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大戰襄陽

關燈
你一直待我不錯,我本該叫你師父,但我見你胡裡胡塗,心中過意不去,忍不住要勸你一句。

    ”國師咬緊牙齒問道:“你勸我什麼?”郭襄道:“如你這般為人,活在世上有何意味?不如跳下高台,圖個自盡罷!” 郭襄本來叫他師父,平日相處也極盡禮敬,但他此刻要燒死自己,要殺害自己父母,先失師父之義,言語中便也不客氣了。

    她從小便伶牙俐齒,說話素不讓人,這幾句話隻搶白得國師幾乎氣炸了胸膛,大聲喝道:“郭靖聽着:我從一數到十,你如不歸降,我便下令舉火燒台。

    ”郭靖叫道:“你看我郭靖是投降之人麼?” 黃藥師用蒙古語大聲叫道:“金輪國師,你料敵不明,是為不智;欺侮弱女,是為不仁;不敢與我們真刀真槍決勝,是為不勇。

    如此不智不仁不勇之人,還充什麼英雄好漢?你在絕情谷中給我擒住,向小姑娘郭襄磕了一十八個響頭,哀哀求告,她才放你。

    你這忘恩負義、貪生怕死之徒,還有臉面身居蒙古第一國師之位麼?” 向郭襄磕頭求饒,其實并無此事,但黃藥師深謀遠慮,早在發兵之前,便要郭靖将這一番斥責國師的言辭譯成了蒙古話,暗暗記熟,這時以丹田之氣朗聲說了出來,雖在千萬人大呼酣戰之際,仍人人聽得明白,卻教國師辯也不是,不辯也不是。

    蒙古人自來最尊敬的是勇士,最賤視的是懦夫,衆軍聽了黃藥師這幾句話,不由得仰視高台,臉有鄙色。

    兩軍交戰,氣盛者勝,蒙古軍将士聽得己方主将如此卑鄙無恥,一股氣先自衰了。

    宋兵卻人人奮勇,節節争先。

     國師見情勢不對,叫道:“郭靖,你聽着,我從一數到十,‘十’字出口,你的愛女便成焦炭。

    一……二……三……四……”他每叫一字,便停頓一會,隻盼望郭靖終于受不住煎逼,縱不投降,也當心神大亂。

     郭靖、黃藥師、一燈、黃蓉、周伯通五路兵馬聽得國師在高台上報數,又見台下數百名軍士高舉火把,隻待他一聲令下,便即舉火焚燒柴草,人人都又急又怒,竭力沖殺,想攻到台前救援郭襄。

