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與諸沙門同道而行。
有一年少比丘。
笑彼倮形以無慚愧。
時彼倮形衆中有婆羅門少解佛法。
語比丘言:長老不可以汝出家票幟輕慢欺人。
不可以汝出家形貌能斷煩惱。
若未能斷生死流轉未有出期。
汝於後身未脫倮形。
何故見笑。
汝於今者,生死之中如兜羅樹華随風東西未有定時。
汝應自笑不應笑他。
知汝後時為趣何道。
如灰覆火。
結使在心未必可保。
汝今莫自謂有慚愧。
睹汝所為未得脫於諸見之網。
夫慚愧者,定不入於諸見之網。
若不起惡覺。
是名慚愧。
汝自不入決定數中。
雲何笑他。
時諸比丘聞倮形婆羅門如法而說。
默無所答。
馀比丘聞已歎言正說。
能斷結者名有慚愧。
若不斷結名比丘者,伎人剃發應是比丘。
然諸伎人雖複剃發不名比丘。
當知得見四真谛法名真沙門。
何以故?如經中說。
不見四谛邪正不定。
邪正不定所見錯謬。
是故應當勤修四谛。
若見谛者所見真正。
永離邪趣。
(二○)複次善觀察者,見於好色無有欲意多生厭惡。
見好色時不起愛瞋我昔曾聞。
有一寺廟。
多諸比丘中有法師。
三明六通。
言辭巧妙。
具足辯才。
知自他論善能問答。
應機說法悅適衆心。
能然法燈照除愚冥。
使城内外所有人民於日日中皆來聽法。
既聽受已,乃至少年皆不放逸。
時彼城中有舊淫女。
鹹皆歎息作如是言:我等今者無人往返受若斯苦。
為當久近彼淫女。
女盛年端正聰慧非凡善知世論。
女人所有六十四藝悉皆明達。
見母憂慘。
即問母言:今者何故憂苦乃爾。
母告女言:今此城中一切人民悉樂聽法。
更無往返至我邊者,資财空匮無由而得。
我以此事是故愁耳。
女聞是已自恃端正語其母言:我今自嚴往至彼會。
能令彼會一切衆人悉随我來。
作是語已尋自沐浴衆香塗身。
嬰珞上服首戴華鬘。
足所著履衆寶莊校。
右手執杖行步妖嬰。
逶迤弄姿種種莊嚴。
如華樹行,猶如天人。
将諸侍從。
華鬘嬰珞嚴身上服亦皆殊妙。
此諸從者,或執金瓶。
或持拂扇。
或捉香花。
侍衛彼女。
将諸妓人而自圍繞。
并語并笑。
或舉右手指麾道徑。
複有黃公耳插衆華。
玄黃朱紫采畫其身。
歡笑戲谑種種巧嘲。
亦複舉手指前指後。
於其路中香氣四塞鼓樂弦歌。
往至寺所處一空室。
待衆集會說法時到。
無數千人皆來聚集。
爾時法師頭發極白秀眉覆目。
善調諸根其心無畏。
如師子王。
即昇高座。
而說偈言: 我觀淺智者,莫由昇此座。
怯弱如野幹,戰懼不自甯。
吾今昇此座,處衆無所畏。
喻如狩中王,哮吼摧邪論。
爾時法師即為大衆次第說法。
時彼淫女為欲擾動時衆心故。
即於門中而現其身。
其所将從散入人間。
各指淫女語衆人言:此女端嚴姿容可愛。
汝等且觀用聽法為。
時彼諸人聞是語已,即便顧盻心意不安。
爾時法師未解其意。
怪其所以即問衆人。
汝等何故視瞻改常心意錯亂。
汝豈不知。
死來迅速猶如奔馬。
是故宜勤修諸善行。
即說偈言: 十力大法炬,普照於世界。
慧明未潛隐,宜速修善業。
堅意集善行,晝夜勿懈倦。
一切智語燈,不久當隐沒。
若其隐沒後,衆生盡黑闇。
雖有日光照,猶名為大瞑。
爾時衆會聞是偈已,敬奉法教攝意聽法。
時彼淫女見衆人等攝心斂意。
複作姿态。
衆會睹已,心還散亂。
爾時法師複說偈言:彼女作姿态,令會生渴愛。
為欲情所牽,奪其專念心。
用敬吾教故,遮制令還止。
如何彼妖{薛女},惑亂衆人目。
譬如青蓮鬘,漂鼓随波動。
衆心亦如是,熠燿不暫停。
爾時衆人情既耽惑。
觀此妙色失慚愧心。
更相指示。
而說偈言:斯女美姿容,今來甚為吉。
如彼月初生,墜落在于地。
容貌超時倫,淨目極美妙。
将非藍婆女,為帝釋所遣。
或是功德天,然手不執花。
複有一人。
而說偈言: 咄哉此女人,儀容甚奇妙。
目如青蓮花,鼻傭眉如畫。
兩頰悉平滿,丹唇齒齊密。
凝膚極軟懦,莊麗甚殊特。
威相可悅樂,炜耀如金山。
時諸優婆塞。
愛其容貌。
心意錯亂。
時彼淫女左右侍從。
見斯事已深自慶幸。
叱叱而言:我等今者所作甚善。
能使衆會注意乃爾。
彼時法師怪諸四衆搔擾改常。
以手搴眉顧瞻時會。
見是淫女儀容端正。
及其侍從皆悉莊嚴。
淫女處中敫若明星。
奪愚人心令失正念。
時彼法師觀女人意為以何事而來此耶。
即默入定知其邪惑不為聽法。
然此法師雖斷瞋恚外現忿色。
