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遷至十道將軍、殿前指揮使。
太平十年,先王遇弑,衛王尚幼,王乃攝行國政,稱為副王。
阮匐、丁佃以王將不利於孺子,乃相率起兵。
王出師攻之,斬佃於陣,執匐送京師,殺之。
衛王二年,宋太常博士侯仁寳請兵伐本國。
宋以仁寳為交州路轉運使,領諸軍來攻。
時諒州聞兵至,以狀聞。
太後命南栅人範巨備為大將軍,率師拒之。
師出之日,巨備直入省中,謂王曰:“今主上幼弱,未知我輩勤勞,脫有尺寸之功,其誰知之?不如先策十道為天子,然後出師。
”軍士聞之,鹹呼萬歳。
太後見人情恱服,使以龍衮加王,躬請即位。
庚辰之年,王即位,封父為長興王,母鄧氏為太後。
【辛巳】天福元年,春三月,侯仁寳軍至浪山,陳欽祚至西結,劉澄至白藤。
王自將拒之,植杙捍江,宋兵退保寧江。
王令詐降以誘仁寳,北軍敗,擒斬之。
欽祚等聞軍敗,引退。
上尊號為明乾應運神武昇平至仁廣孝皇帝。
【壬午】天福二年,立五王後。
王遣徐穆等使占城,為所執,王怒,自將討之,斬其王篦眉稅於陣,俘馘不可勝數。
獲宮妓數百,遷其重器,收金銀寳貨以萬數。
滅其城池,毀其宗廟。
是歳還。
京師大饑。
【癸未】天福三年初,王征占城,經銅鼓山至婆和,以海路險阻,艱於去來,使開渠,由是舟楫乃通。
【甲申】天福四年,造百寳千歳殿於火雲山,其柱裹以金銀,東建風流殿,西建榮華殿,左建蓬萊殿,右建極樂殿,次構火雲樓,連起長春殿,其側起龍祿殿,蓋以銀瓦。
【乙酉】天福五年,秋七月丁巳,王之誕辰也,使造舟江中,以竹作假山於舟上,號南山,遂設競渡禮。
【丙戌】天福六年,宋授王靜海軍節度使。
【丁亥】天福七年,王初耕藉田於隊山,得金銀甕一,耕於皤悔山,得甕一,名其地曰金銀田。
【戊子】天福八年 【己醜】天福九年,管甲楊進祿以驩愛二州附占城王。
親征,擒之,復取二州。
封第三子為南封王 【庚寅】興統元年,春正月,改元曰興統。
宋命左正言宋鎬來封王。
【辛卯】興統二年,封弟之子為禦蠻王,居峯州。
【壬辰】興統三年春,王禦乾元樓觀燈。
【甲午】興統五年,封第十一子為行軍王,居北岸吉覽州。
【乙未】應天元年,正月,改元。
命杜亨使於宋。
封義子為扶帶王居扶帶。
【丙申】應天二年,王親征麻黃、大發、舟波三洞,拔之。
【丁酉】應天三年,秋七月,王征杜洞江賊,擒之。
大水。
【戊戌】應天四年 【已亥】應天五年,王親討何洞之十九州,平之。
【庚子】應天六年,討峯州賊鄭航,擒之。
命劉紹如宋。
【辛醜】應天七年,征莒隆賊。
賊見王,張弩注矢,欲射之,矢尋墜,再舉,絃斷,懼而退。
王禦樓船,入窮江追之。
賊陳於兩岸,與王拒戰。
王兵陷於江。
衛王璿中流矢死。
王呼天三聲,賊自敗。
【壬寅】應天八年,造銀兠鍪數千餘頂,頒賜軍人。
【癸卯】應天九年,王幸驩州鑿多蓋港直至暗州。
【甲辰】應天十年,王拽罾,得巨蛇,忽然逆流而去。
遣行軍王如宋。
【乙巳】應天十一年,王薨於長春殿,謂之大行王,因為廟號。
在位二十七年,壽六十五,改元者三,葬長州德陵。
中宗 諱龍鉞,大行第三子也,母初侯姨女。
九歳封南封王。
