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俠之大者
關燈
小
中
大
回過頭來,大聲獰笑道:“好,你們是一齊上呢,還是單打獨鬥?”說着倒舉麻光佐,将他腦袋對準山坡邊的一塊岩石,作勢要撞将下去。
楊過繞到他身後,先行擋住去路,說道:“你若傷他性命,咱們自是一擁而上。
”國師哈哈一笑,将麻光佐抛在地下,說道:“這般渾人,也值得跟他一般見識?”雙手伸入袍底,随即伸出,左手白光閃閃,右手黃氣澄澄,已各取銀輪銅輪在手,雙輪一碰,嗡嗡之聲從山谷間傳了出去,傲然道:“那一位先上?” 尹克西笑嘻嘻的道:“各位切磋武學,我做買賣的隻在旁觀摩觀摩。
”國師暗想:“此人兩不相助,倒少了一個勁敵。
”潇湘子盼望還是讓旁人打頭陣,耗了他力氣,自己再來乘其敗而取,說道:“尼兄,你武功強過小弟,請先上!” 尼摩星聽了潇湘子之言,已知其意,但自負武學修為獨步天竺,生平未逢敵手,心想縱然勝不得金輪國師,也不緻落敗,當下順手抓起山坡上一塊巨岩,喝道:“好,我試試你的兩個圓圈圈。
”舉起巨岩,徑向國師當胸砸去。
這塊巨岩瞧來少說也有三百來斤,衆人見他不用兵刃,舉起大石便打,無不吃了一驚。
金輪國師也沒料到這矮子天生神力,竟舉大石砸到,當下不敢硬碰,側身避開,右手銅輪向他背心橫掃過去。
尼摩星抓着巨岩,回手擋架。
銅輪與巨岩相碰,火星四濺,镗的一聲,隻震得山谷鳴響。
國師左臂微微發麻,心想:“這矮黑炭武功怪極,倒不可大意了。
他力氣再大,舉了這塊巨岩,卻又支持得幾時?”雙輪飛舞,繞着尼摩星身子轉動。
楊過先将麻光佐救起,與小龍女并肩觀鬥,見尼摩星神力過人,武功特異,兩人均感驚詫。
見二人又鬥片時,尼摩星力道絲毫不衰,突然大喝一聲:“阿婆星!”托起岩石,向國師擲将過去。
他這一擲是天竺佛家武學的一門厲害武功,叫作“釋迦擲象功”。
佛經中有言:釋迦牟尼為太子時,一日出城,大象礙路,太子手提象足,擲向高空,過三日後,象還堕地,撞地而成深溝,今名擲象溝。
這自是寓言,形容佛法不可思議。
後世天竺武學之士練成一門外功,能以巨力擲物,即以此命名。
此時尼摩星運此神功擲石,但見岩石在空中急速旋轉,挾着一股烈風,疾往國師撞去。
金輪國師武功難強,對此龐然大物那敢硬接硬碰,急忙躍開。
尼摩星身子突然飛起,追上大石,雙掌擊出,那大石轉個方向,又向國師追去。
這次飛擲,是第一次的餘勢加上第二次擲力,因而比第一次力道更強。
論到武功造詣,國師實在尼摩星之上,眼見大石轉向飛到,隻得又躍開閃避。
尼摩星乘勝追擊,那巨岩給他一次次加力,去勢愈猛。
國師尋思:“如此再打下去,須敗在這黑矮子手中,該當立時變計。
幸好他獨自先行挑鬥,我下毒手盡快斃了他,僵屍鬼就不敢再上。
楊龍二人身上有毒,那‘玉女素心劍法’使不順手。
” 猛聽得山後馬蹄聲響,勢若雷鳴,旌旗展動,沖出一彪人馬。
國師與尼摩星惡鬥方酣,無暇旁視。
楊過等但見人強馬壯,長刀硬弩,是一隊蒙古騎兵,來到十數丈之外,當先領兵官舉手示意,全隊勒馬不前。
旗影下一人駐馬觀鬥片刻,當即催馬上前,叫道:“罷手,罷手!”那人科頭黃袍,手持鐵弓,正是蒙古王子忽必烈。