    但蒙古兵箭法精絕,台前數千精兵張弓發箭,勢不可當。

    萬箭攢射下,點蒼漁隐、梁長老、武修文等都身帶箭傷,更有兩名全真教的第三代弟子、十餘名丐幫好手中箭身亡,宋軍兵将死傷更不計其數。

     黃蓉事先曾命郭芙将軟猬甲給外公穿上,這一戰兇險殊甚,倘若為了相救女兒以緻父親身受損傷,那可是終生抱憾了。

    黃藥師心想這是女兒的一番孝心,不便拒卻,但暗中又脫了下來,騙得周伯通穿在身上,因之周伯通雖箭傷未愈,但在槍林箭雨中縱橫來去,卻安然無恙。

    他見弩箭射到自己身上竟一一跌落,不由得大樂,直搶而前,掌風發處,蒙古射手紛紛辟易。

     金輪國師叫道“七”字時,憐惜郭襄,聲音竟然啞了,再也叫不下去了。

    那蒙古統兵元帥見局勢緊急,出口高聲叫道:“八……九……十!好,舉火!”剎時間堆在台邊的柴草着火,濃煙升起。

     金輪國師委實舍不得燒死郭襄,但見久戰不決,己軍不利,也不便違反主帥下令。

    郭靖所統的八千黃旗軍背上中雖各負有土囊,但攻不到台前二百步以内,隻有徒呼負負。

     黃蓉眼見黑煙中火焰上升,臉色慘白,搖搖欲墜。

    耶律齊伸手扶住,說道:“嶽母,你到陣後休息,我便性命不在,也要救襄妹出來。

    ” 便在此時,猛聽得遠處喊聲如雷,陣後數萬蒙古兵鐵甲铿锵,從兩側搶出,徑去攻打襄陽。

    “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呼聲震山撼野。

    蒙古大汗蒙哥的九旄大纛高高舉起,疾趨城下,精兵悍将在大汗親自率領之下蜂擁攻城。

     郭靖左手持盾,右手挺矛,本已搶到離高台不足百步之處,蒙古射手箭如蝗集,卻始終傷不着他,眼見便可竄上高台,忽聽得陣後有變,不禁一驚,心道:“啊喲不好,中了鞑子的調虎離山之計。

    安撫使懦怯懼敵,城中兵馬雖衆,但乏人統領,隻怕大事不妙。

    ” 郭靖與黃藥師發兵之際,城中本來也已嚴加戒備,以防敵軍乘隙偷襲,那知高台前的敵軍居然如此悍勇頑抗,而蒙古大汗竟不顧高台前兩軍相持,親身涉險攻城。

    郭靖心想:“救女事小,守城事大!”大聲道:“嶽父,咱們别管襄兒,急速回襲敵軍後方。

    ” 黃藥師回頭望去,見火焰漸漸升高,國師正自長梯上一級級走下,高台頂上隻餘郭襄一人,他豈不明這中間的輕重緩急,郭襄一人如何能和襄陽全城的安危相比?隻得長歎一聲:“罷了!”命旗手揮動青旗,調兵回南。

     郭襄受綁高台,眼見父母外公都無法上來相救,濃煙烈火,迅速圍住台腳,自知頃刻之間便要身遭火焚而死。

    她初時自極為惶急,但事到臨頭,心中反而甯靜,舉首向北遙望,但見平原綠野,江山如畫,心想:“這麼好玩的世界,我卻快要死了。

    但不知大哥哥這時在那裡,從谷底回上來沒有?” 回思與楊過數日相聚的情景,雖自今而後再無重會之期,但單是這三次邂逅,亦已足慰平生。

    她這時身處至險,心中卻異常安靜,對高台下的兩軍劇戰竟不再關心。

    正當如此神馳深谷、追憶往日之際,忽聽得遠處一聲清嘯鼓風而至,剎時間似乎将那千軍萬馬的厮殺一齊淹沒。

     郭襄心頭一凜,這嘯聲動人心魄,正與楊過那日震倒群獸的嘯聲一般無異,當即轉頭往嘯聲處望去,隻見西北方的蒙古兵翻翻滾滾,不住向兩旁散開,兩個人在刀山槍林中急驅而前,猶似大船破浪沖波而行。

    在那兩人之前卻是一頭大鳥,雙翅展開,激起一陣狂風,将射來的弩箭紛紛撥落。

    這頭大鳥猛鸷悍惡,淩厲無倫,正是楊過的神雕。

     郭襄大喜,凝目望那兩人時,但見左首一人青冠黃衫,正是楊過,右首那人白衣飄飄,卻是個美貌女子。

    兩人各執長劍,舞起一團白光,随在神雕身後,沖向高台。

    郭襄失聲叫道“大哥哥,這位就是小龍女麼?” 楊過身旁的女子便是小龍女,隻隔得遠了,郭襄這話楊過卻沒聽見。

    神雕當先開路,雙翅鼓風,将射來的弩箭吹得歪歪斜斜,縱然中在身上,也已無力,否則神雕雖是靈禽,健翎如鐵,但終是血肉之軀,如何能不受箭傷?蒙古兵将中見神雕來得猛惡,躍馬挺槍來刺,卻給楊過和小龍女長劍刺處,一一落馬。

