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六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諸将薄之,賊不能當,退守山巅不動。
官軍仍分兵疾走,繞山後,前後齊登;賊披靡,竄走澗榖。
諸将皆下馬,人曳草履一量,緣山逐賊;自龍溪追奔四十裡,斬首千一百餘級。
賊走營仙寺嶺。
癸卯,諸将會秦、楚、蜀兵擊賊于嶺上。
諸軍雲合,賊營大亂,斬首千級;秦兵奪羅汝才大旗,擒其老管隊副塌天。
賊突圍遁,走七箐坎,入于幹溪。
丙午,羅、過諸賊犯夔州下關城。
羅汝才老而滑,多機詐;過天星多擁徒衆,二賊以智力相倚。
至是,屢戰不利,謀歸楚;以瞿塘水漲不得渡,反走下關城。
巡撫捷春檄總兵嘉棟、副将應元、雲鳳以楚兵自夔州出雲陽,邀其前;監軍元吉督人龍等将秦師間道疾走尖山,以截之。
夔府山溪險隘,七賊連營數萬,深樾不能勝營帳,酷署炎■〈高久〉毒人,馬矢重達數十裡,蚊蚋噆草間,人馬俱病;羅、過分道西行:汝才率小秦王、上天王、混世王、一連莺五營走雲陽尖山壩,過天星、關索二營走雲陽水碓口,期同會于開甯。
戊申,人龍等追賊至七箐坎;賊簡其銳為殿以挑官軍,潛以老營先走。
人龍擊破殿後兵,長驅搗其中堅;賊逾山,人龍亦逾山,夜抵馬溺溪,壓賊壘而軍。
是月,江北賊陷羅田。
黃梅貢士吳卿上言:『流賊肆毒,姦宄出沒,尤善偵走,如官軍在汝、颍、襄、德,彼奪鳳陽、臨淮,一日一夜兼程行數百裡。
光州固始為吳、楚往來之要地,宜設一道臣于此;此亦扼吭之計也。
然賊分則寡,合則衆;晝則賊騎相顧,夜則賊營遠哨。
且賊日馳二百裡,酗酒耽色,渴睡不醒;若将卒勇敢,啣枚夜襲,賊不能覺也。
今兵不殺賊,反以仇民,窮鄉男婦匿林逃難,割首獻功以愚主将、主将以愚監紀;監紀不知,遂奏其功。
此弊踵行久矣,所當痛懲者也』。
六月辛亥昧爽,賀人龍等諸将薄賊營,賊奔已疲;秦師三道俱進,大噪騰而上,賊驚潰。
秦、蜀軍争逐之,斬首千二百,俘六百人;赦其俘一桿鎗、自來虎、伍林三人,隸為軍鋒。
壬子,秦軍蹑賊而前,度賊必設伏以邀我,遣都司李仲興、高光榮勒輕騎先往,人龍、國奇潛以大兵繼之。
二将已入隘,賊伏起兩山間,圍之數重;二将戰方酣,人龍、國奇麾兵并進,噪而揚塵,聲動山榖,圍中奮呼以應之。
賊圍開,四潰;斬首五百餘級,生擒賊渠掠山虎十六人、羅汝才精騎二千餘。
二日之内,俘其部曲四十人,斬馘無算,精銳殆盡;狼籍東走,與四營合保其婦豎共萬人,走大甯之小嶺;諸将扼之于夔東。
己卯,過天星、關索走開縣,屯南壩;知羅汝才東竄,而楚、蜀兵漸逼,因北走。
丁巳,鄭嘉棟率諸将連營蹑賊,及之于觀音山;逐北二十裡至于臨江,斬首二百餘。
張應元窮追至窦山,遇賊百餘騎,擊殺二十騎;餘騎皆大呼釋甲,渠托天王常國安請降。
應元止兵,裂帛作書,令國安所部抓地虎馳谕過天星;過天星曰:『必托天王身至為信,乃降也』!抓地虎反命。
庚申,賊首高守達率麾下二百騎來奔,過天星逐之,邀止百餘騎;來者七十五騎皆關西健兒,常為楚師軍鋒。
辛酉,過天星西走,諸軍拔營逐之;至新甯西關外,賊騎三千不戰而走。
高守達率其健兒,當先陷陣;賊陣亂,馬竄禾中泥,驚蹄相騰踐。
官軍蹙而射之,追奔二十裡,血流稻畦,泥遍赤;酷日炎赫,刀甲皆生煙。
諸軍以泥滑不得馳,斂兵壁于風烈舖;諸軍共獲首千七百餘級,擒賊首流金錘、金狗兒,奪馬騾三百。
過、關二賊東奔達州,張應元等進逼之。
丁卯,常國安前驅遇賊,川、楚兵并進,斬首二百餘,奪其營。
賊奔袁壩驿,設伏溝澗中,營火出林間如星者二十裡。