尼摩星聽到叫聲,縱上去雙掌齊推,巨岩砰騰砰騰的滾下山坡,沿途帶動泥砂石塊,勢道極是威猛。
忽必烈翻身下馬,笑吟吟的走向國師與尼摩星,說道:“原來兩位在這兒切磋武功,真令小王大開眼界。
”他何嘗不知二人實系真鬥,但為顧全雙方面子,隻輕輕一言揭過,接着笑道:“此處風物良佳,豈可無酒?左右,取酒!咱們來痛飲三碗!”蒙古人自來生長曠野,以天地為居室,荒山飲食,與堂上無異,當即有侍衛取過烈酒幹脯,布列于地。
忽必烈向小龍女望了兩眼,心下暗驚:“人間竟有如此美麗的女子。
”見她與楊過攜手并肩,神情親密,問楊過道:“這位姑娘是誰?”楊過道:“這位龍姑娘,是小人的授業師父,現今也是小人的妻子了。
”他自經絕情谷中一番出生入死,更将羁縻普天下蒼生的禮法習俗絲毫不放在眼裡,心想偏偏要讓世人皆知,我楊過乃娶師為妻。
蒙古人于什麼尊師重道、男女大防等禮法本來遠不如漢人講究,忽必烈聽了楊過的話也不以為異,隻聽說這少女傳過他武藝,不由得多了一層敬意,笑道:“果然是郎才女貌,天生佳偶,妙極,妙極。
來,大家盡此一碗,為兩位慶賀。
”說着舉起酒碗,一飲而盡。
國師微微一笑,也舉碗飲幹。
餘人跟着喝酒,麻光佐更連盡三碗。
小龍女對蒙古人本無喜憎,聽忽必烈稱贊自己與楊過乃是良配,心中甚喜,喝了半碗酒後,容色更增嬌豔,心想:“那些漢人都說我和過兒成不得親,這位蒙古王爺卻連說妙極,瞧來還是蒙古人見識高呢。
” 忽必烈笑道:“各位三日不歸,小王正記挂得緊,隻因襄陽軍務緊急,未能相待,那周先生招請不到,不妨日後再說。
小王已在大營留下傳言,請各位即赴襄陽軍前效力。
今日在此巧遇,大暢予懷。
”國師說道:“請問王爺,我軍攻打襄陽,可順利否?”忽必烈皺眉道:“襄陽守将呂文煥本是庸才,小王所忌者,郭靖一人耳。
”楊過心中一凜,問道:“郭靖确在襄陽?” 忽必烈道:“這郭靖說來還是小王的長輩,總角之時與先王曾有八拜之交,是我成吉思汗祖父手下第一愛将。
此人智勇雙全,領軍遠征西域,疊出奇計,建立大功。
先王曾對我言道:南朝主昏臣奸,将懦兵弱,人數雖衆,總難敵我蒙古精兵,但若遇上郭靖,卻須千萬小心。
唉,父王果有先見,我軍屯兵襄陽城外,久攻不下,皆因這郭靖從中作梗之故。
” 楊過站起身來,說道:“這姓郭的與小人有殺父大仇,小人請命去刺死了他。
” 忽必烈喜道:“小王邀聘各位英雄好漢,正是為此。
但聽人言道,這郭靖武功算得中原漢人第一,又有不少異能之士相助。
小王屢遣勇士行刺,均遭失手,或擒或死,無一得還。
楊兄弟雖然武勇,卻不免孤掌難鳴,小王欲請衆位英雄一齊混入襄陽,并力下手。
隻消殺了此人,襄陽唾手可下。
” 國師、潇湘子等一齊站起,叉手說道:“願奉王爺差遣,以盡死力。
” 忽必烈大喜,說道:“不論是那一位刺殺郭靖,同去的幾位俱有大功。
但出手刺殺之人,小王當奏明大汗,封賞公侯世爵,授以‘大蒙古國第一勇士’之号。
” 潇湘子、尼摩星等人對公侯世爵也不怎麼放在心上,但若得稱“大蒙古國第一勇士”,名揚天下,實乃平生之願。
蒙古此時兵威四被,幅員之廣,曠古未有,西域疆土綿延數萬裡,中國亦已三分而有其二,自帝國中心而至四境,快馬均須奔馳一年方至,若得稱為第一勇士,普天下英雄豪傑自然無不欽仰。
當下人人振奮,連金輪國師也是眼發異光。
