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排難解紛
關燈
小
中
大
那般,鬧個同歸于盡,卻又何苦?”不由得收起了狂傲之氣,一躬到地,說道:“伯通老兄,佩服,佩服,小弟甘拜下風。
”轉頭向郭襄道:“小妹子,周老前輩是請不動的了,咱們走罷!” 周伯通忙道:“且慢,且慢!你說這套什麼銷魂掌共有一十七路,尚有一十三路未施啊?怎地便走了?”楊過道:“你向來待我很好,又待我妻子很好,我一直心下感激,當你是好朋友、好兄弟。
你武功高強,小弟心服口服,認輸便是。
” 周伯通連連搖手道:“不對,不對!你沒輸,我也沒赢,你要出這百花谷,除非把一十七路掌法使全了。
”他自聽到楊過叫出四路掌法,什麼“心驚肉跳”、“杞人憂天”、“無中生有”、“拖泥帶水”,名目既趣,掌法更怪,即令常人也欲一窮究竟,何況周伯通一來好武,二來好奇,非得盡見全豹不可。
楊過道:“咦,這可好笑了。
我既然請不動你,那便拍手便走,難道連請客的也得留下嗎?”周伯通央求道:“好兄弟,你餘下那一十三招掌法,我怎猜想得到?請你大發善心,做做好事,說給我聽了。
你要學什麼功夫,我都教你便是。
” 楊過心念一動,說道:“你要學我這掌法,絲毫不難。
我也不用你教武功,不過你學了之後,須得跟我走一遭,去見一見那位瑛姑。
”周伯通愁眉苦臉,說道:“你便殺我的頭,我也不見她。
”楊過道:“既然如此,小弟告辭。
” 周伯通雙掌一錯,縱身攔住去路,跟着呼的一拳打出,陪笑道:“好兄弟,你既當我是好朋友,便施展下一招罷!”楊過舉掌格開,使的卻是全真派武功。
周伯通連變拳法,楊過始終以全真派掌法和《九陰真經》中所載武功抵敵。
楊過要将周伯通擊敗,原非易事,但隻求自保,老頑童卻也奈何他不得。
不論周伯通如何故露破綻,如何假意示弱,楊過終不上當,那“黯然銷魂掌”中新的招式再不顯示,偶而卻将“心驚肉跳”、“杞人憂天”、“無中生有”、“拖泥帶水”這四招略加變化的使将出來,更令周伯通心癢難搔。
兩人又鬥半個時辰,周伯通畢竟年老,氣血已衰,漸漸内力不如初鬥之時,他知再難誘楊過使出黯然銷魂掌來,雙掌一吐,借力躍開,說道:“罷了,罷了!我向你磕八個頭,拜你為師,你總肯教我了罷!楊過師父在上,弟子周伯通磕頭!”說着便跪将下來。
楊過暗暗好笑,心想世間竟有如此好武成癖之人,忙跪倒還禮,扶他起身,說道:“這個那裡敢當?那黯然銷魂掌餘下一十三招的名目,我可說與你知。
”周伯通大喜,連叫:“好兄弟!好兄弟!”郭襄道:“大哥哥,他不肯跟咱們去,你别教他。
”楊過卻知老頑童是個“武癖”,他聽了一十三招的名目之後,更加無可抗拒,勢須磨着自己演式,微微一笑,說道:“聽個名目并不打緊。
”周伯通忙道:“是啊,聽聽名目有什麼要緊,小姑娘忒也小器。
” 楊過坐在大樹下的一塊石上,說道:“周大哥你請聽了,那黯然銷魂掌餘下的一十三招是:徘徊空谷,力不從心,行屍走肉,倒行逆施……”說到這裡,郭襄已笑彎了腰,周伯通卻一本正經的喃喃記誦,隻聽楊過續道:“魂牽夢萦,廢寝忘食,孤形隻影,飲恨吞聲,六神不安,窮途末路,面無人色,想入非非,呆若木雞。
”郭襄心下凄恻,再也笑不出來了。
這一十三招名稱說将出來,隻把老頑童聽得如癡如狂,隔了良久,才道:“想那‘面無人色’這一招,如何用以克敵制勝?”楊過道:“這雖是一招,其實中間變化多端,臉上喜怒哀樂,怪狀百出,敵人一見,登時心神難以自制,我喜敵喜,我憂敵憂,終至聽命于我。
此乃無聲無影的勝敵之法,比之以長嘯鎮懾敵人又高出一籌。
”周伯通道:“這是從《九陰真經》的移魂大法中變化出來的麼?”楊過道:“正是!” 周伯通眉花眼笑,問道:“那麼‘倒行逆施’呢?”楊過突然頭下腳上,倒過身子,以頭頂地,拍出一掌,說道:“這是‘倒行逆施’的三十七般變化之一。
”周伯通點頭道:“那是源自西毒歐陽鋒的武功了。
”楊過直身子,道:“不錯,不過我這掌法中逆中有正,正反相沖,自相矛盾,互沖互克,不能自圓其說。
”周伯通想了片刻,不明其理,搔頭問道:“那是什麼?”楊過道:“此中詳情,可不足為人道了。
”周伯通嗯了一聲,不再說話,心知再問下去,楊過是決計不肯再說的了。