明日,應元等前驅搏戰,令常國安、高守達繞榖中,搗其脅;賊伏發,戰方接,國安突出,四圍奮呼,賊驚墜山澗,共斬首九百,獲甲仗弓矢無算,生擒滾地狼等一十七人,降其管隊可天虎等四十人。
庚午,賊自袁壩東奔開縣,至高城;諸将分營出戰:嘉棟将中軍,副将羅于莘将左軍,降将楊旭、一隻虎将右軍,戰于城下,賊敗走大昌。
七月,羅汝才、小秦王、上天王、混世王、一連莺連營踞大甯;監軍元吉在夔,遣守備劉正國及羅營降丁伍林入其營招之。
汝才疑以香油坪之役殺我楊、羅二将,或不赦;攜正國東走,聲言詣夷陵乞撫于督師。
先是,汝才與金翅鵬不相能,金翅鵬常懼為所併;至是,小秦王、金翅鵬相率降于嗣昌,汝才殺伍林、劉正國,東走巫山。
左良玉分兵屯興、房、二竹間;汝才屢敗,黨羽多降,勢益孤;而張獻忠時在巴、巫,與良玉相持,謀西走;汝才遂合于獻忠,謀渡川西走。
過天星素與獻忠有郄,前有新甯諸将招之,過天星對常安國曰:『作賊非本懷,諸将驟攻之,狼狽東走。
聞羅、張既合,益懷不并分之勢,決計歸命』。
左良玉乘勝移師擊之,過天星、惠登相乞降。
嗣昌令良玉撫其衆七千人,簡其精銳,隸良玉軍中,安其老弱于鄖西;以降将掃地王、李靖王隸監軍元吉——登相,清澗人。
八月癸醜,元吉遣降丁入羅汝才營,嗣昌複命降将金翅鵬所部飛上天入其營招之;汝才逡巡未決。
時張、羅新合,獻忠懼汝才之再降也,日說汝才,毋為官軍所獲;且曰:『閣部已俘過天星阙下矣』!元吉請檄左良玉攜惠登相至陣前招汝才,汝才必聽;嗣昌不從,汝才降意遂絕。
饑民複相煽為盜,嘯聚太行山,所在蜂起應之。
江北賊革裡眼、左金王突霍、太間;上命太監劉元斌監禁軍六千,馳赴河南、江北,合皖、豫兵讨之。
禁軍擊破賊于霍山,賊竄走;尋陷麻城、黃梅。
是月,發倉赈河東,帑金三萬赈真定、山東、河南饑民。
給事中戴明說上言:『荒極盜起,蠢動疊告;畿輔、淮陽,陝西、中州,所在不一:皆緣撫、按有司素不休養,饑荒不卹,招徕無策。
迨盜起議剿,死于鋒镝者,此百姓也。
今乞責成撫、按諸臣,以卹荒弭盜為第一事』。
上是之。
九月,上谕河南巡撫誅剿以平賊為功,不必屢報捷級,無裨掃蕩。
丁亥,河南郏縣盜李際遇、申請邦、任辰、張鼎衆至五萬,總兵王繼禹遣遊擊高謙擊之,一日三捷,斬二千餘級,追至尉氏。
乙醜,嗣昌屯巫山。
先是,關索敗,伏深箐中;聞過天星降,益懼。
嗣昌遣人招之,關索見諸降将效力軍前,遂來歸;與其黨王光恩谒嗣昌于巫山舟次,率其副楊光甫等數人頓首涕泣,請死罪。
嗣昌撫慰之,給以銀币。
光恩,延安人;光甫,鄖陽人:所部六千,殺傷散亡已去其半,存者三千。
乃簡其精銳,赴軍前殺賊。
羅汝才之入川也,凡九股,整十萬、掃地王、小秦王、金翅鵬、托天王、過天星、關索;惟汝才合于獻忠,其八相繼俱降矣。
嗣昌飛章以聞,叙赉文武将吏有差。
回、左、革諸賊走英、霍,逼鳳陽。
是月,秦師大破賊于函榖,斬首數千,誅蠍子塊;餘賊分竄延安、慶陽。
十月,嗣昌在夔州,令楚将王允成、楊文富自巴、巫趨當陽東剿。
回、革趨楚,撫軍宋一鶴赴蕲、黃協剿,命諸将分屯襄、鄖、承天諸扼要。
降将掃地王張一川擊獻賊于梓潼,陷陣被擒,賊剮之;監軍元吉命卹其妻子于彜陵。
十一月,陞陝撫丁啟睿總督陝西、三邊、山西、河南軍務。
河南巡撫李仙風率諸将高謙、李建武擊河北賊于菜園,斬首一千三百餘級。
十二月,楚、豫、皖兵大集,回、革懼而乞招撫;丙辰,監軍員外郎楊卓然入二賊營議之。
是冬,闖賊困于崤、函;蠍子塊既死,群賊滿天星、張沙子、邢家米及闖賊部将大天王、鎮天王、一條龍、小紅狼、九梁星相繼請降,闖賊潰圍而出。
