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定慧,無與佛等者,諸山須彌最,衆流海第一。
世間天人中,無有及佛者, 能為諸衆生,具受一切苦。
必令得解脫,終不放舍離。
誰有歸依佛,不得利益者,誰有歸依佛,而不解脫者, 誰随佛教旨,而不斷煩惱。
佛以神足力,降伏諸外道。
名稱普遠聞,遍滿十方刹。
唯佛師子吼,說諸行無我。
所說恒處中,不著於二邊。
天上及人中,皆作如是說。
不能善分别,結使諸業報。
如來涅槃後,諸國造塔廟。
莊嚴於世間,猶虛空星宿。
以是故當知,佛為最勝尊。
諸婆羅門聞是語已,有生信心者,有出家者,得道者複次應分别論。
所謂論者即是法也。
夫於法所宜善思惟。
若能思惟則解其義。
我昔曾聞。
有婆羅門名憍屍迦。
善知僧佉論衛世師論若提碎摩論。
如是等論解了分别。
彼婆羅門住華氏城中。
於其城外。
有一聚落。
彼婆羅門有少因緣。
詣彼聚落。
到所親家。
時其親友以緣事故馀行不在。
時憍屍迦婆羅門語其家人。
汝家頗有經書以不。
吾欲并讀待彼行還。
時所親婦即為取書。
偶得十二緣經而以與之。
既得經已至於林樹間閑靜之處。
而讀此經。
聞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齲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病死憂悲苦惱。
是名集谛。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名色滅。
名色滅則六入滅。
六入滅則觸滅。
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
愛滅則取滅。
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老病死憂悲苦惱衆苦集聚滅。
初讀一遍猶未解了。
至第二遍即解無我。
外道之法著於二見。
我見邊見。
於一切法深知生滅無有常者,而自念言:一切外論皆悉無有出生死法。
唯此經中有出生死解脫之法。
心生歡喜尋舉兩手。
而作是言:我於今者,始得實論。
始得實論。
端坐思惟深解其義。
容貌熙怡如花開敷複作是言:我今始知生死系縛解出世法。
乃悟外道所說諸論甚為欺诳不離生死。
歎言:佛法至真至實說有因果。
因滅則果滅。
外道法中甚為虛妄。
說言有果而無其因。
不解因果不識解脫。
自觀。
我昔深生怪笑。
雲何乃欲外道法中度生死河。
我昔外道求度生死。
譬如有人沒溺洹河波浪之中懼失身命值則攀緣既不免難沒水而死。
我亦如是,遇彼外道求度生死。
然其法中都無解脫出世之法。
沒生死河喪善身命堕三惡道。
今見此論當随順行得出生死。
外道經論如愚狂語。
九十六種道悉皆虛僞。
唯有佛道至真至正。
六師之徒及馀智者,鹹自稱為一切智人。
斯皆妄語。
唯佛世尊是一切智。
誠實不虛。
時憍屍迦即說偈言: 外道所為作,虛妄不真實。
猶如小兒戲,聚土作城郭。
醉象踐蹈之,散壞無遺馀。
佛破諸外論,其事亦如是, 時憍屍迦婆羅門。
深於佛法生信敬心。
舍外道法除去邪見。
晝夜常讀十二緣經。
時其所親方與諸婆羅門。
歸還其家問其婦言:我聞憍屍迦來至於此。
今何所在。
婦語夫言:彼婆羅門向借經書。
我取與之。
不識何經。
然其得已披攬翻覆。
彈指贊歎熙怡異常。
夫聞其言即往其所。
見憍屍迦端坐思惟。
即問之言:汝於今者何所思惟。
時憍屍迦說偈答曰: 愚癡無智慧,周回三有中。
