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堯以舜為耳為目 舜攝位三兇不服

關燈
都疾趨而過。

    離得遠了,大司農方才問舜道:“仲華,你這個厭虎之術是從哪裡學來的?”舜笑道:“某何嘗有厭虎之術?不過剛才狹路相逢,料想逃不脫,與他相搏,當然敵他不過,橫豎總是個死。

    然而他是獸,我們是人,人總應該有人的氣概,決不肯于臨死之時在獸類面前露出一種觳觫戰栗之态。

    所以我奮着勇氣,随便說了兩句。

    不想居然有效!這個亦是天子之恩威,遠遠庇護着吧,算得一種本領呢。

    ”衆人聽了,無不佩服舜的識見,又無不佩服舜的鎮定。

     當下又行了一程,時當炎夏,天氣躁熱。

    山行既非常吃力,穿林出林,又非常艱難。

    忽然之間,覺天色漸漸陰晦起來,在森林之中,尤其昏黑,幾于伸手不見五指。

    但聽見雷聲隆隆,隐隐見電光閃閃。

    大家都說:“不好了!雷陣要到了,怎樣呢?”舜道:“我們既然到此,隻有前進,決無退縮與中止之理。

     諸位如怕,請跟我來。

    但是在此黑暗之中,後人這手須牽着前人之裾,方才不會失散。

    ”衆人聽了,都以為然。

    哪知無情的烈風已漫天蓋地而來,吹得來萬株喬木之枝葉互相敲擊,比到濤聲不知道要響到幾十倍! 那時衆人如人九幽地獄,如臨萬仞龍宮,不要說人看不見,就使對面說話亦聽不見了。

    幸喜舜早料到,叫大家相牽而行,才不至于彼此相失。

    漸漸前進,森林漸少,從那電光一瞥之中,隐約見到前似有房屋。

    衆人有了希望,鼓勇直前。

    雷聲益發大了,震得路旁懸岩幾乎搖搖欲動,有崩倒之勢。

    大雨傾盆,随之而來。

    衆人冒雨狂走,須臾,漸到目的地,細看似乎一座社廟,年久無人,欹斜頹敗,門戶一切都不完全。

    衆人至此,聊勝于無,都到裡面暫駐。

    或坐,或立,雖則仍免不了上雨旁風的穿漏,然而比到在大雨之中狂奔好得多了。

     又過了一會,方才雨止雲收。

    一輪紅日從西方山巅吐出,照得那荒社之中四壁通明。

    舜坐在一塊大石之上,剛要起立,忽覺股旁有物蠕蠕而動。

    俯首看時,原來是一條蛇。

    細頸大頭,色如绶紋,紋的中間有結鬣,鼻上有針,長約七尺餘。

    正不認識它是什麼蛇,有一個後人見了,大嚷道:“不好不好!這是蝮蛇。

    毒極毒極的!”正說時,那蝮蛇已蜿蜒曲折,徑向後面去了。

    大司農忙問舜道:“仲華,沒有受傷嗎?”舜道:“沒有。

    ”大司農道:“蝮蛇這項東西牙中最毒,遇到百物就去咬它,并非求食,無非為發洩它的毒氣,每到發情,其毒尤甚。

    無可發洩,則螫齧草木以洩其氣。

    草木被它所螯齧,無不枯死。

    現在徑過仲華身畔,且傍着肌膚,竟不被噬,真是吉人天相了!” 舜道:“這亦是偶然之事而已。

    ”當下衆人乘天色未晚,急急趱行。

    哪知越過一嶺,又是一片森林。

    舜道:“時已不早,森林難行,我們就在此過夜吧。

    ”于是大家支起行帳,過了一夜。

     次日,穿過森林,已到大陸澤畔。

    恰好有三五隻船泊在那邊。

    衆人大喜,忙懇其攬載,渡到對岸。

    那舟子等答應了。

    上船以後,大司農問那舟子:“此地何名?”那舟子道:“此地山上山下盡是森林。

    就叫他做大麓。

    ”大司農聽了,記在心裡。

     這時舟向南行,但見前面隐隐一條長堤,卻有無數缺口。

     那波浪就從缺口之中滾滾不絕。

    衆人知道,就是鲧所築這堤了。

     那舟子一路搖,一路說道:“從前崇伯初來築堤的時候,水患竟漸漸地止了。

    後來堤外的海水漸高,堤身亦自會逐漸而升高。

     大家都說崇伯是有神力的,歌頌他到不得了!不想前月,堤身崩缺了幾處,那海水一湧而入,大陸澤頓深二十多丈。

    沿澤人民房屋盡行沖沒。

    聽見說死的總有兩三萬人,這真是浩劫呢!” 大司農道:“堤壞的原因,你們知道嗎?”那舟子道:“有人說:堤築得太高了:有人說:地下有大鳌魚,翻身起來,地都動了。

    所以前年雷澤北面的地方隐落了許多。

    這次祟伯築的堤又塌了。

    ”大司農聽了,知道他所說的是神話,亦不再問。

     當下就往堤的缺口旁邊各處視察了一會,仍舊渡到大陸澤的西北岸,重犒舟子。

     再由陸路歸來太原。

    大司農和舜入朝複命,将考察的情形說了一遍。

    帝堯道:“照這情形看來,這次事變,雖則不盡是鲧之過,但是鲧亦不能逃其責。

    朕當降旨嚴責之。

    ”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