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英雄大宴

關燈
指往上一托,搭住了平面劍刃,扇子斜裡揮去,攔腰擊在劍刃之上,铮的一聲,長劍斷為兩截。

    武氏兄弟大驚,武修文急忙躍開,武敦儒怕傷了兄弟,挺劍直刺霍都背心,要教他不能追擊。

    霍都早料到此招,頭也不回,折扇回轉,兩下裡一湊合,正好搭在劍背,手指轉了兩轉。

    他隻手指轉動,武敦儒手中長劍若要順着扇子而轉,肩骨非脫骱不可,隻得松手離劍,向後躍開,但見長劍直飛上去,劍光在半空中映着燭光閃了幾閃,這才跌下。

    武氏兄弟又驚又怒,雖赤手空拳,并不懼怕。

    武敦儒左掌橫空,擺着降龍十八掌的招式;武修文卻右手下垂,食指微屈,隻要敵人攻來,就使一陽指對付。

     霍都見二人姿式凝重,倒也不敢輕視,心道:“赢到此處,已然夠了,莫要見好不收,自讨沒趣。

    ”降龍十八掌和一陽指都是武學中一等一的功夫,武氏兄弟功力雖淺,擺出來的架子卻分毫不錯,常人看了也不覺什麼,在霍都這等行家眼中卻知實非易與,當下哈哈一笑,拱手道:“兩位請回罷,咱們隻分勝敗,不拚生死。

    ”語意中已客氣了許多。

     武氏兄弟臉上含羞,料想空手與他相鬥,多半隻有敗得更慘,二人垂頭喪氣的退在一旁,卻不到郭芙身邊。

    郭芙急步過去,大聲道:“武家哥哥,咱們三人齊上,再跟他鬥過。

    ”衆人群相注目。

    郭芙右手持劍,左手一揮,叫道:“我們師兄妹三個一齊來。

    ”郭靖喝道:“芙兒,别胡鬧!”郭芙最怕父親,隻得退了幾步,氣鼓鼓的望住霍都。

    霍都見她嬌豔美貌,笑吟吟的點了點頭。

    郭芙瞪了他一眼,轉過頭不理。

    武氏兄弟本來深恐為郭芙恥笑,見她全心袒護,足見有情,甚感安慰。

     霍都打開折扇,搧了幾下,說道:“這一場比試,自然也是不算的了。

    郭大俠,敝方三人是家師、師兄與區區在下。

    我的功夫最差,就打這頭陣,貴方那一位下場指教?誰勝誰敗,那可不是玩耍了。

    ” 郭靖聽妻子說有必勝之道,知道她智計百端,雖不知她使何妙策,卻也已有恃無恐,大聲說道:“好,咱們就三場見高下。

    ” 霍都知道對方武功最強的是郭靖,師父天下無敵,定能勝他,黃蓉雖施過奪棒怪招,然而瞧他的嬌怯怯模樣,當真動手,未必厲害,餘人更不足道,于是目光向衆人一掃,說道:“各位如有異議,便請早言。

    勝負既決,就須唯盟主之命是從了。

    ” 群雄要待答應,但見他連敗魯有腳與武氏兄弟,均舉重若輕,行有餘力,不知尚有多少本事沒施展出來,大家倒也不敢接口,都轉頭望着靖蓉夫婦。

     黃蓉道:“足下比第一場,令師兄比第二場,尊師比第三場,那是确定不移的了。

    是也不是?”霍都道:“正是如此。

    ” 黃蓉向身旁衆人低聲道:“咱們勝定啦。

    ”郭靖道:“怎麼?”黃蓉低聲道:“今以君之下驷,與彼上驷……”她說了這兩句,目視朱子柳。

    朱子柳笑着接下去,低聲道:“取君上驷,與彼中驷;取君中驷,與彼下驷。

    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

    ”郭靖瞠目而視,不懂他們說些什麼。

     黃蓉在他耳邊悄聲道:“你精通兵法,怎忘了兵法老祖宗孫膑的妙策?”郭靖登時想起少年時讀《武穆遺書》,黃蓉曾跟他說過這個故事;齊國大将田忌與齊王賽馬,打賭千金,孫膑教了田忌一個必勝之法,以下等馬與齊王的上等馬賽,以上等馬與齊王的中等馬賽,以中等馬與齊王的下等馬賽,結果二勝一負,赢了千金。