是年,兩京、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浙江大旱,蝗;至冬,大饑,人相食,草木俱盡,道殣相望。
河南土寇并起,自真定至河上,道路梗塞。
開州人袁時中聚衆數萬,破開州;時壽州賊有袁老山一營,時中自号「小袁營」以别之。
諸賊各有衆數萬,惟時中最桀點;群賊相繼敗死,時中走河南。
十四年正月甲辰,山東土賊李廷實、李鼎铉陷高唐州。
時山東盜起,東平、東阿、張秋、肥城所在皆賊。
兖州二十州縣,一時嘯聚響應;惟濟甯、滋陽無盜。
京畿道梗,省直饷銀數百萬俱阻于兖州。
東平州吏胥倡亂,迎賊入城,據之;巡撫王國寶發六道官兵防兖州,檄總兵劉澤清擊破東平賊,複其城。
河南土賊艾一、侯二、侯四嘯聚數千人,封丘知縣蘇茂柏擊破之。
二月丁卯,河南土賊陷新野。
張獻忠、羅汝才俱自川入楚,惟搖天動留川東;萬元吉留秦、蜀兵千八百屯白帝、神女之間,絕其入楚路。
戊午,河南土寇瓦罐子、一鬥榖諸盜盡歸于李自成,合攻開封。
山東土賊留東阿、汶上。
時東寇益熾,徐、德數千裡白骨縱橫;又旱荒大饑,民父子相食,行人斷絕。
革、左諸賊因張、羅遠竄,豫、皖之兵四集,急而歸款;楊卓然議插之潛、太間。
二盜實無降意,借款以緩師,而公行肆掠;卓然每左右之,以塞人責。
及闖、獻陷襄、雒,革、左遂乘機複熾,倚山剽攻;诏朱大典進總督,節制諸路鎮撫兵,進英、霍以讨之。
己醜,魯王捐金數萬,募兵于山東以防盜。
丙寅,河南土賊孟三陷河陰,據之;遊擊高謙攻圍七晝夜,拔之,斬孟三。
三月,革山東巡撫王國寶職,命楊禦蕃、劉澤清會兵剿曹、濮賊。
是春,招安内丘、山西餘寇。
革、左賊五營聞獻忠東來,走麻城以勾之;湖廣巡撫宋一鶴聞之,渡江進兵屯蕲州,擒賊諜,焚舟斷渡。
五月,設徐、臨、通、津四鎮以護漕,以東寇熾故也。
河南土寇袁時中聚衆至二十萬,入江北窺鳳、泗,自宿、亳入蒙城,土礦群盜蟻附之。
丁醜,朱大典率諸軍擊敗之;率衆保險,潛棄牲畜宵遁。
丁酉,總兵劉良佐簡饒騎自義門追擊五十裡;賊竄逸深林;良佐分輕兵追捕。
明日,及賊大隊,賊方扼險拒守;官軍以火砲舊擊之,賊大奔,自義門至界溝二百裡屍撐交橫,棄仗滿阡陌。
賊或自經林間、或自刎,餘或降、或逸去,二十萬衆鳥獸散,時中以數百騎宵遁,北渡河,走入河南;所獲仗甲、弓矢山積。
泰安土寇十餘萬掠甯陽、曲阜、兖州,所至燔屋廬、掠婦女。
賊蒙婦女以甲冑,執刀仗,僞為男子守營;賊則四出焚掠。
聞青州兵至,遂走邳州,焚其南郭;至沙溝,屠戮嬰稚不遺。
庚子,犯徐州北關,焚之,抄劫;至揚州南沙店,毀漕船十六艘,複東北行入東平州。
豐縣土寇十餘萬圍縣城,徐州賊合之,攻城愈急。
東平賊首李青山屯于梁山。
六月,兩京、山東、河南、浙江旱、蝗,多饑盜。
庚戌,革、左諸賊陷宿松、英山。
朱大典駐師壽州,造長槍三千、長丈二尺,鳥铳三千;大閱諸軍數萬人,刻期入山搜剿。
賊方分掠諸縣,聞之盡合營,屯潛山。
七月庚辰,革、左陷潛山,遂圍麻城;督師丁啟睿大破賊于麻城,斬千二百級,賊解圍去。
九月,羅汝才自南陽趨鄧、淅以合于闖賊。
時獻忠大敗于南陽,其衆盡散;闖賊踞河、雒,有衆五十萬,故汝才往附之。
張獻忠敗,奔命于回、革、左諸軍;同入霍山,扼險拒守。
十月,太監劉元斌、盧九德率京營兵,與總兵周遇吉、黃得功合追賊于鳳陽,及之。
元斌留四十日不進,城門畫閉,縱諸軍大掠,殺樵汲者以冒功;已而欲攻城,索賂乃免。
張獻忠糾合回、革、左諸賊自霍、太北行,會闖賊于河南。
十一月,襄城守将李萬慶沒于賊。