如彼陶家輪,輪轉無窮已,我思十二緣,解脫之方所。
爾時親友即語之言:汝於是經乃能深生希有之想。
我釋種邊而得此經。
将欲洗卻其字以用書彼毗世師經。
憍屍迦婆羅門聞是語已呵責親友。
汝愚癡人。
雲何乃欲水洗斯經。
如是妙法宜用真金而以書寫。
盛以寶函種種供養。
即說偈言: 設我有财寶,以真金造塔。
七珍用廁填,寶案妙巾袠。
莊嚴極殊妙,而用以供養。
雖作如是事,尚不稱我意。
時其親友聞斯語已,甚懷忿恚而作是言:今此經中有何深妙未曾有事。
何必勝彼毗世師經。
欲以真金種種珍寶而為供養。
時憍屍迦聞是語已,愁然作色而作是言:汝今何故輕蔑佛經至於是乎。
彼毗世師論極有過患。
雲何乃用比於佛語。
如毗世師論不知法相錯亂因果。
於瓶因果淺近之法。
尚無慧解分别能知。
況解人身身根覺慧因果之義。
爾時其親友語憍屍迦言:汝今何故言毗世師論不解因果。
彼論中說破瓦以為瓶因。
雲何而言不解因果。
憍屍迦言:汝毗世師論實有是語。
然無道理。
汝今且觀如因於縷以為經緯然後有疊。
瓶瓨亦爾。
先有瓶故然後有瓦。
若先無瓶雲何有瓦。
複次破瓦無用瓶瓨有用。
是以破瓦不得為因。
現見陶師取泥成瓶不用破瓦。
又見瓶壞後有破瓦。
瓶若未壞雲何有破。
時親友言:汝意謂若毗世師論都無道理。
我等甯可徒勞其功而自辛苦。
時親友徒黨諸婆羅門聞是語已心生愁惱。
若如其言:毗世師論即於今日不可信耶。
憍屍迦言:毗世師論非但今者不可取信。
於昔已來善觀察者久不可信。
所以然者,昔佛十力未出世時。
一切衆生皆為無明之所覆蔽。
盲無目故。
於毗世師論生於明想。
佛日既出慧明照了。
毗世師論無所知曉。
都應棄舍。
譬如鸱鸺夜則遊行能有力用。
晝則藏竄無有力用。
毗世師論亦複如是,佛日既出彼論無用。
親友複言:若如汝言:毗世師論不如佛經。
然此佛經甯可得比
世間天人中,無有及佛者, 能為諸衆生,具受一切苦。
必令得解脫,終不放舍離。
誰有歸依佛,不得利益者,誰有歸依佛,而不解脫者, 誰随佛教旨,而不斷煩惱。
佛以神足力,降伏諸外道。
名稱普遠聞,遍滿十方刹。
唯佛師子吼,說諸行無我。
所說恒處中,不著於二邊。
天上及人中,皆作如是說。
不能善分别,結使諸業報。
如來涅槃後,諸國造塔廟。
莊嚴於世間,猶虛空星宿。
以是故當知,佛為最勝尊。
諸婆羅門聞是語已,有生信心者,有出家者,得道者複次應分别論。
所謂論者即是法也。
夫於法所宜善思惟。
若能思惟則解其義。
我昔曾聞。
有婆羅門名憍屍迦。
善知僧佉論衛世師論若提碎摩論。
如是等論解了分别。
彼婆羅門住華氏城中。
於其城外。
有一聚落。
彼婆羅門有少因緣。
詣彼聚落。
到所親家。
時其親友以緣事故馀行不在。
時憍屍迦婆羅門語其家人。
汝家頗有經書以不。
吾欲并讀待彼行還。
時所親婦即為取書。
偶得十二緣經而以與之。
既得經已至於林樹間閑靜之處。
而讀此經。
聞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齲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病死憂悲苦惱。
是名集谛。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名色滅。
名色滅則六入滅。
六入滅則觸滅。
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
愛滅則取滅。
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老病死憂悲苦惱衆苦集聚滅。