大行初薨,王與東城王、中國王、開明王爭立,九閲月,國中無主。
東城王敗奔占城,為所殺。
元年正月,王即位,凡三日為開明王所弑。
號中宗,壽二十五。
臥朝王 諱龍廷,大行第五子也,中宗母弟。
興統三年封開明王,篡中宗而自立。
丙午,元年,王即位,尊號曰開天應運聖文神武則天崇道大勝明光孝皇帝。
王性好殺,人有臨刑,用茅纒以火燒之,又使優人廖守心持鈍刀而解之,以遲其死,如此數日,其人哀號痛切,守心戯曰:“汝不慣受死。
”王大笑,以為樂。
凡征討所獲虜俘,則押赴江岸,潮退,令人作水牢,驅入其中,潮漲,則呵呷而亡。
又使登髙木,從下伐之。
王又幸支寧江,江多蛟,乃繫人於舟側,往來中流,令蛟害之。
凡牲牢將供庖廚,先使人牽入,手刺殺之,然後付庖人。
又削甘蔗於僧統郭卯頭上,陽為失手,傷卯頭,流血,王大笑。
或寅夜殺貓,賜諸王食,食畢以貓頭示之,諸王皆嘔吐。
每視朝,則使優人喋喋其口以亂執政之奏事。
又以守宮為膾,以與人相爭而食。
諸王叛,王討平之,伐禦蠻王,克之,改峯州為太平府。
尊母氏為興國廣聖太後。
【丁未】二年,定文武官制,一遵於宋 【戊申】三年,正月,改元景瑞元年。
王親征都良、渭龍二州,俘蠻人及馬數百匹。
使人以杖擊蠻囚,痛甚,蠻大呼,誤犯大行諱。
王大笑,再命擊之,蠻人復呼,屢犯,王甚恱。
又討愛州,俘其人,作囤寘其中而笑之。
【己酉】景瑞二年,秋七月,王征驩唐何石等州。
冬十月辛亥,王薨於寢殿,號臥朝王。
王有痔疾,臥以視朝。
年二十二即位,在位四年,年二十五,改元者一。
右黎,自大行至臥朝共三主。
始庚辰,終己酉,凡三十年而亡
太平十年,先王遇弑,衛王尚幼,王乃攝行國政,稱為副王。
阮匐、丁佃以王將不利於孺子,乃相率起兵。
王出師攻之,斬佃於陣,執匐送京師,殺之。
衛王二年,宋太常博士侯仁寳請兵伐本國。
宋以仁寳為交州路轉運使,領諸軍來攻。
時諒州聞兵至,以狀聞。
太後命南栅人範巨備為大將軍,率師拒之。
師出之日,巨備直入省中,謂王曰:“今主上幼弱,未知我輩勤勞,脫有尺寸之功,其誰知之?不如先策十道為天子,然後出師。
”軍士聞之,鹹呼萬歳。
太後見人情恱服,使以龍衮加王,躬請即位。
庚辰之年,王即位,封父為長興王,母鄧氏為太後。
【辛巳】天福元年,春三月,侯仁寳軍至浪山,陳欽祚至西結,劉澄至白藤。
王自將拒之,植杙捍江,宋兵退保寧江。
王令詐降以誘仁寳,北軍敗,擒斬之。
欽祚等聞軍敗,引退。
上尊號為明乾應運神武昇平至仁廣孝皇帝。
【壬午】天福二年,立五王後。
王遣徐穆等使占城,為所執,王怒,自將討之,斬其王篦眉稅於陣,俘馘不可勝數。
獲宮妓數百,遷其重器,收金銀寳貨以萬數。
滅其城池,毀其宗廟。
是歳還。
京師大饑。
【癸未】天福三年初,王征占城,經銅鼓山至婆和,以海路險阻,艱於去來,使開渠,由是舟楫乃通。
【甲申】天福四年,造百寳千歳殿於火雲山,其柱裹以金銀,東建風流殿,西建榮華殿,左建蓬萊殿,右建極樂殿,次構火雲樓,連起長春殿,其側起龍祿殿,蓋以銀瓦。
【乙酉】天福五年,秋七月丁巳,王之誕辰也,使造舟江中,以竹作假山於舟上,號南山,遂設競渡禮。
【丙戌】天福六年,宋授王靜海軍節度使。