萬慶,乃降将射塌天也,累功至副将;至是,闖賊陷襄城,殺之。
诏贈都督同知、榮祿大夫,立祠襄城。
十二月,傳制:『朱大典受命督賊,專辦五營;縱賊流毒,全無一效。
其革職聽勘』。
以高鬥光提督鳳陽,兼督皖、楚、豫會剿。
十五年正月丙子,山東盜平,擒李青山入京。
青山本屠人,乘饑嘯聚數萬人,屢寇兖州;給事範淑泰、魯府左相俞起蛟拒之,俘青山。
辛巳,左、革陷潛山;壬午,陷巢縣。
二月,左、革陷全椒。
三月丙子,左、革、老回回五股合步騎數萬,趨壽州;複以兵合獻忠攻六安,袁時中亦會之。
時中旋合于闖。
五月丙子,革賊陷無為州,士民投河自沈者無算。
颍州參将李栩大破左金王于壽州。
癸巳,左金王合回、革連營趨颍州,以報壽州之役也;李栩偵知之,分步兵伏城東南二十裡,以騎兵迎擊,戰于城南樊家店,伏兵繞其後,奮擊敗之,斬首千餘。
六月,革、左諸賊複入六安、英、霍諸山中,倚林樾度夏,秋爽複出;歲以為常。
安、廬州縣殘破者半,官吏鹹攜印篆舣舟理事;城中荊榛塞路,人煙久斷。
革裡眼入舒城,屯于闆山。
癸醜,诏逮安廬巡撫鄭二陽、鳳陽總督高鬥光入京;馬士英提督鳳陽軍務。
七月甲戌,革賊毀廬州城。
八月,回、革、左連營光山、羅山,一軍掠信陽、一軍出麻城,仍與獻忠合軍。
保鎮遊擊趙崇新與賊袁時中講撫于夏邑,為賊所绐,被殺;時中複佯就撫,诏許其投誠自新。
時中出不備,突入蕭縣,執知縣以去。
九月,老回回分兵犯蕪湖,掠桐、安。
革、左犯颍州,旋北合于闖賊。
十月戊午,誅監軍太監劉元斌;以征剿縱軍焚掠也。
十一月,袁時中會合于闖賊。
閏十一月,李自成令其渠賀一龍趨德安,以窺黃陂;一龍至黃陂,阻水不前,止收左良玉殘兵八百人而回;先見羅汝才。
自成大恨之,始忌汝才。
河南土寇蜂起,大者李好、孫學禮、李際遇,衆各數萬;小者亦數千。
十二月,袁時中東犯鳳、皖。
十六年正月,左良玉率衆二十萬避賊東下,沿江縱掠;江南北流土寇降将叛兵白貴、小秦王、托塔王、劉公子、混江龍、管泰山等所在蜂擁,俱冒左兵攻剽,南都大振。
南都留守諸軍,盡列于沿江兩岸,不問為兵為賊,進兵擊之,斬千人。
良玉列狀上兵部自白,兵稍戢,群寇始盡散。
二月,湖廣土寇陷澧州、常德,又陷武岡州,殺岷王。
時湖南諸蠻獠皆伺隙,土寇勾引攻掠,盡歸于闖賊。
三月癸卯,闖賊襲殺革裡眼、左金王,并其衆。
時群賊俱歸闖賊,聽約束,無敢異同;惟革裡眼恃其衆,意不相下。
闖賊置酒宴左、革,殺之席上——革裡眼名賀一龍。
闖賊屯襄陽,命羅汝才攻鄖陽,久不下,多死;汝才所部怨闖賊。
四月甲子朔,闖賊數十騎突入汝才營,汝才卧未起,入帳中斬其頭。
汝才一軍皆譁,闖賊以大隊兵脅之,七日始定;所部散亡,降于秦督孫傳庭。
汝才,延安人,賊中号為「曹操」;以其多智而狡也。
初隸賊首高迎祥,後合獻忠、又合自成,折節下之。
每破城,自成取六、汝才取四。
汝才戰士四五萬、戰馬萬餘騎;馬驺厮養,不下四、五十萬。
闖兵長于攻,羅兵長于戰,相倚為用。
汝才老而猾,嗜聲色;每破城邑,擇女子之美者數十人,後房數百、女樂數部。
所至華侈,珍食山積,酣燕歌舞。
闖賊每噱之曰:『酒色之徒也』!以山東人玄圭為謀主,每事取決焉。
闖賊并殺圭。
五月,闖賊攻袁時中,殺之。
初,時中困于陳、蔡間,闖賊過而招之,許配以女,遂為闖前鋒;時中畏闖之強,非心服也。
時中叛而他徙,有衆數萬,擾颍、亳;時通款于巡按蘇京,然終無降意也。
扶溝諸生以闖賊命招時中,時中執送于京,斬之;複擒闖賊遊騎送于京。
闖賊大怒,以兵二萬攻時中,殺之;「小袁營」遂滅。
于是秦中蜂起之賊,大半降于官軍。
