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五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文苑列傳
曹學佺
顧起元
陳仁錫
張溥
·曹學佺,字能始,福建侯官人。萬曆乙未進士,授戶部主事;尋陞南京大理寺左寺正。丙午,陞南京戶部郎中、陞四川右參議,晉按察使。天啟壬戌,降參議。甲子,複以副使理桂平道事。丙寅,魏珰輯「三朝要典」,以學佺有所着書與「要典」矛盾,命焚其書,仍削籍為民。崇祯二年,起廣西副使,曆禮部右侍郎。庚午九月,以病請告,予緻仕。學佺博學強記,一時無出其右。所刻書如「天下一統誌」、「天下名山誌」、「石倉曆代諸集」之類,動辄數十餘卷;所锓書闆充棟汗牛,時人稱為「藝林淵薮」。
甲申國變,學佺于閩中破家起義;丙戌,福州兵敗,學佺奔虎山,自缢死之。
·顧起元,号鄰初,應天江甯人;生而穎慧絕倫。萬曆三十六年,會試第一人,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直起居注;編纂六曹章奏,分考甲辰禮闱。未幾,乞歸。起南京國子監司業,兼掌翰林院印;以母喪,去任。再召不赴,陞南京國子監祭酒、再陞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天啟元年,改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詹事府事、纂修兩朝實錄副總裁;而起元得末疾,不能赴。崇祯元年,卒。
起元學問淵博,凡古今成敗、人物賢否以至諸曹掌故,無不容心;口陳指畫,曆曆如睹;按策而求之,百不漏一也。然通籍三十年,立朝僅五載;晚年又以病廢,不究其用:士論惜之。居鄉,絕迹公府,無一字關說。惟地方利病、人情屈抑,則不避忌諱,娓娓言之;如兵部快船改馬船、絕衛弁之科索兩縣坊廂、準裡甲為條編,皆更定良法,于軍民甚便。有妄言複舊以便其私者,人情洶洶;得起元力争之,事乃寝,軍民乃定。既以文衡清望自持,而接引後學孳孳如不及。有以詩文請益者,皆細加點定,不以為煩;或當意,則稱之不容口。至饋饷,一無所受;或迫情誼勉受之者,必報稱其施乃已。以此囊橐常虛,故熹廟诏中嘉其清真。其詩文高者,直達秦、漢;而清芬麗藻,兼六代之長。近體以初、盛為宗,而不廢錢、劉、溫、李:是為大家,不名一體。所着「嬾真草堂集」五十卷、「編年稿」十三卷、「四書私箋」六卷、「中庸外傳」三卷、「說略」六十卷、「顧氏小史」十卷、「客座贅語」十卷、「壺天贅語」、「金石考」各一卷。弘光朝,謚「文莊」。遺命不乞誌銘,子孫又貧,故其遺書轶事多不傳于世。
·陳仁錫,字明卿,南直長洲人。年十九,舉于鄉。明年,下第歸,乃肆力古人之學。聞毘陵錢啟新倡學東南,往從之遊,學益進。天啟壬戌,廷試第三人,授編修。辛未,晉經筵日講官。會逆珰魏忠賢專國,以事功冒伯爵,乞世券;仁錫當視草,辭。或怵以禍;仁錫曰:『死何足借!吾為奸邪草世券,何顔對天下後世乎』!終不可。珰以黨锢坐之,遂削籍。
珰敗,召仁錫為南京國子監祭酒;甫拜命,以疾卒。所着有「四書語錄」、「淵天縱易」、「羲經易簡錄」、「賦役書」、「通鑒論較」、「綱目會紀經濟八編」、「衍義會刻」、「皇明衍義」、「皇明世法錄」、「無夢園集」等書行世。
·張溥,字天如,南直太倉人。崇祯辛未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溥才情藻發,為江南士林領袖。所閱書極多,而「紀事本末」一書評隲允當;小論發前人所未發,追步龍門矣。所着有「七錄齋集」。
石匮書曰:曹能始藏書甚富,為藝林淵薮。其自所為文,填塞堆砌,塊而不靈,與經笥、書廚亦複無異。書故多,亦何貴乎多也!顧鄰初、陳明卿、張天如所閱諸書,亦卓荦有緻;而「嬾真草堂」、「無夢園」、「七錄齋」諸集食生不化,亦未見其長。砲夫烹割,調劑五味,賓主樂之;雖終日勞勞,與砲夫竟何補哉!