郭襄在旁瞧着,見他搔頭摸腮,神情惶急,不由得生了憐憫之心,走到他的身邊,低聲道:“周老爺子,到底你為什麼定然不肯去見瑛姑?咱們一齊想個法兒,求大哥哥把這套掌法教你,好不好?”周伯通歎了口氣,說道:“這是我少年時的胡塗事,說出來實在難為情。
”郭襄道:“怕什麼啊?你說了出來,比藏在心中還舒服些。
我跟你說,我做了錯事,爹爹媽媽問起,我從不隐瞞,給爹媽責罵一場,也就完了。
否則撒個謊兒騙了過去,自己後來反憋得難過。
這一次我悄悄出來,爹媽知道了定要生氣,可是已經出來了,我也不會瞞着不說。
” 周伯通見她一派天真無邪的神色,又望了望楊過,說道:“好,我把少年時的胡塗事跟你說了,你可不許笑話。
”郭襄說道:“誰笑話你了?”拉着他的手,親親熱熱的挨在他身旁,道:“你就當作說旁人的事,要不然就當是說個故事。
待會兒,我也說一件我做過的壞事給你聽。
”周伯通瞧着她文秀的小臉,笑道:“你也做過壞事麼?” 郭襄道:“自然,你以為我不會做?”周伯通道:“好,那你先說一件給我聽聽。
”郭襄道:“豈止一件,連十件八件也有。
嗯,有一個軍士在城頭守夜睡着了,爹爹叫人綁了,說要斬首示衆。
我見他可憐,夜裡悄悄将他放了,叫他快快逃走。
爹爹很生氣,我招了出來,爹爹将我打了一頓。
又有一次,一個窮家女孩子羨慕我媽媽腕上的金钏兒好看,我就偷了送她,媽媽找來找去找不着,我肚裡暗暗好笑,可沒說出來。
因為說了出來之後,媽倒不在乎,姊姊卻會向那女孩子要回來。
” 周伯通歎了口氣,道:“這些事比起我那件事,可都算不了什麼。
”于是将他如何随師兄王重陽赴大理拜會段皇爺,如何劉貴妃随他學習武藝,如何兩人做下了胡塗之事,如何劉貴妃向他癡纏,他又如何回避不見,段皇爺如何一怒而舍棄皇位、出家為僧,諸般情事,一五一十的都向郭襄和楊過說了。
郭襄怔怔的聽着,直到周伯通說完,眼見他滿臉愧容,便問:“那段皇爺除了有劉貴妃外,還有幾位妃子?”周伯通道:“他雖不如大宋天子那麼後宮三千,但三宮六院,數十位嫔妃總是有的。
”郭襄道:“照啊!他有數十位後妃,你連一位夫人也沒有,他顧全朋友之義,該将劉貴妃送了你才是啊。
” 楊過向她點了點頭,心想:“這小姑娘不拘于世俗禮法之見,出言深獲我心。
” 周伯通道:“他當時确然也有此言,但劉貴妃是他極心愛之人,他為此連皇帝也不做而去做和尚,可見我實是對不起他之極了。
” 楊過突然插口道:“一燈大師所以出家,是為了對你不起,不是你對他不起。
”周伯通奇道:“他有什麼對我不起?”楊過道:“隻為旁人害你兒子,他忍心見死不救。
”楊過聽了一燈與周伯通之言,兩下裡一湊合,便猜到了真相。
周伯通過去雖曾聽瑛姑說和他生有一子,但此事他避如蛇蠍,連在心中也不肯多想一下,從來不覺真有此事,這時聽楊過的話說得鄭重,心中一凜,不由得大奇,問道:“什麼我的兒子?”楊過道:“我所知亦不詳盡,隻聽一燈大師這般說。
”于是轉述了一燈在黑龍潭畔所說的言語。
周伯通聽得真切,不能再當春風過耳,這才相信自己當真生過一個兒子,宛似五雷轟頂,驚得呆了,半晌做聲不得,心中一時悲,一時喜,回憶舊時恩情,想起瑛姑數十年含辛茹苦,更大起憐惜歉疚之情。
楊過見他如此,心想:“這位老前輩是性情中人,正是我輩,我又何惜那一十七招黯然銷魂掌?”說道:“周大哥,我将全套掌法一一演與你瞧罷,不到之處,尚請指點。
”當下口講手比,将那一十七路掌法從頭至尾演了出來,隻是“面無人色”那一招,因他臉上戴了人皮面具,未予顯示,但他說了其中變化,周伯通熟知《九陰真經》,即能心領神會,反是于“行屍走肉”、“窮途末路”各招,卻悟不到其中要旨。
楊過反複講了幾遍,周伯通總是不懂。
楊過歎道:“周大哥,十五年前,内子和我分手,晚輩相思良苦,心有所感,方有這套掌法之創。
老前輩無牽無挂,快樂逍遙,自是無法領悟其中憂心如焚的滋味。
”周伯通道:“啊,你夫人為何和他分手?她人既美,心地又好,你鐘情相思,原也怪你不得。
” 楊過不願再提小龍女為郭芙毒針誤傷之事,隻簡略說她中毒難愈,為南海神尼救去,須隔十六年方得相見,自己日夜苦思,虔誠禱祝她平安歸來,最後說道:“我隻盼望能再見她一面,便要我身受千刀萬剮之苦,也心甘情願。