    現下黃蓉自是師此故智了。

     黃蓉道:“朱師兄,以你一陽指功夫,要勝這蒙古王子是不難的。

    ”朱子柳當年在大理國做過宰相,自是飽學之士,才智過人。

    大理段氏一派的武功講究悟性。

    朱子柳初列南帝門牆之時,武功居漁樵耕讀四大弟子之末,十年後已升到第二位,此時的武功卻已遠在三位師兄之上。

    一燈大師對四名弟子一視同仁,諸般武功都傾囊相授,但到後來卻以朱子柳領會的最多,尤其一陽指功夫練得出神入化。

    此時他的武功比之郭靖、馬钰、丘處機尚有不及,但已勝過王處一、郝大通等人了。

     郭靖聽妻子如此說,當即接口道:“請郝道長當那金輪國師,可就危險得緊。

    勝負固然無關大局,隻怕敵人出手過于狠辣,難以抵擋。

    ”他心直口快,也不顧忌自己算上驷,而将郝大通當作下驷未免太不客氣。

     郝大通深知這一場比武關系國家氣運,與武林中尋常的争名之鬥大大不同,倘若給蒙古國師搶去了天下英雄盟主之位,雖然漢人豪傑決不奉他這個“番邦盟主”的号令,但漢人武士不但丢臉,而且人心渙散,隻怕難以結盟抗敵,共赴國難,慨然說道:“這個倒不須顧慮,隻要利于國家,老道縱然喪生于那僧人之手,那也算不了什麼。

    ”黃蓉道:“咱們在三場中隻要先勝了兩場,這第三場就不用再比。

    ”郭靖大喜,連聲稱是。

     朱子柳笑道:“在下身負重任,倘若勝不了這蒙古王子,那可要給天下英雄唾罵一世了。

    ”黃蓉道:“不用過謙,就請出馬罷。

    ” 朱子柳走到廳中,向霍都拱了拱手,說道:“這第一場,由敝人來向閣下讨教。

    敝人姓朱名子柳,生平愛好吟詩作對,寫字讀書,武功上就粗疏得很,要請閣下多多指教。

    ”說着深深一揖,從袖裡取出一枝筆來,在空中畫了幾個虛圈兒,全是個迂儒模樣。

     霍都心想:“越是這般人,越有高深武功,委實輕忽不得。

    ”抱拳為禮,說道:“小王向前輩讨教,請亮兵刃罷。

    ”朱子柳道:“蠻夷之邦,未受聖人教化,閣下既然請教,敝人自當指點指點。

    ”霍都心下惱怒:“你出言辱我蒙古,須饒你不得。

    ”折扇一張,道:“這就是我的兵刃,你使刀還是使劍?”朱子柳提筆在空中寫了一個“筆”字,笑道:“敝人一生與筆杆兒為伍,會使什麼兵刃?” 霍都凝神看他那枝筆,但見竹管羊毫,筆鋒上沾着半寸墨,實無異處,與武林中用以點穴的純鋼筆大不相同,正欲相詢,隻見外面走進來一個白衣少女。

     她在廳口一站,眼光在各人臉上緩緩轉動,似乎在找尋什麼人。

     堂上群雄本來一齊注目朱子柳與霍都二人,那白衣少女一進來,衆人不由自主的都向她望去。

    但見她臉色蒼白,若有病容,雖燭光如霞,照在她臉上仍無半點血色,更顯得清雅絕俗,姿容秀麗無比。

    世人常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女子之美,但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誰也不知,此時一見那少女,各人心頭都不自禁的湧出“美若天仙”四字來。