其強者俱為闖賊所并,至是而盡;惟老回回遂為闖賊所部——老回回名馬守應。
自後,止闖、獻兩大賊陸沈中原矣。
官軍仍分兵疾走,繞山後,前後齊登;賊披靡,竄走澗榖。
諸将皆下馬,人曳草履一量,緣山逐賊;自龍溪追奔四十裡,斬首千一百餘級。
賊走營仙寺嶺。
癸卯,諸将會秦、楚、蜀兵擊賊于嶺上。
諸軍雲合,賊營大亂,斬首千級;秦兵奪羅汝才大旗,擒其老管隊副塌天。
賊突圍遁,走七箐坎,入于幹溪。
丙午,羅、過諸賊犯夔州下關城。
羅汝才老而滑,多機詐;過天星多擁徒衆,二賊以智力相倚。
至是,屢戰不利,謀歸楚;以瞿塘水漲不得渡,反走下關城。
巡撫捷春檄總兵嘉棟、副将應元、雲鳳以楚兵自夔州出雲陽,邀其前;監軍元吉督人龍等将秦師間道疾走尖山,以截之。
夔府山溪險隘,七賊連營數萬,深樾不能勝營帳,酷署炎■〈高久〉毒人,馬矢重達數十裡,蚊蚋噆草間,人馬俱病;羅、過分道西行:汝才率小秦王、上天王、混世王、一連莺五營走雲陽尖山壩,過天星、關索二營走雲陽水碓口,期同會于開甯。
戊申,人龍等追賊至七箐坎;賊簡其銳為殿以挑官軍,潛以老營先走。
人龍擊破殿後兵,長驅搗其中堅;賊逾山,人龍亦逾山,夜抵馬溺溪,壓賊壘而軍。
是月,江北賊陷羅田。
黃梅貢士吳卿上言:『流賊肆毒,姦宄出沒,尤善偵走,如官軍在汝、颍、襄、德,彼奪鳳陽、臨淮,一日一夜兼程行數百裡。
光州固始為吳、楚往來之要地,宜設一道臣于此;此亦扼吭之計也。
然賊分則寡,合則衆;晝則賊騎相顧,夜則賊營遠哨。
且賊日馳二百裡,酗酒耽色,渴睡不醒;若将卒勇敢,啣枚夜襲,賊不能覺也。
今兵不殺賊,反以仇民,窮鄉男婦匿林逃難,割首獻功以愚主将、主将以愚監紀;監紀不知,遂奏其功。
此弊踵行久矣,所當痛懲者也』。
六月辛亥昧爽,賀人龍等諸将薄賊營,賊奔已疲;秦師三道俱進,大噪騰而上,賊驚潰。
秦、蜀軍争逐之,斬首千二百,俘六百人;赦其俘一桿鎗、自來虎、伍林三人,隸為軍鋒。
壬子,秦軍蹑賊而前,度賊必設伏以邀我,遣都司李仲興、高光榮勒輕騎先往,人龍、國奇潛以大兵繼之。
二将已入隘,賊伏起兩山間,圍之數重;二将戰方酣,人龍、國奇麾兵并進,噪而揚塵,聲動山榖,圍中奮呼以應之。
賊圍開,四潰;斬首五百餘級,生擒賊渠掠山虎十六人、羅汝才精騎二千餘。
二日之内,俘其部曲四十人,斬馘無算,精銳殆盡;狼籍東走,與四營合保其婦豎共萬人,走大甯之小嶺;諸将扼之于夔東。
己卯,過天星、關索走開縣,屯南壩;知羅汝才東竄,而楚、蜀兵漸逼,因北走。
丁巳,鄭嘉棟率諸将連營蹑賊,及之于觀音山;逐北二十裡至于臨江,斬首二百餘。
張應元窮追至窦山,遇賊百餘騎,擊殺二十騎;餘騎皆大呼釋甲,渠托天王常國安請降。
應元止兵,裂帛作書,令國安所部抓地虎馳谕過天星;過天星曰:『必托天王身至為信,乃降也』!抓地虎反命。
庚申,賊首高守達率麾下二百騎來奔,過天星逐之,邀止百餘騎;來者七十五騎皆關西健兒,常為楚師軍鋒。
辛酉,過天星西走,諸軍拔營逐之;至新甯西關外,賊騎三千不戰而走。
高守達率其健兒,當先陷陣;賊陣亂,馬竄禾中泥,驚蹄相騰踐。
官軍蹙而射之,追奔二十裡,血流稻畦,泥遍赤;酷日炎赫,刀甲皆生煙。
諸軍以泥滑不得馳,斂兵壁于風烈舖;諸軍共獲首千七百餘級,擒賊首流金錘、金狗兒,奪馬騾三百。
過、關二賊東奔達州,張應元等進逼之。
丁卯,常國安前驅遇賊,川、楚兵并進,斬首二百餘,奪其營。
賊奔袁壩驿,設伏溝澗中,營火出林間如星者二十裡。
明日,應元等前驅搏戰,令常國安、高守達繞榖中,搗其脅;賊伏發,戰方接,國安突出,四圍奮呼,賊驚墜山澗,共斬首九百,獲甲仗弓矢無算,生擒滾地狼等一十七人,降其管隊可天虎等四十人。
