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五五)複次若人贊佛得大果報。

    為諸衆人之所恭敬。

    是故應當勤心贊敬。

    我昔曾聞。

    迦葉佛時有一法師為衆說法。

    於大衆中贊迦葉佛。

    以是緣故命終生天。

    於人天中常受快樂。

    於釋迦文佛般涅槃後百年。

    阿輸伽王時。

    為大法師得羅漢果。

    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常有妙香。

    從其口出。

    時彼法師去阿輸伽王不遠。

    為衆說法。

    口中香氣達於王所。

    王聞香氣心生疑惑。

    作是思惟。

    彼比丘者為和妙香含於口耶。

    香氣乃爾。

    作是念已,語比丘言:開口。

    時比丘開口都無所有。

    複語漱口。

    既漱口已猶有香氣。

    比丘白王。

    何故語我張口漱口。

    時王答言:我聞香氣心生疑故。

    使汝張口及以漱口。

    香氣逾盛。

    惟有此香口無所有。

    王語比丘願為我說。

    比丘微笑。

    即說偈言: 大地自在者,今當為汝說。

    此非沈水香,複非花葉莖。

    栴檀等諸香,和合能出是。

    我生希有心,而作如是言: 由昔贊迦葉,便獲如是香。

    彼佛時已合,與新香無異。

    晝夜恒有香,未曾有斷絕。

     王言:大德久近得此香。

    比丘答曰:久已得之。

    王今善聽。

    往昔過去有佛名曰迦葉。

    我於彼時精勤修集而得此香。

    時王聞已生希有心。

    而問比丘。

    我猶不悟。

    唯願解說。

    時彼比丘而白王言:大王。

    至心善聽。

    我於迦葉佛時作說法比丘在大衆前。

    生歡喜心贊歎彼佛。

    即說偈言: 金色身晃曜,歡喜生贊歎。

    因此福德力,在在受生處。

    身身随此業,常有如此香。

    勝於優缽羅,及以瞻蔔香。

     香氣既充塞,聞者皆欣悅。

    如飲甘露味,服之無厭足。

     爾時大王聞斯語已,身毛皆豎。

    而作是言:嗚呼贊佛功德乃獲是報。

    比丘答言:大王。

    勿謂是果受報如此。

    複說偈言:名稱與福德,色力及安樂。

     已有此功德,人無輕賤者,威光可愛樂,意志深弘廣。

    能離諸過惡,皆由贊佛故。

    如斯之福報,賢智乃能說。

     受身既以盡,獲於甘露迹。

    爾時大王複問比丘。

    贊佛功德其事雲何。

    爾時比丘說偈答言:我於大衆中,贊佛實功德。

    由是因緣故,名稱滿十方。

     說佛諸善業,大衆聞歡喜。

    形貌皆熙怡,由前贊佛故。

    顔色有威光,說法得盡苦。

    彼如來所說,與諸修善者, 作樂因緣故,得樂之果報。

    雲何名之佛,說言有十力。

    諸有得此法,不為人所輕。

    況諸說法者,昇於法座上。

     贊立佛功德,降伏諸外道。

    以贊佛德故,獲於上妙身。

    便為諸人說,可樂之正道。

    以是因緣故,猶如秋滿月。

     為衆之所愛,贊歎佛實德。

    窮劫猶難盡,假使舌消澌。

    終不中休廢,常作如是心。

    世世受生處,言說悉辯了。

     說佛自然智,增長衆智慧。

    以是因緣故,所生得勝智。

    說一切世間,皆是業緣作。

    聞已獲諸善,由離諸惡故。

     生處離諸過,貪瞋我見等。

    如油注熱鐵,皆悉消涸荊如此等諸事,何處不適意。

    我以因緣箭,壞汝諸網弓。

     複已言辯父,思惟善說母。

     爾時大王聞斯偈已,即起合掌。

    而作是言:所說極妙善入我心。

    王說偈言:聞說我意解,歎佛功德果。

    略而言說之,常應贊歎佛。

     以何因緣而說此事。

    為說法者得大果報。

    諸有說法應生喜心。

     (五六)複次有大功德猶修無倦。

    況無福者而當懈慢。

    我昔曾聞。

    尊者摩诃迦葉。

    入諸禅定解脫三昧。

    欲使修福衆生下善種子獲福無量。

    於其晨朝著佛所與僧伽梨衣。

    而往乞食。

    時有睹者,即說偈言: 贊歎彼勝者,著於如來衣。

    人天八部前,佛分座令坐。

    時佛亦複贊歎迦葉。

    即說偈言:汝今修行善,如月漸增長。

     如空中動手,無有障礙者,身如清淨水,無有諸塵翳。

    佛常於衆前,贊歎其功德。

    乃至未來世,彌勒成佛時。

     亦複贊歎彼,而告大衆言:此是牟尼尊,苦行之弟子。

    具十二頭陀,少欲知足中。

    最名為第一,此名為迦葉。

     人天八部前,贊歎其功德。

     爾時帝釋見彼迦葉行步容裕。

    遙於宮殿合掌恭敬。

    其婦舍之。

    而問之言:汝今見誰恭敬如是,爾時帝釋即說偈答。

    處於欲火中,系念常在前。

     雖與金色婦,同室無著心。

    身依於禅定,心意亦快樂。

    入城聚落中,而欲行乞食。

    以智慧耕地,壞破過惡草。

     是名善福田,所種果不虛。

     爾時舍之以敬重心仰視帝釋。

    而白之言:汝最尊貴居放逸處。

    猶有善心修於福德。

    帝釋以偈答言:以施因緣故,我最得自在。

    天人阿修羅,愛重尊敬我。

     晝夜憶念施,故我得如是,如得多伏藏,衆寶盈滿出。

     尊者迦葉到貧裡巷樂受貧施。

    爾時帝釋化作織師貧窮老人。

    舍之亦化為老母著弊壞衣。

    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