楊過凄然一笑,緩緩搖了搖頭。
小龍女深情無限的望着他,心中卻道:“要他什麼公侯世爵,什麼天下第一勇士?我隻盼你好好的活着。
” 衆人又飲數碗,站起身來。
蒙古武士牽過馬匹,楊過、小龍女、金輪國師等一齊上馬,跟在忽必烈之後,疾趨南馳,往襄陽而來。
沿途但見十室九空,遍地屍骨,蒙古兵見到漢人,往往肆意虐殺,楊過瞧得惱怒,待要出手幹預,卻又礙着忽必烈的顔面,尋思:“蒙古兵如此殘暴,将我漢人瞧得豬狗不如,待我刺殺郭靖、黃蓉之後,必當擊殺幾個蒙古最歹惡的軍漢,方消心中之氣。
” 不數日抵達襄陽郊外。
其時兩軍攻守交戰,已有月餘,滿山遍野都是斷槍折矛、凝血積骨,想見戰事之慘烈。
蒙古軍中得報四大王忽必烈親臨前敵,全軍元帥、大将迎出三十裡外。
随從軍衛怒馬騰躍,鐵甲锵锵,軍容極壯。
各将帥遙遙望見忽必烈的大纛,一齊翻身下馬,伏在道旁。
忽必烈馳到近處,勒馬四顧,隔了良久,哼了一聲,道:“襄陽城久攻不克,師老無功,豈不堕了我大蒙古的聲威?”衆帥齊聲答道:“小将該死,請四大王治罪。
”忽必烈揚鞭一擊,坐騎向前疾奔而去。
諸将帥久久不敢起身,人人戰栗。
楊過見忽必烈對待自己及金輪國師等甚為和易,駕禦諸将卻這等威嚴,心想:“蒙古軍兵強馬壯,紀律嚴明,大宋如何是其敵手?”不自禁的皺起了眉頭。
翌晨天甫黎明,蒙古軍大舉攻城,矢如雨,石落似雹,紛紛向城中打去。
接着衆軍駕起雲梯,四面八方的爬向城頭。
城中守禦嚴密,每八名兵士合持一條大木,将雲梯推離城牆。
攻拒良久,終于有數百名蒙古兵攻上了城頭。
蒙古軍中呼聲震天,一個個百人隊蟻附攀援。
猛聽得城中梆子聲急,女牆後閃出一隊弓箭手,羽箭勁急,迫得蒙古援軍無法上前,接着又搶出一隊宋兵,手舉火把,焚燒雲梯,梯上蒙古兵紛紛跌落。
城上城下大呼聲中,城頭閃出一隊勇壯漢子,長矛利刃,向爬上城牆的蒙古兵攻去。
這隊漢子不穿宋軍服色,有的黑色短衣,有的青布長袍,攻殺之際也不成隊形,但身手矯捷,顯然身有武功。
攻上城頭的蒙古兵将均是軍中勇士,自來所向無敵,但遇上這隊漢子,搏鬥數合,即遭一一殺敗,或橫屍城頭,或碎骨牆下。
宋軍中一個中年漢子尤其威猛,此人身穿灰衣,赤手空拳,縱橫來去,一見宋軍有人受厄,立即縱身過去解圍,掌風到處,蒙古兵将無不披靡,直似虎入羊群一般。
忽必烈親在城下督戰,見這漢子如此英勇,不由得呆了半晌,歎道:“天下勇士,更有誰及得上此人?”楊過站在他身側,問道:“王爺可知他是誰?”忽必烈一驚,道:“難道便是郭靖?”楊過道:“正是!” 此時城頭上數百名蒙古兵已給殺得沒剩下幾個,隻有最勇悍的三名百夫長手持矛盾,兀自在城垛子旁負隅而鬥。
城下的萬夫長吹起角号,又率大隊攻城,想将城頭上三名百夫長接應下來。
郭靖縱聲長嘯,大踏步上前。
一名百夫長挺矛刺去,郭靖抓住矛杆向前一送,跟着左足飛出,踢中另一名百夫長的盾牌。
兩名百夫長雖勇,怎擋得住這一送一踢的神力?登時幾個筋鬥翻下城頭,筋斷骨折而死。
第三名百夫長年紀已長,頭發灰白,自知今日難以活命,揮動長刀,直上直下的亂砍,勢若瘋虎。
郭靖左臂倏出,抓住他持刀的手腕,右掌正要劈落,忽地一怔。
那百夫長也已認出郭靖面目,叫道:“金刀驸馬,是你!”原來他是郭靖當年西征時的舊部,黃蓉計取撒麻爾罕,此人即是最先飛降入城的勇士之一。