初讀一遍猶未解了。
至第二遍即解無我。
外道之法著於二見。
我見邊見。
於一切法深知生滅無有常者,而自念言:一切外論皆悉無有出生死法。
唯此經中有出生死解脫之法。
心生歡喜尋舉兩手。
而作是言:我於今者,始得實論。
始得實論。
端坐思惟深解其義。
容貌熙怡如花開敷複作是言:我今始知生死系縛解出世法。
乃悟外道所說諸論甚為欺诳不離生死。
歎言:佛法至真至實說有因果。
因滅則果滅。
外道法中甚為虛妄。
說言有果而無其因。
不解因果不識解脫。
自觀。
我昔深生怪笑。
雲何乃欲外道法中度生死河。
我昔外道求度生死。
譬如有人沒溺洹河波浪之中懼失身命值則攀緣既不免難沒水而死。
我亦如是,遇彼外道求度生死。
然其法中都無解脫出世之法。
沒生死河喪善身命堕三惡道。
今見此論當随順行得出生死。
外道經論如愚狂語。
九十六種道悉皆虛僞。
唯有佛道至真至正。
六師之徒及馀智者,鹹自稱為一切智人。
斯皆妄語。
唯佛世尊是一切智。
誠實不虛。
時憍屍迦即說偈言: 外道所為作,虛妄不真實。
猶如小兒戲,聚土作城郭。
醉象踐蹈之,散壞無遺馀。
佛破諸外論,其事亦如是, 時憍屍迦婆羅門。
深於佛法生信敬心。
舍外道法除去邪見。
晝夜常讀十二緣經。
時其所親方與諸婆羅門。
歸還其家問其婦言:我聞憍屍迦來至於此。
今何所在。
婦語夫言:彼婆羅門向借經書。
我取與之。
不識何經。
然其得已披攬翻覆。
彈指贊歎熙怡異常。
夫聞其言即往其所。
見憍屍迦端坐思惟。
即問之言:汝於今者何所思惟。
時憍屍迦說偈答曰: 愚癡無智慧,周回三有中。
如彼陶家輪,輪轉無窮已,我思十二緣,解脫之方所。
爾時親友即語之言:汝於是經乃能深生希有之想。
我釋種邊而得此經。
将欲洗卻其字以用書彼毗世師經。
憍屍迦婆羅門聞是語已呵責親友。
汝愚癡人。
雲何乃欲水洗斯經。
如是妙法宜用真金而以書寫。
盛以寶函種種供養。
即說偈言: 設我有财寶,以真金造塔。
七珍用廁填,寶案妙巾袠。
莊嚴極殊妙,而用以供養。
雖作如是事,尚不稱我意。
時其親友聞斯語已,甚懷忿恚而作是言:今此經中有何深妙未曾有事。
何必勝彼毗世師經。
欲以真金種種珍寶而為供養。
時憍屍迦聞是語已,愁然作色而作是言:汝今何故輕蔑佛經至於是乎。
彼毗世師論極有過患。
雲何乃用比於佛語。
如毗世師論不知法相錯亂因果。
於瓶因果淺近之法。
尚無慧解分别能知。
況解人身身根覺慧因果之義。
爾時其親友語憍屍迦言:汝今何故言毗世師論不解因果。
彼論中說破瓦以為瓶因。
雲何而言不解因果。
憍屍迦言:汝毗世師論實有是語。
然無道理。
汝今且觀如因於縷以為經緯然後有疊。
瓶瓨亦爾。
先有瓶故然後有瓦。
若先無瓶雲何有瓦。
複次破瓦無用瓶瓨有用。
是以破瓦不得為因。
現見陶師取泥成瓶不用破瓦。
又見瓶壞後有破瓦。
瓶若未壞雲何有破。
時親友言:汝意謂若毗世師論都無道理。
我等甯可徒勞其功而自辛苦。
時親友徒黨諸婆羅門聞是語已心生愁惱。
若如其言:毗世師論即於今日不可信耶。
憍屍迦言:毗世師論非但今者不可取信。
於昔已來善觀察者久不可信。
所以然者,昔佛十力未出世時。
一切衆生皆為無明之所覆蔽。
盲無目故。
於毗世師論生於明想。
佛日既出慧明照了。
毗世師論無所知曉。
都應棄舍。
譬如鸱鸺夜則遊行能有力用。
晝則藏竄無有力用。
毗世師論亦複如是,佛日既出彼論無用。
親友複言:若如汝言:毗世師論不如佛經。
然此佛經甯可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