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違言欲稱言作。
諸比丘尼系念在前入於初禅。
如是次第至滅盡定。
逆順觀已現種種神足。
即說偈言: 身處於地上,引手扪日月。
變身使隐沒,踴出虛空中。
一身為多身,多身為一身。
身放大光明,能動於大地。
入地如赴水,入水如履地。
身出大光明,又複注大雨。
如意神足故,能現如斯事。
馀五百比丘尼亦現如斯諸大神變。
為顯如來佛法力故。
悉皆現神踴身虛空,猶如頹雲而作大雨。
亦如庭燎在虛空中風吹四散。
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即說偈言: 各出千火光,圍繞自莊嚴。
身上出火光,下注於大雨。
虛空滿諸華,猶如瞻蔔枝。
衆花積水上,種種現變已, 使諸檀越等,發於歡喜心。
如薪盡火滅,入無馀涅槃。
爾時梵天王将諸梵衆。
釋提桓因将六欲諸天。
諸大天神及諸尊勝。
龍夜叉神來詣佛所。
悉皆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來以離愛結當順世間。
欲使我輩為作何等。
是佛世尊最後所親。
爾時如來随時所宜。
各敕令作。
佛告阿難。
唱語遠近。
為供養佛母者悉皆來集。
時尊者阿難舉聲悲号。
而唱是言:諸是佛弟子者不問遠近。
皆聽我語應随佛教。
悉來集聚聽佛言教。
彼之乳哺長養於我。
最後之身今入涅槃如油盡燈滅。
諸有信心知是弟子供養佛母身速疾來集。
人天之中無有女身如是之者能乳養佛身。
更無如是養生佛者,是故諸比丘應盡來集。
時四方遠近諸比丘等。
赍牛頭栴檀從虛空中。
如雁鹄王如日入照雲遍於虛空。
諸比丘尼滿於虛空。
其狀亦爾。
時四天王捧波阇波提床之四足。
帝釋梵天等亦捉五百比丘尼。
爾時諸床各豎幢幡。
天曼陀羅花猶如花幕。
覆諸尼上猶如禅窟。
豎諸幢幡遍滿大地。
天缯幡蓋亦滿空中。
色貌若千種。
天雨諸花鬘。
亦複雨末香香煙如雲。
彌滿虛空。
天諸樂等其音充塞。
佛随從後舍利弗目連難陀羅睺羅阿那律阿難等。
梵王等諸天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天龍夜叉圍繞佛後。
爾時世尊如行金山。
在波阇波提比丘尼床前。
五百比丘尼床次波阇比丘尼後。
一切大地莊嚴映飾未曾有。
如波阇波提比丘尼所作莊嚴。
瞿昙彌入涅槃時。
佛世尊法主現在集諸聖衆。
舍利弗目連等在佛涅槃時。
佛身既無舍利弗目連等。
皆以盡無。
由是之故其所莊嚴。
無及波阇波提者,此床安置寬博之處。
積諸香薪用以為?。
以此五百比丘尼等屍以置于上。
以種種牛頭栴檀諸雜香等用覆屍上。
複以衆多香油以澆其上。
爾時尊者阿難見諸比丘尼既然火已悲泣懊惱。
而說偈言: 如是次第者,如來亦不久。
将入於寂滅,如火焚燒林。
獨一大樹在,火焰燒枝葉。
勢不得久住,世間皆苦惱。
演法滿三界,三界尊滅荊無一念法者,無量劫聚集。
得是勝法蜜,聲聞蜂集食。
佛入於涅槃,誰當與法蜜。
法盡滅不久,形像塔寺荊畫像人尚無,況有法服者,諸不離欲者,涕泣極懊惱。
離欲者觀法,耶旬燒已竟。
收骨用起塔,令衆生供養。
時有人疑。
誰應起塔而修供養。
爾時世尊欲斷疑故。
說三種人應起塔供養。
何謂三種。
佛漏盡阿羅漢轉輪聖王。
是名三種複次憶僧功德善能觀察。
乃舍身命猶發善心。
我昔曾聞。
釋迦牟尼為菩薩時。
作六牙白象。
時王夫人於象有怨。
即募遣人指示象處語令取牙。
時所遣人往至彼象所止之處見六牙白象猶如伊羅撥象。
離諸群輩與一牸象别住一處。
即說偈言: 蓮花優缽羅,清水滿大池。
如是之方所,得見於龍象。
拘陳白色花,其狀如乳雪。
皆同於白色,猶如大白山。
有腳能行動,彼之大象王。
其色猶如月,六牙從口出。
照曜甚莊嚴,如白蓮花聚。
近看彼象牙,猶如白藕根。
時彼獵師身被袈裟。
掖挾弓箭。
屏樹徐步向彼象所。
爾時牸象見彼獵師掖挾弓箭。
語象王言:彼脫相害。
象王問言:彼挾弓箭為著何服。
牸象答言:身著袈裟。
象王語言身被袈裟。
何所怖畏。
即說偈言: 如是之幢相,不害於外物。
内有慈悲心,常救護一切。
是故彼人所,不應生怖畏。
見者獲安隐,寂然得勝妙。
如月有清涼,終不變於熱。
爾時牸象聞是偈已更不驚疑。
時彼獵師入稠林間伺候其便。
即以毒箭射中象王。
時彼牸象語象王言:爾稱袈裟必有慈悲。
雲何今者作如此事。
爾時象王。
即說偈言: 此是解脫服,煩惱心所作。