郭靖憶及舊情,叫道:“嗯,你是鄂爾多?”那百夫長見郭靖記得自己名字,不禁熱淚盈眶,叫道:“正是,正是小人。
”郭靖道:“好,念在昔日情份,今日饒你一命。
下次再給我擒住,休怪無情。
”轉頭向左右道:“取過繩子,缒他下去!”兩名健卒取過一條長索,縛在鄂爾多的腰間,将他缒到城下。
鄂爾多是蒙古軍中久經陣法、赫赫有名的勇士,突讓城頭宋軍用繩索缒下,城下蒙古兵将都好生奇怪,不知是何變故,一齊後退數十丈,城頭也停了放箭,兩軍一時罷鬥。
鄂爾多到了城下,對着郭靖拜伏在地,朗聲叫道:“金刀驸馬既然在此,小人萬死不敢再犯虎駕。
” 郭靖站在城頭,神威凜然,喝道:“蒙古主帥聽着:大宋與蒙古昔年同心結盟,合力滅金,你蒙古何以來犯我疆界,害我百姓?大宋百姓人數多你蒙古數十倍,若不急速退兵,我大宋義兵四集,管教你這十多萬蒙古軍死無葬身之地。
”他這幾句話說的是蒙古語,中氣充沛,一字一句送向城下。
城牆既高,兩軍相距又遠,但這幾句話數萬蒙古兵将卻俱都聽得清清楚楚,不由得相顧失色。
一名萬夫長引着鄂爾多來到忽必烈跟前,禀報原由。
鄂爾多述說當年跟随郭靖西征,金刀驸馬如何用兵如神,如何克敵制勝,說得有聲有色。
忽必烈臉色一沉,喝道:“拿下去砍了!”鄂爾多大叫:“冤枉!”那萬夫長道:“四大王明見,這鄂爾多頗有戰功……”忽必烈手一揮,四名衛士早将鄂爾多拉下,斬下首級,呈了上來。
諸将無不震恐。
忽必烈向萬夫長道:“鄂爾多以陣亡之例撫恤,另賞他妻子黃金十斤,奴隸三十名,牲口三百頭。
”萬夫長大惑不解,應道:“是,是。
”忽必烈道:“我既殺此人,卻又賞他家屬,你們不明白這中間的道理,是也不是?
楊過繞到他身後,先行擋住去路,說道:“你若傷他性命,咱們自是一擁而上。
”國師哈哈一笑,将麻光佐抛在地下,說道:“這般渾人,也值得跟他一般見識?”雙手伸入袍底,随即伸出,左手白光閃閃,右手黃氣澄澄,已各取銀輪銅輪在手,雙輪一碰,嗡嗡之聲從山谷間傳了出去,傲然道:“那一位先上?” 尹克西笑嘻嘻的道:“各位切磋武學,我做買賣的隻在旁觀摩觀摩。
”國師暗想:“此人兩不相助,倒少了一個勁敵。
”潇湘子盼望還是讓旁人打頭陣,耗了他力氣,自己再來乘其敗而取,說道:“尼兄,你武功強過小弟,請先上!” 尼摩星聽了潇湘子之言,已知其意,但自負武學修為獨步天竺,生平未逢敵手,心想縱然勝不得金輪國師,也不緻落敗,當下順手抓起山坡上一塊巨岩,喝道:“好,我試試你的兩個圓圈圈。
”舉起巨岩,徑向國師當胸砸去。
這塊巨岩瞧來少說也有三百來斤,衆人見他不用兵刃,舉起大石便打,無不吃了一驚。
金輪國師也沒料到這矮子天生神力,竟舉大石砸到,當下不敢硬碰,側身避開,右手銅輪向他背心橫掃過去。
尼摩星抓着巨岩,回手擋架。
銅輪與巨岩相碰,火星四濺,镗的一聲,隻震得山谷鳴響。
國師左臂微微發麻,心想:“這矮黑炭武功怪極,倒不可大意了。
他力氣再大,舉了這塊巨岩,卻又支持得幾時?”雙輪飛舞,繞着尼摩星身子轉動。
楊過先将麻光佐救起,與小龍女并肩觀鬥,見尼摩星神力過人,武功特異,兩人均感驚詫。
見二人又鬥片時,尼摩星力道絲毫不衰,突然大喝一聲:“阿婆星!”托起岩石,向國師擲将過去。