    兩人一雕相互護持,片刻間沖到台前。

     楊過叫道:“小妹子莫慌,我來救你。

    ”眼見高台的下半截已裹在烈火之中,他縱身一躍,上了梯級,向上攀行數丈,猛覺頭頂一股掌風壓将下來,正是金輪國師發掌襲擊。

    楊過将劍插入腰間,回掌相迎,砰的一聲響,兩股巨力相交,兩人同時一晃,木梯搖了幾搖,幾乎折斷。

    兩人都是一驚,暗贊對手了得:“一十六年不見,他功力居然精進如斯!” 楊過見情勢危急,不能和他在梯上多拚掌力,拔劍向上疾刺,或擊小腿,或削腳掌。

    國師身子在上,若出金輪與之相鬥,則兵刃既短,俯身彎腰大是不便,隻得急奔回高台。

    楊過向他背心疾刺數劍,招招勢若暴風驟雨,國師并不回首,聽風辨器,一一舉輪擋開,便如背上長了眼睛一般。

    楊過喝采道:“賊秃!恁地了得!” 國師剛踏上台頂,回首便是一輪。

    楊過側首讓過,身随劍起,在半空中撲擊而下。

    國師舉金輪擋格,左手銀輪便往他劍上砸去。

     适才兩人在梯級上較量了這一招,楊過但覺國師掌力沉雄堅實,生平敵手之中從未見過,不由得暗暗稱奇,心想自己在海潮之中練功,力足以與怒濤相抗,十六年前國師已非自己對手,何以今日他一掌擊下,自己竟會險些兒招架不住?眼見他雙輪砸至,竟不避讓,長劍抖動,有心要試一試他的真力。

    剎時劍輪相觸,聲若龍吟。

    兩股巨力再度相抗,喀的一響,楊過的長劍斷成數截,國師的雙輪也自拿捏不住,脫手飛出,跌下高台,砸死了三名蒙古射手。

    楊過心下暗驚:“一十六年來,我一直不使玄鐵重劍,今日可當真忒也托大了。

    ”楊過因要與小龍女雙劍合璧,互相配合,不能使使玄鐵重劍,用的是尋常長劍,與國師劍輪相交,便即折劍。

     兩人交拆了這一招,各自向後躍開,均覺手臂隐隐酸麻。

    國師探手入懷,跟着便取出銅輪鐵輪,撲擊過來。

    楊過卻更無别般兵刃,右手衣袖帶風揮出,左手發掌相抗。

     郭襄叫道:“老和尚,我說你打不過我大哥哥是不是?你自逞武藝高強,何以手執兵刃,和他空手而鬥?好不要臉!”國師哼了一聲,并不答話,手中雙輪的招數卻着着加緊。

     黃藥師、郭靖、黃蓉正自領兵回救襄陽,突見楊過、小龍女和神雕斜刺殺出,沖上了高台,無不精神大震。

    黃藥師招動令旗,在東南西北中五路兵馬中各調兵四千,合成二萬,襲擊攻城敵軍的後方,剩下二萬兵馬在高台下為楊過聲援。

    宋軍人數減了一半,然見楊過上了高台,皆是以一當十,竭力死戰。

    但蒙古射手守得猶如鐵桶相似,當真寸土必争。

    宋軍沖上了數丈,轉眼間又給逼了回來。

     在襄陽城下,攻城戰也激烈展開。

    安撫使呂文煥不敢臨城,全身鐵甲披挂,卻帶兩名心愛小妾,躲在小堡中不住發抖,颠三倒四的隻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保佑……保佑我一家老少平安……救苦救難……”兩名小妾替他揉搓心口,拭抹口邊的白沫。

    探事軍士流水價來報:“東門又有敵軍萬人隊增援……北門鞑子的雲梯已經豎起……”呂文煥翻着白眼,隻問:“郭大俠回來沒有?鞑子還不退兵麼?” 這時楊過單手獨臂,已與國師的銅鐵雙輪拆到二百招以上。

    兩人武功家數截然不同,但均是愈鬥力氣愈長,輪影掌風,籠蓋了高台之頂,台腳下沖上來的黑煙直熏入三人眼中。

    楊過雖無兵刃,始終不落下風。

    國師激鬥中覺得高台微微搖晃,心知台腳為火焚毀,頃刻間便要倒塌,那時勢必和楊過、郭襄同歸于盡,又見楊過掌法越變越奇,再鬥百餘招隻怕便要為他所制,情急之下,猛地裡鐵輪向楊過右肩砸下,乘他沉肩卸避,右手銅輪突然飛出,擊向郭襄面前。