發聲高唱
有一年少比丘。
笑彼倮形以無慚愧。
時彼倮形衆中有婆羅門少解佛法。
語比丘言:長老不可以汝出家票幟輕慢欺人。
不可以汝出家形貌能斷煩惱。
若未能斷生死流轉未有出期。
汝於後身未脫倮形。
何故見笑。
汝於今者,生死之中如兜羅樹華随風東西未有定時。
汝應自笑不應笑他。
知汝後時為趣何道。
如灰覆火。
結使在心未必可保。
汝今莫自謂有慚愧。
睹汝所為未得脫於諸見之網。
夫慚愧者,定不入於諸見之網。
若不起惡覺。
是名慚愧。
汝自不入決定數中。
雲何笑他。
時諸比丘聞倮形婆羅門如法而說。
默無所答。
馀比丘聞已歎言正說。
能斷結者名有慚愧。
若不斷結名比丘者,伎人剃發應是比丘。
然諸伎人雖複剃發不名比丘。
當知得見四真谛法名真沙門。
何以故?如經中說。
不見四谛邪正不定。
邪正不定所見錯謬。
是故應當勤修四谛。
若見谛者所見真正。
永離邪趣。
(二○)複次善觀察者,見於好色無有欲意多生厭惡。
見好色時不起愛瞋我昔曾聞。
有一寺廟。
多諸比丘中有法師。
三明六通。
言辭巧妙。
具足辯才。
知自他論善能問答。
應機說法悅適衆心。
能然法燈照除愚冥。
使城内外所有人民於日日中皆來聽法。
既聽受已,乃至少年皆不放逸。
時彼城中有舊淫女。
鹹皆歎息作如是言:我等今者無人往返受若斯苦。
為當久近彼淫女。
女盛年端正聰慧非凡善知世論。
女人所有六十四藝悉皆明達。
見母憂慘。
即問母言:今者何故憂苦乃爾。
母告女言:今此城中一切人民悉樂聽法。
更無往返至我邊者,資财空匮無由而得。
我以此事是故愁耳。
女聞是已自恃端正語其母言:我今自嚴往至彼會。
能令彼會一切衆人悉随我來。
作是語已尋自沐浴衆香塗身。
嬰珞上服首戴華鬘。
足所著履衆寶莊校。
右手執杖行步妖嬰。
逶迤弄姿種種莊嚴。
如華樹行,猶如天人。
将諸侍從。
華鬘嬰珞嚴身上服亦皆殊妙。
此諸從者,或執金瓶。
或持拂扇。
或捉香花。
侍衛彼女。
将諸妓人而自圍繞。
并語并笑。
或舉右手指麾道徑。
複有黃公耳插衆華。
玄黃朱紫采畫其身。
歡笑戲谑種種巧嘲。
亦複舉手指前指後。
於其路中香氣四塞鼓樂弦歌。
往至寺所處一空室。
待衆集會說法時到。
無數千人皆來聚集。
爾時法師頭發極白秀眉覆目。
善調諸根其心無畏。
如師子王。
即昇高座。
而說偈言: 我觀淺智者,莫由昇此座。
怯弱如野幹,戰懼不自甯。
吾今昇此座,處衆無所畏。
喻如狩中王,哮吼摧邪論。
爾時法師即為大衆次第說法。
時彼淫女為欲擾動時衆心故。
即於門中而現其身。
其所将從散入人間。
各指淫女語衆人言:此女端嚴姿容可愛。
汝等且觀用聽法為。
時彼諸人聞是語已,即便顧盻心意不安。
爾時法師未解其意。
怪其所以即問衆人。
汝等何故視瞻改常心意錯亂。
汝豈不知。
死來迅速猶如奔馬。
是故宜勤修諸善行。
即說偈言: 十力大法炬,普照於世界。
慧明未潛隐,宜速修善業。
堅意集善行,晝夜勿懈倦。
一切智語燈,不久當隐沒。
若其隐沒後,衆生盡黑闇。
雖有日光照,猶名為大瞑。
爾時衆會聞是偈已,敬奉法教攝意聽法。
時彼淫女見衆人等攝心斂意。
複作姿态。
衆會睹已,心還散亂。
爾時法師複說偈言:彼女作姿态,令會生渴愛。
為欲情所牽,奪其專念心。
用敬吾教故,遮制令還止。
如何彼妖{薛女},惑亂衆人目。
譬如青蓮鬘,漂鼓随波動。
衆心亦如是,熠燿不暫停。
爾時衆人情既耽惑。
觀此妙色失慚愧心。
更相指示。
而說偈言:斯女美姿容,今來甚為吉。
如彼月初生,墜落在于地。
容貌超時倫,淨目極美妙。
将非藍婆女,為帝釋所遣。
或是功德天,然手不執花。
複有一人。
而說偈言: 咄哉此女人,儀容甚奇妙。
目如青蓮花,鼻傭眉如畫。
兩頰悉平滿,丹唇齒齊密。
凝膚極軟懦,莊麗甚殊特。
威相可悅樂,炜耀如金山。
時諸優婆塞。
愛其容貌。
心意錯亂。
時彼淫女左右侍從。
見斯事已深自慶幸。
叱叱而言:我等今者所作甚善。
能使衆會注意乃爾。
彼時法師怪諸四衆搔擾改常。
以手搴眉顧瞻時會。
見是淫女儀容端正。
及其侍從皆悉莊嚴。
淫女處中敫若明星。
奪愚人心令失正念。
時彼法師觀女人意為以何事而來此耶。
即默入定知其邪惑不為聽法。
然此法師雖斷瞋恚外現忿色。
發聲高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