    她周身猶如籠罩着一層輕煙薄霧,似真似幻,實非塵世中人。

     楊過一見到那少女,大喜若狂,胸口便似猛地給大鐵槌重重一擊,立即從屋角裡一躍而出,緊緊抱住了她,大叫:“姑姑,姑姑!” 這少女正是小龍女。

     她自與楊過别後,在山野間兜了個圈子,重行潛水回進古墓石室。

    她十八歲前在古墓中居住,當真是心如止水,不起半點漪瀾,但自與楊過相遇,經過了這一番波折,再要如舊時一般諸事不萦于懷,卻是萬萬不能的了。

    每當在寒玉床上靜坐練功,就想起楊過曾在此床睡過;坐在桌邊吃飯,便記起當時飲食曾有楊過相伴。

    練功不到片刻,便即心中煩躁,難以為繼。

    如此過了月餘,再也忍耐不住,決意去找楊過,但找到之後如何對待,卻一無所知。

    她自聽了李莫愁挑撥之言,明知楊過已經變心,當時一悲而去,過得幾天,便想:“他變心就由他變心,我總之是離不開他!” 下得山來,但見事事新鮮,她又怎識得道路,見了路人,就問:“你見到楊過沒有?”肚子餓了,拿起人家的東西便吃,也不知該當給錢,一路之上鬧了不少笑話。

    但旁人見她美若天仙,天真可愛,不自禁的都加容讓,倒也無人與她為難,在飯店中飲食了不給錢,也沒人強要索讨。

    一日無意間在客店中聽見兩名大漢談論,說是天下有名的英雄好漢都到大勝關陸家莊赴英雄宴,她想楊過說不定也在那兒,于是打聽路途,到得陸家莊來。

     除了郝大通、甄志丙、趙志敬等三人外,大廳上二千餘人均不知小龍女是何來曆,隻見她美得出奇,人人心中都生特異之感。

    孫不二雖知其人,卻從未會過。

    甄志丙臉色慘白,身子發顫。

    趙志敬斜眼瞧着他微微冷笑。

    郭靖、黃蓉見楊過對她親熱逾恒,大感詫異。

     小龍女道:“過兒,你果然在此,我終于找到你啦。

    ”楊過流下淚來,哽咽道:“你……你不再撇下我了罷?”小龍女搖頭道:“我不知道。

    ”楊過道:“你以後到那裡,我便跟你到那裡,殺了我也不跟你分開。

    ”小龍女喜道:“好極了!”大廳之上千人擁集,他二人卻旁若無人,自行叙話。

    小龍女拉着楊過之手,悲喜交集,雖聽他仍叫自己“姑姑”,但他緊緊相抱,熱情如火,顯然對己情意甚深,決非師姊所說的移情負心、要抛棄自己,甚為喜慰。

     霍都見了小龍女的模樣,雖心中一動,卻不知就是當年自己上終南山去向她求婚的那個姑娘,見楊過衣衫褴褛,卻與她神情親熱,登生厭憎之心,說道:“咱們要比試功夫,你們讓點兒地方出來罷!” 楊過沒心思跟他答話,牽着小龍女的手,走到旁邊,和她并肩坐在廳柱的石礎上,心裡歡喜,有如要炸開來一般,左手緊緊摟住她肩頭,似乎怕她忽然又走。