” 郭襄從不知相思之深,竟有若斯苦法,不由得怔怔的流下兩行清淚,握住楊過的手,柔聲道:“大哥哥,老天爺保佑,你終能再和她相見。
” 楊過自和小龍女分别以來,今日第一次聽到别人這般真心誠意的安慰,心中感激異常,一言之恩,自此終身不忘。
黯然歎了口氣,站起身來,向周伯通行了一禮,說道:“周大哥,告辭了!”和郭襄并肩自來路出去。
郭襄行出數步,回頭向周伯通道:“周老前輩,我大哥哥這般思念他的夫人,你的瑛姑自亦這般思念于你。
你始終不肯和她相見,于心何忍?”周伯通一驚,臉色大變。
楊過低聲道:“小妹子,别再說了。
人各有志,多言無益。
”兩人一雕,自來路緩緩而回。
郭襄道:“大哥哥,我若問起你夫人的事,你不會傷心罷?”楊過道:“不會的,反正沒過幾個月,我便可和她相見了。
”話是這般說,心下卻大為惴惴:“再過幾個月,我真能和龍兒相會嗎?” 郭襄道:“你怎麼跟她識得的?”楊過道:“她是我師父,我小時候給人欺侮,她收留了我,教我武功。
她待我很好,我真心喜歡她,她也真心喜歡我。
我要娶她做妻子,很多很多人不許,說師徒不能婚配,我們不理,還是結成了夫妻。
”郭襄拍手大叫:“好極了!這才對啦!大哥哥,你是真正的大英雄,你夫人也是大英雄。
人家許不許,呸!去他媽的……啊喲,對不起,我學人家說了句粗話。
”不禁臉孔紅了,伸手按住自己嘴巴。
楊過大喜,情不自禁抱起她身子,就學周伯通那樣,輕輕轉三個圈子,将她向上抛出,接住放落,說道:“小妹子,你真心誠意贊成我們結為夫妻,真正多謝你了!”那神雕在旁,知道楊過對郭襄并無惡意,展開右翅,在郭襄背上輕輕撫了一下。
楊過怃然道:“反對我們的人太多了,我們運氣不好,我夫人中了毒,求人醫治,暫且離我而去,約定十六年後相會,算來相會的日子也不久了。
”郭襄道:“那好極了,但願老天爺保佑,你終能和她相會,從此不再分離。
”楊過道:“多謝你,小妹子,我永遠記得你這番好心。
日後見了我妻子,我也會告訴她。
”說到這裡,語音已然哽咽。
郭襄道:“我每年生日,媽媽和我燒香拜天,媽媽總是叫我暗中說三個心願,我常常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來。
到今年生日時,我可就早想好了,我會盼望大哥哥和他夫人早早團聚。
”楊過道:“還有兩個心願呢?”郭襄微笑道:“我可不能跟你說,不過是挺尋常的。
” 便在此時,忽聽得身後有人大呼:“楊兄弟,等我一等!”聽聲音正是周伯通。
楊過大喜,回過身來,隻見周伯通如飛趕至,叫道:“楊兄弟,我想過啦,你快帶我去見瑛姑。
”郭襄喜道:“那才是呢,你不知人家想得你多苦。
”周伯通道:“你們走後,我想着楊兄弟的話,越想越牽肚挂腸,倘若不去見她,以後的日子别想再睡得着,這句話非要親口問她個清楚不可。
”楊過和郭襄見此行不虛,都十分歡喜。
依着周伯通的性子,立時便要去和瑛姑相見,但其時天色已晚,郭襄星眼困饧,大見倦色,于是三人一雕在林中倚樹而睡。
次日清晨再行,未過巳時,已來到黑龍潭邊。
瑛姑和一燈見楊過果真将周伯通請來,當真喜出望外。
瑛姑一顆心撲通撲通亂跳,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周伯通走到瑛姑身前,大聲道:“瑛姑,咱們所生的孩兒,頭頂心是一個旋兒呢,還是兩個旋兒?”瑛姑一呆,萬沒想到少年時和他分手,暮年重會,他開口便問這樣一個不相幹的一句話,答道:“是兩個旋兒。
”周伯通拍手大喜,叫道:“好,那像我,真是個聰明娃兒。
”跟着歎了口氣,搖頭道:“可惜死了!” 瑛姑悲喜交集,再也忍耐不住,放聲哭了出來。
周伯通拍她背脊,大聲安慰:“别哭,别哭!”又向一燈道:“段皇爺,我偷去了你妻子,你不肯救我兒子,大家扯個直,前事不究,都不用提了。
