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情是何物

關燈
師卻臉有喜色,低聲道:“師弟,師弟,你雖身死,仍有遺惠于人。

    ”楊過一躍而起,說道:“我這條命是天竺神僧、大師和郭伯母救的。

    ” 陸無雙喜道:“你身上的毒質都解去了嗎?”楊過道:“那有這麼快?但既知此草有效,每日服他一棵,毒性總能逐步減輕。

    ”陸無雙道:“你怎知毒性何日除淨?如果體内已經無毒,你仍吃之不已,豈不是肚腸都爛斷了麼?”楊過道:“這個我可自知,如毒性未淨,倘若……倘若心中情欲不淨,胸口便會劇痛。

    ” 郭芙一直在旁怔怔聽着,突然插口道:“楊大哥隻想念楊大嫂,他才不會想念你呢。

    ”昨日公孫止以黑劍削來,郭芙得陸無雙提醒,舉臂擋過,當時隻道她是好意,倒也頗為感激。

    但後來越想越不對,陸無雙既不知道自己身披軟猬甲,更不會好心提醒,自然是想為楊過報斷臂之仇,要自己也斷一臂,用心甚惡,心中怒氣郁積已久,這時忍不住出言譏嘲。

    黃蓉忙喝:“芙兒你瞎說什麼?”陸無雙卻已滿臉飛紅。

     郭芙仍不住口,說道:“十六年後楊大嫂便要回來,你不用癡心妄想。

    ”陸無雙再也忍耐不住,戟指喝道:“若不是你,楊大哥又何用與楊大嫂分手一十六年?你自己想想,你害得楊大哥可有多慘?”郭芙秀眉一揚,待要反唇相稽。

    黃蓉厲聲喝道:“芙兒,你再對人無禮,你立時自行回桃花島去。

    不許你去襄陽。

    ”郭芙不敢再說,隻對陸無雙怒目而視。

     楊過長歎一聲,對陸無雙道:“這件事陰差陽錯,郭姑娘也不是有意害人。

    無雙妹子,此事今後不用再提了。

    ”陸無雙聽他叫自己“無雙妹子”,而叫郭芙為“郭姑娘”,顯然分了親疏,心中大喜,向郭芙扮個鬼臉。

     一燈道:“楊少俠服斷腸草而身子不損,看來這草确有解毒之效,但為求萬全,不宜連續服食,等七日之後,再服第二次。

    那時你仍須自點這四處穴道護住心脈,所服草藥,份量也須酌減。

    ”楊過躬身道:“謹聆大師教誨。

    ” 黃蓉見太陽已到了頭頂,說道:“咱們離襄陽已久,不知軍情如何?我甚是牽挂,今日便要回去。

    過兒,你也一起去襄陽罷,郭伯父想念你得緊呢。

    ”楊過道:“我要在這裡等候我妻子。

    ”郭芙奇道:“你要在此等她十六年?”楊過道:“我不知道,反正我也沒别的地方好去。

    ”黃蓉道:“你在這裡再等十天半月,也是好的。

    隻盼龍家妹子途中能差人傳個訊或寫封信來。

    如龍家妹子真無音訊,你便到襄陽來。

    ”楊過怔怔瞧着對面山崖,并不答應。

     衆人與楊過作别。

    郭芙見陸無雙并無去意,忍不住說道:“陸無雙,你在這裡陪伴楊大哥麼?”陸無雙臉上一紅,道:“跟你有什麼相幹?”程英忽道:“楊大哥尚未痊愈,我和表妹留着照料他幾天。

    ” 黃蓉知道這個小師妹外和内剛,要是女兒惹惱了她,說不定後患無窮,忙向郭芙橫了一眼,不許她多說多話,說道:“過兒有了小師妹和陸姑娘照料,那再好也沒有了。

    待他體内毒性全解後,三位請結伴到襄陽來,我們夫婦掃榻相候。

    ” 楊過、程英、陸無雙三人伫立山邊,眼望一燈、黃蓉等一行人漸行漸遠,終于為林梢遮沒。

    山林中大火燒了一夜,這時已漸熄滅。

     楊過道:“兩位妹妹,我有一個念頭,說出來請勿見怪。

    ”陸無雙道:“誰會見怪你了?”楊過道:“咱三人相識以來,甚是投緣,我并無兄弟姊妹,意欲和兩位義結金蘭,從此兄妹相稱,有如骨肉。

    兩位意下如何?”程英心中一酸,知他對小龍女之情生死不渝,因有十六年遙遙相待,故要定下兄妹名份,以免日久相處,各自尴尬,但見陸無雙低下頭,眼中含淚,忙道:“咱兩人有這麼一位大哥,真是求之不得。