    她綁在木樁之上,全身動彈不得,如何能避? 楊過大吃一驚,急忙縱起,揮右袖将輪擊落。

    但高手厮拼,實半分相差不得,他隻求相救郭襄,全身門戶洞開,國師長身探臂,鐵輪的利口沖向楊過左腿。

    楊過身在半空,急出右足,踢向敵人手腕。

    國師鐵輪斜翻,這一下楊過終于無法避過,嗤的一聲,右足小腿中輪,登時血如泉湧,受傷不輕。

    郭襄“啊”的一聲驚叫。

    國師已掏出鉛輪,仍然雙輪在手,直上直下的徑向郭襄攻來。

    他知楊過雖然受傷,仍非片刻之間能将他制住,當下隻是假意襲擊郭襄,使楊過奮力相救,手忙腳亂,處于全然挨打的局面。

     郭襄叫道:“大哥哥,你别管我,隻須殺了這和尚給我報仇。

    ”但聽楊過“啊”的一聲,右肩為輪子劃傷。

     小龍女和神雕在台下守護,和周伯通合力驅趕蒙古射手,使他們不能向郭襄放箭。

    但她全副心神始終放在楊過身上,揮劍殺敵之際,時時擡眼望高台,突然間見楊過身染鮮血,心頭突的一跳,險些兒魂飛天外。

    這時木梯早已燒斷,無法上台去助戰,她心頭一片茫然,隻是舞劍砍殺,已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不知此時在做什麼。

     楊過面臨極大險境,數次要使出黯然銷魂掌來摧敗強敵,但這路掌法身與心合,他自與小龍女相會之後,喜悅歡樂,那裡有半分“黯然銷魂”的心情?雖在危急之中,仍無昔日那一份相思之苦,因之一招一式,使出去總是差之厘毫,威力有限。

     他在高台上空手搏擊、肩腿受傷的情景,郭靖等也都望見了,但相距過遠,如何能插翅飛上相助?黃蓉心念一動,搶過耶律齊手中長劍,抛給郭靖,叫道:“射上去給過兒!”郭靖接過長劍,取過兩張鐵胎硬弓,雙弓相并,将劍柄扣在弓弦之上,左手托定兩弓,右手拉滿雙弦,随即一放,飕的一聲急響,長劍白光閃閃,破空飛去。