” 一燈指着躺在地下的慈恩道:“這是殺你兒子的兇手,你一掌打死他罷!” 周伯通道:“瑛姑,你來下手!” 瑛姑向慈恩望了一眼,低聲道:“倘若不是他,我此生再也不能和你相見,何況人死不能複生,且盡今日之歡,昔年怨苦,都忘了他罷!”周伯通道:“這話也說得是,咱們便饒了他啦!和尚,我當你是朋友!” 慈恩傷勢極重,全仗一口真氣維系,聽周伯通和瑛姑都說恕了他殺子之仇,化敵為友,心中一片平和安詳,再無自咎挂懷之事,自知來生轉世,可入善道,心下感激,生出大慈悲心,低聲道:“多謝兩位。
”向一燈道:“多謝師父成全!”又向楊過道:“多謝施主辛苦。
”心平氣和,雙目一閉,就此逝去。
一燈大師口誦佛号,合什躬身,說道:“慈恩,慈恩,你我名雖師徒,實乃良友,相交三十餘年,功過切磋,無日或離,今日你往生善道,老衲既喜且悲。
”在他身旁念誦六字“大明咒”和十二字“金剛上師咒”,與楊過、郭襄一齊将慈恩就地葬了。
周伯通和瑛姑四目對視,真不知從何說起。
楊過瞧着慈恩的新墳,想起那日在雪谷木屋之中,他與小龍女燕爾新婚、見到慈恩發瘋的種種情景,這一位以鐵掌輕功馳名江湖的一代武學大師,終于默默歸于黃土,不勝感慨。
瑛姑從懷裡提出兩隻靈狐,說道:“楊公子,大德深重,老婦人愧無以報,這兩隻畜生便請持去罷。
”楊過接過一隻,謝道:“蒙賜一頭,已領盛情。
” 一燈道:“楊賢侄,你兩隻靈狐都取了去,但不必傷它性命,隻須割開靈狐腿上血脈,每日取血一小杯,兩狐輪流割血,每日服上一杯,令友縱有多大的内傷也能痊愈。
”楊過和瑛姑一齊大喜,說道:“能保得靈狐性命,那真再好不過。
” 楊過提了靈狐,向一燈、周伯通、瑛姑拜别。
瑛姑道:“你取完狐血之後,就地放了,兩隻小畜生自能回來。
” 周伯通突然插口道:“段皇爺,瑛姑,你們一齊到我百花谷去,我指揮蜜蜂給你們瞧瞧,我又新學了一門掌法,一共十七招,嘿嘿,了不起,了不起。
楊兄弟,你治好了你朋友之後,和你小妹子也都來玩玩。
” 楊過道:“其時若無俗事牽絆,自當來向三位前輩請聆教益。
”說着施禮而别。
兩頭靈狐眼珠骨溜溜的望着瑛姑,啾啾而鳴,哀求乞憐。
瑛姑喝道:“楊公子會饒了你們性命,吵什麼?”郭襄伸手撫摸狐頭,微笑安慰。
注:一燈大師是大理國的佛教僧人。
大理國鄰近吐蕃,佛法主要從天竺經吐蕃傳來,屬于藏傳大乘佛法。
藏傳密宗佛法原自蓮花生大士,深信輪回轉世。
大理國的佛法基本受教于藏傳佛法,後來也受中國影響,但與現代密宗稍有變異。
藏傳佛法相信一人臨終時的意識如何,直接傳遞至中陰身(近于俗說的“鬼”),更由中陰身在四十九日之内,決定轉世為三善道(天、人、阿修羅)或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
因此一人臨終時的意識如何,對一人來世的苦樂禍福有莫大關連,最要者臨終者應修持頗瓦法Phowa,必須意識清明,對世上一切能看破、放下、自在,存有慈悲愛心,對于一生所作惡業能存忏悔之心,最好能得到自己所損害之人的誠心寬恕,與之和解修好,化敵為友,如此則逝世時能有安祥、喜樂、平和的心境,以良好的意識化為意生中陰身。
藏傳佛教徒最好在臨終者身旁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彌、吽”,或十二金剛上師咒:“唵、阿、吽、班其、咕噜、叭嘛、悉地、吽”,或受中土淨土宗影響而念“阿彌陀佛”(無量壽佛)。
本小說中慈恩法師皈依一燈大師,自受教于藏傳佛教,臨終時盼瑛姑寬恕,得以心中安樂,平安就死,是藏傳佛教的正中教法。
某些受西方教育的批評者不明藏傳佛教,誤以為一燈、慈恩的作為是接受基督教臨終忏悔的教義,于最後審判時怕瑛姑作原告,認為“一燈大師的佛學有點奇特”,說一燈忽然采用了基督教方式(其實基督教最後審判亦無原告,上帝無所不知,何必要原告?公教告解之對象為神父,非受害人)。
近年來“TibetanBookoftheDead”(英文版本甚多,中譯《中陰聞教得度》,或譯作《西藏度亡經》,蓮花生大士着)及“TheTibetanBookofLivingandDying”(中譯《西藏生死書》,作者索甲仁波切在英國劍橋大學求學及作研究,内容淺白易解,已現代化,中文本鄭振煌先生譯,台北張老師文化公司出版)在西方國家甚為流行,對這問題如想多作了解,可請參考此兩書。
(作者對這些批評者的讨論仍表歡迎及感激。
