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一一)複次若有弟子。
能堅持戒為人宗仰。
一切世人并敬其師。
我昔曾聞。
有諸比丘曠野中行。
為賊剽掠剝脫衣裳。
時此群賊懼諸比丘往告聚落盡欲殺害。
賊中一人先曾出家。
語同伴言:今者何為盡欲殺害。
比丘之法不得傷草。
今若以草系諸比丘,彼畏傷故終不能得四向馳告。
賊即以草而系縛之。
舍之而去。
諸比丘等既被草縛。
恐犯禁戒不得挽絕。
身無衣服為日所炙。
蚊虻蠅蚤之所唼堯。
從旦被縛至於日中。
轉到日沒晦冥大闇。
夜行禽狩交橫馳走。
野狐群鳴鸱枭雊呼。
惡聲啼叫甚可怖畏。
有老比丘語諸年少。
汝等善聽。
人命促短如河駛流。
設處天堂不久磨滅。
況人間命而可保乎。
命既不久。
雲何為命而毀禁戒。
諸人當知。
人身難得。
佛法難值。
諸根難具。
信心難生。
此一一事皆難值遇。
譬如盲龜值浮木孔。
佛之正道不同於彼九十五種邪見倒惑無有果報。
修行佛道必獲正果。
雲何吝惜如此危脆不定之命毀佛聖教。
若護佛語現世名聞具足功德後受快樂。
如佛說偈。
若有智慧者,能堅持禁戒。
求人天涅槃,稱意而獲得。
名稱普聞知,一切鹹供養。
必得人天樂,亦獲解脫果。
伊羅缽龍王,以其毀禁戒。
搯傷樹葉故,命終堕龍中。
諸佛悉不記,彼得出龍時。
能堅持禁戒,斯事為甚難。
戒相極衆多,分别曉了難。
如劍林棘聚,處中多傷毀。
愚劣不堪任,護持如是戒。
是諸比丘為苦所逼。
不得屈申及以動轉。
恐絕於草傷犯禁戒。
自相謂言:我等修行亦如彼稱。
均平處所不令增減。
今在怖難恐懼之處。
執志不虧始别儜劍以斯賤命當貿貴法。
人天之樂及涅槃樂。
我等今者更無所趣。
唯當護戒,至死不犯。
即說偈言: 我等往昔來,造作衆惡業。
或得生人道,竊盜淫他妻。
王法受刑戮,計算不能數。
複受地獄苦,如是亦難計。
或受畜生身,牛羊及雞犬。
獐鹿禽狩等,為他所殺害。
喪身無涯限,未曾有少利。
我等於今者,為護聖戒故。
分舍是微命,必獲大利益。
我等今危厄,必定舍軀命。
若當命終後,生天受快樂。
若毀犯禁戒,現在惡名聞。
為人所輕賤,命終堕惡道。
今當共立要,於此至沒命。
假使此日光,曝我身命乾。
我要持佛戒,終不中毀犯。
假使諸惡狩,掴裂我手足。
終不敢毀犯,釋師子禁戒。
我甯持戒死不願犯禁生。
諸比丘等聞老比丘說是偈已,各正其身不動不遙譬如大樹無風之時枝葉不動。
時彼國王遇出田獵。
漸漸遊行至諸比丘所系之處。
王遙見之。
心生疑惑作是思惟。
彼裸形者為是尼揵為是沙門。
作是念已遣人往看。
諸比丘等深生慚愧障蔽其身。
使人審知釋子沙門。
何故知之。
右肩黑故。
使即還返白言:大王。
彼是沙門非為尼揵。
即說偈言: 王今應當知,彼為賊所劫。
慚愧為草系,如鈎制大象。
于時大王聞是事已,深生疑怪默作是念。
我今宜往彼比丘所。
作是念已,即說偈言:青草所系手,猶如鹦鹉翅。
又如祠天羊,不動亦不遙 雖知處危難,默住不傷草。
如林為火焚,犛牛為尾死。
說是偈已往至其所。
以偈問曰:身體極丁壯,無病似有力。
以何因緣故,草系不動轉。
汝等豈不知,身自有力耶。
為咒所迷惑,為是苦行耶。
為自厭患身,願速說其意。
於是比丘。
以偈答曰:此草甚脆弱,頓絕亦不難。
但為佛世尊,金剛戒所縛。
守諸法禁故,不敢挽頓絕。
佛說諸草木,悉是鬼神村。
我等不敢違,是以不能絕。
如似咒場中,為蛇畫境界。
以神咒力故,毒蛇不能度。
牟尼尊畫界,我等不敢越。
我等雖護命,會歸於磨滅。
願以持戒死,終不犯戒生。
有德及無德,俱共舍壽命。
有德慧命存,并複有名稱。
無德喪慧命,亦複失名譽。
我等諸沙門,以持戒為力。
持戒為良田,能生諸功德。
生天之梯蹬,名稱之種子。
得聖之橋津,諸利之首目。
誰有智慧者,欲壞戒德瓶。
爾時國王心甚歡喜。
即為比丘解草系縛。
而說偈言: 善哉能堅持,釋師子所說,甯舍己身命,護法不毀犯。
我今亦歸命,如是顯大法。
歸依離熱惱,牟尼解脫尊。
堅持禁戒者,我今亦歸命。
(一二)複次若人内心賢善則多安隐利益一切。
是故智者應修其心恒令賢善。
我昔曾聞。
有諸比丘,與諸估客入海采寶。
既至海中船舫破壞。
爾時有一年少比丘捉一枚闆。
上座比丘。
