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有四威儀,進止不自由。
眼目已上眄,将為死毒中。
親屬在其側,睹之鹹悲泣。
以手觸其身,安慰言勿懼。
既見親慰喻,益更增悲感。
決定知已去,涉於死長途。
雖有衆财物,不可為資糧。
諸脈斷絕時,顔色皆變異。
命來催促已,如油盡燈滅。
當於如斯時,誰能修布施。
持戒及忍辱,精進禅智等。
如斯時未至,宜應勤用心。
(一五)複次若命終時欲赍财寶至於後世。
無有是處。
唯除布施作諸功德。
若懼後世得貧窮者,應修惠施。
我昔曾聞。
有一國王名曰難陀。
是時此王聚積珍寶規至後世。
嘿自思惟。
我今當集一國珍寶使外無馀。
貪聚财故以自己女置淫女樓上。
敕侍人言:若有人赍寶來求女者,其人并寶将至我邊。
如是集斂一國錢寶。
悉皆蕩盡聚於王庫。
時有寡婦唯有一子心甚敬愛。
而其此子見於王女儀容襄玮姿貌非凡。
心甚耽著。
家無财物。
無以自通。
遂至結玻身體羸瘦氣息微惙。
母問子言何患乃爾。
子具以狀啟白於母。
我若不得與彼交往。
定死不疑。
母語子言:國内所有一切錢寶盡無遺馀。
何處得寶。
複更思惟。
汝父死時。
口中有一金錢。
汝若發冢可得彼錢。
以用自通。
即随母言:往發父冢開口取錢。
既得錢已至王女邊。
爾時王女遣送此人并所與錢以示於王。
王見之已語此人言:國内金寶一切蕩盡除我庫中。
汝於何處得是錢來。
汝於今者必得伏藏。
種種拷楚徵得錢處。
此人白王。
我實不得地中伏藏。
我母示我。
亡父死時置錢口中。
我發冢取故得是錢。
時王遣人往撿虛實。
使人既到果見死父口中錢處。
然後方信。
王聞是已而自思忖。
我先聚集一切寶物。
望持此寶至于後世。
彼父一錢尚不能得赍持而去。
況複多也。
即說偈言: 我先勤聚集,一切衆珍寶。
望赍諸錢物,随己至後世。
今觀發冢者,還奪金錢齲一錢尚不随,況複多珍寶。
複作是思惟,當設何方便。
得使諸珍寶,随我至後世。
昔者頂生王,将從諸軍衆。
并象馬七寶,悉到於天上。
羅摩造草橋,得至楞伽城。
吾今欲昇天,無有諸梯蹬。
欲詣楞伽城,又複無津梁。
我今無方計,持寶至後世。
時有輔相聰慧知機。
已知王意而作是言:王所說者正是其理。
若受後身必須财寶。
然今珍寶及以象馬。
不可赍持至於後世。
何以故?王今此身尚自不能至於後世。
況複财寶象馬者乎。
當設何方令此珍寶得至後身。
唯有施與沙門婆羅門貧窮乞兒。
福報資人必至後世。
即說偈言: 莊嚴面目者,臨水見勝好。
好鬼随其面,影悉現水中。
莊嚴則影好,垢穢則影鬼。
今身如面貌,後受形如影。
莊嚴形戒慧,後得可愛果。
若作惡行者,後受報甚苦。
信心以财物,供養父母師。
沙門婆羅門,貧窮困厄者, 即是後有水,於中見面像。
施戒慧業影,亦複彼中現。
王有衆營從,宮人諸采女。
臣佐及吏民,音樂等倡妓。
如其命終時,悲戀送冢間。
到已便還家,無一随從者,後宮侍直等,庫藏衆珍寶。
象馬寶辇輿,一切娛樂具。
國邑諸人民,苑園遊戲處。
悉舍而獨逝,亦無随去者,唯有善惡業,随逐終不放。
若人臨終喘氣粗出。
喉舌乾燋不能下水言語不了。
瞻視不端筋脈斷絕。
刀風解形支節舒緩。
機關止廢不能動轉。
舉體酸痛如被針刺。
命盡終時見大黑闇如墜深坑。
獨遊曠野無有黨侶。
唯有修福為作親伴而擁護之。
若為後世宜速修福。
即說偈言: 若人命終時,獨往無伴黨。
畢定當舍離,所愛諸親友。
獨遊黑闇中,可畏恐怖處。
親愛皆别離,孤茕無徒伴。
是故應莊嚴,善法之資糧。
為滿此義故。
婆羅留支以六偈贊王。
即說偈言:雖有諸珍寶,積聚如雪山。
象馬衆寶車,謀臣及咒術。
專念死時至,不可以救免。
宜修諸善業,為己得利樂。
目如青蓮者,應勤行戒施。
死為大恐畏,聞者皆恐懼。
一切諸世間,無不終沒者,以是故大王,宜應觀死苦。
目如青蓮者,應當修善業。
為己得利樂,宜勤行戒施。
人命壽終時,财寶不随逐。
壯色及盛年,終不還重至。
目如青蓮者,應當修善業。
為己得利樂,宜勤行戒施。
彌力那侯沙,耶耶帝大王。
及屯豆摩羅,娑加跌利不。
翹離奢勢夫,逾越頻世波。
如是人中上,衆勝大王等。
軍衆及群宮,悉皆滅沒去。
欣慼相續生,意念次第起。
目如青蓮者,應當修善業。
