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别。

    又如火燒物,不擇好惡薪。

     毒螫亦如火,不擇貴與賤。

    猶如水洗浴,四姓皆除垢。

    盡苦之邊際,諸種普得離。

     爾時世尊猶如晴天無諸雲翳。

    出深遠聲猶如雷音。

    如大龍王。

    亦如牛王。

    如迦陵頻伽聲。

    亦如蜂王。

    又如人王。

    如天伎樂。

    出梵音聲告優波離。

    樂出家不。

    優波離聞是聲已心生歡喜。

    叉手白佛。

    願樂出家。

    佛告之曰:優波離善來比丘。

    汝今於此善修梵行。

    聞是語已須發自落袈裟著身。

    威儀齊整。

    諸根寂定。

    如舊比丘。

    五百釋種皆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佛言:我今當以方便除諸釋種憍慢之心。

    爾時世尊語諸釋種。

    汝等今者應當敬禮。

    諸舊比丘上座憍陳如阿毗馬師比丘等次第為禮。

    優波離最在下坐。

    釋賢王於諸釋中最為導首。

    爾時諸釋敬順佛教。

    次第禮足至優波離。

    見其足異。

    尋即仰觀見優波離面。

    時諸釋等甚用驚怪,猶如山頂瀑水流注觸崖回波。

    而作是言:我等日種刹利之姓。

    世所尊重。

    雲何今者於己仆使卑下之姓剃發之種而為禮敬。

    我等今當向佛世尊具說上事。

    白佛。

    世尊,優波離所亦敬禮耶。

    佛告釋種。

    今我種。

    此法斷憍慢處。

    時諸釋種白佛言此首陀羅種。

    佛告之曰:一切無常種姓不定。

    無常一味種姓亦爾。

    有何差别。

    時諸釋種複白佛言:世尊,此剃發之種。

    我等日姓中出。

    佛告釋等。

    一切世間如夢如幻。

    種姓之中有何差别。

    諸釋種等白佛言:世尊,此是仆使。

    我等是主。

    佛答釋言:一切世間皆為恩愛而作奴仆。

    未脫生死。

    貴賤無異。

    舍汝憍慢。

    時諸釋等端嚴殊特如華敷榮。

    合掌向佛。

    懷疑猶豫而作是言:必使我等禮優波離足耶。

    佛告釋種。

    非獨於我。

    一切諸佛出家之法悉皆如是,時諸釋等聞佛重說出家法已,俨然而住如樹無風。

    心意愁惱皆同聲言:我等雲何違佛教敕。

    宜順佛教。

    先舊智人作如是語。

    如來所以先度優波離者,為欲摧破諸釋種等憍慢心故。

    諸釋於是舍棄憍慢順出家法。

    亦為未來貴族出家所順法故。

    拔陀釋等久習憍慢今拔其根。

    為優波離接足作禮。

    當禮之時大地城郭山林河海悉皆震動。

    諸天唱言:釋種今日憍慢山崩。

    即說偈言: 嗚呼舍憍慢,種族色力财。

    随順於佛教,如樹随風傾。

    日種刹利姓,頂禮優波離。

    除舍我慢心,諸根皆寂定。

     諸大勝人等,真實無谄僞。

    福利衆德備,其數如竹林。

    名聞婆羅門,貴族刹利等。

    如是名德衆,入於牟尼法。

     莊嚴諸聖衆,如星圍繞月。

    羅列在空中,嗚呼法熾盛。

    如來之大海,最上功德水。

    湛然溢其中,衆河之所歸。

     世間衆勝智,無不歸佛法。

    人天衆增長,苦是出要道。

    如來善分别,說法滅憍慢。

    弟子衆一味,如海等一味。

     以何因緣而說此事。

    佛法出於世為斷憍慢故。

     (四八)複次得見谛者,不為天魔諸外道等之所欺诳。

    是故應勤方便必求見谛。

    我昔曾聞。

    首羅居士甚大慳吝。

    舍利弗等往返其家。

    而說偈言:惡道深如海,亂心如濁水。

     為慳流所漂,言則稱無物。

    嫉妒之大河,邪見魚鼈衆。

    充滿如是處,漂流不止息。

    今當拔慳根,成就施果報。

     大悲之世尊,無畏之釋子。

    見諸沒苦厄,我等應救濟。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

    早起著衣持缽向首羅長者家。

    而贊布施。

    時彼長者以不喜故如槊刺心。

    語迦葉言:汝為受請為欲乞食。

    迦葉答言:我常乞食。

    長者語言:汝若乞食宜應及時。

    迦葉即去。

    如是舍利弗目連等諸大弟子次第至家都不承待。

    爾時世尊往到其家語首羅言:汝今應修五大施。

    首羅聞已心大愁惱。

    作是思惟。

    我尚不能修於小施。

    雲何語我作五大施。

    如來法中豈無馀法。

    諸弟子等教我布施。

    世尊今者亦教布施。

    作是念已,白佛言:世尊,微細小施尚不能作。

    況當五大施乎。

    佛告長者,不殺名為大施。

    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如是等名為五大施。

    聞是語已心大歡喜。

    作是思惟。

    如此五事不損毫釐得大施名。

    何為不作。

    作是念已,於世尊所深生歡喜信敬之心。

    而作是言:佛是調禦丈夫。

    此實不虛。

    自非世尊誰當能解作如是說。

    誰不敬從無敢違者,即說偈言: 色貌無等倫,才辯非世有。

    世尊知時說,梵音辭美妙。

    所說終不虛,聞者盡獲果。

     說是偈已深於佛所生歡喜心。

    即入庫藏取二張氎欲用施佛。

    又自思惟。

    猶以為多欲與一張。

    又複更思。

    嫌其少故還與二張。

    佛知心念。

    即說偈言:施時鬥诤時,二俱同等說。

     二德都不住,儜劣丈夫所。

    施時鬥诤時,等同所作緣。

     爾時首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