佛教之經律論繁複深奧,宗派不同,理解有異,欲初步了解,聰穎者至少須苦學四五年。
)
”轉頭向郭襄道:“小妹子,周老前輩是請不動的了,咱們走罷!” 周伯通忙道:“且慢,且慢!你說這套什麼銷魂掌共有一十七路,尚有一十三路未施啊?怎地便走了?”楊過道:“你向來待我很好,又待我妻子很好,我一直心下感激,當你是好朋友、好兄弟。
你武功高強,小弟心服口服,認輸便是。
” 周伯通連連搖手道:“不對,不對!你沒輸,我也沒赢,你要出這百花谷,除非把一十七路掌法使全了。
”他自聽到楊過叫出四路掌法,什麼“心驚肉跳”、“杞人憂天”、“無中生有”、“拖泥帶水”,名目既趣,掌法更怪,即令常人也欲一窮究竟,何況周伯通一來好武,二來好奇,非得盡見全豹不可。
楊過道:“咦,這可好笑了。
我既然請不動你,那便拍手便走,難道連請客的也得留下嗎?”周伯通央求道:“好兄弟,你餘下那一十三招掌法,我怎猜想得到?請你大發善心,做做好事,說給我聽了。
你要學什麼功夫,我都教你便是。
” 楊過心念一動,說道:“你要學我這掌法,絲毫不難。
我也不用你教武功,不過你學了之後,須得跟我走一遭,去見一見那位瑛姑。
”周伯通愁眉苦臉,說道:“你便殺我的頭,我也不見她。
”楊過道:“既然如此,小弟告辭。
” 周伯通雙掌一錯,縱身攔住去路,跟着呼的一拳打出,陪笑道:“好兄弟,你既當我是好朋友,便施展下一招罷!”楊過舉掌格開,使的卻是全真派武功。
周伯通連變拳法,楊過始終以全真派掌法和《九陰真經》中所載武功抵敵。
楊過要将周伯通擊敗,原非易事,但隻求自保,老頑童卻也奈何他不得。
不論周伯通如何故露破綻,如何假意示弱,楊過終不上當,那“黯然銷魂掌”中新的招式再不顯示,偶而卻将“心驚肉跳”、“杞人憂天”、“無中生有”、“拖泥帶水”這四招略加變化的使将出來,更令周伯通心癢難搔。
兩人又鬥半個時辰,周伯通畢竟年老,氣血已衰,漸漸内力不如初鬥之時,他知再難誘楊過使出黯然銷魂掌來,雙掌一吐,借力躍開,說道:“罷了,罷了!我向你磕八個頭,拜你為師,你總肯教我了罷!楊過師父在上,弟子周伯通磕頭!”說着便跪将下來。
楊過暗暗好笑,心想世間竟有如此好武成癖之人,忙跪倒還禮,扶他起身,說道:“這個那裡敢當?那黯然銷魂掌餘下一十三招的名目,我可說與你知。
”周伯通大喜,連叫:“好兄弟!好兄弟!”郭襄道:“大哥哥,他不肯跟咱們去,你别教他。
”楊過卻知老頑童是個“武癖”,他聽了一十三招的名目之後,更加無可抗拒,勢須磨着自己演式,微微一笑,說道:“聽個名目并不打緊。
”周伯通忙道:“是啊,聽聽名目有什麼要緊,小姑娘忒也小器。
” 楊過坐在大樹下的一塊石上,說道:“周大哥你請聽了,那黯然銷魂掌餘下的一十三招是:徘徊空谷,力不從心,行屍走肉,倒行逆施……”說到這裡,郭襄已笑彎了腰,周伯通卻一本正經的喃喃記誦,隻聽楊過續道:“魂牽夢萦,廢寝忘食,孤形隻影,飲恨吞聲,六神不安,窮途末路,面無人色,想入非非,呆若木雞。
”郭襄心下凄恻,再也笑不出來了。
這一十三招名稱說将出來,隻把老頑童聽得如癡如狂,隔了良久,才道:“想那‘面無人色’這一招,如何用以克敵制勝?”楊過道:“這雖是一招,其實中間變化多端,臉上喜怒哀樂,怪狀百出,敵人一見,登時心神難以自制,我喜敵喜,我憂敵憂,終至聽命于我。
此乃無聲無影的勝敵之法,比之以長嘯鎮懾敵人又高出一籌。
”周伯通道:“這是從《九陰真經》的移魂大法中變化出來的麼?”楊過道:“正是!” 周伯通眉花眼笑,問道:“那麼‘倒行逆施’呢?”楊過突然頭下腳上,倒過身子,以頭頂地,拍出一掌,說道:“這是‘倒行逆施’的三十七般變化之一。
”周伯通點頭道:“那是源自西毒歐陽鋒的武功了。
”楊過直身子,道:“不錯,不過我這掌法中逆中有正,正反相沖,自相矛盾,互沖互克,不能自圓其說。
”周伯通想了片刻,不明其理,搔頭問道:“那是什麼?”楊過道:“此中詳情,可不足為人道了。
”周伯通嗯了一聲,不再說話,心知再問下去,楊過是決計不肯再說的了。
郭襄在旁瞧着,見他搔頭摸腮,神情惶急,不由得生了憐憫之心,走到他的身邊,低聲道:“周老爺子,到底你為什麼定然不肯去見瑛姑?咱們一齊想個法兒,求大哥哥把這套掌法教你,好不好?”周伯通歎了口氣,說道:“這是我少年時的胡塗事,說出來實在難為情。
