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已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善知他心深觀察之。

    為何事故而設此會。

    乃知此會為财利故。

    爾時上座為此檀越說三惡道苦。

    而作是言:善哉善哉。

    檀越汝今所設供養。

    極是時施。

    色香美味皆悉具足。

    極為清淨。

    三惡道中無所乏少。

    時知識道人語上座言:何以為他咒願。

    三惡道中都無所乏。

    時僧上座語彼道人子。

    我雖年老倒錯說法。

    然此檀越不習於戒結使所使。

    我觀彼心故作是說。

    此檀越為五欲樂及财寶畜生。

    即說偈言: 施者所生處,财寶極廣大。

    以恃财寶故,能令起憍慢。

    憍慢越法度,盲冥愚凡失。

    以越法度故,則堕三惡趣。

     處於三惡道,猶如己舍宅。

    若生人天中,如似暫寄客。

    是故戒施伴,俱受於涅槃。

    戒能得生天,施能備衆具。

     所作為解脫,必盡於苦際。

    譬如種藕根,花葉悉具得。

    其根亦可食,修行於施戒。

    親近解脫林,快樂喻花葉。

     根喻於解脫,是故修戒施。

    必當為解脫,不應為世利。

     (三八)複次離諸難亦難。

    得於人身難。

    既得離諸難。

    應當常精勤。

    我昔曾聞。

    有一小兒聞經中說。

    盲龜值浮木孔其事甚難。

    時此小兒故穿一闆作孔受頭擲著池中。

    自入池中低頭舉頭欲望入孔。

    水漂闆故不可得值。

    即自思惟。

    極生厭惡。

    人身難得佛以大海為喻。

    浮木孔小盲龜無眼。

    百年一出實難可值。

    我今池小其闆孔大。

    複有兩眼日百出頭。

    猶不能值。

    況彼盲龜而當得值。

    即說偈言: 巨海極廣大,浮木孔複校百年而一出,得值甚為難。

    我今池水小,浮木孔極大。

    數數自出頭,不能值木孔。

     盲龜遇浮木,相值甚為難。

    惡道複人身,難值亦如是,我今值人身,應當不放逸。

    恒沙等諸佛,未曾得值遇。

     今日得谘受,十力世尊言:佛所說妙法,我必當修行。

    若能善修習,濟拔極為大。

    非他作己得,是故自精勤。

     若堕八難處,雲何可得離。

    世間業随逐,堕堕於惡道。

    我今當逃避,得出三有獄。

    若不出此獄,雲何得解脫。

     畜生道若幹,曆劫極長久。

    地獄及餓鬼,黑闇苦惱深。

    我若不勤修,雲何而得離。

    崄難諸惡道,今日得人身。

     不盡苦邊際,不離三有獄。

    應當勤方便,必離三有獄。

    我今求出家,必使得解脫。

     (三九)複次财錢難舍。

    智者若能修於小施莫起輕想。

    我昔曾聞。

    須和多國昔日有王名薩多福時王遊獵偶值一塔。

    即以五錢布施彼塔。

    有一旃陀羅遙唱善哉。

    即遣使捉将至王所。

    時王語言:汝今見我布施小故譏笑我耶。

    彼人白王。

    施我無畏然後當語。

    我於昔日於崄道中劫掠作賊。

    捉得一人急拳其手。

    我即思惟。

    此人拳手必有金錢。

    語令開手其人不肯。

    我捉弓箭用恐彼人。

    語言放手猶故不肯。

    我即挽弓向之。

    以貪寶故即便射殺。

    殺已即取得一銅錢。

    甯惜一錢不惜身命。

    如今大王無逼惱者,能持五錢用施佛塔。

    是故我今歎言善哉。

    即說偈言: 挽弓圓如輪,将欲害彼命。

    彼甯喪身命,不肯輸一錢。

    我見如此人,舍命不舍錢。

    是故我今者,見有舍錢者, 生於希有想,歎言難可作。

    不見有弓刀,強逼大王者,亦無有畏忌,開意舍難舍。

    苦求乃得錢,是故我今日。

     見有舍财者,心生未曾有。

    我自見其證,極苦不肯舍。

    大王今當知,慳心難可舍。

     (四○)複次善觀察所作當時雖有過後必有大益。

    我昔曾聞。

    有一比丘常被盜賊。

    一日之中堅閉門戶。

    賊複來至扣門而喚。

    比丘答言:我見汝時極大驚怖。

    汝可内手於彼向中。

    當與汝物。

    賊即内手置於向中。

    比丘以繩系之於柱。

    比丘執杖開門打之。

    打一下已語言:歸依佛。

    賊以畏故即便随語歸依於佛。

    複打二下語言歸依法。

    賊畏死故複言歸依法,第三打時複語之言:歸依僧。

    賊時畏故言歸依僧。

    即自思惟。

    今此道人有幾歸依。

    若多有者必更不見此閻浮提。

    必當命終。

    爾時比丘即放令去。

    以被打故身體疼痛久而得起。

    即求出家。

    有人問言:汝先作賊造諸惡行。

    以何事故出家修道。

    答彼人言:我亦觀察佛法之利然後出家。

    我於今日遇善知識。

    以杖打我三下。

    唯有少許命在不絕。

    如來世尊實一切智者,若教弟子四歸依者我命即絕。

    佛或遠見斯事教出比丘打賊三下。

    使我不死。

    是故世尊唯說三歸不說四歸。

    佛愍我故說三歸依不說四歸。

    即說偈言: 決定一切智,以憐愍我故。

    是以說三歸,不說有第四。

    為於三有故,而說三歸依。

    若當第四者,我則無歸依。

     我今可憐愍,身命於彼荊我見佛世尊,遠睹如斯事。

    生於未曾有,是故舍賊心。

    有因粗事解,或因細事悟。

     粗者悟粗事,細者解細事。

    由我心粗故,因粗事解悟。

     我解斯事故,是以求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