石匮書曰:潛谿、青田以文章兼功業,後自北地繼起,荊州、曆下橫據中原,而荊州、鹿門起與粗角,遂謂國朝自科甲以外,更無文章矣。夫唐以詩取士,李白、杜甫,俱不得與宴曲江,窮達有命;雖不得與争,然使唐詩無李、杜,尚得為唐詩乎?餘故叙次文人,半收寒士;亦見文章一道,斷非資格、科名所能限量者也。
曹學佺
顧起元
陳仁錫
張溥
·曹學佺,字能始,福建侯官人。萬曆乙未進士,授戶部主事;尋陞南京大理寺左寺正。丙午,陞南京戶部郎中、陞四川右參議,晉按察使。天啟壬戌,降參議。甲子,複以副使理桂平道事。丙寅,魏珰輯「三朝要典」,以學佺有所着書與「要典」矛盾,命焚其書,仍削籍為民。崇祯二年,起廣西副使,曆禮部右侍郎。庚午九月,以病請告,予緻仕。學佺博學強記,一時無出其右。所刻書如「天下一統誌」、「天下名山誌」、「石倉曆代諸集」之類,動辄數十餘卷;所锓書闆充棟汗牛,時人稱為「藝林淵薮」。
甲申國變,學佺于閩中破家起義;丙戌,福州兵敗,學佺奔虎山,自缢死之。
·顧起元,号鄰初,應天江甯人;生而穎慧絕倫。萬曆三十六年,會試第一人,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直起居注;編纂六曹章奏,分考甲辰禮闱。未幾,乞歸。起南京國子監司業,兼掌翰林院印;以母喪,去任。再召不赴,陞南京國子監祭酒、再陞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天啟元年,改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詹事府事、纂修兩朝實錄副總裁;而起元得末疾,不能赴。崇祯元年,卒。
起元學問淵博,凡古今成敗、人物賢否以至諸曹掌故,無不容心;口陳指畫,曆曆如睹;按策而求之,百不漏一也。然通籍三十年,立朝僅五載;晚年又以病廢,不究其用:士論惜之。居鄉,絕迹公府,無一字關說。惟地方利病、人情屈抑,則不避忌諱,娓娓言之;如兵部快船改馬船、絕衛弁之科索兩縣坊廂、準裡甲為條編,皆更定良法,于軍民甚便。有妄言複舊以便其私者,人情洶洶;得起元力争之,事乃寝,軍民乃定。既以文衡清望自持,而接引後學孳孳如不及。有以詩文請益者,皆細加點定,不以為煩;或當意,則稱之不容口。至饋饷,一無所受;或迫情誼勉受之者,必報稱其施乃已。以此囊橐常虛,故熹廟诏中嘉其清真。其詩文高者,直達秦、漢;而清芬麗藻,兼六代之長。近體以初、盛為宗,而不廢錢、劉、溫、李:是為大家,不名一體。所着「嬾真草堂集」五十卷、「編年稿」十三卷、「四書私箋」六卷、「中庸外傳」三卷、「說略」六十卷、「顧氏小史」十卷、「客座贅語」十卷、「壺天贅語」、「金石考」各一卷。弘光朝,謚「文莊」。遺命不乞誌銘,子孫又貧,故其遺書轶事多不傳于世。
·陳仁錫,字明卿,南直長洲人。年十九,舉于鄉。明年,下第歸,乃肆力古人之學。聞毘陵錢啟新倡學東南,往從之遊,學益進。天啟壬戌,廷試第三人,授編修。辛未,晉經筵日講官。會逆珰魏忠賢專國,以事功冒伯爵,乞世券;仁錫當視草,辭。或怵以禍;仁錫曰:『死何足借!吾為奸邪草世券,何顔對天下後世乎』!終不可。珰以黨锢坐之,遂削籍。
珰敗,召仁錫為南京國子監祭酒;甫拜命,以疾卒。所着有「四書語錄」、「淵天縱易」、「羲經易簡錄」、「賦役書」、「通鑒論較」、「綱目會紀經濟八編」、「衍義會刻」、「皇明衍義」、「皇明世法錄」、「無夢園集」等書行世。
·張溥,字天如,南直太倉人。崇祯辛未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溥才情藻發,為江南士林領袖。所閱書極多,而「紀事本末」一書評隲允當;小論發前人所未發,追步龍門矣。所着有「七錄齋集」。
石匮書曰:曹能始藏書甚富,為藝林淵薮。其自所為文,填塞堆砌,塊而不靈,與經笥、書廚亦複無異。書故多,亦何貴乎多也!顧鄰初、陳明卿、張天如所閱諸書,亦卓荦有緻;而「嬾真草堂」、「無夢園」、「七錄齋」諸集食生不化,亦未見其長。砲夫烹割,調劑五味,賓主樂之;雖終日勞勞,與砲夫竟何補哉!
石匮書曰:潛谿、青田以文章兼功業,後自北地繼起,荊州、曆下橫據中原,而荊州、鹿門起與粗角,遂謂國朝自科甲以外,更無文章矣。夫唐以詩取士,李白、杜甫,俱不得與宴曲江,窮達有命;雖不得與争,然使唐詩無李、杜,尚得為唐詩乎?餘故叙次文人,半收寒士;亦見文章一道,斷非資格、科名所能限量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