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六四)複次佛法難聞。

    如來往昔為菩薩時。

    不惜身命以求於法。

    是故應當勤心聽法。

    我昔曾聞鴿緣譬喻。

    有邪見師為釋提桓因說颠倒法。

    彼外道師非有真智。

    自稱為一切智。

    說言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帝釋聞是語已,心懷不悅極生憂愁。

    爾時帝釋見諸世間。

    有苦行者盡到其所推求一切智。

    如帝釋問經中偈說。

     我今意欲求,不能得滿足。

    晝夜懷疑惑,莫識是與非。

    我於久遠來,恒思廣推求。

    不知大真濟,今為何所在。

     毗首羯磨白帝釋言:處於天上不應憂愁。

    世間拘屍國王名曰屍毗。

    精勤苦行求三藐三菩提。

    智者觀已,是王不久必當成佛可往親近。

    帝釋答言:彼之所作不移動耶。

    即說偈言: 猶如魚生子,雖多成者少。

    又如菴羅果,生熟亦難别。

    菩薩亦如是,發心者甚多。

    成就者極少,若作難苦行。

     而不退轉者,可說決定得。

    欲知菩薩者,執心必堅固。

     毗首羯磨言:我等今當而往試看。

    若實不動當修供養。

    爾時帝釋為欲觀察菩薩心故自化作鷹。

    語毗首羯磨。

    汝化作鴿。

    時毗首羯磨即化作鴿。

    身如空青眼如赤珠。

    向帝釋所。

    爾時帝釋生憐愍心語毗首羯磨。

    我等雲何於菩薩所而生逼觸。

    為彼屍毗王作苦惱事。

    雖複受苦如煉好寶數試知真。

    試寶之法斷截屈折火燒椎打。

    乃始知真。

    爾時化鴿為鷹所逐。

    鴿現恐怖。

    於大衆前來入屍毗王腋下。

    其色青綠如蓮花葉。

    其光赫奕如黑雲中虹。

    嘴白嚴麗。

    諸人皆生希有之想。

    即說偈言: 有實慈悲心,衆生皆體信。

    如似日暗時,趣於自己巢。

    化鷹作是言,願王歸我食。

    爾時大王聞鷹語已,又見彼鴿極懷恐怖。

    即說偈言: 彼鴿畏鷹故,連翩來歸我。

    雖口不能言,怖泣淚盈目。

    是故於今者,宜應加救護。

    爾時大王安慰鴿故。

    複說偈言: 汝莫生驚怖,終不令汝死。

    但使吾身存,必當救於汝。

    豈獨救護汝,并護諸衆生。

    我為一切故,而作役力者, 如受國人雇,六分輸我一。

    我今於一切,即是客作人。

    要當作守護,不令有苦厄。

     爾時彼鷹複白王言:大王。

    願放此鴿是我之食。

    王答鷹言:我久得慈於衆生所盡應救護。

    鷹問王言:雲何久得。

    爾時大王。

    即說偈言:我初發菩提,爾時即攝護。

     於諸衆生等,盡生慈愍心。

    鷹複以偈答言:此語若真實,速應還我鴿。

     若我饑餓死,汝即舍慈心王聞是已即便思惟。

    如我今者處身極難。

    我當雲何籌量得理。

    作是念已即答鷹言:頗有馀肉活汝命不。

    鷹答王言:唯新肉血可濟我命。

    爾時大王作是思惟。

    當作何方。

    即說偈言: 一切諸衆生,我常修護念。

    如此熱血肉,不殺終不得。

    作是念已,唯己身肉可以濟彼。

    此極為易。

    複說偈言:割於自己肉,而用與彼鷹。

     乃至舍己身,當護恐怖命。

     爾時大王說是偈已便語鷹言:汝食我肉為得活不。

    鷹言可爾。

    願王秤量身肉使與鴿等。

    而以與我。

    爾乃食之。

    爾時大王聞是語已心生歡喜。

    即語侍人速取秤來。

    以割我肉貿此鴿身。

    今正是我大吉會日。

    雲何是吉會。

    即說偈言: 老病所住處,危脆甚臭穢。

    久應為法故,舍此賤穢肉。

     時王侍人奉敕取秤。

    爾時大王雖見秤來都無愁色。

    即出其股。

    腳白滑澤如多羅葉。

    喚一侍人。

    即說偈言:汝今以利刀,割取我股肉。

    汝但順我語,莫生疑畏想。

     不作難苦行,不得一切智。

    一切種智者,三界中最勝。

    菩提以輕緣,終不可獲得。

    是故我今者,極應作堅固。

     爾時侍人悲淚滿目。

    叉手合掌作如是言:願見愍恕我不能作。

    我常受王供給使令。

    何忍以刀割王股肉。

    即說偈言:王是救濟者,我設割王肉。

     我身及與刀,應疾當堕落。

     爾時大王手自捉刀欲割股肉。

    輔相大臣号泣谏诤不能令止。

    城内諸人亦各勸請。

    不随其語割於股肉。

    親近諸人亦各返顧不忍見之。

    婆羅門各掩其目不忍能觀。

    宮中采女舉聲悲哭。

    天龍夜叉乳孚卓闼婆阿脩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

    在虛空中各相謂言:如此之事信未曾有。

    爾時大王身體軟弱。

    生長王宮未曾遭苦。

    舉身毒痛迷悶殒絕。

    而自勸喻。

    即說偈言: 咄心應堅住,如此微小苦。

    何故乃迷悶,汝觀諸世間。

    百千苦纏逼,無歸無救護。

    無有覆育者,悉不得自在。

     唯有汝心者,當為作救濟。

    何故不自責,橫生苦惱想。

     釋提桓因作是念。

    今此大王所為甚苦心能定不。

    即欲試之作如是言:汝今苦痛甚難可忍。

    何不罷休受惱乃爾。

    汝今以足不須作是放鴿使去。

    菩薩微笑而答之言:終不以痛違我誓心。

    假設有痛過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