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名錄卷十

關燈
一散騎侍郎崔融之子郡功曹 髙幹二 北魏髙幹莊帝時為侍中撫軍将軍尒朱氏弑逆幹升壇誓衆詞氣激揚涕泗交流将士莫不感憤遂迎齊神武于?陽定防立孝武 宋髙幹燕人李景據江南濳結契丹幹父霸将契丹命以幹從行使景幹遂挈族歸宋土著亳州 李慎二 北魏李慎司徒李裔之後武定中東平太守 唐李慎太宗第十子封紀王文明元年加太子太師領貝州刺史少好學長于文史皇族中與越王貞齊名時人号為紀越 楊坦二 隋楊坦宗室滕穆王瓒之子長沙郡公 宋楊坦太尉廷璋之子屯田員外郎鹽鐵副使 鄭修二 後周鄭脩北海人隠于歧南依岩結宇不交世俗雅好經史專意?門前後州将數徴不至刺史魏蘭根頻遣緻命脩不得已暫出一見辄還山舍 宋鄭脩蓬州人年七嵗日誦萬言登元祐第知梁州軍祿有餘悉為小民代輸未及引年翻然而歸所居結茅扁曰飯牛庵 宋鸾二 元魏宋鸾尚書右丞宋隠族孫東莞太守 宋宋鸾知秦州宋珰之父監察禦史 王凝二 隋王凝隠士王績之兄為著作郎撰隋書未成而死唐王凝幹符初檢校禮部尚書宣歙觀察使黃巢攻宣城誓與此城同存亡賊退遇疾有大星墜于正寝卒時年五十八 李?二 北齊李?南皮人年十六通六經詣大儒徐遵明受業稱髙弟年二十二便自濳居讨論是非撰定孝經論語毛詩三禮義疏及三傳異同周易義例合三十餘卷用心精苦曾三秋冬不畜枕 元李?黎陽人守延平擒甯化寨冦解福州圍複進兵擊福安賊戰死贈鎮國上将軍隴西郡公 楊汪二 隋文帝謂諌議大夫王達曰卿為我覓一好左丞達遂私于楊汪曰我當薦君為左丞若事果當以良田相報汪以達言奏之達獲罪卒拜汪尚書左丞 唐陳纂仁誣嶲州都督張審素謀反?宗诏監察禦史楊汪即按當審素實反斬之見張琇傳 韓明二 周韓明少師韓果之子嗣褎中公爵為黎州刺史與尉遲迥謀反被誅 宋韓明為開州守将元兵破開州率所部兵力戰死 劉淵三 前漢劉淵宗室城陽荒王之子初元元年封博石侯前趙劉淵匈奴冐頓之後姿儀魁偉猿臂善射晉太康末拜建威将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鄉侯還至左國城上太單于之号尋僭稱帝國号趙 宋寶祐六年元兵至順慶帥守?元鑒城守麾下劉淵殺之以降 石泰二 後趙石勒大興二年署石季龍為單于元輔都督禁衛諸軍命叅軍石泰撰大單于志 宋石泰常州人遇張紫陽得金丹之法道成作還元篇行于世夀一百三十七中秋日屍解 李詢三 隋李詢大将軍李賢之子初為元帥長史委以心膂從韋孝寛擊平尉遲迥進大将軍上柱國封隴西郡公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命威勝軍使解晖征并州擒招讨使李詢等六人獻行在見解晖傳 八年西人冦宥州廵檢使李詢擊走之 姚興二 後秦姚興僞主姚苌長子襲位二十二年僞諡文桓皇帝 宋姚興相州人以州校劫殺金人功授武義郎紹興中戰卻金兵于廬州俄鐵騎至興力戰手殺數百人父子俱死诏即其砦立廟旌忠 張進二 後趙張進元城人為刺奸外部都督給事舉刺不避豪右軍中憚之号曰張霹? 