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語決定至,中間終無錯。
一切智說道,廣略之别相。
無害實語等,施及伏諸根。
是道與天道,斯非諸苦行。
投淵赴火等,之所能獲得。
此可作死緣,非天解脫因。
往古人壽長,諸仙壽亦長。
厭患此身故,不欲久住世。
先習諸禅定,斷於欲界結。
自知舍是身,必生於梵天。
無由得喪命,投淵而赴火。
由此喪命故,得生梵天中。
禅定斷結故,而得生梵天。
不由投岩火,得生於天上。
彼有同伴仙,以天眼觀察。
此死生何處,見生梵天中。
先見投淵死,謂以此生天。
馀者愚不見,謂為投淵火。
得生梵天上,是故生倒見。
諸馀婆羅門,愚癡無智慧。
不觀修禅定,斷除諸結使。
但睹投淵火,謂得生天上。
由是倒惑故,遂生諸經論。
愚者皆信受,投淵而赴火。
智人善觀察,舍棄而不為。
修行諸善法,以為天道因。
投淵赴火等,非是修善行。
可得脫死緣,亦非生天因。
身心依佛法,是名寂滅道。
用是外道為,無果徒受苦。
鑽水求醍醐,雖勞永難得。
(二五)複次夫修施者當離八危。
若積财寶危難甚多。
智人修施是乃堅牢。
我昔曾聞。
有一國王谪罰商賈。
而告之言:汝所有财悉疏示我。
估客至家。
思惟先來所施之物。
施諸乞兒一餐之食。
乃至并施鳥獸所有穀草。
悉疏示王。
王見是已問言:如此之事何故疏來。
估客答言:王先約敕所有财物悉疏示我。
我所有财疏牒者是。
即說偈言: 五家共有者,今悉在家中。
我今所牒者,無有能侵奪。
如此所牒者,王賊及水火。
皆所不能侵,假設七日出。
須彌及巨海,一切悉融消。
如此所施物,不能燒一毫。
錢财寄父母,兄弟及姊妹,一切諸親友,悉皆有敗失。
唯有所施物,終不可敗衰。
施為行寶藏,世世恒随人。
施為極親友,無有能壞者,貧窮之巨海,極大可怖畏。
施是堅牢船,唯有惠施者,能得度彼岸,我知施果報。
是故無畏說,所牒是我财。
家中有财寶,五家之所共。
是故不敢牒,言是我所有。
王聞是語心生歡喜。
贊言善哉。
汝是福勝人。
我今不用汝所有物。
如汝所說,施是汝财。
馀财悉共。
爾時國王。
即說偈言:若行惠施者,自手而過與。
應發歡喜心,勿生悔恨想。
是故未來世,人天受快樂。
所有資财物,眼見己财寶。
分散屬諸家,不能速疾施。
無能侵奪者,若人慳不施。
終為他所奪,現在惡名聞。
來生多貧乏,是為最愚癡。
見他人屋宅,及以衆财寶。
死後衆家用,毫釐不逐己。
目睹如此事,不能生厭惡。
速疾舍财物,财不五家共。
唯有修惠施,死時一切舍。
無有随己者,決定必舍離。
然不得施報,以見是事故。
智者必應施,二事俱名施。
應當自施與,檀越如大象。
津膩香常流,如是智檀越。
功德利充滿,世人所贊歎。
饒财慳不施,為世所嗤笑。
設複有财錢,見乞方背去。
雖複饒财寶,名為貧衰患。
施者雖貧窮,常名有财富。
慳貪雖多财,不脫貧衰患。
檀越以水施,洗除心貪垢。
慳無善樂報,趣於死徑路。
必墜深坑阱,種種衆寶物。
象馬與牛羊,神逝氣絕時。
一切悉舍去,臨終生苦惱。
以是生眷戀,怖畏大熱惱。
修施者臨終,歡樂無悔恨。
慳嫉智者譏,施者貧與富。
恒常受快樂,慳者如冢間。
人皆避遠離,慳貪者雖存。
其實同餓鬼,施者有名稱。
一切所欽仰,智者之所愛。
命終生天上,諸有愛己者, 雲何不修施,施為善好伴。
勝妙之資糧,不用車馬乘。
一切衆侍衛,施為行寶藏。
後世之津樑,布施離衆難。
五家不能侵,何有愛己者,而當不修施若施百千萬。
後身得少許,尚應修布施。
況少修惠施,大獲於福報。
是故有智者,應當修布施。
(二六)複次若聞正說能解於縛。
我昔曾聞。
德叉屍羅國有罪之人閉僧坊中。
於其夜中衆僧說法。
其被閉者,來至僧中次坐聽法。
有一比丘說於生死逆順之經。
說言:佛告諸比丘,凡愚之人不聞法者不知色。
不知色習。
不知色味。
不知色過患。
不知色出要。
不知色厭。
一切衆生如實不知如是過患。
若為色縛。
是名真縛。
何謂色縛。
視見端正。
是名色縛。
為色縛者内盡被縛。
而此色者於生死中不知其根。
生死大河無濟渡處。
不知生死出要。
於生死中被諸系縛。
從此身縛乃至後身。
時被閉者,聞說是法思惟其義。
憶持不忘讀誦通利。
時王遣人解其系縛。
所親知識眷屬将從。
欣其得脫皆來問訊。
時被縛者,即說偈言: 汝見我縛解