”郭襄道:“怕什麼啊?你說了出來,比藏在心中還舒服些。
我跟你說,我做了錯事,爹爹媽媽問起,我從不隐瞞,給爹媽責罵一場,也就完了。
否則撒個謊兒騙了過去,自己後來反憋得難過。
這一次我悄悄出來,爹媽知道了定要生氣,可是已經出來了,我也不會瞞着不說。
” 周伯通見她一派天真無邪的神色,又望了望楊過,說道:“好,我把少年時的胡塗事跟你說了,你可不許笑話。
”郭襄說道:“誰笑話你了?”拉着他的手,親親熱熱的挨在他身旁,道:“你就當作說旁人的事,要不然就當是說個故事。
待會兒,我也說一件我做過的壞事給你聽。
”周伯通瞧着她文秀的小臉,笑道:“你也做過壞事麼?” 郭襄道:“自然,你以為我不會做?”周伯通道:“好,那你先說一件給我聽聽。
”郭襄道:“豈止一件,連十件八件也有。
嗯,有一個軍士在城頭守夜睡着了,爹爹叫人綁了,說要斬首示衆。
我見他可憐,夜裡悄悄将他放了,叫他快快逃走。
爹爹很生氣,我招了出來,爹爹将我打了一頓。
又有一次,一個窮家女孩子羨慕我媽媽腕上的金钏兒好看,我就偷了送她,媽媽找來找去找不着,我肚裡暗暗好笑,可沒說出來。
因為說了出來之後,媽倒不在乎,姊姊卻會向那女孩子要回來。
” 周伯通歎了口氣,道:“這些事比起我那件事,可都算不了什麼。
”于是将他如何随師兄王重陽赴大理拜會段皇爺,如何劉貴妃随他學習武藝,如何兩人做下了胡塗之事,如何劉貴妃向他癡纏,他又如何回避不見,段皇爺如何一怒而舍棄皇位、出家為僧,諸般情事,一五一十的都向郭襄和楊過說了。
郭襄怔怔的聽着,直到周伯通說完,眼見他滿臉愧容,便問:“那段皇爺除了有劉貴妃外,還有幾位妃子?”周伯通道:“他雖不如大宋天子那麼後宮三千,但三宮六院,數十位嫔妃總是有的。
”郭襄道:“照啊!他有數十位後妃,你連一位夫人也沒有,他顧全朋友之義,該将劉貴妃送了你才是啊。
” 楊過向她點了點頭,心想:“這小姑娘不拘于世俗禮法之見,出言深獲我心。
” 周伯通道:“他當時确然也有此言,但劉貴妃是他極心愛之人,他為此連皇帝也不做而去做和尚,可見我實是對不起他之極了。
” 楊過突然插口道:“一燈大師所以出家,是為了對你不起,不是你對他不起。
”周伯通奇道:“他有什麼對我不起?”楊過道:“隻為旁人害你兒子,他忍心見死不救。
”楊過聽了一燈與周伯通之言,兩下裡一湊合,便猜到了真相。
周伯通過去雖曾聽瑛姑說和他生有一子,但此事他避如蛇蠍,連在心中也不肯多想一下,從來不覺真有此事,這時聽楊過的話說得鄭重,心中一凜,不由得大奇,問道:“什麼我的兒子?”楊過道:“我所知亦不詳盡,隻聽一燈大師這般說。
”于是轉述了一燈在黑龍潭畔所說的言語。
周伯通聽得真切,不能再當春風過耳,這才相信自己當真生過一個兒子,宛似五雷轟頂,驚得呆了,半晌做聲不得,心中一時悲,一時喜,回憶舊時恩情,想起瑛姑數十年含辛茹苦,更大起憐惜歉疚之情。
楊過見他如此,心想:“這位老前輩是性情中人,正是我輩,我又何惜那一十七招黯然銷魂掌?”說道:“周大哥,我将全套掌法一一演與你瞧罷,不到之處,尚請指點。
”當下口講手比,将那一十七路掌法從頭至尾演了出來,隻是“面無人色”那一招,因他臉上戴了人皮面具,未予顯示,但他說了其中變化,周伯通熟知《九陰真經》,即能心領神會,反是于“行屍走肉”、“窮途末路”各招,卻悟不到其中要旨。
楊過反複講了幾遍,周伯通總是不懂。
楊過歎道:“周大哥,十五年前,内子和我分手,晚輩相思良苦,心有所感,方有這套掌法之創。
老前輩無牽無挂,快樂逍遙,自是無法領悟其中憂心如焚的滋味。
”周伯通道:“啊,你夫人為何和他分手?她人既美,心地又好,你鐘情相思,原也怪你不得。
” 楊過不願再提小龍女為郭芙毒針誤傷之事,隻簡略說她中毒難愈,為南海神尼救去,須隔十六年方得相見,自己日夜苦思,虔誠禱祝她平安歸來,最後說道:“我隻盼望能再見她一面,便要我身受千刀萬剮之苦,也心甘情願。
” 郭襄從不知相思之深,竟有若斯苦法,不由得怔怔的流下兩行清淚,握住楊過的手,柔聲道:“大哥哥,老天爺保佑,你終能再和她相見。
