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猶如春農夫,不下於種子。

    至秋無果實,而可得收獲。

    汝等亦如是,不種善根子。

    但修諸苦行,畢竟無所獲。

     夫欲修道者,當資於此身。

    以美味飲食,充足於軀命。

    氣力既充溢,能修戒定慧。

    斷食甚饑渴,身心俱擾惱。

     不令心專定,雲何獲聖果。

    雖複食餚膳,不貪著美味。

    但為戒實語,施忍及禅定。

    斯等為種子,能獲善果報。

     身雖受饑渴,而心望美味。

    因時尚不甘,況當獲美果。

    若有殘害心,使他生畏怖。

    若除殘害心能施無畏者, 是則名行法,若複生殘害。

    稱之為非法,美味充足者,終無害他意以無害心故。

    無有損於彼,設起大慈心。

     然得大善果,汝雖行自餓。

    饑渴而睡眠,亦複無益事。

    外道作是言如汝起慈心。

    不必能利益,而得大果報。

     自餓而睡眠,其事亦如是,雖無益於彼,亦得善果報。

    優婆塞答言,慈心除瞋害。

    以除瞋害故能獲善果報。

     汝法作苦行,增長於瞋故。

    便起身口惡,雲何得善果。

    慈心則不爾,若起慈心時。

    能除滅瞋害以無瞋害故。

     則起身口善,無益而苦行。

    雲何同慈善譬如師子吼。

    諸獸無在前,如來無礙辯。

    其事亦如是,一切諸外道。

     無敢抗對者,說法摧外道。

    默然無詶答。

     (八)複次夫身口業不能自在要由於意。

    我昔曾聞。

    有比丘尼至賒伽羅國。

    於彼國中。

    有婆羅門。

    五熱炙身額上流水。

    胸腋懷中悉皆流汗。

    咽喉乾燥唇舌燋然。

    無有涎唾。

    四面置火,猶如融金。

    亦如黃發。

    紅赤熾然。

    夏日盛熱以炙其上。

    展轉反側無可避處。

    身體燋爛如餅在钅敖。

    此婆羅門常著縷褐五熱炙身。

    時人因名号縷褐炙。

    時比丘尼見是事已,而語之言:汝可炙者而不炙之。

    不可炙者而便炙之。

    爾時縷褐聞是語已,極生瞋恚而作是言:惡剃發者何者可炙。

    比丘尼言:汝若欲知可炙處者,汝但炙汝瞋忿之心。

    若能炙心是名真炙。

    如牛駕車。

    車若不行乃須策牛不須打車。

    身猶如車。

    心如彼牛。

    以是義故汝應炙心雲何暴身。

    又複身者如林如牆。

    雖複燒炙将何所補。

    即說偈言: 心如城主,城主瞋恚乃欲求城。

    無所增益,譬如師子,有人或以。

    弓箭瓦石,而打射之,而彼師子。

    逐逐彼人,譬如癡犬,有人打擲。

     便逐瓦石,不知尋本,言師子者,喻智慧人,能求其本,而滅煩惱。

    言癡犬者,即是外道,五熱炙身。

    不識心本,婆羅門言,何名炙心。

     比丘尼言,四谛之智,如四火聚。

    修道如日,夫智慧者,以四谛火。

    修道淨日,以此五法,而炙其心。

    而此身者,不得自在,何故苦身。

     若欲苦者,當苦於彼,能苦身本。

    行來坐卧,非身所為,但為心使。

    若非身作,過在於心,何故苦身。

    心若離身,身如木石,是以智者, 宜責其心,不應苦身,又汝以此。

    五熱炙身,以為苦行,而得道者,地獄衆生,受苦無量,種種楚毒。

    亦應得道,婆羅門曰,為此苦行。

     發心造作,得名修道,地獄衆生。

    逼迫受苦,是故不應,說言修道。

    比丘尼曰,若自發心,而得福者,小兒把火,亦應得福,然實不得。

     以是推之,汝之所作,五熱炙身。

    亦無有福,婆羅門曰,嬰孩小兒。

    無有智慧,是以無福,我有智慧。

    造作如此,五熱炙身,是故有福。

     比丘尼言,若以有智,修於苦行。

    便有福者,采真珠人,刺身出血。

    珠乃可得,亦應有福,婆羅門曰:以貪心故,雖複出血,不名為福。

     比丘尼言,汝為苦行,貪天上樂。

    亦應無福,若以貪求,無果報者,遊獵之人不應得報,若使魚獵。

    不得報者,汝今為此,苦行之事。

     亦不應得,天上樂報,汝今何故。

    身心回轉,欲以苦行,得於天樂。

    我佛法中,無有如斯,五熱炙身。

    受苦行法,得彼天樂,欲得天樂。

     修實語等,諸善功德,雖複貪怖。

    得生天樂,譬如服藥,或貪或怖。

    既服之已,藥力必行,若住實語。

    諸功德者,或貪或怖,必得天樂。

     時婆羅門,辭窮理屈,不能加報。

    默然而住,時左右人,於佛法中。

    生清淨信,深樂正法,各相謂言:善哉佛法,有大智力,甚深難測。

     外道之智,極為淺薄,譬如爆火。

    若觸人身,人無不畏,佛法爆火。

    亦複如是,觸婆羅門,能令其怖。

    我等今者,得聞佛法,善勝之論。

     鹹應歸向,佛涅槃處,恭敬禮拜。

    南無世尊,音聲善柔,敷演說法。

    女人智淺,飲佛甘露,能大衆中。

    說法無畏誰於佛語,而不恭敬。

     斯比丘尼,智慧微淺,能用滅結。

    牟尼尊語,猶故能令,此婆羅門。

    不能加報,默然而祝 (九)複次欲如肉抟衆鳥競逐。

    有智之人深知财患而不貪著。

    我昔曾聞。

    修婆多國時有比丘。

    於壞垣壁見有伏藏。

    有大銅甕滿中金錢。

    将一貧優婆塞而示之處。

    即語之言:可取是寶以為資生。

    時優婆塞問比丘言:何時見此。

    比丘答言:今日始見。

    優婆塞言:我見是寶非適今日。

    久來見之。

    然我不用。

    爾今善聽。

    我當說寶所有過患。

    若取是寶為王所聞。

    或至於死。

    或被讁罰。

    或複系閉。

    如斯等苦不可稱數。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