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風陵夜話

關燈
大宋理宗皇帝開慶元年,是為蒙古大汗蒙哥接位後的第九年,時值三月殘春,黃河北岸的風陵渡渡頭擾攘一片,驢鳴馬嘶,夾着人聲車聲,這幾日天候乍暖乍寒,黃河先曾解了凍,但這日北風一刮,天時驟寒,忽然下雪,河水重又凝冰。

    冰雖不厚,但水面不能渡船,冰上又不能行車,許多要渡河南下的客人都給阻在風陵渡口,無法啟程。

    風陵渡頭雖有幾家客店,但南下行旅源源不絕,不到半天,早住得滿了,後來的客商已無處可以住宿。

     鎮上最大的一家客店叫作“安渡老店”,取的是平安過渡的采頭。

    這家客店客舍寬大,找不到店的商客便都湧來,因此分外擁擠。

    掌櫃的費盡唇舌,每一間房中都擠了五六人,餘下的二十來人委實無可安置,隻得都在大堂上圍坐。

    店夥搬開桌椅,在堂中生了一堆大火。

    門外北風呼嘯,寒風挾雪,從門縫中擠将進來,吹得火堆時旺時暗。

    衆客看來明日多半仍不能成行,眉間心頭,均含愁意。

     天色漸暗,雪卻越下越大,忽聽得馬蹄聲響,三騎馬急奔而至,停在客店門口。

    堂上一個老客皺眉道:“又有客人來了。

    ” 果然聽得一個女子聲音說道:“掌櫃的,給備兩間寬敞幹淨的上房。

    ”掌櫃的陪笑道:“對不起您老,小店早住得滿滿的,委實騰不出地方來啦。

    ”那女子說道:“好罷,那麼便一間好了。

    ”那掌櫃道:“當真對不住,貴客光臨,小店便要請也請不到,可是今兒實在是客人都住滿了。

    ”那女子揮動馬鞭,啪的一聲,在空中虛擊一記,叱道:“廢話!你開客店的,不備店房,又開什麼店?你叫人家讓讓不成麼?多給你錢便是了。

    ”說着便向堂上闖了進來。

     衆人見到這女子,眼前都鬥然一亮,隻見她年紀三十有餘,杏臉桃腮,容顔端麗,身穿寶藍色錦緞皮襖,領口處露出一塊貂皮,服飾頗為華貴。

    這少婦身後跟着一男一女,都是十五六歲年紀,男的濃眉大眼,神情粗豪,女的卻清雅秀麗。

    那少年和少女都穿淡綠緞子皮襖,少女頸中挂着一串明珠,每顆珠子都一般的小指頭大小,發出淡淡光暈。

    衆客商為這三人氣勢所懾,本在說話的人都住口不言,呆呆望着三人。

     店伴躬身陪笑道:“奶奶,你瞧,這些客官們都是找不到店房的。

    你三位倘若不嫌委屈,小的讓大家挪個地方,就在這兒烤烤火,胡亂将就一晚,明兒天時轉暖,河面融了冰,說不定就能過河。

    ”那少婦心中好不耐煩,但瞧這情景卻也屬實情,蹙起眉頭不語。

    坐在火堆旁的一個中年婦人說道:“奶奶,你就坐在這兒,烤烤火,趕了寒氣再說。

    ”那美貌少婦道:“好,多謝你啦。

    ”坐在那中年婦人身旁的男客趕緊向旁挪移,讓出老大一片地方來。

     三人坐下不久,店夥在他們身前放下一張矮幾,布上碗筷,再送上飯菜。

    菜肴倒也豐盛,雞肉俱有,另有一大壺白酒。

    那美貌少婦酒量甚豪,喝了一碗又一碗,那少年和那文秀少女也陪着她喝些,聽他三人稱呼,乃是姊弟。

    那少年年紀似較少女為大,卻叫她“二姊”。

     衆人圍坐在火堆之旁,聽着門外風聲虎虎,一時都無睡意。

     一個山西口音的漢子說道:“這天氣當真折磨人,一會兒解凍,一會兒結冰,老天爺可真不給人好日子過。