     霍都轉過頭來,對朱子柳道:“你既不用兵刃,咱們拳腳上分勝敗也好。

    ”朱子柳道:“非也。

    我中華乃禮義之邦,君子論文,以筆會友,敝人有筆無刀,何須兵刃?”霍都道:“既然如此,看招!”折扇張開,向他一搧。

    朱子柳斜身側步,搖頭擺腦,左掌在身前輕掠,右手毛筆徑向霍都臉上劃去。

    霍都側頭避開,但見對方身法輕盈,招數奇特,當下不敢搶攻,要先瞧明他武功家數,再定對策。

     朱子柳道:“敝人筆杆兒橫掃千軍,閣下可要小心了。

    ”說着筆鋒向前疾點。

    霍都雖是在蒙古學的武藝,但金輪國師胸中淵博,浩若湖海,于中原名家的武功無一不知。

    霍都學武時即已決意赴中原樹立威名,因此金輪國師曾将中土著名武學大派的得意招數一一與他拆解。

    豈知今日一會朱子柳,他用的兵器既已古怪,而出招更是匪夷所思,從所未聞,見他筆鋒在空中橫書斜鈎,似乎寫字一般,然筆鋒所指,卻處處是人身大穴。

     大理段氏本系涼州武威郡人,在大理得國稱帝,其先世雖為鮮卑拓跋人氏,但久與漢人通婚,受中華教化,已與漢人無異,也早自認為是漢人,中華教化文物廣播南疆。

    朱子柳是天南第一書法名家,雖然學武,卻未棄文,後來武學越練越精,竟自觸類旁通,将一陽指與書法融為一爐。

    這路功夫是他所獨創,旁人武功再強,若腹中少了文學根柢,實難抵擋他這一路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俱達高妙境界的功夫。

    差幸霍都自幼曾跟漢儒讀過經書、學過詩詞,尚能招架抵擋。

    但見對方毛筆搖晃,書法之中有點穴,點穴之中有書法,當真是銀鈎鐵劃,勁峭淩厲,而雄偉中又蘊有一股秀逸的書卷氣。

     郭靖不懂文學,看得暗暗稱奇。

    黃蓉卻受乃父家傳,文武雙全,見了朱子柳這一路奇妙武功,不禁大為贊賞。

     郭芙走到母親身邊,問道:“媽,他拿筆劃來劃去,那是什麼玩意?”黃蓉全神觀鬥,随口答道:“房玄齡碑。

    ”郭芙愕然不解,又問:“什麼房玄齡碑?”黃蓉看得舒暢,不再回答。

     原來“房玄齡碑”是唐朝大臣褚遂良所書的碑文,乃楷書精品。

    前人評褚書如“天女散花”,書法剛健婀娜,顧盼生姿,筆筆淩空,極盡抑揚控縱之妙。

    朱子柳這一路“一陽書指”以筆代指,也是招招法度嚴謹,宛如楷書般一筆不苟。

    霍都雖不懂一陽指的精奧,總算曾臨寫過“房玄齡碑”,預計得到他那一橫之後會跟着寫那一直,倒也守得井井有條,絲毫不見敗象。

     朱子柳見他識得這路書法,喝一聲采,叫道:“小心!草書來了。

    ”突然除下頭頂帽子,往地下一擲,長袖飛舞,狂奔疾走,出招全然不依章法。

    但見他如瘋如颠、如酒醉、如中邪,筆意淋漓,指走龍蛇。

     郭芙駭然笑問:“媽,他發颠了嗎?”黃蓉道:“嗯,若再喝上三杯,筆勢更佳。

    ”提起酒壺斟了三杯酒,叫道:“朱大哥,且喝三杯助興。

    ”左手執杯,右手中指在杯上一彈,那酒杯穩穩的平飛過去。

    朱子柳舉筆捺出,将霍都逼開一步,抄起酒杯一口飲盡。

    黃蓉第二杯、第三杯接着彈去。

    霍都見二人在陣前勸酒,竟不把自己放在眼内,想揮扇将酒杯打落,但黃蓉湊合朱子柳的筆意,總是乘着空隙彈出酒杯,叫霍都擊打不着。

     朱子柳連幹三杯,叫道:“多謝,好俊的彈指神通功夫!”黃蓉笑道:“好鋒銳的‘自言帖’!”朱子柳一笑,心想:“朱某一生自負聰明,總是遜這小姑娘一籌。

    我苦研十餘年的一路絕技,她一眼就看破了。

    ”原來他這時所書,正是唐代張旭的“自言帖”。

    張旭号稱“草聖”,乃草書之聖。

    杜甫〈飲中八仙歌〉詩雲:“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黃蓉勸他三杯酒,一來切合他使這路功夫的身分,二來是讓他酒意一增,筆法更具鋒芒,三來也是挫折霍都的銳氣。

     隻見朱子柳寫到“擔夫争道”的那個“道”字,最後一筆鈎将上來,黑黑的筆鋒直劃上了霍都衣衫。

    群豪轟笑聲中,霍都踉跄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