他這一擲是天竺佛家武學的一門厲害武功,叫作“釋迦擲象功”。
佛經中有言:釋迦牟尼為太子時,一日出城,大象礙路,太子手提象足,擲向高空,過三日後,象還堕地,撞地而成深溝,今名擲象溝。
這自是寓言,形容佛法不可思議。
後世天竺武學之士練成一門外功,能以巨力擲物,即以此命名。
此時尼摩星運此神功擲石,但見岩石在空中急速旋轉,挾着一股烈風,疾往國師撞去。
金輪國師武功難強,對此龐然大物那敢硬接硬碰,急忙躍開。
尼摩星身子突然飛起,追上大石,雙掌擊出,那大石轉個方向,又向國師追去。
這次飛擲,是第一次的餘勢加上第二次擲力,因而比第一次力道更強。
論到武功造詣,國師實在尼摩星之上,眼見大石轉向飛到,隻得又躍開閃避。
尼摩星乘勝追擊,那巨岩給他一次次加力,去勢愈猛。
國師尋思:“如此再打下去,須敗在這黑矮子手中,該當立時變計。
幸好他獨自先行挑鬥,我下毒手盡快斃了他,僵屍鬼就不敢再上。
楊龍二人身上有毒,那‘玉女素心劍法’使不順手。
” 猛聽得山後馬蹄聲響,勢若雷鳴,旌旗展動,沖出一彪人馬。
國師與尼摩星惡鬥方酣,無暇旁視。
楊過等但見人強馬壯,長刀硬弩,是一隊蒙古騎兵,來到十數丈之外,當先領兵官舉手示意,全隊勒馬不前。
旗影下一人駐馬觀鬥片刻,當即催馬上前,叫道:“罷手,罷手!”那人科頭黃袍,手持鐵弓,正是蒙古王子忽必烈。
尼摩星聽到叫聲,縱上去雙掌齊推,巨岩砰騰砰騰的滾下山坡,沿途帶動泥砂石塊,勢道極是威猛。
忽必烈翻身下馬,笑吟吟的走向國師與尼摩星,說道:“原來兩位在這兒切磋武功,真令小王大開眼界。
”他何嘗不知二人實系真鬥,但為顧全雙方面子,隻輕輕一言揭過,接着笑道:“此處風物良佳,豈可無酒?左右,取酒!咱們來痛飲三碗!”蒙古人自來生長曠野,以天地為居室,荒山飲食,與堂上無異,當即有侍衛取過烈酒幹脯,布列于地。
忽必烈向小龍女望了兩眼,心下暗驚:“人間竟有如此美麗的女子。
”見她與楊過攜手并肩,神情親密,問楊過道:“這位姑娘是誰?”楊過道:“這位龍姑娘,是小人的授業師父,現今也是小人的妻子了。
”他自經絕情谷中一番出生入死,更将羁縻普天下蒼生的禮法習俗絲毫不放在眼裡,心想偏偏要讓世人皆知,我楊過乃娶師為妻。
蒙古人于什麼尊師重道、男女大防等禮法本來遠不如漢人講究,忽必烈聽了楊過的話也不以為異,隻聽說這少女傳過他武藝,不由得多了一層敬意,笑道:“果然是郎才女貌,天生佳偶,妙極,妙極。
來,大家盡此一碗,為兩位慶賀。
”說着舉起酒碗,一飲而盡。
國師微微一笑,也舉碗飲幹。
餘人跟着喝酒,麻光佐更連盡三碗。
小龍女對蒙古人本無喜憎,聽忽必烈稱贊自己與楊過乃是良配,心中甚喜,喝了半碗酒後,容色更增嬌豔,心想:“那些漢人都說我和過兒成不得親,這位蒙古王爺卻連說妙極,瞧來還是蒙古人見識高呢。
” 忽必烈笑道:“各位三日不歸,小王正記挂得緊,隻因襄陽軍務緊急,未能相待,那周先生招請不到,不妨日後再說。
小王已在大營留下傳言,請各位即赴襄陽軍前效力。
今日在此巧遇,大暢予懷。
”國師說道:“請問王爺,我軍攻打襄陽,可順利否?”忽必烈皺眉道:“襄陽守将呂文煥本是庸才,小王所忌者,郭靖一人耳。
