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者楊可觀、楊景晔等使為内應,而又收花山盜三千人僞降清,得守東門;七月,與陳子壯約,吾從外海攻廣東北州邀歸路,公從内澥搗西南,戒期是月之七日三鼓内外并起。
子壯急,五之日,便以舟師薄城,縣示城中;清勾懸示者,窮法得其實,可觀與景晔并見害。
于是清僞犒東門守,三千人盡殺。
會成棟方以舟師敗家玉于新安,邦彥度其必反援廣,伏火禺珠待之;陰報子壯:『請嚴陳,毋為其潰舟所突;青旗而朱斿者,吾師也』。
成棟果夜過火禺珠,舟出蘆葦,成棟驚;邦彥以巨舟橫擊,焚百餘艦。
成棟走,邦彥乘風追之。
黎明,逼子;成棟以敗軍反為盡敵軍,陣動壯忘初誡,以壯軍,子掩子壯軍。
邦彥乃退,疾破三水、高明,大敗于胥江、新會,月十餘伏。
清遠指揮白常燦從諸生朱惟泗遊說,翻城迎邦彥;邦彥率師赴之,東連家玉扼廣州喉咽,絕其饷道。
九月,清成棟以水師二萬争清遠,邦彥設栅橫江面,清不得戰。
會北風便,總兵霍師連以火舟犯成棟;成棟走出栅,追之數裡;風變,火燒舟退,猝不得入栅;大敗,閉城以守。
成棟以火藥實地崩城,城破,常燦與惟泗見殺。
邦彥猶率兵巷戰,自辰至午,頸及三刃,不死;走朱氏園亭,題絕命辭于壁曰:『無拳無勇,何饷何兵!聯絡山海,矢佐中興。
天命不祐,禍患是撄;千秋而下,鑒此孤貞』!又為「屈子俱沈」之句三章。
書畢,躍水。
适清騎至,掖出,檻廣州;好事争投楮索遺書,邦彥識與不識,鹹從容走筆付去。
清撫佟壯其為人,使醫視創;邦彥知之,絕食數日。
佟知其不可屈,乃殺之。
臨刑,歌曰:『天造洵多難,臣也江之浒;書生漫談兵,時哉不我與!我後兮何之?我躬以獨苦!崖山多忠魂,後先照千古』。
西向稽首,受戮;時年四十有五。
明年,成棟以廣州降,诏以邦彥有全西粵功,超贈兵部尚書,謚「忠愍」。
子恭尹,獨存;廕錦衣衛指揮佥事世襲。
楊可觀者,廣州東營指揮;隆武中,擢柳慶副将軍。
丙戌,與後衛指揮佥事楊景晔降清。
景晔故為邦彥及門;邦彥起,二人請為内應。
事洩,清使執景晔母,母實不知;景晔出曰:『晔與可觀為之,無與母』!清釋母,景晔怡受刃。
清責可觀言其黨急,可觀曰:『丈夫斫頭耳,豈以緩死殺天下英雄』!終不吐。
乃遍搜縛衣縫「桂」字數百人,皆見殺。
·蘇觀生,字宇霖,廣東東莞人。
年三十,始為諸生;受知于督學曾化龍,擢補明經。
烈皇帝下保舉之令,參議楊一鳳疏觀生以聞。
觀生窭貧不能自達京,一鳳子■〈亻甫〉為養其老母,且行李。
入,授無極知縣。
無極經亂,殘城無人;觀生至,視事祠廟,日啖二麥飯。
及期,逃亡漸集,民頗休息。
诏以卓異,遷監紀同知;先士卒,指晝多中機宜。
陞戶部主事,調兵部。
甲申國變,率突騎數百人渡江南歸,清追不及。
弘光中,加戶部郎中,督饷蘇、松。
觀生廉,橐不滿一金。
金陵不守,倉猝南奔;遇唐王聿鍵于嘉禾,語相得,聯舟入閩。
觀生首定擁戴之策,三鄭附之。
隆武改元,以元勳進吏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設儲賢館,使觀生主之,以延攬中原俊傑。