【丁亥】天福七年,王初耕藉田於隊山,得金銀甕一,耕於皤悔山,得甕一,名其地曰金銀田。
【戊子】天福八年 【己醜】天福九年,管甲楊進祿以驩愛二州附占城王。
親征,擒之,復取二州。
封第三子為南封王 【庚寅】興統元年,春正月,改元曰興統。
宋命左正言宋鎬來封王。
【辛卯】興統二年,封弟之子為禦蠻王,居峯州。
【壬辰】興統三年春,王禦乾元樓觀燈。
【甲午】興統五年,封第十一子為行軍王,居北岸吉覽州。
【乙未】應天元年,正月,改元。
命杜亨使於宋。
封義子為扶帶王居扶帶。
【丙申】應天二年,王親征麻黃、大發、舟波三洞,拔之。
【丁酉】應天三年,秋七月,王征杜洞江賊,擒之。
大水。
【戊戌】應天四年 【已亥】應天五年,王親討何洞之十九州,平之。
【庚子】應天六年,討峯州賊鄭航,擒之。
命劉紹如宋。
【辛醜】應天七年,征莒隆賊。
賊見王,張弩注矢,欲射之,矢尋墜,再舉,絃斷,懼而退。
王禦樓船,入窮江追之。
賊陳於兩岸,與王拒戰。
王兵陷於江。
衛王璿中流矢死。
王呼天三聲,賊自敗。
【壬寅】應天八年,造銀兠鍪數千餘頂,頒賜軍人。
【癸卯】應天九年,王幸驩州鑿多蓋港直至暗州。
【甲辰】應天十年,王拽罾,得巨蛇,忽然逆流而去。
遣行軍王如宋。
【乙巳】應天十一年,王薨於長春殿,謂之大行王,因為廟號。
在位二十七年,壽六十五,改元者三,葬長州德陵。
中宗 諱龍鉞,大行第三子也,母初侯姨女。
九歳封南封王。
大行初薨,王與東城王、中國王、開明王爭立,九閲月,國中無主。
東城王敗奔占城,為所殺。
元年正月,王即位,凡三日為開明王所弑。
號中宗,壽二十五。
臥朝王 諱龍廷,大行第五子也,中宗母弟。
興統三年封開明王,篡中宗而自立。
丙午,元年,王即位,尊號曰開天應運聖文神武則天崇道大勝明光孝皇帝。
王性好殺,人有臨刑,用茅纒以火燒之,又使優人廖守心持鈍刀而解之,以遲其死,如此數日,其人哀號痛切,守心戯曰:“汝不慣受死。
”王大笑,以為樂。
凡征討所獲虜俘,則押赴江岸,潮退,令人作水牢,驅入其中,潮漲,則呵呷而亡。
又使登髙木,從下伐之。
王又幸支寧江,江多蛟,乃繫人於舟側,往來中流,令蛟害之。
凡牲牢將供庖廚,先使人牽入,手刺殺之,然後付庖人。
又削甘蔗於僧統郭卯頭上,陽為失手,傷卯頭,流血,王大笑。
或寅夜殺貓,賜諸王食,食畢以貓頭示之,諸王皆嘔吐。
每視朝,則使優人喋喋其口以亂執政之奏事。
又以守宮為膾,以與人相爭而食。
諸王叛,王討平之,伐禦蠻王,克之,改峯州為太平府。
尊母氏為興國廣聖太後。
【丁未】二年,定文武官制,一遵於宋 【戊申】三年,正月,改元景瑞元年。
王親征都良、渭龍二州,俘蠻人及馬數百匹。
使人以杖擊蠻囚,痛甚,蠻大呼,誤犯大行諱。
王大笑,再命擊之,蠻人復呼,屢犯,王甚恱。
又討愛州,俘其人,作囤寘其中而笑之。
【己酉】景瑞二年,秋七月,王征驩唐何石等州。
冬十月辛亥,王薨於寢殿,號臥朝王。
王有痔疾,臥以視朝。
年二十二即位,在位四年,年二十五,改元者一。
右黎,自大行至臥朝共三主。
始庚辰,終己酉,凡三十年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