”楊過心中一凜,問道:“郭靖确在襄陽?” 忽必烈道:“這郭靖說來還是小王的長輩,總角之時與先王曾有八拜之交,是我成吉思汗祖父手下第一愛将。
此人智勇雙全,領軍遠征西域,疊出奇計,建立大功。
先王曾對我言道:南朝主昏臣奸,将懦兵弱,人數雖衆,總難敵我蒙古精兵,但若遇上郭靖,卻須千萬小心。
唉,父王果有先見,我軍屯兵襄陽城外,久攻不下,皆因這郭靖從中作梗之故。
” 楊過站起身來,說道:“這姓郭的與小人有殺父大仇,小人請命去刺死了他。
” 忽必烈喜道:“小王邀聘各位英雄好漢,正是為此。
但聽人言道,這郭靖武功算得中原漢人第一,又有不少異能之士相助。
小王屢遣勇士行刺,均遭失手,或擒或死,無一得還。
楊兄弟雖然武勇,卻不免孤掌難鳴,小王欲請衆位英雄一齊混入襄陽,并力下手。
隻消殺了此人,襄陽唾手可下。
” 國師、潇湘子等一齊站起,叉手說道:“願奉王爺差遣,以盡死力。
” 忽必烈大喜,說道:“不論是那一位刺殺郭靖,同去的幾位俱有大功。
但出手刺殺之人,小王當奏明大汗,封賞公侯世爵,授以‘大蒙古國第一勇士’之号。
” 潇湘子、尼摩星等人對公侯世爵也不怎麼放在心上,但若得稱“大蒙古國第一勇士”,名揚天下,實乃平生之願。
蒙古此時兵威四被,幅員之廣,曠古未有,西域疆土綿延數萬裡,中國亦已三分而有其二,自帝國中心而至四境,快馬均須奔馳一年方至,若得稱為第一勇士,普天下英雄豪傑自然無不欽仰。
當下人人振奮,連金輪國師也是眼發異光。
楊過凄然一笑,緩緩搖了搖頭。
小龍女深情無限的望着他,心中卻道:“要他什麼公侯世爵,什麼天下第一勇士?我隻盼你好好的活着。
” 衆人又飲數碗,站起身來。
蒙古武士牽過馬匹,楊過、小龍女、金輪國師等一齊上馬,跟在忽必烈之後,疾趨南馳,往襄陽而來。
沿途但見十室九空,遍地屍骨,蒙古兵見到漢人,往往肆意虐殺,楊過瞧得惱怒,待要出手幹預,卻又礙着忽必烈的顔面,尋思:“蒙古兵如此殘暴,将我漢人瞧得豬狗不如,待我刺殺郭靖、黃蓉之後,必當擊殺幾個蒙古最歹惡的軍漢,方消心中之氣。
” 不數日抵達襄陽郊外。
其時兩軍攻守交戰,已有月餘,滿山遍野都是斷槍折矛、凝血積骨,想見戰事之慘烈。
蒙古軍中得報四大王忽必烈親臨前敵,全軍元帥、大将迎出三十裡外。
随從軍衛怒馬騰躍,鐵甲锵锵,軍容極壯。
各将帥遙遙望見忽必烈的大纛,一齊翻身下馬,伏在道旁。
忽必烈馳到近處,勒馬四顧,隔了良久,哼了一聲,道:“襄陽城久攻不克,師老無功,豈不堕了我大蒙古的聲威?”衆帥齊聲答道:“小将該死,請四大王治罪。
”忽必烈揚鞭一擊,坐騎向前疾奔而去。
諸将帥久久不敢起身,人人戰栗。
楊過見忽必烈對待自己及金輪國師等甚為和易,駕禦諸将卻這等威嚴,心想:“蒙古軍兵強馬壯,紀律嚴明,大宋如何是其敵手?”不自禁的皺起了眉頭。
翌晨天甫黎明,蒙古軍大舉攻城,矢如雨,石落似雹,紛紛向城中打去。
接着衆軍駕起雲梯,四面八方的爬向城頭。
城中守禦嚴密,每八名兵士合持一條大木,将雲梯推離城牆。
攻拒良久,終于有數百名蒙古兵攻上了城頭。
蒙古軍中呼聲震天,一個個百人隊蟻附攀援。
猛聽得城中梆子聲急,女牆後閃出一隊弓箭手,羽箭勁急,迫得蒙古援軍無法上前,接着又搶出一隊宋兵,手舉火把,焚燒雲梯,梯上蒙古兵紛紛跌落。
城上城下大呼聲中,城頭閃出一隊勇壯漢子,長矛利刃,向爬上城牆的蒙古兵攻去。
