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名錄卷八

關燈
明 餘寅 撰陸績二 吳陸績吳人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懐三枚拜辭堕地術曰陸郎作賔客而懐橘乎績跪荅曰欲歸遺母術大竒之後事孫權至郁林太守偏将軍 前秦陸績西平人身長八尺腰帶十圍清辨善談論雄武便弓馬仕苻堅為荊州刺史見前秦錄 桓?二 吳桓?事孫亮為尚書時大将軍孫綝專恣勒兵廢亮以亮罪狀班告逺近?不肯署名綝怒殺之 晉桓?桓榮九世孫為尚書吏部郎王敦擅權以疾去職明帝将伐敦拜?散騎常侍引參宻謀敦平封萬甯縣男 張奕三 吳孫晧疾大司農樓?徙之交阯遣将軍張奕追賜?鸩奕以?賢者不忍辄宣诏?隂知之即服藥死 晉張奕南充人以長水校尉領荊州刺史惠帝令劉?都督荊州奕不受代?讨斬之 金張奕髙平人以廕補官大定初由河東北路轉運使征拜戶部尚書遇事詳敏得其要歸 田疇二 魏田疇無終人幽州牧劉虞署為從事虞為公孫瓒所害疇率宗族入徐無山中躬耕養親百姓歸者五千餘家曹操北征烏丸署為司空戶曹掾令将其衆為向導遂大斬獲論功行封固辭不受 宋田疇華亭人嘉定間設講席于國學六舘之士皆北面着學易蹊徑四書說約 韓建二 吳韓建嘉興人晉征士韓績之父官至大鴻胪 梁韓建少為蔡州軍校以麾下兵迎僖宗于蜀拜金吾衞将軍及還長安授潼闗防禦使華州刺史昭宗幸華州因謀廢立會梁太祖迎帝乃止後降于梁為亂軍所殺 董昭二 魏董昭定陶人勸曹操遷都于許挾天子以令諸侯卒成霸業官司徒封成都鄉侯 晉豫州刺史祖逖進據太丘流人塢主樊雅遣衆夜襲直趣逖幕軍士大亂逖命督防董昭與賊戰走之髙定三 蜀漢先主薨髙定恣睢于越巂交州刺史李恢擊破之唐髙定髙郢之子聰警絶倫七歲讀尚書至湯誓問曰奈何以臣伐君郢曰應天順人不為非道又曰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是順人乎郢不能對 元髙定渾源人好學尚氣節仕至永安軍節度使謂諸子曰吾防國恩緻位侯伯布衣之極曷敢久貪爵寵遂謝政去 張燕二 魏張燕眞定人初為羣盜常山上黨諸小帥各以部從衆至百萬太祖将定冀州燕率衆佐王師詣邺拜平北将軍封安國侯 晉張燕官巴西太守時鄧定等入漢中為盜燕承命讨之定窘急餽金求緩師遂進逼漢中刺史張光以其緩寇緻敗斬燕以徇 李虎四 魏李虎漢中人武帝克漢中虎将五百家歸降拜為将軍遷于略陽 蜀後主降于鄧艾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 北魏李虎為後衞左仆射封隴西郡公與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功參佐命當時稱為八柱國 宋李虎為湖南守将理宗景定元年诏進虎官三轉帶行閤門宣贊賜銀絹旌其守禦之功 曹矩二 魏曹矩太祖之子封範陽王宋曹矩休甯人景祐進士以純孝聞官至屯田郎中其任都官日贈父為殿中丞燎黃之夕芝産茔上郡上其事诏以所居為孝芝裡 孫瑜二 吳孫瑜孫權從弟以奮威将軍領丹陽太守降附萬餘招納廬江二郡時諸将惟事軍務而瑜好樂墳典雖在戎旅誦不絶聲 宋孫瑜博平人仁宗時知蔡州毀吳元濟像以其祠祀裴度後至工部侍郎 王雄二 魏王雄晉司徒王戎之祖青龍中為幽州刺史 北周王雄襲父爵庸國公授柱國大将軍益州總管隋文帝輔政将圖匡複左右軍叛被害 陳祗二 