踰時,特賜尚方劍,瞻奉南北山陵、安定楚豫兵民、經理浙直文武、聯絡川廣兼督閩粵雲貴軍務吏兵二部尚書、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仍敕廣東歲解額銀十萬兩聽其支用,軍前文武自道府副總而下得專生殺除授,賜銀章曰「天賜忠臣」。
上親祖于殿門,觀生以閩中猶群持門戶,非有報仇雪恥之心;力請上幸贛州,親率六師以張撻伐。
而三鄭方幸帝,留以自重,議不決。
觀生遂先赴南安,四徵義兵,至者五十萬;饷饋不繼,動多掣肘,每食涕泣。
觀生雖貞潔自守,然柔暗,為人無長計:忽議當前,不知所決;或始是,而中背之。
以故駐南安一年,迄無成功。
及閩中不守,倉惶入嶺。
至廣州,聞桂王監國梧州,平粵伯丁魁楚柄用;觀生素與魁楚郄,不與桂議,乃迎思文皇帝介弟唐王聿■〈金粵〉立之,改元「紹武」。
封觀生為建明伯,莅本兵事。
時桂監國行在端州,觀生治兵内攻高峽、三水之間,無不血戰;久之,戰勝意驕。
時城外陸寇為花山砦,水寇為石、徐、鄭、馬四姓兵;觀生雖撫之,尚驕不馴,白日殺人市中,懸其腸達官之門,莫敢呵問。
觀生誤聽清間,不少備;及清兵入,欲突圍走,城閉。
過吏科給事中梁鍙問計,鍙曰:『俱死耳』!觀生乃大書壁:「大明忠臣,義固當死」!因阖戶自經。
明日,鍙獻其屍于清。
觀生年五十,無子。
·彭期生,字觀民,江右安福人;萬曆丙辰進士。
移教新安,入補水曹;尋出為南昌知府。
期生居官清約,多惠政;郡民愛戴之。
明年乙酉,率南侯左良玉舉兵東犯阙,其部将金聲桓據九江。
會留都複陷,聲桓歸清,逆流徇南昌,走巡撫曠昭,以檄下期生;期生發義憤,大建旗鼓,
子壯急,五之日,便以舟師薄城,縣示城中;清勾懸示者,窮法得其實,可觀與景晔并見害。
于是清僞犒東門守,三千人盡殺。
會成棟方以舟師敗家玉于新安,邦彥度其必反援廣,伏火禺珠待之;陰報子壯:『請嚴陳,毋為其潰舟所突;青旗而朱斿者,吾師也』。
成棟果夜過火禺珠,舟出蘆葦,成棟驚;邦彥以巨舟橫擊,焚百餘艦。
成棟走,邦彥乘風追之。
黎明,逼子;成棟以敗軍反為盡敵軍,陣動壯忘初誡,以壯軍,子掩子壯軍。
邦彥乃退,疾破三水、高明,大敗于胥江、新會,月十餘伏。
清遠指揮白常燦從諸生朱惟泗遊說,翻城迎邦彥;邦彥率師赴之,東連家玉扼廣州喉咽,絕其饷道。
九月,清成棟以水師二萬争清遠,邦彥設栅橫江面,清不得戰。
會北風便,總兵霍師連以火舟犯成棟;成棟走出栅,追之數裡;風變,火燒舟退,猝不得入栅;大敗,閉城以守。
成棟以火藥實地崩城,城破,常燦與惟泗見殺。
邦彥猶率兵巷戰,自辰至午,頸及三刃,不死;走朱氏園亭,題絕命辭于壁曰:『無拳無勇,何饷何兵!聯絡山海,矢佐中興。
天命不祐,禍患是撄;千秋而下,鑒此孤貞』!又為「屈子俱沈」之句三章。
書畢,躍水。
适清騎至,掖出,檻廣州;好事争投楮索遺書,邦彥識與不識,鹹從容走筆付去。
清撫佟壯其為人,使醫視創;邦彥知之,絕食數日。
佟知其不可屈,乃殺之。
臨刑,歌曰:『天造洵多難,臣也江之浒;書生漫談兵,時哉不我與!我後兮何之?我躬以獨苦!崖山多忠魂,後先照千古』。
西向稽首,受戮;時年四十有五。
