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飲食。

    生死之中受無窮苦。

    流轉至今。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有四禽獸仙人,第五爾時烏者作如是言:諸苦之中饑渴最苦。

    劫初之時光陰天下。

    時有一天。

    最初以指先嘗地味。

    既嘗其味。

    遂取食之。

    爾時彼天者今彼婆多梨是也。

    即於彼時彼婆多梨先嘗地味。

    今亦複爾。

    但為飲食。

    彼婆多梨不為法故從坐而起。

    更整衣服白佛言:世尊,莫制一食法。

    即說偈言: 我今不能持,世尊一食戒。

    若一人不善,不應制此戒。

     一切比丘聞是偈已皆悉低頭。

    思惟既久而作是言:咄哉不見揣食過患。

    為揣食故於大衆中而被毀辱。

    即說偈言:甯共鹿食草,如蛇呼吸風。

     不於佛僧前,為於飲食故。

    違佛作是說。

     佛告婆多梨。

    聽汝檀越舍食半分食。

    馀者持來在寺而食。

    時婆多梨猶故不肯。

    當爾之時佛制一食戒,第二第三亦如是請佛。

    佛猶不肯即制戒。

    婆多梨即離佛去。

    極生悔心而說偈言: 我違佛所說,雲何舌不斷。

    雲何地不陷,故複能載我。

    羅刹毗舍阇,惡龍及與賊。

    無敢違語者,為於飲食故。

     頑嚚違佛語,甯以刀開腹。

    吞啖於蛆蟲,土食以滿腹。

    雲何為食故,乃違十力教。

    我今自悔責,喻如無心者, 爾時婆多梨說是偈已慚愧自責。

    三月之中恥不見佛。

    自恣時近。

    晝夜愁惱而自燒然。

    羸瘦毀悴失於威德。

    時諸比丘有慈心者深生悲愍。

    即說偈言:今諸比丘等,縫衣而洗染。

     不久當散去,汝莫後生恨。

    汝今速向佛,敬禮蓮花足。

    應向尊重處,盡力求哀請。

    當勤用功力,乃可得忏謝。

     婆多梨聞此偈已哽噎堕淚。

    複說偈言:世尊有所說,世皆無違者,由我愚癡故,敢違於佛語。

    我之極輕躁,衆中無慚愧。

     不見後時笑,為衆所惡賤。

    不思此過惡,辄作如是說。

    此事僧應作,及非我所請。

    由我無定心,卒發如是語。

     同梵行者聞此偈已,即欲請佛求哀忏悔婆多梨複說偈言:我今殷重心,求哀願得忏。

    慚愧當何忍,舉目視世尊, 諸比丘等語婆多梨言:世尊,若有煩惱漏者汝可怖畏。

    今佛世尊久斷諸漏。

    汝今何故畏難不去。

    婆多梨複說偈言:我疑自罪過,如見淨滿月。

     無瞋容貌勝,三界慈哀顔。

    我今欲觀見,慈悲為我說。

    為愚癡所盲,而不受佛語。

    譬如人欲死,不服随病藥。

     違失慈愍教,今受悔恨惱。

     諸同梵行者而語之言:可共我等詣世尊所。

    勸共見佛。

    向佛說過。

    時諸比丘複問之言:汝今決定忏悔耶。

    時婆多梨即說偈言:若我今禮佛,甯使身散壞。

     佛不使我起,我亦終不起。

    若佛與我語,身心皆滿足。

     爾時婆多梨與諸比丘往詣佛所。

    時佛世尊在大衆中。

    時婆多梨在於佛前舉身投地。

    而說偈言:聽我忏悔過,人之調禦師。

    體性悲愍者,我如強戾馬。

     越度調順道,假設不得食。

    眼陷頰骨現,枯竭而至死。

    甯受如此苦,不違於聖教。

    釋梵尊勝天,敬戴奉所說, 我之愚癡故,不順於佛語。

     如來善知時非時等。

    及苦責數悉皆通達。

    佛告婆多梨。

    設有阿羅漢卧於糞穢污泥之中。

    我行背上。

    於意雲何。

    彼阿羅漢有苦惱不。

    婆多梨言:不也世尊,汝若得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終不違教。

    由汝凡夫愚癡空無所有。

    喻如芭蕉中無有實。

    廣說如修多羅。

    時人謂婆多梨得阿羅漢。

    聞佛說已知婆多梨是具縛凡夫。

    諸比丘皆生不信。

    聞彼不得阿羅漢。

    如此貴族出家若不獲得阿羅漢者,雲何卑賤種姓尼提出家得阿羅漢。

    佛欲使漏盡者便得漏荊若不欲使漏盡便不得漏荊佛知諸比丘心念。

    告諸比丘,若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必能盡漏。

    若不修者不能得漏荊若知若見已雖生卑賤得羅漢果。

    如婆多梨不知不見。

    雖生勝族而不得阿羅漢。

    是故如來平等說法而無偏黨。

     (五三)複次狂逸之甚莫過貪欲。

    是故應當勤斷貪欲。

    我昔曾聞。

    世尊往昔修行菩薩道時。

    時世空虛無佛賢聖出現於世。

    爾時有王名曰光明。

    乘調順象出行遊觀。

    前後導從歌舞唱妓。

    往到山所崄難之處。

    王所乘象遙見牸象。

    欲心熾盛哮吼狂逸。

    如風吹雲。

    欲往奔赴不避險岨。

    時調象師種種鈎斫不能令祝時光明王甚大驚怖。

    語使鈎斫不能禁制。

    如惡弟子不随順師。

    象去遂疾。

    王大驚迫。

    心生苦惱意謂必死。

    即說偈言: 如見虛空動,迅速捝諸方。

    皆悉而來聚,普見如輪動。

    大地皆回轉,其象走遂疾。

    譬如山急行,諸山如随之。

     嚴谷澗中河,諸樹傷身體。

    王怖極苦惱,發願求山神。

    使我得安全,鈎斫傷身體。

    欲盛不覺苦,象走轉更疾。

     喻如於暴風,棘刺鈎斫身。

    并被山石傷,頭發皆蓬亂。

    塵土極坌污,衣服複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