這隊漢子不穿宋軍服色,有的黑色短衣,有的青布長袍,攻殺之際也不成隊形,但身手矯捷,顯然身有武功。
攻上城頭的蒙古兵将均是軍中勇士,自來所向無敵,但遇上這隊漢子,搏鬥數合,即遭一一殺敗,或橫屍城頭,或碎骨牆下。
宋軍中一個中年漢子尤其威猛,此人身穿灰衣,赤手空拳,縱橫來去,一見宋軍有人受厄,立即縱身過去解圍,掌風到處,蒙古兵将無不披靡,直似虎入羊群一般。
忽必烈親在城下督戰,見這漢子如此英勇,不由得呆了半晌,歎道:“天下勇士,更有誰及得上此人?”楊過站在他身側,問道:“王爺可知他是誰?”忽必烈一驚,道:“難道便是郭靖?”楊過道:“正是!” 此時城頭上數百名蒙古兵已給殺得沒剩下幾個,隻有最勇悍的三名百夫長手持矛盾,兀自在城垛子旁負隅而鬥。
城下的萬夫長吹起角号,又率大隊攻城,想将城頭上三名百夫長接應下來。
郭靖縱聲長嘯,大踏步上前。
一名百夫長挺矛刺去,郭靖抓住矛杆向前一送,跟着左足飛出,踢中另一名百夫長的盾牌。
兩名百夫長雖勇,怎擋得住這一送一踢的神力?登時幾個筋鬥翻下城頭,筋斷骨折而死。
第三名百夫長年紀已長,頭發灰白,自知今日難以活命,揮動長刀,直上直下的亂砍,勢若瘋虎。
郭靖左臂倏出,抓住他持刀的手腕,右掌正要劈落,忽地一怔。
那百夫長也已認出郭靖面目,叫道:“金刀驸馬,是你!”原來他是郭靖當年西征時的舊部,黃蓉計取撒麻爾罕,此人即是最先飛降入城的勇士之一。
郭靖憶及舊情,叫道:“嗯,你是鄂爾多?”那百夫長見郭靖記得自己名字,不禁熱淚盈眶,叫道:“正是,正是小人。
”郭靖道:“好,念在昔日情份,今日饒你一命。
下次再給我擒住,休怪無情。
”轉頭向左右道:“取過繩子,缒他下去!”兩名健卒取過一條長索,縛在鄂爾多的腰間,将他缒到城下。
鄂爾多是蒙古軍中久經陣法、赫赫有名的勇士,突讓城頭宋軍用繩索缒下,城下蒙古兵将都好生奇怪,不知是何變故,一齊後退數十丈,城頭也停了放箭,兩軍一時罷鬥。
鄂爾多到了城下,對着郭靖拜伏在地,朗聲叫道:“金刀驸馬既然在此,小人萬死不敢再犯虎駕。
” 郭靖站在城頭,神威凜然,喝道:“蒙古主帥聽着:大宋與蒙古昔年同心結盟,合力滅金,你蒙古何以來犯我疆界,害我百姓?大宋百姓人數多你蒙古數十倍,若不急速退兵,我大宋義兵四集,管教你這十多萬蒙古軍死無葬身之地。
”他這幾句話說的是蒙古語,中氣充沛,一字一句送向城下。
城牆既高,兩軍相距又遠,但這幾句話數萬蒙古兵将卻俱都聽得清清楚楚,不由得相顧失色。
一名萬夫長引着鄂爾多來到忽必烈跟前,禀報原由。
鄂爾多述說當年跟随郭靖西征,金刀驸馬如何用兵如神,如何克敵制勝,說得有聲有色。
忽必烈臉色一沉,喝道:“拿下去砍了!”鄂爾多大叫:“冤枉!”那萬夫長道:“四大王明見,這鄂爾多頗有戰功……”忽必烈手一揮,四名衛士早将鄂爾多拉下,斬下首級,呈了上來。
諸将無不震恐。
忽必烈向萬夫長道:“鄂爾多以陣亡之例撫恤,另賞他妻子黃金十斤,奴隸三十名,牲口三百頭。
”萬夫長大惑不解,應道:“是,是。
”忽必烈道:“我既殺此人,卻又賞他家屬,你們不明白這中間的道理,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