宋張進曲阜人拳勇善射太祖竒其才力補控鶴軍厯事太宗真宗累遷并代副都部署 劉铢二 後趙石鑒僭僞以石闵為大将軍李農為大司馬已而欲誅之命龍骧将軍劉铢結羯士三千進攻不尅反為所殺 後漢劉铢陜州人隠帝時知開封府周太祖兵犯京師铢悉誅太祖家屬太祖入京使人責铢铢曰為漢誅叛臣爾豈知其他太祖殺之 石宣二 後趙石宣季龍次子封河間王 宋石宣都統制張威部将金人陷大安軍威頓兵不動濳遣宣等襲大安大破之 髙弼二 後燕髙弻仕慕容垂為郎中令見後燕錄 南唐髙弻為黃州刺史周世宗征淮南下黃州被擒見宋史解晖傳 蘇轍二 唐蘇轍為河中永樂縣令貞元中調卒戍邊縣人姚栖雲之父戰沒栖雲招魂歸塟廬墓終身轍以俸錢買地開阡刻石表之見宋史姚宗明傳 宋蘇轍沉靜簡潔為文有秀傑之氣與兄轼同豋進士累官翰林學士遇事直諌無所避諱落職安置雷州劉權二 前趙劉聰襲僞位封第七子權為秦王 隋劉權豐人大業末為南海太守甚有異政遇盜賊蠭起其子世徹宻遣人詣權諷令舉兵權召集寮佐對斬其使 楊軌二 南涼楊軌初為呂光守将及秃發烏孤攻克金城軌率戶數千來奔烏孤以軌為賔客 北周楊軌為芮城縣博士因邑人張元事祖至孝軌等二百餘人上狀诏表其門 李孝基三 隋李孝基李順?孫有才學風詞甚美以衛尉丞待诏文林館至儀曹郎中 唐李孝基髙祖從父弟武德初封永安王授陜州總管劉武周将宋金剛冦汾浍以孝基為行軍總管讨之戰敗被害 宋李孝基進士髙第晏殊富弻薦其材任館閣欲一見之孝基謂名器何可私谒竟不徃累官光祿卿與父東之同謝事士大夫美之以比二疏 王翊三 北魏王翊王深之子風神秀雅好學有文才為濟州刺史清靜有政績入為散騎常侍國子祭酒 唐王翊晉陽人乾元中山南東道節度使代宗素重之目為純臣及即位擢刑部侍郎禦史中丞 宋王翊郫縣人寶慶進士嘉熈初制置使辟為叅議官為文訣先墓誓以死報國及北師至募兵拒守城陷師入公署翊朝服危坐願與此城俱亡北冦相謂曰此忠臣也戒勿殺翊赴井死 李元禮二 唐李元禮髙祖第十子封徐王厯徐州都督绛州刺史以善政聞玺書勞勉賜以錦防 元李元禮真定人官太常博士一時禮文多所詳定及為監察禦史彈劾無所囬撓 劉湛二 後趙劉湛京兆人學明圖谶嘗曰新平地古颛顼之墟裡名雞闾應出古帝王寶器其銘曰延夀寶鼎至苻堅建平十八年新平人耕地果得之以獻見前奏錄 宋劉湛湼陽人元嘉中領太子詹事時王華王昙首殷景仁竝為侍中文帝于合殿與四人宴飲甚悅華等出帝目送良乆歎曰四賢一時之秀同管喉唇恐後世難繼 石榮二 後趙石榮為甯西将軍屯于秦洛及石虎死班師而歸遇石遵于季城説遵廢石虎子世而自立 後魏石榮為洛州刺史封隂平子禦史中尉王顯奏其恣蕩非軌臊聲布于朝野請以見事免官付廷尉正辠诏可 唐兩李紳 一順宗第十九子貞元末封袁王 一李敬?曾孫眇小精悍長于歌詩時号短李穆宗朝為翰林學士與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世稱三俊蘇籥二 唐蘇籥為華亭令簡惠公正時稱賢宰 宋蘇籥文忠公之孫 李榮三 唐李榮肅宗第八子天寶中封靈昌郡王 南唐李榮先主之父性謹厚适丁世亂晦迹民間号李道者先主受吳禅追尊孝德皇帝 周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初名榮避世宗諱将改之或令名筠筠曰李筠李筠玉帛雲乎哉聞者皆笑 楊收二 唐楊收馮翊人幼通經史善文詠時呼為神童位尚書右仆射?文館大學士為楊?價所傾賜死 宋太祖開寶九秊曹彬敗江南軍于采石擒兵馬部署楊收等千人見本紀 韓翃二 唐韓翃天寶進士為駕部郎中時有與翃同姓名者為江淮刺史建中初知制诰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