遠離於慈
諸比丘尼系念在前入於初禅。
如是次第至滅盡定。
逆順觀已現種種神足。
即說偈言: 身處於地上,引手扪日月。
變身使隐沒,踴出虛空中。
一身為多身,多身為一身。
身放大光明,能動於大地。
入地如赴水,入水如履地。
身出大光明,又複注大雨。
如意神足故,能現如斯事。
馀五百比丘尼亦現如斯諸大神變。
為顯如來佛法力故。
悉皆現神踴身虛空,猶如頹雲而作大雨。
亦如庭燎在虛空中風吹四散。
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即說偈言: 各出千火光,圍繞自莊嚴。
身上出火光,下注於大雨。
虛空滿諸華,猶如瞻蔔枝。
衆花積水上,種種現變已, 使諸檀越等,發於歡喜心。
如薪盡火滅,入無馀涅槃。
爾時梵天王将諸梵衆。
釋提桓因将六欲諸天。
諸大天神及諸尊勝。
龍夜叉神來詣佛所。
悉皆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來以離愛結當順世間。
欲使我輩為作何等。
是佛世尊最後所親。
爾時如來随時所宜。
各敕令作。
佛告阿難。
唱語遠近。
為供養佛母者悉皆來集。
時尊者阿難舉聲悲号。
而唱是言:諸是佛弟子者不問遠近。
皆聽我語應随佛教。
悉來集聚聽佛言教。
彼之乳哺長養於我。
最後之身今入涅槃如油盡燈滅。
諸有信心知是弟子供養佛母身速疾來集。
人天之中無有女身如是之者能乳養佛身。
更無如是養生佛者,是故諸比丘應盡來集。
時四方遠近諸比丘等。
赍牛頭栴檀從虛空中。
如雁鹄王如日入照雲遍於虛空。
諸比丘尼滿於虛空。
其狀亦爾。
時四天王捧波阇波提床之四足。
帝釋梵天等亦捉五百比丘尼。
爾時諸床各豎幢幡。
天曼陀羅花猶如花幕。
覆諸尼上猶如禅窟。
豎諸幢幡遍滿大地。
天缯幡蓋亦滿空中。
色貌若千種。
天雨諸花鬘。
亦複雨末香香煙如雲。
彌滿虛空。
天諸樂等其音充塞。
佛随從後舍利弗目連難陀羅睺羅阿那律阿難等。
梵王等諸天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天龍夜叉圍繞佛後。
爾時世尊如行金山。
在波阇波提比丘尼床前。
五百比丘尼床次波阇比丘尼後。
一切大地莊嚴映飾未曾有。
如波阇波提比丘尼所作莊嚴。
瞿昙彌入涅槃時。
佛世尊法主現在集諸聖衆。
舍利弗目連等在佛涅槃時。
佛身既無舍利弗目連等。
皆以盡無。
由是之故其所莊嚴。
無及波阇波提者,此床安置寬博之處。
積諸香薪用以為?。
以此五百比丘尼等屍以置于上。
以種種牛頭栴檀諸雜香等用覆屍上。
複以衆多香油以澆其上。
爾時尊者阿難見諸比丘尼既然火已悲泣懊惱。
而說偈言: 如是次第者,如來亦不久。
将入於寂滅,如火焚燒林。
獨一大樹在,火焰燒枝葉。
勢不得久住,世間皆苦惱。
演法滿三界,三界尊滅荊無一念法者,無量劫聚集。
得是勝法蜜,聲聞蜂集食。
佛入於涅槃,誰當與法蜜。
法盡滅不久,形像塔寺荊畫像人尚無,況有法服者,諸不離欲者,涕泣極懊惱。
離欲者觀法,耶旬燒已竟。
收骨用起塔,令衆生供養。
時有人疑。
誰應起塔而修供養。
爾時世尊欲斷疑故。
說三種人應起塔供養。
何謂三種。
佛漏盡阿羅漢轉輪聖王。
是名三種複次憶僧功德善能觀察。
乃舍身命猶發善心。
我昔曾聞。
釋迦牟尼為菩薩時。
作六牙白象。
時王夫人於象有怨。
即募遣人指示象處語令取牙。
時所遣人往至彼象所止之處見六牙白象猶如伊羅撥象。
離諸群輩與一牸象别住一處。
即說偈言: 蓮花優缽羅,清水滿大池。
如是之方所,得見於龍象。
拘陳白色花,其狀如乳雪。
皆同於白色,猶如大白山。
有腳能行動,彼之大象王。
其色猶如月,六牙從口出。
照曜甚莊嚴,如白蓮花聚。
近看彼象牙,猶如白藕根。
時彼獵師身被袈裟。
掖挾弓箭。
屏樹徐步向彼象所。
爾時牸象見彼獵師掖挾弓箭。
語象王言:彼脫相害。
象王問言:彼挾弓箭為著何服。
牸象答言:身著袈裟。
象王語言身被袈裟。
何所怖畏。
即說偈言: 如是之幢相,不害於外物。
内有慈悲心,常救護一切。
是故彼人所,不應生怖畏。
見者獲安隐,寂然得勝妙。
如月有清涼,終不變於熱。
爾時牸象聞是偈已更不驚疑。
時彼獵師入稠林間伺候其便。
即以毒箭射中象王。
時彼牸象語象王言:爾稱袈裟必有慈悲。
雲何今者作如此事。
爾時象王。
即說偈言: 此是解脫服,煩惱心所作。
遠離於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