    ” 陸無雙走到一株情花樹下,拔了三株斷腸草,并排插好,笑道:“人家結拜是撮土為香,咱三人别開生面,插草為香。

    ”她雖強作歡顔,但說到後來,聲音已有些哽咽,不待楊過回答,先盈盈拜了下去。

    楊過和程英也有她身旁跪倒,拜了八拜,各自叙禮。

     楊過道:“二妹、三妹,天下最可惡之物,莫過于這情花樹,倘若樹種傳出谷去,流毒無窮。

    咱們發個願心,把它盡數毀了,你說可好?”程英道:“大哥有此善願,菩薩必保佑你早日和大嫂相聚。

    ”楊過聽了這話,精神為之一振。

     當下三人到火場中撿出三件鐵器,折下樹枝裝上把手,将谷中尚未燒去的情花花樹一株株砍伐下來燒毀。

    谷中花樹為數不少,又要小心防備花刺,因此直忙到第六日,方始砍伐燒毀幹淨。

    三人惟恐留下一株,禍根不除,終又延生,在谷中到處尋覓,再無情花花枝和果實種子的蹤迹,這才罷手。

    經此一役,這為禍世間的奇樹終于在楊程陸三人手下滅絕,後人不複再睹,三人當真做了一件極大善舉。

     次日清晨,陸無雙取出一棵斷腸草,道:“大哥,今天你又要吃這毒草了。

    ” 楊過有了七日前的經曆,知道斷腸草雖毒,自己盡可抵禦得住,于是自點護心的四處穴道,取過一棵斷腸草,摘去少許,嚼爛咽下。

    這一次他體内毒性已經減輕,所服草藥已減,疼痛也不若上次那麼厲害,過了小半個時辰,嘔出一口鮮血,疼痛即止。

     楊過站直身子,舒展了一回手腳,見程英和陸無雙都滿臉的喜色,心想:“這兩個義妹如此待我,生平有這樣一個紅顔知己,已可無憾,何況兩個?隻是我卻無以為報。

    ”微一沉吟,心想:“二妹得遇明師,所學大是不凡,隻須假以時日,循序漸進,便能達一流高手之境。

    三妹的遭際卻遠不如她。

    ”說道:“三妹,你的師父和我師父是師姊妹,說起來咱二人還是師兄妹。

    咱古墓派最精深的武功,載在《玉女心經》之中。

    李莫愁畢生心願,便是想一讀此經,卻到死未能如願。

    左右無事,我便傳你一些本門的武功如何?”陸無雙大喜,道:“多謝大哥,下次再撞到郭芙,便不怕她無禮了。

    ” 楊過微微一笑,當下将《玉女心經》中的口訣,自淺至深的說給她聽,說道:“你先把口訣記熟,練功之時可請二妹助你。

    這谷中無外人到來,正是練功的絕妙所在。

    ” 此後數日,陸無雙專心緻志的記誦《玉女心經》,她所學本是古墓派功夫,一脈相通,易于領會。

    漸漸學到深奧之處,陸無雙不能明曉,楊過便加指點。

    楊過又教她盡管囫囵吞棗的硬記,日久自通,如此教了将近一月,陸無雙将整部心經從頭至尾的記全了,反複背誦,再無遺漏。

     《玉女心經》的精要本在兩人聯手拒敵,兩心相通,當年林朝英便未能與王重陽在這最要緊的關鍵上心心相印,終于遺恨而終。

    傳到小龍女、楊過手裡,方得完成。

    楊過深知陸無雙對己鐘情,自己卻未能回報,于這《玉女心經》中兩心相通的部分,便草草略過,不加詳述,以免更惹陸無雙煩惱。

    好在《玉女心經》中其它神妙武功尚多,陸無雙習到之後,武功大進,此後雖不再與郭芙動手,但自知已高出她何止倍蓰,再不屑以她為對手,見之指微微一笑,便不再加理睬了。

     這些日中,楊過每隔七日,便服一次斷腸草解毒,服量逐次減少。

     一日早晨,陸無雙與程英煮了早餐,等了良久,不見楊過到來,二人到他所歇宿的山洞去看時,隻見地下泥沙上劃着幾個大字:“暫且作别,當圖後會。

    兄妹之情,皎如日月。

    ” 陸無雙一怔,道:“他……他終于去了。

    ”發足奔到山巅,四下遙望,程英随後跟至。

    兩人極目遠眺,惟見雲山茫茫,那有楊過的人影?陸無雙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說他……他到那裡去啦?咱們日後……日後還能見到他麼?” 程英道:“三妹,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離合,亦複如斯。

    你又何必煩惱?”她話雖如此說,卻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楊過在斷腸崖前留了月餘,将《玉女心經》傳了陸無雙,始終沒再得到小龍女半點音訊蹤迹,知道再等也無用,拔了一束斷腸草藏在懷中,沙上留字,飄然離去。