庚午,賊自袁壩東奔開縣,至高城;諸将分營出戰:嘉棟将中軍,副将羅于莘将左軍,降将楊旭、一隻虎将右軍,戰于城下,賊敗走大昌。
七月,羅汝才、小秦王、上天王、混世王、一連莺連營踞大甯;監軍元吉在夔,遣守備劉正國及羅營降丁伍林入其營招之。
汝才疑以香油坪之役殺我楊、羅二将,或不赦;攜正國東走,聲言詣夷陵乞撫于督師。
先是,汝才與金翅鵬不相能,金翅鵬常懼為所併;至是,小秦王、金翅鵬相率降于嗣昌,汝才殺伍林、劉正國,東走巫山。
左良玉分兵屯興、房、二竹間;汝才屢敗,黨羽多降,勢益孤;而張獻忠時在巴、巫,與良玉相持,謀西走;汝才遂合于獻忠,謀渡川西走。
過天星素與獻忠有郄,前有新甯諸将招之,過天星對常安國曰:『作賊非本懷,諸将驟攻之,狼狽東走。
聞羅、張既合,益懷不并分之勢,決計歸命』。
左良玉乘勝移師擊之,過天星、惠登相乞降。
嗣昌令良玉撫其衆七千人,簡其精銳,隸良玉軍中,安其老弱于鄖西;以降将掃地王、李靖王隸監軍元吉——登相,清澗人。
八月癸醜,元吉遣降丁入羅汝才營,嗣昌複命降将金翅鵬所部飛上天入其營招之;汝才逡巡未決。
時張、羅新合,獻忠懼汝才之再降也,日說汝才,毋為官軍所獲;且曰:『閣部已俘過天星阙下矣』!元吉請檄左良玉攜惠登相至陣前招汝才,汝才必聽;嗣昌不從,汝才降意遂絕。
饑民複相煽為盜,嘯聚太行山,所在蜂起應之。
江北賊革裡眼、左金王突霍、太間;上命太監劉元斌監禁軍六千,馳赴河南、江北,合皖、豫兵讨之。
禁軍擊破賊于霍山,賊竄走;尋陷麻城、黃梅。
是月,發倉赈河東,帑金三萬赈真定、山東、河南饑民。
給事中戴明說上言:『荒極盜起,蠢動疊告;畿輔、淮陽,陝西、中州,所在不一:皆緣撫、按有司素不休養,饑荒不卹,招徕無策。
迨盜起議剿,死于鋒镝者,此百姓也。
今乞責成撫、按諸臣,以卹荒弭盜為第一事』。
上是之。
九月,上谕河南巡撫誅剿以平賊為功,不必屢報捷級,無裨掃蕩。
丁亥,河南郏縣盜李際遇、申請邦、任辰、張鼎衆至五萬,總兵王繼禹遣遊擊高謙擊之,一日三捷,斬二千餘級,追至尉氏。
乙醜,嗣昌屯巫山。
先是,關索敗,伏深箐中;聞過天星降,益懼。
嗣昌遣人招之,關索見諸降将效力軍前,遂來歸;與其黨王光恩谒嗣昌于巫山舟次,率其副楊光甫等數人頓首涕泣,請死罪。
嗣昌撫慰之,給以銀币。
光恩,延安人;光甫,鄖陽人:所部六千,殺傷散亡已去其半,存者三千。
乃簡其精銳,赴軍前殺賊。
羅汝才之入川也,凡九股,整十萬、掃地王、小秦王、金翅鵬、托天王、過天星、關索;惟汝才合于獻忠,其八相繼俱降矣。
嗣昌飛章以聞,叙赉文武将吏有差。
回、左、革諸賊走英、霍,逼鳳陽。
是月,秦師大破賊于函榖,斬首數千,誅蠍子塊;餘賊分竄延安、慶陽。
十月,嗣昌在夔州,令楚将王允成、楊文富自巴、巫趨當陽東剿。
回、革趨楚,撫軍宋一鶴赴蕲、黃協剿,命諸将分屯襄、鄖、承天諸扼要。
降将掃地王張一川擊獻賊于梓潼,陷陣被擒,賊剮之;監軍元吉命卹其妻子于彜陵。
十一月,陞陝撫丁啟睿總督陝西、三邊、山西、河南軍務。
河南巡撫李仙風率諸将高謙、李建武擊河北賊于菜園,斬首一千三百餘級。
十二月,楚、豫、皖兵大集,回、革懼而乞招撫;丙辰,監軍員外郎楊卓然入二賊營議之。
是冬,闖賊困于崤、函;蠍子塊既死,群賊滿天星、張沙子、邢家米及闖賊部将大天王、鎮天王、一條龍、小紅狼、九梁星相繼請降,闖賊潰圍而出。
是年,兩京、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浙江大旱,蝗;至冬,大饑,人相食,草木俱盡,道殣相望。
