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六一)複次少智之人見佛相好猶發善心。

    況複智慧大德之人。

    而當不發於善心耶。

    我昔曾聞。

    佛在舍衛國。

    時波斯匿王請佛及僧。

    於九十日夏坐安居。

    集諸牛群近佛精舍[W169]乳供佛。

    時有千婆羅門貪牛乳故。

    共牧牛人行止相随。

    時牧牛人聞婆羅門誦韋陀上典悉皆通利善了分别。

    或有婆羅門但有空名實無知曉。

    又有明知咒術不解韋陀。

    有明韋陀不知咒術。

    爾時世尊於夏四月安居已訖。

    於自恣時王敕牧人。

    今不須乳。

    随逐水草放汝諸牛。

    又敕之言:汝若去時必往辭佛。

    佛若說法汝好谛聽。

    時彼牧人作如是念。

    佛世尊者是一切智為非是乎。

    作是念已向祇陀林詣世尊所。

     爾時世尊大衆圍繞坐於樹下。

    知牧牛人來至林中。

    即為牧牛人於身毛孔出諸光明。

    其光照曜映蔽林野。

    如融金聚。

    又如雨酥降注火中。

    牧人視之無厭。

    即生希有難見之想。

    各相謂言:此光明者如瞻蔔花遍滿林中。

    為是何光。

    即說偈言: 斯林甚嚴麗,光色忽改常。

    将非天寶林,移殖此園耶。

    晖赫如金樓亦如天帝幢。

    其明過電光,熾炎逾酥火。

     或日月天子,降遊此林間。

     時牧牛者說此偈已,向祇陀林至世尊所。

    睹佛圓光如百千日。

    三十二種大人之相炳著明了。

    各皆歡喜生希有想。

    各各贊歎。

    即說偈言:釋種王子身,端嚴甚輝妙。

     威光極盛熾,睹之生歡悅。

    身心皆快樂,善哉寂淡泊。

    湛然無畏懼,略說其色相。

    善稱於種智,世間皆傳說。

     真實不虛妄,鹹言是佛陀。

    無不稱佛者,憶持著於心。

    口亦如是說,粗略其旨要。

    不可具廣說,總說其要言。

     是釋種中日,名實稱色像。

    色像亦稱名,相好及福利。

    炳然而顯現,猶如於衆寶。

    羅列自嚴飾,威德甚赫奕。

     圓光滿一尋,猶如真金山。

    能奪衆人目,樂觀不舍離。

    衆人之所愛,體是一切智。

    如人大叫喚,口唱如是言: 一切種智者,今在此身中。

    世間出種智,必在於此中。

    何有功德智,不視如此智。

    如此妙身器,真實能堪受。

     功巧及畫素,未曾見是像。

    終更不生疑,言非一切智。

    如此妙形容,功德必滿足。

    極有此妙形,終不空無德。

     應須決定解,不應逐音聲。

     爾時牧人作如是言:我等應當用決定解。

    複作是念。

    今我牧牛有何智力而用決了。

    我等亦可決定解知。

    雲何可知。

    又言:我等雖複牧牛可分别知。

    彼生王宮智能技術一切皆學。

    不應知彼牧牛之法。

    我今當問牧牛之事。

    其必不知。

    即說偈言: 韋陀與射術,醫方及祠祀。

    天文并聲論,文筆根本論。

    立天祀之論,諸論之因本。

    辭辯巧言論,善學淫泆論。

     求覓财利論,清淨種姓論。

    一切萬物論,十種名字論。

    算數計校論,圍棋博奕論。

    原本書學論,音樂倡伎論。

     吹貝歌法論,舞法笑法論。

    欺弄及庠序,舉動花鬘論。

    如是等諸論,悉皆善通達。

    按摩除疲勞,善别摩尼價。

     善别衣帛法,采色及臘櫻機關與胡膠,射術計合離。

    又善知裁割,刻雕成衆像。

    文章與書畫,無不悉通達。

     又複善能知,和香作華鬘。

    善知占夢法,善知飛鳥音。

    善知相男女,善知象馬法。

    又善知鼓音,及以擊鼓法。

     善知鬥戰法,善知不鬥戰。

    調馬弄槊法,善知跳踯法。

    善知奔走法,善知濟度法。

    如是等諸法,無事不明練。

     如是諸勝衆智技能。

    盡是王子之所通利。

    若知此事是其所學。

    是不為奇。

    若知淺近凡庶所學牧牛之法。

    當知真是一切智人。

    於是牧人即問佛言:幾法成就於牧牛法令牛增長。

    佛告之曰:成就十一法。

    牛群增長得不損減。

    若不知色。

    又不知相。

    不知早起及以拂拭。

    不知覆瘡。

    不知作煙。

    不知大道法。

    不知牛善行來歡喜法。

    不知濟度處。

    不知好放牧處。

    不善知[W169]乳留遺馀法。

    不善料理牛主盜法。

    若不善知如是法者,不名為解牧牛之法。

    若知此法名為善解。

    時諸牧人聞斯語已皆生歡喜。

    而作是言:我等宿老放牛之人。

    尚所不知。

    況我等輩而能得知此十一法。

    是故當知。

    如來世尊具一切智。

    諸牧牛人心生信解求佛出家。

    佛即為說。

    有十一法比丘應學。

    如修多羅中廣說。

     (六二)複次不求供養及與恭敬。

    如是大人唯求持行。

    我昔曾聞。

    如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九十日中夏安居訖。

    世尊欲去。

    須達多即請世尊在此而祝爾時如來不受其請。

    毗舍佉鹿子母諸優婆夷等亦求請佛。

    如來不許。

    舍衛國中優婆塞等并諸宿舊大臣輔相亦求請佛。

    迦毗梨王諸兄弟等并祇陀諸王子波斯匿王等亦求請佛。

    爾時世尊各皆不許。

    爾時須達多以佛不許不果所願。

    還詣家中憂惱涕泣。

    如來往昔為菩薩時。

    詣迦蘭郁頭藍弗所。

    彼諸徒衆與佛别時生大苦惱。

    況須達多見於真谛。

    是佛優婆塞奉事已久。

    與世尊别而當不悲惱耶。

    如本行中廣說。

     時須達多婢字福梨伽。

    從外持水來入至須達所。

    以已持水置大器中。

    倒水未訖。

    見長者悲涕。

    以瓶置地。

    白長者言:以何因緣而悲涕耶。

    時長者須達多答婢言:世尊欲詣馀方。

    諸大長者國王大臣各各求請。

    皆不欲住故我悲涕。

    婢白長者言:不能請佛住於國耶。

    長者語言:我等盡力勸請及城中諸人諸勝婆羅門等鹹皆勸請。

    悉亦不受。

    諸王大臣勸請如來。

    皆悉疲極不能使祝世間真濟今必欲去。

    以戀慕故憂慘不樂。

    長者語福梨伽言: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