一切智說道,廣略之别相。
無害實語等,施及伏諸根。
是道與天道,斯非諸苦行。
投淵赴火等,之所能獲得。
此可作死緣,非天解脫因。
往古人壽長,諸仙壽亦長。
厭患此身故,不欲久住世。
先習諸禅定,斷於欲界結。
自知舍是身,必生於梵天。
無由得喪命,投淵而赴火。
由此喪命故,得生梵天中。
禅定斷結故,而得生梵天。
不由投岩火,得生於天上。
彼有同伴仙,以天眼觀察。
此死生何處,見生梵天中。
先見投淵死,謂以此生天。
馀者愚不見,謂為投淵火。
得生梵天上,是故生倒見。
諸馀婆羅門,愚癡無智慧。
不觀修禅定,斷除諸結使。
但睹投淵火,謂得生天上。
由是倒惑故,遂生諸經論。
愚者皆信受,投淵而赴火。
智人善觀察,舍棄而不為。
修行諸善法,以為天道因。
投淵赴火等,非是修善行。
可得脫死緣,亦非生天因。
身心依佛法,是名寂滅道。
用是外道為,無果徒受苦。
鑽水求醍醐,雖勞永難得。
(二五)複次夫修施者當離八危。
若積财寶危難甚多。
智人修施是乃堅牢。
我昔曾聞。
有一國王谪罰商賈。
而告之言:汝所有财悉疏示我。
估客至家。
思惟先來所施之物。
施諸乞兒一餐之食。
乃至并施鳥獸所有穀草。
悉疏示王。
王見是已問言:如此之事何故疏來。
估客答言:王先約敕所有财物悉疏示我。
我所有财疏牒者是。
即說偈言: 五家共有者,今悉在家中。
我今所牒者,無有能侵奪。
如此所牒者,王賊及水火。
皆所不能侵,假設七日出。
須彌及巨海,一切悉融消。
如此所施物,不能燒一毫。
錢财寄父母,兄弟及姊妹,一切諸親友,悉皆有敗失。
唯有所施物,終不可敗衰。
施為行寶藏,世世恒随人。
施為極親友,無有能壞者,貧窮之巨海,極大可怖畏。
施是堅牢船,唯有惠施者,能得度彼岸,我知施果報。
是故無畏說,所牒是我财。
家中有财寶,五家之所共。
是故不敢牒,言是我所有。
王聞是語心生歡喜。
贊言善哉。
汝是福勝人。
我今不用汝所有物。
如汝所說,施是汝财。
馀财悉共。
爾時國王。
即說偈言:若行惠施者,自手而過與。
應發歡喜心,勿生悔恨想。
是故未來世,人天受快樂。
所有資财物,眼見己财寶。
分散屬諸家,不能速疾施。
無能侵奪者,若人慳不施。
終為他所奪,現在惡名聞。
來生多貧乏,是為最愚癡。
見他人屋宅,及以衆财寶。
死後衆家用,毫釐不逐己。
目睹如此事,不能生厭惡。
速疾舍财物,财不五家共。
唯有修惠施,死時一切舍。
無有随己者,決定必舍離。
然不得施報,以見是事故。
智者必應施,二事俱名施。
應當自施與,檀越如大象。
津膩香常流,如是智檀越。
功德利充滿,世人所贊歎。
饒财慳不施,為世所嗤笑。
設複有财錢,見乞方背去。
雖複饒财寶,名為貧衰患。
施者雖貧窮,常名有财富。
慳貪雖多财,不脫貧衰患。
檀越以水施,洗除心貪垢。
慳無善樂報,趣於死徑路。
必墜深坑阱,種種衆寶物。
象馬與牛羊,神逝氣絕時。
一切悉舍去,臨終生苦惱。
以是生眷戀,怖畏大熱惱。
修施者臨終,歡樂無悔恨。
慳嫉智者譏,施者貧與富。
恒常受快樂,慳者如冢間。
人皆避遠離,慳貪者雖存。
其實同餓鬼,施者有名稱。
一切所欽仰,智者之所愛。
命終生天上,諸有愛己者, 雲何不修施,施為善好伴。
勝妙之資糧,不用車馬乘。
一切衆侍衛,施為行寶藏。
後世之津樑,布施離衆難。
五家不能侵,何有愛己者,而當不修施若施百千萬。
後身得少許,尚應修布施。
況少修惠施,大獲於福報。
是故有智者,應當修布施。
(二六)複次若聞正說能解於縛。
我昔曾聞。
德叉屍羅國有罪之人閉僧坊中。
於其夜中衆僧說法。
其被閉者,來至僧中次坐聽法。
有一比丘說於生死逆順之經。
說言:佛告諸比丘,凡愚之人不聞法者不知色。
不知色習。
不知色味。
不知色過患。
不知色出要。
不知色厭。
一切衆生如實不知如是過患。
若為色縛。
是名真縛。
何謂色縛。
視見端正。
是名色縛。
為色縛者内盡被縛。
而此色者於生死中不知其根。
生死大河無濟渡處。
不知生死出要。
於生死中被諸系縛。
從此身縛乃至後身。
時被閉者,聞說是法思惟其義。
憶持不忘讀誦通利。
時王遣人解其系縛。
所親知識眷屬将從。
欣其得脫皆來問訊。
時被縛者,即說偈言: 汝見我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