河南土寇并起,自真定至河上,道路梗塞。
開州人袁時中聚衆數萬,破開州;時壽州賊有袁老山一營,時中自号「小袁營」以别之。
諸賊各有衆數萬,惟時中最桀點;群賊相繼敗死,時中走河南。
十四年正月甲辰,山東土賊李廷實、李鼎铉陷高唐州。
時山東盜起,東平、東阿、張秋、肥城所在皆賊。
兖州二十州縣,一時嘯聚響應;惟濟甯、滋陽無盜。
京畿道梗,省直饷銀數百萬俱阻于兖州。
東平州吏胥倡亂,迎賊入城,據之;巡撫王國寶發六道官兵防兖州,檄總兵劉澤清擊破東平賊,複其城。
河南土賊艾一、侯二、侯四嘯聚數千人,封丘知縣蘇茂柏擊破之。
二月丁卯,河南土賊陷新野。
張獻忠、羅汝才俱自川入楚,惟搖天動留川東;萬元吉留秦、蜀兵千八百屯白帝、神女之間,絕其入楚路。
戊午,河南土寇瓦罐子、一鬥榖諸盜盡歸于李自成,合攻開封。
山東土賊留東阿、汶上。
時東寇益熾,徐、德數千裡白骨縱橫;又旱荒大饑,民父子相食,行人斷絕。
革、左諸賊因張、羅遠竄,豫、皖之兵四集,急而歸款;楊卓然議插之潛、太間。
二盜實無降意,借款以緩師,而公行肆掠;卓然每左右之,以塞人責。
及闖、獻陷襄、雒,革、左遂乘機複熾,倚山剽攻;诏朱大典進總督,節制諸路鎮撫兵,進英、霍以讨之。
己醜,魯王捐金數萬,募兵于山東以防盜。
丙寅,河南土賊孟三陷河陰,據之;遊擊高謙攻圍七晝夜,拔之,斬孟三。
三月,革山東巡撫王國寶職,命楊禦蕃、劉澤清會兵剿曹、濮賊。
是春,招安内丘、山西餘寇。
革、左賊五營聞獻忠東來,走麻城以勾之;湖廣巡撫宋一鶴聞之,渡江進兵屯蕲州,擒賊諜,焚舟斷渡。
五月,設徐、臨、通、津四鎮以護漕,以東寇熾故也。
河南土寇袁時中聚衆至二十萬,入江北窺鳳、泗,自宿、亳入蒙城,土礦群盜蟻附之。
丁醜,朱大典率諸軍擊敗之;率衆保險,潛棄牲畜宵遁。
丁酉,總兵劉良佐簡饒騎自義門追擊五十裡;賊竄逸深林;良佐分輕兵追捕。
明日,及賊大隊,賊方扼險拒守;官軍以火砲舊擊之,賊大奔,自義門至界溝二百裡屍撐交橫,棄仗滿阡陌。
賊或自經林間、或自刎,餘或降、或逸去,二十萬衆鳥獸散,時中以數百騎宵遁,北渡河,走入河南;所獲仗甲、弓矢山積。
泰安土寇十餘萬掠甯陽、曲阜、兖州,所至燔屋廬、掠婦女。
賊蒙婦女以甲冑,執刀仗,僞為男子守營;賊則四出焚掠。
聞青州兵至,遂走邳州,焚其南郭;至沙溝,屠戮嬰稚不遺。
庚子,犯徐州北關,焚之,抄劫;至揚州南沙店,毀漕船十六艘,複東北行入東平州。
豐縣土寇十餘萬圍縣城,徐州賊合之,攻城愈急。
東平賊首李青山屯于梁山。
六月,兩京、山東、河南、浙江旱、蝗,多饑盜。
庚戌,革、左諸賊陷宿松、英山。
朱大典駐師壽州,造長槍三千、長丈二尺,鳥铳三千;大閱諸軍數萬人,刻期入山搜剿。
賊方分掠諸縣,聞之盡合營,屯潛山。
七月庚辰,革、左陷潛山,遂圍麻城;督師丁啟睿大破賊于麻城,斬千二百級,賊解圍去。
九月,羅汝才自南陽趨鄧、淅以合于闖賊。
時獻忠大敗于南陽,其衆盡散;闖賊踞河、雒,有衆五十萬,故汝才往附之。
張獻忠敗,奔命于回、革、左諸軍;同入霍山,扼險拒守。
十月,太監劉元斌、盧九德率京營兵,與總兵周遇吉、黃得功合追賊于鳳陽,及之。
元斌留四十日不進,城門畫閉,縱諸軍大掠,殺樵汲者以冒功;已而欲攻城,索賂乃免。
張獻忠糾合回、革、左諸賊自霍、太北行,會闖賊于河南。
十一月,襄城守将李萬慶沒于賊。
萬慶,乃降将射塌天也,累功至副将;至是,闖賊陷襄城,殺之。
诏贈都督同知、榮祿大夫,立祠襄城。
十二月,傳制:『朱大典受命督賊,專辦五營;縱賊流毒,全無一效。
其革職聽勘』。
以高鬥光提督鳳陽,兼督皖、楚、豫會剿。