蜀漢陳祗汝南人多技藝挾數術費袆甚異之累官侍中尚書令與中常侍黃皓互相表裡操弄威柄終至覆國 陳陳祗後主第六子至徳元年立為信義王位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張閣二 魏張閣東郡人為永甯太仆以簡質聞杜恕着家戒稱閣曰張子台視之如鄙樸人其心中不知天地間何者為美何者為惡敦然與隂陽合徳作人如此自可不富貴即禍患當何從來 宋張閣崇甯中翰林學士嘗夜盛寒帝命草制及藁進帝猶坐賞其警敏賜詩以寵之 郭汜二 漢末郭泛為董卓别将卓既被誅泛聚衆向長安殺王允自稱後将軍美陽侯專擅朝政後為其将五習所殺 前趙郭泛貌極醜陋樸讷無慧感憤遊學師事孔曜曜見而喜之曰此生有公骨期當貴達仕劉淵歴聰曜之世位侍中司徒 魯肅二 吳魯肅東城人為贊軍校尉赤壁之役首畫拒操之策官至漢昌太守偏将軍 陳後主祯明三年隋師将濟江南康太守魯肅将兵以鐵鎖橫江隋将楊素奮兵擊之死者五千餘人見六朝事迹 陸叡二 孫吳陸叡陸績之子官長水校尉 後漢陸叡陸麗之子襲爵東平王 髙夀二 吳黃武四年魏文帝至廣陵臨江觀兵見波濤洶湧而還孫韶遣将軍髙夀率敢死士五百于徑路夜要之文帝大驚夀等獲副車羽蓋以獻 元髙夀姚安路總管髙明之子雲南中書省左丞 徐陵二 吳徐陵太末人歴三縣長零陵太守時朝廷俟以列卿之位故虞翻書曰元太受上卿之遇叔向在晉未若于今其見重如此見虞翻傳 陳徐陵徐摛之子年數歲候沙門寳志寳志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太建中尚書左仆射太子少傅封建昌縣侯 張秉張谔各二 吳張秉陽羨人生于庶民豫章太守顧邵防而友之為立聲譽官至雲陽太守見顧邵傳 宋張秉新安人父谔以三司度支判官出為荊湖江浙制置茶鹽副使秉景徳間累禮部侍郎加樞宻直學士出知并州将行懇求禦詩為餞上為作五言賜之 蜀翰林學士範禹偁少随母改适因冐姓張名谔迨登第後始複姓上郡守啟曰昔年上第誤标張祿之名今日故園複作範雎之裔見蜀梼杌 孫泰二 吳孫泰孫權從子曹操之甥也為長水校尉從權圍新城中流矢死 晉孫泰孫恩叔父傳得秘術诳誘百姓武帝召為輔國将軍新安太守扇動百姓私集徒衆防稽王道子恐其為亂誅之衆聞泰死猶謂蟬蛻登仙 嚴綱二 吳嚴綱赤烏二年為臨賀太守都督廖式反被殺宋嚴綱義熙十二年為甯逺将軍從王仲徳北伐 馮熙二 吳馮熙颍川人為中大夫使魏應對不屈文帝不悅送至摩陂欲困苦之熙引刀自刺權聞之流涕曰此與蘇武何異竟死于魏 後魏馮熙信都人尚景穆女博陵長公主拜驸馬都尉太師中書監封京兆郡公孝文帝納熙三女二為後一為左昭儀 李輔二 魏新城太守孟達反司馬懿潛軍進讨八道攻之達将李輔開門出降斬達首傳京師 蜀李輔益州牧李特之兄特承制拜為骠騎将軍官桑之敗被晉益州刺史羅尚所殺 韓浩三 魏夏侯惇守濮陽呂布遣将僞降共執惇責以寳貨軍中震恐惇将韓浩勒兵屯營門令諸将按甲不得動遂詣惇所叱持質者召兵擊斬之 唐韓浩韓休之子為萬年主簿坐籍禦史大夫王鉷家财有所容隐為鮮于仲通所發配流循州 宋韓浩韓琦之孫以奉直大夫守濰州建炎初金人攻城浩率衆固守城陷戰死 吳範二 吳吳範上虞人以治歴數知風氣聞孫權東征西讨動辄咨問終皆如言任為騎都尉領太史令權數訪其術範秘惜不以至要語權由是恨之 宋吳範大觀政和間诏舉八行闾裡以範應獨守其志辭不就子仲基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