    ”一個湖北口音的矮個子道:“你别怨天怨地啦,咱們在這兒有個熱火兒烤,有口安穩飯吃,還争什麼?你隻要在我們襄陽圍城中住過,天下再苦的地方都變成安樂窩。

    ” 那美貌少婦聽到“襄陽圍城”四字,向弟妹二人望了一眼。

     一個廣東口音的客人問道:“請問老兄,那襄陽圍城之中,卻是怎生光景?”那湖北客人說道:“蒙古鞑子的殘暴,各位早已知聞,那也不用多說了。

    那一年蒙古十多萬大軍猛攻襄陽,守軍統制呂大人昏庸無能,幸蒙郭大俠夫婦奮力抗敵……”那少婦聽到“郭大俠夫婦”的名字,神色又是一動。

    聽那湖北客人續道:“襄陽城中數十萬軍民也人人竭力死守,沒一個畏縮退後的。

    像小人隻是個推車的小商販,也搬土運石,出了一身力氣來幫助守城。

    我臉上這老大箭疤,便是給蒙古鞑子射的。

    ”衆人一齊望他臉上,見他左眼下果然有個茶杯口大小的箭創,不由得都肅然起敬。

     那廣東客人道:“我大宋土廣人多,倘若人人都像老兄一樣,蒙古鞑子再兇狠十倍,也不能占我江山。

    ”那湖北人道:“是啊,你瞧蒙古大軍連攻襄陽十餘年,始終打不下,别的地方卻是手到拿來。

    聽說西域域外幾十個國家都給蒙古兵滅了,我們襄陽始終屹立如山。

    蒙古王子忽必烈親臨城下督戰,可也奈何不了我們襄陽人。

    ”說着大有得意之色。

    那廣東客人道:“老百姓都是要跟鞑子拼命的,鞑子倘若打到廣東來,我們廣東佬也好好跟他媽的幹一下子。

    ” 那湖北人道:“不跟鞑子拼命,一般的沒命。

    蒙古鞑子攻不進襄陽,便捉了城外的漢人,綁在城下一個個的斬首,還把四五歲、六七歲的小孩兒用繩子綁了,讓馬匹拉着,拖到城下繞城奔跑,繞不到半個圈子,孩子早沒了氣。

    我們在城頭聽到孩兒們啼哭呼号,真如刀割心頭一般。

    鞑子隻道使出這等殘暴手段,便能吓得我們投降,可是他越狠毒,我們越守得牢。

    那一年襄陽城中糧食吃光了,水也沒得喝了,到後來連樹皮污水也吃喝幹淨,鞑子卻始終攻不進來。

    後來鞑子沒法子,隻有退兵。

    ”那廣東人道:“這十多年來,若不是襄陽堅守不屈,咱們大宋半壁江山,隻怕早不在了。

    ” 衆人紛紛問起襄陽守城的情形,那湖北人說得有聲有色,把郭靖、黃蓉夫婦誇得便如天神一般,衆人贊聲不絕。

     一個四川口音的客人忽然歎道:“其實守城的好官勇将各地都有,就隻朝廷忠奸不分,往往奸臣享盡榮華富貴,忠臣卻含冤而死。

    前朝的嶽爺爺不必說了,比如我們四川,朝廷就屈殺了好幾位守土的大忠臣。

    ”那湖北人道:“那是誰啊?倒要請教。

    ”那四川人道:“蒙古鞑子攻打四川十多年,全賴餘玠餘大帥守禦,全川百姓都當他萬家生佛一般。

    那知皇上聽信了奸臣丁大全的話,說餘大帥什麼擅權,又是什麼跋扈,賜下藥酒,逼得他自殺了,換了一個懦弱無能的奸黨來做元帥。

    後來鞑子一攻,川北當場便守不住。

    陣前兵将是餘大帥的舊部,大家一樣拼命死戰。

    但那元帥隻會奉承上司,一到打仗,調兵遣将什麼都不在行,自然抵擋不住了。

    丁大全、陳大方這夥奸黨庇護那狗屁元帥,反冤枉力戰有功的王惟忠将軍通敵,竟将他全家逮京,把王将軍斬首了。

    ”他說到這裡,聲音竟有些嗚咽,衆人同聲歎息。