使己受快樂,宜勤行
眼目已上眄,将為死毒中。
親屬在其側,睹之鹹悲泣。
以手觸其身,安慰言勿懼。
既見親慰喻,益更增悲感。
決定知已去,涉於死長途。
雖有衆财物,不可為資糧。
諸脈斷絕時,顔色皆變異。
命來催促已,如油盡燈滅。
當於如斯時,誰能修布施。
持戒及忍辱,精進禅智等。
如斯時未至,宜應勤用心。
(一五)複次若命終時欲赍财寶至於後世。
無有是處。
唯除布施作諸功德。
若懼後世得貧窮者,應修惠施。
我昔曾聞。
有一國王名曰難陀。
是時此王聚積珍寶規至後世。
嘿自思惟。
我今當集一國珍寶使外無馀。
貪聚财故以自己女置淫女樓上。
敕侍人言:若有人赍寶來求女者,其人并寶将至我邊。
如是集斂一國錢寶。
悉皆蕩盡聚於王庫。
時有寡婦唯有一子心甚敬愛。
而其此子見於王女儀容襄玮姿貌非凡。
心甚耽著。
家無财物。
無以自通。
遂至結玻身體羸瘦氣息微惙。
母問子言何患乃爾。
子具以狀啟白於母。
我若不得與彼交往。
定死不疑。
母語子言:國内所有一切錢寶盡無遺馀。
何處得寶。
複更思惟。
汝父死時。
口中有一金錢。
汝若發冢可得彼錢。
以用自通。
即随母言:往發父冢開口取錢。
既得錢已至王女邊。
爾時王女遣送此人并所與錢以示於王。
王見之已語此人言:國内金寶一切蕩盡除我庫中。
汝於何處得是錢來。
汝於今者必得伏藏。
種種拷楚徵得錢處。
此人白王。
我實不得地中伏藏。
我母示我。
亡父死時置錢口中。
我發冢取故得是錢。
時王遣人往撿虛實。
使人既到果見死父口中錢處。
然後方信。
王聞是已而自思忖。
我先聚集一切寶物。
望持此寶至于後世。
彼父一錢尚不能得赍持而去。
況複多也。
即說偈言: 我先勤聚集,一切衆珍寶。
望赍諸錢物,随己至後世。
今觀發冢者,還奪金錢齲一錢尚不随,況複多珍寶。
複作是思惟,當設何方便。
得使諸珍寶,随我至後世。
昔者頂生王,将從諸軍衆。
并象馬七寶,悉到於天上。
羅摩造草橋,得至楞伽城。
吾今欲昇天,無有諸梯蹬。
欲詣楞伽城,又複無津梁。
我今無方計,持寶至後世。
時有輔相聰慧知機。
已知王意而作是言:王所說者正是其理。
若受後身必須财寶。
然今珍寶及以象馬。
不可赍持至於後世。
何以故?王今此身尚自不能至於後世。
況複财寶象馬者乎。
當設何方令此珍寶得至後身。
唯有施與沙門婆羅門貧窮乞兒。
福報資人必至後世。
即說偈言: 莊嚴面目者,臨水見勝好。
好鬼随其面,影悉現水中。
莊嚴則影好,垢穢則影鬼。
今身如面貌,後受形如影。
莊嚴形戒慧,後得可愛果。
若作惡行者,後受報甚苦。
信心以财物,供養父母師。
沙門婆羅門,貧窮困厄者, 即是後有水,於中見面像。
施戒慧業影,亦複彼中現。
王有衆營從,宮人諸采女。
臣佐及吏民,音樂等倡妓。
如其命終時,悲戀送冢間。
到已便還家,無一随從者,後宮侍直等,庫藏衆珍寶。
象馬寶辇輿,一切娛樂具。
國邑諸人民,苑園遊戲處。
悉舍而獨逝,亦無随去者,唯有善惡業,随逐終不放。
若人臨終喘氣粗出。
喉舌乾燋不能下水言語不了。
瞻視不端筋脈斷絕。
刀風解形支節舒緩。
機關止廢不能動轉。
舉體酸痛如被針刺。
命盡終時見大黑闇如墜深坑。
獨遊曠野無有黨侶。
唯有修福為作親伴而擁護之。
若為後世宜速修福。
即說偈言: 若人命終時,獨往無伴黨。
畢定當舍離,所愛諸親友。
獨遊黑闇中,可畏恐怖處。
親愛皆别離,孤茕無徒伴。
是故應莊嚴,善法之資糧。
為滿此義故。
婆羅留支以六偈贊王。
即說偈言:雖有諸珍寶,積聚如雪山。
象馬衆寶車,謀臣及咒術。
專念死時至,不可以救免。
宜修諸善業,為己得利樂。
目如青蓮者,應勤行戒施。
死為大恐畏,聞者皆恐懼。
一切諸世間,無不終沒者,以是故大王,宜應觀死苦。
目如青蓮者,應當修善業。
為己得利樂,宜勤行戒施。
人命壽終時,财寶不随逐。
壯色及盛年,終不還重至。
目如青蓮者,應當修善業。
為己得利樂,宜勤行戒施。
彌力那侯沙,耶耶帝大王。
及屯豆摩羅,娑加跌利不。
翹離奢勢夫,逾越頻世波。
如是人中上,衆勝大王等。
軍衆及群宮,悉皆滅沒去。
欣慼相續生,意念次第起。
目如青蓮者,應當修善業。
使己受快樂,宜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