明年,成棟以廣州降,诏以邦彥有全西粵功,超贈兵部尚書,謚「忠愍」。
子恭尹,獨存;廕錦衣衛指揮佥事世襲。
楊可觀者,廣州東營指揮;隆武中,擢柳慶副将軍。
丙戌,與後衛指揮佥事楊景晔降清。
景晔故為邦彥及門;邦彥起,二人請為内應。
事洩,清使執景晔母,母實不知;景晔出曰:『晔與可觀為之,無與母』!清釋母,景晔怡受刃。
清責可觀言其黨急,可觀曰:『丈夫斫頭耳,豈以緩死殺天下英雄』!終不吐。
乃遍搜縛衣縫「桂」字數百人,皆見殺。
·蘇觀生,字宇霖,廣東東莞人。
年三十,始為諸生;受知于督學曾化龍,擢補明經。
烈皇帝下保舉之令,參議楊一鳳疏觀生以聞。
觀生窭貧不能自達京,一鳳子■〈亻甫〉為養其老母,且行李。
入,授無極知縣。
無極經亂,殘城無人;觀生至,視事祠廟,日啖二麥飯。
及期,逃亡漸集,民頗休息。
诏以卓異,遷監紀同知;先士卒,指晝多中機宜。
陞戶部主事,調兵部。
甲申國變,率突騎數百人渡江南歸,清追不及。
弘光中,加戶部郎中,督饷蘇、松。
觀生廉,橐不滿一金。
金陵不守,倉猝南奔;遇唐王聿鍵于嘉禾,語相得,聯舟入閩。
觀生首定擁戴之策,三鄭附之。
隆武改元,以元勳進吏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設儲賢館,使觀生主之,以延攬中原俊傑。
踰時,特賜尚方劍,瞻奉南北山陵、安定楚豫兵民、經理浙直文武、聯絡川廣兼督閩粵雲貴軍務吏兵二部尚書、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仍敕廣東歲解額銀十萬兩聽其支用,軍前文武自道府副總而下得專生殺除授,賜銀章曰「天賜忠臣」。
上親祖于殿門,觀生以閩中猶群持門戶,非有報仇雪恥之心;力請上幸贛州,親率六師以張撻伐。
而三鄭方幸帝,留以自重,議不決。
觀生遂先赴南安,四徵義兵,至者五十萬;饷饋不繼,動多掣肘,每食涕泣。
觀生雖貞潔自守,然柔暗,為人無長計:忽議當前,不知所決;或始是,而中背之。
以故駐南安一年,迄無成功。
及閩中不守,倉惶入嶺。
至廣州,聞桂王監國梧州,平粵伯丁魁楚柄用;觀生素與魁楚郄,不與桂議,乃迎思文皇帝介弟唐王聿■〈金粵〉立之,改元「紹武」。
封觀生為建明伯,莅本兵事。
時桂監國行在端州,觀生治兵内攻高峽、三水之間,無不血戰;久之,戰勝意驕。
時城外陸寇為花山砦,水寇為石、徐、鄭、馬四姓兵;觀生雖撫之,尚驕不馴,白日殺人市中,懸其腸達官之門,莫敢呵問。
觀生誤聽清間,不少備;及清兵入,欲突圍走,城閉。
過吏科給事中梁鍙問計,鍙曰:『俱死耳』!觀生乃大書壁:「大明忠臣,義固當死」!因阖戶自經。
明日,鍙獻其屍于清。
觀生年五十,無子。
·彭期生,字觀民,江右安福人;萬曆丙辰進士。
移教新安,入補水曹;尋出為南昌知府。
期生居官清約,多惠政;郡民愛戴之。
明年乙酉,率南侯左良玉舉兵東犯阙,其部将金聲桓據九江。
會留都複陷,聲桓歸清,逆流徇南昌,走巡撫曠昭,以檄下期生;期生發義憤,大建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