     那廣東客人憤憤的道:“國家大事,便壞在這些奸臣手裡。

    聽說朝中三犬,這奸臣丁大全便是其中一犬了。

    ”一個白淨面皮的少年一直在旁聽着,默不作聲,這時插口道:“不錯,朝中奸臣以丁大全、陳大方、胡大昌三人居首。

    臨安人給他們名字那個‘大’字之旁都加上一點,稱之為丁犬全、陳犬方,胡犬昌。

    ”衆人聽到這裡都笑了起來。

    那四川人道:“聽老弟口音,是京都臨安人氏了。

    ”那少年道:“正是。

    ”那四川人道:“然則王惟忠将軍受刑時的情狀,老弟可曾聽人說起過?”那少年道:“小弟還親眼看見呢。

    王将軍臨死時臉色兀自不變,威風凜凜,罵丁大全和陳大方禍國殃民,而且還有一件異事。

    ”衆人齊問:“什麼異事?” 那少年道:“王将軍是陳大方一手謀害的。

    王将軍被綁赴刑場之時,在長街上高聲大叫,說死後決向玉皇大帝訴冤。

    王将軍死後第三天,那陳大方果在家中暴斃,他的首級卻高懸在臨安東門的鐘樓檐角之上,在一根長竿上高高挑着。

    這地方猿猴也爬不上去,别說是人了,若不是玉皇大帝派的天神天将,卻是誰幹的呢?”衆人啧啧稱奇。

    那少年道:“此事臨安無人不曉,卻非我生安白造的。

    各位若到臨安去,一問便知。

    ” 那四川人道:“這位老弟的話的确不錯。

    隻不過殺陳大方的,并不是天神天将,卻是一位英雄豪傑。

    ”那少年搖頭道:“想那陳大方是朝中大官,家将親兵,防衛何等周密,常人怎殺得了他?再說,要把這奸臣的首級高高挑在鐘樓的檐角之上,除非是生了翅膀,才有這等本領。

    ”那四川人道:“本領非凡的奇人俠士,世上畢竟還是有的。

    但小弟若不是親眼目睹,可也真的難以相信。

    ”那少年奇道:“你親眼見他把陳大方的首級挂上高竿?你怎會親眼看見?” 那四川人微一遲疑,說道:“王惟忠将軍有個兒子,王将軍遭逮時他逃走在外。

    朝中奸臣要斬草除根,派下軍馬追拿。

    那王将軍之子也是個軍官,雖會武藝,卻寡不敵衆,眼見要便給抓住,卻來了一位救星,赤手空拳的将數十名軍馬打得落花流水。

    小王将軍便将父子衛國力戰、卻讓奸臣陷害之情說了。

    那位大俠連夜趕赴臨安,想要搭救王将軍,但終于遲了兩日,王将軍已經遭害。

    那大俠一怒之下,當晚便去割了陳大方的首級。

    那鐘樓檐角雖猿猴所不能攀援,但那位大俠隻輕輕一縱,就跳了上去。

    ” 那廣東客人問道:“這位俠客是誰?怎生模樣?”那四川人道:“我不知這位俠客的姓名,隻見他少了一條右臂,相貌……相貌也很奇特,他騎一匹馬,牽一匹馬,另外那匹馬上帶着一頭模樣希奇古怪的大鳥……”他話未說完,一個神情粗豪的漢子大聲插嘴:“這便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神雕俠’!” 那四川人問道:“他叫作‘神雕俠’?”那漢子道:“是啊,這位大俠行俠仗義,好打抱不平,可是從來不肯說自己姓名,江湖上朋友見他和一頭怪鳥形影不離,便送了一個外号,叫作‘神雕大俠’。

    他說‘大俠’兩字決不敢當,旁人隻好叫他作‘神雕俠’,其實憑他的所作所為,稱一聲‘大俠’又有什麼當不起呢?他要是當不起,誰還當得起?” 那美貌少婦突然插口道:“你也是大俠,我也是大俠,哼,大俠也未免太多啦。