” 楊過自和小龍女分别以來,今日第一次聽到别人這般真心誠意的安慰,心中感激異常,一言之恩,自此終身不忘。
黯然歎了口氣,站起身來,向周伯通行了一禮,說道:“周大哥,告辭了!”和郭襄并肩自來路出去。
郭襄行出數步,回頭向周伯通道:“周老前輩,我大哥哥這般思念他的夫人,你的瑛姑自亦這般思念于你。
你始終不肯和她相見,于心何忍?”周伯通一驚,臉色大變。
楊過低聲道:“小妹子,别再說了。
人各有志,多言無益。
”兩人一雕,自來路緩緩而回。
郭襄道:“大哥哥,我若問起你夫人的事,你不會傷心罷?”楊過道:“不會的,反正沒過幾個月,我便可和她相見了。
”話是這般說,心下卻大為惴惴:“再過幾個月,我真能和龍兒相會嗎?” 郭襄道:“你怎麼跟她識得的?”楊過道:“她是我師父,我小時候給人欺侮,她收留了我,教我武功。
她待我很好,我真心喜歡她,她也真心喜歡我。
我要娶她做妻子,很多很多人不許,說師徒不能婚配,我們不理,還是結成了夫妻。
”郭襄拍手大叫:“好極了!這才對啦!大哥哥,你是真正的大英雄,你夫人也是大英雄。
人家許不許,呸!去他媽的……啊喲,對不起,我學人家說了句粗話。
”不禁臉孔紅了,伸手按住自己嘴巴。
楊過大喜,情不自禁抱起她身子,就學周伯通那樣,輕輕轉三個圈子,将她向上抛出,接住放落,說道:“小妹子,你真心誠意贊成我們結為夫妻,真正多謝你了!”那神雕在旁,知道楊過對郭襄并無惡意,展開右翅,在郭襄背上輕輕撫了一下。
楊過怃然道:“反對我們的人太多了,我們運氣不好,我夫人中了毒,求人醫治,暫且離我而去,約定十六年後相會,算來相會的日子也不久了。
”郭襄道:“那好極了,但願老天爺保佑,你終能和她相會,從此不再分離。
”楊過道:“多謝你,小妹子,我永遠記得你這番好心。
日後見了我妻子,我也會告訴她。
”說到這裡,語音已然哽咽。
郭襄道:“我每年生日,媽媽和我燒香拜天,媽媽總是叫我暗中說三個心願,我常常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來。
到今年生日時,我可就早想好了,我會盼望大哥哥和他夫人早早團聚。
”楊過道:“還有兩個心願呢?”郭襄微笑道:“我可不能跟你說,不過是挺尋常的。
” 便在此時,忽聽得身後有人大呼:“楊兄弟,等我一等!”聽聲音正是周伯通。
楊過大喜,回過身來,隻見周伯通如飛趕至,叫道:“楊兄弟,我想過啦,你快帶我去見瑛姑。
”郭襄喜道:“那才是呢,你不知人家想得你多苦。
”周伯通道:“你們走後,我想着楊兄弟的話,越想越牽肚挂腸,倘若不去見她,以後的日子别想再睡得着,這句話非要親口問她個清楚不可。
”楊過和郭襄見此行不虛,都十分歡喜。
依着周伯通的性子,立時便要去和瑛姑相見,但其時天色已晚,郭襄星眼困饧,大見倦色,于是三人一雕在林中倚樹而睡。
次日清晨再行,未過巳時,已來到黑龍潭邊。
瑛姑和一燈見楊過果真将周伯通請來,當真喜出望外。
瑛姑一顆心撲通撲通亂跳,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周伯通走到瑛姑身前,大聲道:“瑛姑,咱們所生的孩兒,頭頂心是一個旋兒呢,還是兩個旋兒?”瑛姑一呆,萬沒想到少年時和他分手,暮年重會,他開口便問這樣一個不相幹的一句話,答道:“是兩個旋兒。
”周伯通拍手大喜,叫道:“好,那像我,真是個聰明娃兒。
”跟着歎了口氣,搖頭道:“可惜死了!” 瑛姑悲喜交集,再也忍耐不住,放聲哭了出來。
周伯通拍她背脊,大聲安慰:“别哭,别哭!”又向一燈道:“段皇爺,我偷去了你妻子,你不肯救我兒子,大家扯個直,前事不究,都不用提了。
” 一燈指着躺在地下的慈恩道:“這是殺你兒子的兇手,你一掌打死他罷!” 周伯通道:“瑛姑,你來下手!” 瑛姑向慈恩望了一眼,低聲道:“倘若不是他,我此生再也不能和你相見,何況人死不能複生,且盡今日之歡,昔年怨苦,都忘了他罷!”周伯通道:“這話也說得是,咱們便饒了他啦!和尚,我當你是朋友!” 慈恩傷勢極重,全仗一口真氣維系,聽周伯通和瑛姑都說恕了他殺子之仇,化敵為友,心中一片平和安詳,再無自咎挂懷之事,自知來生轉世,可入善道,心下感激,生出大慈悲心,低聲道:“多謝兩位。