    他心總不死,盼望小龍女又回到了終南山,當下又去古墓,但見鳳冠在床,嫁衣委地,徒增一番傷心而已。

     下得山來,在江湖上東西遊蕩,忽忽數月,這日行近襄陽,見蒙古軍燒成白地的廢墟中已新添了些草舍茅寮,人煙漸聚,顯是近數月中蒙古鐵蹄并未南下。

    他雖牽記郭靖,但不願見郭芙之面,心想:“與雕兄睽别已久,何不前去一訪?”當下覓路赴荒谷而來。

     行近劍魔獨孤求敗昔年隐居之所,便縱聲長嘯,邊嘯邊走,過不多時,隻聽得前面山腰中傳來呱呱鳴聲。

    一擡頭,見神雕蹲在一株大樹之下,雙爪正按住一頭豺狼。

    神雕見到楊過,放開豺狼,大踏步過來。

    那豺狼死裡逃生,夾着尾巴鑽入草叢。

    楊過抱住神雕,一人一禽,甚為親熱,一齊回到石室。

    他想離此不過數月,卻已自生入死,自死出生,悲歡聚散,經曆了無數變故,隻可惜神雕不會說話,否則大可向它一吐心懷。

     如此數日,他便在荒谷中與神雕為伴,這日閑着無事,漫步來到獨孤求敗埋劍的山崖之前。

    縱躍上崖,看到朽爛木劍下的石刻:“四十歲後,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

    自此精修,漸進于無劍勝有劍之境。

    ”心想:“我持玄鐵重劍,幾已可無敵于天下,但瞧獨孤前輩遺言,顯是木劍可勝玄鐵重劍,而最後無劍卻又勝于木劍。

    龍兒既說須十六年後方得相見,這漫漫十餘年中,我就來鑽研這木劍勝鐵劍、無劍勝有劍之法便了。

    ” 于是折攀樹枝,削成一柄木劍,尋思:“玄鐵劍重逾八十斤,這柄輕飄飄的木劍要能以輕制重,隻有兩途:一是劍法精奧,以快打慢;一是内功充沛,恃強克弱。

    ” 自此以後,他日日夜夜勤修内功,精研劍術,每逢大雨之後,即到山洪之中與水相抗,以增出招之力,不覺夏盡秋來,自秋而冬,楊過用功雖勤,内力劍術卻進展均微。

    心知自己修為本來已至頗高境界,百尺竿頭再求進步,實甚艱難,倒也并不煩躁。

     這一日下大雪,神雕歡呼一聲,躍到曠地上,展開雙翅,卷起一股勁風,将雪片吹了開去。

    楊過心念一動:“冬日并無山洪,雪中練劍也是個絕妙法門。

    ”但見神雕雙翅卷動之力越來越大,雪花下得雖密,竟沒半片飄落身上。

     楊過興起,提起木劍,也到雪中舞了起來,同時右手袖子跟着揮動,每見雪花飄落,或以劍風、或用袖力蕩開雪花,如此玩了半日,木劍和袖子的力道均覺頗有增進。

     這雪一連下了三日,楊過每日均雪中練劍。

    到第三日下午,雪下得更加大了,楊過正凝神揮劍擊雪,神雕突然揮翅向他掃來。

    楊過沒加防備,險些掃中,縱身急躍相避,但額頭上微感冰涼,已有兩片雪花粘了上來,立時想到:“那日在懸崖之上,雕兄揮翅與我搏擊,令我劍術大進,今日又在和我練劍了。

    ”伸出木劍遠刺,喀喇一響,木劍與雕翅相碰,立時折斷。

    神雕不再進擊,卻翅而立,啾啾低鳴,神色間竟有責備之意。

     楊過心想:“要以木劍和你的驚人神力相抗,隻有側避閃躍,乘隙遠擊。

    ”又削了一柄長劍,在雪地中再與神雕鬥了起來。

    這一次卻支持到十餘招,木劍方斷。

     如此勤練不休,楊過見神雕毫無怠意,督責甚嚴,心中又感激,又慚愧,暗想:“我若練不成木劍,如何對得住雕兄一番美意?而這番曠世難逢的奇緣,又怎能任他白白錯過?”因此縱在睡夢之中,也在思索如何避招出招,如何增厚内力。