     那長劍呼呼聲響,直向楊過身後射去。

    楊過右手袖子一卷,裹出了劍身,正好國師鉛輪砸到,楊過左手接住長劍,從雙輪之間刺了出去。

    國師雙輪一絞,啪的一響,又已将長劍絞斷。

    衆人在台下看得清楚,無不大驚失色。

     楊過心知今日已然無幸,非但救不了郭襄,連自己這條性命也要賠在台上,凄然向小龍女望了一眼,叫道:“龍兒,别了,别了,你自己保重。

    ”便在此時,國師鐵輪砸向他的腦門。

    楊過心下萬念俱灰,沒精打采的揮袖卷出,拍出一掌,隻聽得噗的一聲,這一掌正好擊在國師肩頭。

     忽聽得台下周伯通大聲叫道:“好一招‘拖泥帶水’啊!”楊過一怔,這才醒覺,原來自己明知要死,失魂落魄,随手一招,恰好使出了“黯然銷魂掌”中的“拖泥帶水”。

    這套掌法心使臂、臂使掌,全由心意主宰,那日在百花谷中,周伯通隻因無此心情,雖武術精博,始終領悟不到其中妙境。

    楊過既和小龍女重逢,這路掌法便已失卻神效,直到此刻生死關頭,心中想到便要和小龍女永訣,哀痛欲絕之際,這“黯然銷魂掌”的大威力才又不知不覺的生了出來。

     國師本已穩操勝券,突然間肩頭中掌,隻震得胸口劇痛,身子一晃,驚怒交集,立即和身撲上。

    楊過退步避開,跟着“六神不安”、“倒行逆施”、“窮途末路”,連出三招,跟着又是一招“行屍走肉”,踢出一腳。

    這一腳發出時恍恍惚惚,隐隐約約,若有若無,國師那裡避得過了?砰的一響,正中胸口。

    國師大叫一聲,一口鮮血噴出,摔倒台上。

    宋軍和蒙古軍不約而同的齊聲大叫,宋軍乃是歡呼,蒙古将士卻是驚叫。

     這時那高台連連搖晃,格格劇響,高台倒将下去,郭襄勢必殒命。

    金輪國師慈念忽生,猛地躍起,鐵輪劃過,割斷了捆綁郭襄的繩索,将她身子抱起,叫道:“再叫我一聲師父!”郭襄一轉頭,見他淚盾涔涔而下,大聲叫道:“師父!”國師叫道:“楊過,接過了!”楊過見國師将郭襄抛過來,右袖卷出擋住,伸左臂抱住她身體,看準了神雕之背,踴身便跳。

    那神雕雙翅一撲,躍起丈餘,它體重不能飛翔,這一躍卻也有數人之高,楊過和郭襄穩穩落上雕背,向地下落去。

    便在此時,煙火飛騰中巨響連作,高台倒塌。

     神雕躍在半空,雙翅展開,支持不住體重,再加楊過及郭襄落在背上,急劇摔落,雙足着地時一個踉跄,側身摔倒。

    楊過忙托起郭襄,輕輕抛出,叫道:“小心了!”郭襄在半空中使出“飛燕回翔”,斜身緩緩落下。

    眼見已經脫險,黃蓉大聲驚呼:“快,快,避開!”隻見空中一根大火柱夾着烈焰黑煙,迅速異常的跌将下來,郭襄大吃一驚,軟倒在地。

    黃蓉與楊過飛身搶來相救,但相距遠了,又為蒙古精兵阻隔,其勢已然不及,黃蓉心痛愛女,腦中一暈,昏了過去。

     郭襄雙手撐地,待要躍起躲避,隻覺火柱上的烈火已經燒上頭發,全身炙熱不堪,呼吸艱難,劇烈咳嗽中閉目待死,忽聽得砰一聲,一人重重落在身旁地下。

    郭襄急忙睜眼,卻見是金輪國師從高台躍下,一足跪地,雙手撐起火柱,運起龍象般若功,向外揮出。

    那火柱雖重,但國師的龍象般若功勁力非同小可,垂死前竭盡平生之力使出,那根燃燒着的大木柱帶着熊熊大火,劃過長空,夭嬌飛出,有如一條火龍。

    數萬宋軍與蒙古軍擡頭觀看,大聲吶喊。

    蒙古軍紛紛閃避火柱,陣勢中露出空隙,楊過扶起黃蓉,沖到台下。

     郭襄死裡逃生,撲過去扶起軟癱在地的國師,隻叫:“師父,師父!”國師緩緩睜眼!說道:“好,好,我終于救了你……”話沒說完,一口鮮血噴在郭襄胸口。

    郭襄見高台上的木柱碎塊兀自紛紛落下,奮力抱起國師,避在一旁。

    楊過見郭襄拖不動國師,伸手将國師拉得又遠了些。

    金輪國師不住噴血,眼望郭襄,微微含笑,瞑目而死。

    郭襄伏在國師身上,又感又悲,哭叫:“師父,師父!” 楊過見金輪國師舍命相救郭襄,對他好生相敬,向他遺體躬身行禮。

     黃蓉見愛女終于死裡逃生,不禁喜極而泣,心裡對楊過和金輪國師的感激當真難以言宣,忙将女兒拉起,緊緊摟住。

    郭靖、黃藥師、一燈大師、耶律齊等也均對金輪國師的義舉大為欽敬。

     高台下蒙古軍見高台倒塌,登時散亂,再給五路宋軍來回沖擊,登時潰不成軍。

     郭靖攘臂大呼:“回救襄陽,去殺了那鞑子大汗”宋軍應聲吶喊,掉頭向正在攻城的蒙古軍沖去。

    黃蓉請楊過照料郭襄,率領所統黑旗軍,随着父親丈夫,回救襄陽。

     小龍女撕下衣