十五年正月丙子,山東盜平,擒李青山入京。
青山本屠人,乘饑嘯聚數萬人,屢寇兖州;給事範淑泰、魯府左相俞起蛟拒之,俘青山。
辛巳,左、革陷潛山;壬午,陷巢縣。
二月,左、革陷全椒。
三月丙子,左、革、老回回五股合步騎數萬,趨壽州;複以兵合獻忠攻六安,袁時中亦會之。
時中旋合于闖。
五月丙子,革賊陷無為州,士民投河自沈者無算。
颍州參将李栩大破左金王于壽州。
癸巳,左金王合回、革連營趨颍州,以報壽州之役也;李栩偵知之,分步兵伏城東南二十裡,以騎兵迎擊,戰于城南樊家店,伏兵繞其後,奮擊敗之,斬首千餘。
六月,革、左諸賊複入六安、英、霍諸山中,倚林樾度夏,秋爽複出;歲以為常。
安、廬州縣殘破者半,官吏鹹攜印篆舣舟理事;城中荊榛塞路,人煙久斷。
革裡眼入舒城,屯于闆山。
癸醜,诏逮安廬巡撫鄭二陽、鳳陽總督高鬥光入京;馬士英提督鳳陽軍務。
七月甲戌,革賊毀廬州城。
八月,回、革、左連營光山、羅山,一軍掠信陽、一軍出麻城,仍與獻忠合軍。
保鎮遊擊趙崇新與賊袁時中講撫于夏邑,為賊所绐,被殺;時中複佯就撫,诏許其投誠自新。
時中出不備,突入蕭縣,執知縣以去。
九月,老回回分兵犯蕪湖,掠桐、安。
革、左犯颍州,旋北合于闖賊。
十月戊午,誅監軍太監劉元斌;以征剿縱軍焚掠也。
十一月,袁時中會合于闖賊。
閏十一月,李自成令其渠賀一龍趨德安,以窺黃陂;一龍至黃陂,阻水不前,止收左良玉殘兵八百人而回;先見羅汝才。
自成大恨之,始忌汝才。
河南土寇蜂起,大者李好、孫學禮、李際遇,衆各數萬;小者亦數千。
十二月,袁時中東犯鳳、皖。
十六年正月,左良玉率衆二十萬避賊東下,沿江縱掠;江南北流土寇降将叛兵白貴、小秦王、托塔王、劉公子、混江龍、管泰山等所在蜂擁,俱冒左兵攻剽,南都大振。
南都留守諸軍,盡列于沿江兩岸,不問為兵為賊,進兵擊之,斬千人。
良玉列狀上兵部自白,兵稍戢,群寇始盡散。
二月,湖廣土寇陷澧州、常德,又陷武岡州,殺岷王。
時湖南諸蠻獠皆伺隙,土寇勾引攻掠,盡歸于闖賊。
三月癸卯,闖賊襲殺革裡眼、左金王,并其衆。
時群賊俱歸闖賊,聽約束,無敢異同;惟革裡眼恃其衆,意不相下。
闖賊置酒宴左、革,殺之席上——革裡眼名賀一龍。
闖賊屯襄陽,命羅汝才攻鄖陽,久不下,多死;汝才所部怨闖賊。
四月甲子朔,闖賊數十騎突入汝才營,汝才卧未起,入帳中斬其頭。
汝才一軍皆譁,闖賊以大隊兵脅之,七日始定;所部散亡,降于秦督孫傳庭。
汝才,延安人,賊中号為「曹操」;以其多智而狡也。
初隸賊首高迎祥,後合獻忠、又合自成,折節下之。
每破城,自成取六、汝才取四。
汝才戰士四五萬、戰馬萬餘騎;馬驺厮養,不下四、五十萬。
闖兵長于攻,羅兵長于戰,相倚為用。
汝才老而猾,嗜聲色;每破城邑,擇女子之美者數十人,後房數百、女樂數部。
所至華侈,珍食山積,酣燕歌舞。
闖賊每噱之曰:『酒色之徒也』!以山東人玄圭為謀主,每事取決焉。
闖賊并殺圭。
五月,闖賊攻袁時中,殺之。
初,時中困于陳、蔡間,闖賊過而招之,許配以女,遂為闖前鋒;時中畏闖之強,非心服也。
時中叛而他徙,有衆數萬,擾颍、亳;時通款于巡按蘇京,然終無降意也。
扶溝諸生以闖賊命招時中,時中執送于京,斬之;複擒闖賊遊騎送于京。
闖賊大怒,以兵二萬攻時中,殺之;「小袁營」遂滅。
于是秦中蜂起之賊,大半降于官軍。
其強者俱為闖賊所并,至是而盡;惟老回回遂為闖賊所部——老回回名馬守應。
自後,止闖、獻兩大賊陸沈中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