    練功既勤,對小龍女的相思倒也不再如數月前那麼心焦如焚了。

    這時體内情花之毒早已盡解,内力既增,體魄日壯,已非複昔日的憔悴容顔。

     眼見天寒地凍,與小龍女分手将屆周年,楊過道:“雕兄,我欲去絕情谷一行,今日和你暫别。

    ”攜了木劍,出谷而去。

    神雕跟了出來,行到岔道,楊過向神雕一揖,踏上向北的大道,不料神雕咬住他衣衫,拉他向南。

    楊過道:“雕兄,我往北有事,咱們就此别過。

    ”但神雕隻是拉他往南。

    楊過奇怪:“雕兄往日甚是解事,何以此刻卻如此固執?”苦在言語不通,隻得跟着它向南。

    神雕見他跟來,便放開口不再拉他衣衫,但隻要楊過轉身向北,便咬住他衫角不放。

    楊過心想:“雕兄至為神異,拉我向南,必有深意,我跟它前往便是了。

    ”消了赴絕情谷之意,跟着神雕,直往東南方而來。

     行了十餘裡,楊過驟然間心中一動:“雕兄壽高通靈,莫非它引我到南海去和龍兒相會麼?”想到此處,胸口熱血奔騰,難以抑止,邁開大步,随着神雕疾馳。

    隻兩個月間,已抵東海之濱。

     他站在海邊石上,遠眺茫茫大海,眼見波濤洶湧,心中憂喜交集。

    過不多時,耳聽得遠潮隆隆,聲如悶雷,連續不斷。

    他幼時曾在桃花島住過,知道海邊潮汐有信,每日子午兩時各漲一次,這時紅日當空,又是潮漲之時。

    潮聲愈來愈響,轟轟發發,便如千萬隻馬蹄同時敲打地面一般,但見一條白線向着海岸急沖而來,這股聲勢,比之雷震電轟更為厲害。

    楊過見天地間竟有如斯之威,臉上不禁變色。

     一轉瞬間,海潮已沖至身前,似欲撲上岩來。

    楊過縱身後躍,突覺背心一股極大勁力推到,正是神雕展翅撲擊。

    他身在半空,不由自主,噗通一聲,跌入了滔天白浪,口中一鹹,喝下了兩口海水。

     此時處境甚危,幸好在山洪之中習劍已久,當即打個“千斤墜”,在海底石上牢牢釘住身軀。

    海面上波濤山立,海底卻較為平靜。

    他略一凝神,已明其理:“原來雕兄引我到海畔來,是要我在怒濤中練劍。

    ”雙足一點,竄出海面,勁風撲臉,迎頭一股小山般的大浪當頭蓋下。

    他沉下海底,雙足在海底岩石上使勁一撐,出水躍過浪頭,急吸一口長氣,重又回入海底。

     如此反複換氣,待狂潮消退,他也已累得臉色蒼白。

    當晚子時潮水又至,他攜了木劍,躍入白浪之中揮舞,潮水之力四面八方齊至,渾不如山洪般隻自上沖下,每當抵禦不住,便潛入海底暫且躲避。

     似此每日習練兩次,未及一月,自覺功力大進,若在旱地上手持木劍擊刺,隐隐似有潮湧之聲。

