為參議官,郭景祥、陶安為郎中,分房掌事,置左、右、前、後、中翼元帥府,進李善長左丞相,徐達總督軍馬行軍大元帥,常遇春前軍元帥,李文忠後軍元帥,鄧愈左軍元帥,湯和右軍元帥,胡大海提點總管使。
張彪、華雲龍、唐勝宗、陸仲亨、陳兆先、王玉、陳本等,各副元帥。
太祖既掌征伐,日命諸軍将統兵,以征不服。
一日,問曹良臣說:“金陵人物之地,公等守此土,當為我舉之。
”良臣說:“自今乾坤鼎沸,盜賊如麻,凡豪傑勇士,皆挺身以就群雄,那賢達之士,又韬光以觀世變。
此處卻不聞得。
隻知有一個人,小将曾聞得他。
”不知國公心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徐達對說:“主帥所見與達暗合。
即令各軍士在遠處埋伏,止留一個空營,敵人一至,放炮為号。
”吩咐已定。
那曹良臣果然更深時分,領二萬兵出鳳台門,銜枚疾走,直至營前。
隻聽得營鼓頻敲,那些軍士俱攔路熟睡。
良臣大喜,即領兵并力殺入營來。
誰知“地上插旗惟伏兔,營中點鼓是羸羊”,卻是一個空寨。
良臣知中了計,急令退兵。
忽聽帳外一聲炮響,四下伏兵并起,把良臣二萬人困在核心。
徐達便令旗牌官執了令旗,四下大叫:“劫營元将,不必沖陣,今和一陽一朱主帥率一精一兵二十餘萬,圍得似鐵壁銅牆,若平沖陣,徒傷士卒。
我朱主帥聖仁神武,寬厚聰明,若降的自有重用。
爾等将士,各宜自思。
”良臣正在猶豫,那些頭目便說:“昔蠻子海牙有舟師二十萬,三戰皆亡;陳也先有雄兵十五萬,一戰而斃。
料今日勢必不赢,望元帥開一生路,乘機就機,以活二萬之命。
”良臣便命小卒對說:“和一陽一兵且待到天明,當得投降。
”太祖與徐達說:“彼欲遲遲,恐是詐語。
”徐達說:“我軍緊困,雖詐何為!”頃之,東方漸白,徐達單馬向軍前說道:“元将可速投降,免受傷殺。
”良臣問說:“公是何人?”徐達說:“我是主帥帳前副元帥徐達。
”良臣說:“我也聞朱主帥名譽,人皆以聖主稱之,若得一見,果如所譽,便當率衆投降。
”太祖聞說,即至陣前,免胄示之。
良臣見太祖龍眉鳳眼,禹背湯肩,便丢一了手中長矛,率衆拜降說:“久慕仁德,多緣迷謬,歸順無階。
今幸寬宥,當效死力,以謝不殺之恩。
”太祖急便将部下士卒,散與各将調遣,乘勝引兵圍困金陵城。
福壽見良臣被困,因率兵登城死守。
徐達等四面圍攏,城上矢石如雨的下來,那裡近得前?一連圍了半個多月,不能遽取。
常遇春率一精一銳架起雲梯,向鳳台門急攻。
馮國用又領兵協助,城内便不能支。
遇春挺槍先登,三軍乘勢而入。
福壽卻向北拜了四拜,哭說:“吾為國家重臣,不能固守,城存與存,城亡與亡。
”言訖,遂拔劍自刎而死。
太祖進城,便谕官吏父老曰:“元失其政,所在紛擾,兵戈并起,生民塗炭。
吾率衆為民除亂,汝等宜各安職業,毋懷疑懼。
”當日吏民大悅,且更相慶慰,就改為應天府。
共得兵士五十萬。
因立天興建康翊天元帥府。
憐福壽死得忠義,以禮殡葬,敕封鳳台城隍,至今香火不絕。
仍優恤其妻子。
即遣使迎和一陽一王遷都金陵。
不一日,王到金陵,太祖率諸将士朝觐。
見畢,王大悅。
奉太祖為吳國公,得專征伐。
置江南行中書省,把主帥總事。
以李善長為參議官,郭景祥、陶安為郎中,分房掌事,置左、右、前、後、中翼元帥府,進李善長左丞相,徐達總督軍馬行軍大元帥,常遇春前軍元帥,李文忠後軍元帥,鄧愈左軍元帥,湯和右軍元帥,胡大海提點總管使。
張彪、華雲龍、唐勝宗、陸仲亨、陳兆先、王玉、陳本等,各副元帥。
太祖既掌征伐,日命諸軍将統兵,以征不服。
一日,問曹良臣說:“金陵人物之地,公等守此土,當為我舉之。
”良臣說:“自今乾坤鼎沸,盜賊如麻,凡豪傑勇士,皆挺身以就群雄,那賢達之士,又韬光以觀世變。
此處卻不聞得。
隻知有一個人,小将曾聞得他。
”不知國公心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