    ” 那四川人凜然道:“這位奶奶說那裡話來?江湖上的事兒小人雖然不懂,但那位神雕大俠為了救王将軍之命,從江西趕到臨安,四日四夜,拼命趕路,沒睡上半個時辰。

    他和王将軍素不相識,不過憐他盡忠報國,卻遭奸臣陷害,便這等奮不顧身的幹冒大險,為王将軍伸冤存孤,你說該不該稱他一聲大俠呢?” 那少婦哼了一聲,待要駁斥,她身旁的文秀少女說道:“姊姊,這位英雄如此作為,那也當得起稱一聲‘大俠’了。

    ”她語言清脆,一入耳中,人人都覺說不出的舒服好聽。

     那少女道:“你懂什麼?”轉頭向那四川人道:“你怎能知道得這般清楚?還不是道聽塗說?江湖上的傳聞,十成中倒有九成靠不住。

    ” 那四川人沉吟半晌,正色道:“小人姓王,王惟忠王将軍便是先父。

    小人的性命是神雕大俠所救。

    小人身為欽犯,朝廷頒下海捕文書,要小人頸上的腦袋。

    但既涉及救命恩人的名聲,小人可不敢貪生怕死,隐瞞不說。

    ” 衆人聽他這麼說,都是一呆。

     那廣東人大拇指一翹,大聲道:“小王将軍,你是個好漢子,有那個不要臉的膽敢去向官府出首告密,大夥兒給他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衆人轟然稱是。

    那美婦人聽他如此說,也已不能反駁。

     那文秀少女望着忽暗忽明的火花,悠然出神,輕輕的道:“神雕大俠,神雕大俠……”轉頭向小王将軍道:“王大叔,這位神雕大俠武功既然這等高強,又怎地會少了一條手臂?”那美婦人神色大變,嘴唇微動,似要說話,卻又忍住。

    小王将軍搖頭道:“我連神雕大俠的姓名也問不到,他老人家的身世是更加不知了。

    ”那美婦人哼了一聲,道:“你自然不知。

    ” 那臨安少年道:“神雕俠誅殺奸臣,是小王将軍親眼目睹,那麼自然不是天神天将所為了。

    但奸臣丁大全一夜之間面皮變青,卻必是上天施罰之故。

    ”那廣東人道:“他怎麼一夜之間面皮變青?這可真奇了。

    ”那臨安少年道:“從前臨安人都叫丁大全為丁犬全,但現今卻叫作‘丁青皮’。

    他本來白淨臉皮,忽然一夜之間變成了青色,而且從此不褪,憑他多麼高明的大夫也醫治不了。

    聽說皇上也曾問起,那奸臣奏道:他一心一意為皇上效力,憂心國事,數晚不睡,以緻臉色發青。

    可是臨安城中個個都說,這奸相禍國殃民,玉皇大帝遣神将把他的臉皮打青了。

    ” 那廣東人笑着搖頭,道:“這可愈說愈奇了。

    ”那神情粗豪的漢子突然哈哈大笑,拍腿叫道:“這件事也是神雕俠幹的,嘿嘿,痛快痛快。

    ”衆人忙問:“怎麼也是神雕俠幹的?”那大漢隻是大笑,連稱:“痛快,痛快。

    ”那廣東客人欲知詳情,命店小二打來兩斤白幹,請那大漢喝酒。

     那大漢喝了一大碗白幹,意興更豪,大聲說道:“這件事不是兄弟吹牛,兄弟也有一點小小功勞。

    那天晚上神雕俠突然來到臨安,叫我帶領夥伴,把臨安錢塘縣衙門中的孔目差役一起綁了,剝下他們的衣服,讓衆夥伴喬扮官役。

    大夥兒又驚又喜,不知神雕俠何以如此吩咐,但想來必有好戲,自然遵命辦理。

    到得三更過後,神雕俠到了錢塘縣衙門,他老人家穿起縣官服色,坐上正堂,驚堂木一拍,喝道:‘帶犯官丁大全!’”他說到這裡,口沫橫飛,喝了一大口酒。

     那廣東客人道:“老兄那時在臨安作何營生?”那漢子橫了他一眼,大聲道:“作什麼營生?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做的是沒本錢買賣。

    ”那廣東客人吃了一驚,不敢再問。

     那大漢又道:“那時我聽到‘丁大全’三字,心中一怔,尋思:‘丁大全這狗官是當朝宰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