    此後神雕與他撲擊為戲,便避開木劍正面,不敢以翅相接。

     一日楊過殺得興起,揮劍削出,使上了十成力氣。

    神雕呱的一聲大叫,向旁閃躍。

    楊過收勢不及,一劍斬在一株小樹上,木劍破折,小樹的樹幹卻也從中斷截。

    楊過手執斷劍的劍柄,心想:“這木劍脆薄無力,竟能斷樹,自是憑借了我手上勁力,将來樹斷而劍不斷,那便可差近獨孤前輩當年神技了。

    ”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楊過日日在海潮之中練劍,日夕如是,寒暑不間。

    木劍擊刺之聲越練越響,到後來竟有轟轟之聲,響了數月,劍聲卻漸漸輕了,終于寂然無聲。

    又練數月,劍聲複又漸響,自此從輕而響,從響轉輕,反複七次,終于欲輕則輕,欲響則響,練到這地步時,屈指算來在海邊已有六年了。

     這時候楊過手仗木劍,在海潮中迎波擊刺,劍上所發勁風已可與撲面巨浪相拒,神雕縱然力道驚人,也已擋不住他木劍的三招兩式,這時他方體會到劍魔獨孤求敗暮年心境:“以此劍術,天下複有誰能與抗手?無怪獨孤前輩自傷寂寞,埋劍窮谷。

    ”又想:“若不是雕兄當年目睹獨孤前輩練劍法門,我又焉能得此神技?我心中稱它為雕兄,其實它乃是我的良師。

    說到年歲,更不知它已有多大,隻怕叫它雕公公、雕爺爺,便也叫得。

    ” 在海畔練劍之時,不斷向海船上的歸客打聽南海島中可有一位神尼。

    但數年中問過千百個舟師海客,竟沒半點音訊,便也漸漸絕了念頭,心想不到十六年期限,終究難與小龍女相會。

     某一日風雨如晦,楊過心有所感,當下腰懸木劍,身披敝袍,一人一雕,悄然西去,自此足迹所至,踏遍了中原江南之地。

     注:“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詞,調寄〈邁陂塘〉,作者是金人元好問,作于金泰和五年,其時李莫愁尚未出生。

    元好問到山西太原應試,路上見有捕雁者,稱今日捕一雁,殺之,脫網一雁,悲鳴不去,竟投地自殺。

    元好問買之而葬,樹一碑,書“雁丘”,其詞上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别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意思說,本來是雙宿雙飛,今後飛渡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有孤孤單單,獨個兒到那裡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