不得闆
能堅持戒為人宗仰。
一切世人并敬其師。
我昔曾聞。
有諸比丘曠野中行。
為賊剽掠剝脫衣裳。
時此群賊懼諸比丘往告聚落盡欲殺害。
賊中一人先曾出家。
語同伴言:今者何為盡欲殺害。
比丘之法不得傷草。
今若以草系諸比丘,彼畏傷故終不能得四向馳告。
賊即以草而系縛之。
舍之而去。
諸比丘等既被草縛。
恐犯禁戒不得挽絕。
身無衣服為日所炙。
蚊虻蠅蚤之所唼堯。
從旦被縛至於日中。
轉到日沒晦冥大闇。
夜行禽狩交橫馳走。
野狐群鳴鸱枭雊呼。
惡聲啼叫甚可怖畏。
有老比丘語諸年少。
汝等善聽。
人命促短如河駛流。
設處天堂不久磨滅。
況人間命而可保乎。
命既不久。
雲何為命而毀禁戒。
諸人當知。
人身難得。
佛法難值。
諸根難具。
信心難生。
此一一事皆難值遇。
譬如盲龜值浮木孔。
佛之正道不同於彼九十五種邪見倒惑無有果報。
修行佛道必獲正果。
雲何吝惜如此危脆不定之命毀佛聖教。
若護佛語現世名聞具足功德後受快樂。
如佛說偈。
若有智慧者,能堅持禁戒。
求人天涅槃,稱意而獲得。
名稱普聞知,一切鹹供養。
必得人天樂,亦獲解脫果。
伊羅缽龍王,以其毀禁戒。
搯傷樹葉故,命終堕龍中。
諸佛悉不記,彼得出龍時。
能堅持禁戒,斯事為甚難。
戒相極衆多,分别曉了難。
如劍林棘聚,處中多傷毀。
愚劣不堪任,護持如是戒。
是諸比丘為苦所逼。
不得屈申及以動轉。
恐絕於草傷犯禁戒。
自相謂言:我等修行亦如彼稱。
均平處所不令增減。
今在怖難恐懼之處。
執志不虧始别儜劍以斯賤命當貿貴法。
人天之樂及涅槃樂。
我等今者更無所趣。
唯當護戒,至死不犯。
即說偈言: 我等往昔來,造作衆惡業。
或得生人道,竊盜淫他妻。
王法受刑戮,計算不能數。
複受地獄苦,如是亦難計。
或受畜生身,牛羊及雞犬。
獐鹿禽狩等,為他所殺害。
喪身無涯限,未曾有少利。
我等於今者,為護聖戒故。
分舍是微命,必獲大利益。
我等今危厄,必定舍軀命。
若當命終後,生天受快樂。
若毀犯禁戒,現在惡名聞。
為人所輕賤,命終堕惡道。
今當共立要,於此至沒命。
假使此日光,曝我身命乾。
我要持佛戒,終不中毀犯。
假使諸惡狩,掴裂我手足。
終不敢毀犯,釋師子禁戒。
我甯持戒死不願犯禁生。
諸比丘等聞老比丘說是偈已,各正其身不動不遙譬如大樹無風之時枝葉不動。
時彼國王遇出田獵。
漸漸遊行至諸比丘所系之處。
王遙見之。
心生疑惑作是思惟。
彼裸形者為是尼揵為是沙門。
作是念已遣人往看。
諸比丘等深生慚愧障蔽其身。
使人審知釋子沙門。
何故知之。
右肩黑故。
使即還返白言:大王。
彼是沙門非為尼揵。
即說偈言: 王今應當知,彼為賊所劫。
慚愧為草系,如鈎制大象。
于時大王聞是事已,深生疑怪默作是念。
我今宜往彼比丘所。
作是念已,即說偈言:青草所系手,猶如鹦鹉翅。
又如祠天羊,不動亦不遙 雖知處危難,默住不傷草。
如林為火焚,犛牛為尾死。
說是偈已往至其所。
以偈問曰:身體極丁壯,無病似有力。
以何因緣故,草系不動轉。
汝等豈不知,身自有力耶。
為咒所迷惑,為是苦行耶。
為自厭患身,願速說其意。
於是比丘。
以偈答曰:此草甚脆弱,頓絕亦不難。
但為佛世尊,金剛戒所縛。
守諸法禁故,不敢挽頓絕。
佛說諸草木,悉是鬼神村。
我等不敢違,是以不能絕。
如似咒場中,為蛇畫境界。
以神咒力故,毒蛇不能度。
牟尼尊畫界,我等不敢越。
我等雖護命,會歸於磨滅。
願以持戒死,終不犯戒生。
有德及無德,俱共舍壽命。
有德慧命存,并複有名稱。
無德喪慧命,亦複失名譽。
我等諸沙門,以持戒為力。
持戒為良田,能生諸功德。
生天之梯蹬,名稱之種子。
得聖之橋津,諸利之首目。
誰有智慧者,欲壞戒德瓶。
爾時國王心甚歡喜。
即為比丘解草系縛。
而說偈言: 善哉能堅持,釋師子所說,甯舍己身命,護法不毀犯。
我今亦歸命,如是顯大法。
歸依離熱惱,牟尼解脫尊。
堅持禁戒者,我今亦歸命。
(一二)複次若人内心賢善則多安隐利益一切。
是故智者應修其心恒令賢善。
我昔曾聞。
有諸比丘,與諸估客入海采寶。
既至海中船舫破壞。
爾時有一年少比丘捉一枚闆。
上座比丘。
不得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