”向一燈道:“多謝師父成全!”又向楊過道:“多謝施主辛苦。
”心平氣和,雙目一閉,就此逝去。
一燈大師口誦佛号,合什躬身,說道:“慈恩,慈恩,你我名雖師徒,實乃良友,相交三十餘年,功過切磋,無日或離,今日你往生善道,老衲既喜且悲。
”在他身旁念誦六字“大明咒”和十二字“金剛上師咒”,與楊過、郭襄一齊将慈恩就地葬了。
周伯通和瑛姑四目對視,真不知從何說起。
楊過瞧着慈恩的新墳,想起那日在雪谷木屋之中,他與小龍女燕爾新婚、見到慈恩發瘋的種種情景,這一位以鐵掌輕功馳名江湖的一代武學大師,終于默默歸于黃土,不勝感慨。
瑛姑從懷裡提出兩隻靈狐,說道:“楊公子,大德深重,老婦人愧無以報,這兩隻畜生便請持去罷。
”楊過接過一隻,謝道:“蒙賜一頭,已領盛情。
” 一燈道:“楊賢侄,你兩隻靈狐都取了去,但不必傷它性命,隻須割開靈狐腿上血脈,每日取血一小杯,兩狐輪流割血,每日服上一杯,令友縱有多大的内傷也能痊愈。
”楊過和瑛姑一齊大喜,說道:“能保得靈狐性命,那真再好不過。
” 楊過提了靈狐,向一燈、周伯通、瑛姑拜别。
瑛姑道:“你取完狐血之後,就地放了,兩隻小畜生自能回來。
” 周伯通突然插口道:“段皇爺,瑛姑,你們一齊到我百花谷去,我指揮蜜蜂給你們瞧瞧,我又新學了一門掌法,一共十七招,嘿嘿,了不起,了不起。
楊兄弟,你治好了你朋友之後,和你小妹子也都來玩玩。
” 楊過道:“其時若無俗事牽絆,自當來向三位前輩請聆教益。
”說着施禮而别。
兩頭靈狐眼珠骨溜溜的望着瑛姑,啾啾而鳴,哀求乞憐。
瑛姑喝道:“楊公子會饒了你們性命,吵什麼?”郭襄伸手撫摸狐頭,微笑安慰。
注:一燈大師是大理國的佛教僧人。
大理國鄰近吐蕃,佛法主要從天竺經吐蕃傳來,屬于藏傳大乘佛法。
藏傳密宗佛法原自蓮花生大士,深信輪回轉世。
大理國的佛法基本受教于藏傳佛法,後來也受中國影響,但與現代密宗稍有變異。
藏傳佛法相信一人臨終時的意識如何,直接傳遞至中陰身(近于俗說的“鬼”),更由中陰身在四十九日之内,決定轉世為三善道(天、人、阿修羅)或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
因此一人臨終時的意識如何,對一人來世的苦樂禍福有莫大關連,最要者臨終者應修持頗瓦法Phowa,必須意識清明,對世上一切能看破、放下、自在,存有慈悲愛心,對于一生所作惡業能存忏悔之心,最好能得到自己所損害之人的誠心寬恕,與之和解修好,化敵為友,如此則逝世時能有安祥、喜樂、平和的心境,以良好的意識化為意生中陰身。
藏傳佛教徒最好在臨終者身旁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彌、吽”,或十二金剛上師咒:“唵、阿、吽、班其、咕噜、叭嘛、悉地、吽”,或受中土淨土宗影響而念“阿彌陀佛”(無量壽佛)。
本小說中慈恩法師皈依一燈大師,自受教于藏傳佛教,臨終時盼瑛姑寬恕,得以心中安樂,平安就死,是藏傳佛教的正中教法。
某些受西方教育的批評者不明藏傳佛教,誤以為一燈、慈恩的作為是接受基督教臨終忏悔的教義,于最後審判時怕瑛姑作原告,認為“一燈大師的佛學有點奇特”,說一燈忽然采用了基督教方式(其實基督教最後審判亦無原告,上帝無所不知,何必要原告?公教告解之對象為神父,非受害人)。
近年來“TibetanBookoftheDead”(英文版本甚多,中譯《中陰聞教得度》,或譯作《西藏度亡經》,蓮花生大士着)及“TheTibetanBookofLivingandDying”(中譯《西藏生死書》,作者索甲仁波切在英國劍橋大學求學及作研究,内容淺白易解,已現代化,中文本鄭振煌先生譯,台北張老師文化公司出版)在西方國家甚為流行,對這問題如想多作了解,可請參考此兩書。
(作者對這些批評者的讨論仍表歡迎及感激。
佛教之經律論繁複深奧,宗派不同,理解有異,欲初步了解,聰穎者至少須苦學四五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